词条 | 民法总论 |
释义 | 民法总则为民法各编之冠,总汇民法共同适用之原理原则,非将民法各编融会贯通,难以识其原流与体系,而窥其全豹。关于总则部分,余曾著有《民法总则释义》及《民法原论总则》二书,然以容简略,时迁事移,有待赠补。迁台后,摒弃一切,悉心著作,二十年来,已先后完成《债法总论》、《债法各论》、《物权法论》、《亲属法论》、《继承法论》五大巨册,约三百六十万言。内容既较丰富,资料亦属新颖,上述两书相形之下,已显不相称。为求完整,爱将民法总则一编,名为“民法总论”,更新面目,充实内容,以期前后贯串,首尾呼应。 民法总论作 者: 史尚宽 I S B N: 7562019444 页 数: 784 开 本: 32开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0-3-1 内容简介尤其以理度法,以法衡情,于总则之原则中求各编适用上之妥当,于一般理论中求其与社会事实之切合,俾得识民法之真谛及其脉络关连,以资综合应用,触类旁通,使适用之途多端,不可拘于一隅。民法作者多始于总则,次及其他各编,著者反先债总、债各,而以次及于物权、亲属、继承,最后始重写总则,虽有异于常规,然其中亦不无一理,盖以总则为各编之纲领,必须彻底了解各编之详细内容,而后能豁然贯通,调和综合,于博中求约,繁中取简,以明其表里精粗,知其原委常变,方可领会其运用之妙。实于演绎方法之中,兼寓有归纳之意。如将债法以后各编研读以后,丙从头细究总则,必可加深了解。本书系据上述关于总则两书,大加增改,费时三载,始底于成,计约六十万言,虽尽量参照新著及最近学说判例,综合比较,衡以立法原则,并鉴于世界趋势而定取舍与立论,以期有一完整体系的民法著述,但以著者才疏学浅,舛谬之外,在所难免,尚祈斯学先达有以教之。然因此一书,使夙所殷望之“民法全书”得以如愿完成,亦著者之幸也。 本书目录绪 论 第一章 法、私法与公法 一、法之意义 二、私法与公法 第二章 民法与民法法典 一、民法之意义 二、民法法典之编制 第三章 民法之法源 一、制定法 二、非制定法 第四章 民法法规之种类 一、固有法与继受法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 三、普通法与特别法 四、原则法与例外法 五、强行法与非强行法(任意法) 第五章 民法之效力 一、关于时之民法效力 二、关于人之民法效力(国际私法) 三、关于地之民法效力 四、关于事项之民法效力 第六章 民法上之权利义务 第一节 权 利 一、权利之本质 二、民法上之权利 三、私权之分类 四、权利之并存 五、私权之行使 第二节 义 务 一、义务之观念 二、义务与权利之关系 三、义务之主体 四、义务之履行 五、义务之种类 第三节 权利义务之指导原则 一、公共利益 二、社会秩序 第七章 民法学(民法之解释) 一、民法学与民法之解释 二、中华民族之任务 三、民法学之研究方法 四、民法之解释 第八章 民法与其他法之关系 一、民法与民事特别法(商事法) 二、民法与其他特别法 三、民法与社会法 第九章 我民法立法之经过 第十章 新民法之特色与立法精神 本论(民法总则) 第一章 法则 第二章 权利主体 第三章 物 第四章 法律行为 第五章 期日及期间 第六章 消来时效 第七章 权利之行使 附录一 设问 附录二 参考书 出版资料作者:王全弟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页数:480 ISBN:730904161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定价:¥22.00 总结民法总论是民商法理论的基础,是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本书系统阐述了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民事权利、民事法律行为、代理、民事责任、时效等民法的基本制度,并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对上述基本制度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每章之后均附有关键术语和思考题,便于读者查阅和研究。本书既是高等院校法律、经贸、管理、财会、金融等专业的理想教材,也是广大法律工作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了解市场经济基本法律规范的理想读本。 同名图书基本信息书名:民法总论 图书编号:1016596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36.0 ISBN:780190344 作者:孙宪忠 出版日期:2004-11-01 版次:1 开本:16开 简介人研究范围涉及到民商法方法论、总论、物权和债权等方面,但是重点在于民法总论、物权法、不动产法等领域。本人的学术思想基本上形成体系,在我国民商法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主要学术思想及重大观点有: 1、在民商法方法论方面,提出“抛弃批判、立足建设”的观点,认为应从过去的对民商法学的现有国内外科研成果的否定性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不要总想着批判他人,而应该认真地从建设我国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法律体系的角度构造自己的民商法。现行法学包括了过多的“以阶级划线”批判他人的内容,而对我们自己建设所需要的东西却不甚了了。立足建设,需要吸收传统民商法包括西方的和我国自己历史上的符合法理的制度,也需要按照国情和时代进行积极的创造。 2、最早提出所有制的法律实现方式问题,提出对公有制的所有权形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进行改造。本人认为,作为经济基础的公有制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民法财产权利制度并不一致,他们之间有一个决定和被实现的关系。所有制并不能照相式地反映为民法上的所有权制度。公有制并不一定要反映为国家所有权,国家掌握股权、企业法人享有所有权,也是公有制的反映形式。本人比较早地探讨了世界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该体制下民法、商法的基本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最早探讨了财团法人的财产权利的独特性,并提出按照财团法人所有权形式规范我国法人财产权利的见解。 3、在民法学总论方面,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本人比较早地将德国民法中的法律行为制度介绍到国内,并深刻地研究了法律行为制度的源流及其本质,指出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构成的基本差异;尤其是本人对物权行为理论的确切含义进行的正本清源性质的研究,纠正了理论界原有的错误认识,扭转了这一理论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遭到否定的局面,使其在我国大陆法学界基本上已被判处死刑的情况下重新复活。由于该理论对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易安全提供了切实的法理基础,所以,这一理论在我国大陆的复活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被立法和司法解释接受,而且本人的学术主张获得了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法学界的承认。 4、在民法物权研究领域,提出了系统的立法观念和体系。在物权法总则方面,本人通过对当代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不动产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制度和中国实践情况的研究,建构了中国物权法基本体系、法理、物权类型及相关制度,创建性地指出物权法具有静态动态支配关系调整、物权变动调整、第三人保护这三个基本范畴。本人认为:物权法应具有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绝对原则、物权公示原则、物权特定原则和物权抽象原则,物权法兼有静态和动态保护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交易安全的功能;当物权变动时,应当区分作为原因的债法行为和作为结果的物权行为的要件、时间及其效力,物权变动应依其自身要件产生相应的效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本人提出的应以物权行为理论作为我国物权法的基本理论构成、物权行为制度较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利于客观公正地保护第三人,指出应建立与此相适应的完善的登记制度的诸多见解,已为我国物权司法所采纳,并且成为我国物权法学者建议稿的理论基础。 本人最早将世界上公认最发达的德国民法物权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制度引进国内,对我国物权法立法提供了系统的参考资料。在物权法分则部分,本人早在90年代初首次在我国从民法物权法角度对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多项成果被后来的立法采纳。此外,本人根据物权法的法理对物权法具体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系统的设想。比如,本人提出,物权法对“国有所有权”制度应采中央地方分级所有理论、集体土地使用权制度应采法人理论重新建构、并且对财团法人所有权、企业法人所有权、建筑物所有权等制度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些理论,对拓展了物权法研究领域及研究思路,实事求是地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权法体系作出了努力,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5、在不动产法研究方面,提出的多项成果为学术界承认,并且被立法采纳。比如,本人根据物权法的基本原理,系统地研究了不动产登记问题,指出不动产登记具有物权公示效力、物权变动的根据效力、权利正确性推定效力、善意保护效力和警示效力;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上的“五个统一原则”,即统一登记法律依据、统一登记机关、统一登记效力、统一登记程序、统一权属证书的理论。该理论已经成为我国物权法立法、土地立法和不动产登记法立法的指导思想。 目录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民法 一 民法是一部什么法 二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兼谈怎样学习民法 (一)观念更新 (二)法律规则与技术 (三)理论与实践 (四)独立思考 第一章 民法的理念 第一节 民法的意义 一 民法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民法的基本分类 二 民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我国法学界的通说 (二)市场经济国家立法对于民法地位的认识 复习题 案例分析l (一)工商局参与联营开发房地产案l (二)省委大院土地招商开发案 (三)手机双向收费问题 (四)中国“足协”归什么法管 第二节 民法简史 一 罗马法、“三R运动”、启蒙运动和民法典的 编纂热潮 二 拉丁法系、法国民法典 三 德意志法系、德国民法典 四 近现代民法的三大原则 (一)私权神圣原则(以及所有权的社会义务原则) (二)意思自治原则(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三)自己责任原则(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五 我国近现代以来民法的发展简况 六 前苏联法学对我国民法发展的主要消极影响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中国宪法司法第一案 阅读书目 第二章 民法的结构、渊源、原则以及适用 第一节 民法的基本结构 一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民法结构 (一)英美法系的民法结构 (二)大陆法系民法体系 二 中国民法典的结构分析 (一)传统中国民法的结构 (二)中国即将制定的民法典结构分析 复习题 学术争鸣 第二节 民法的渊源及原则 一 民法的渊源 (一)《民法通则》 (二)民事单行法 (三)民事法规 (四)司法解释 (五)习惯 (六)判例 (七)法理 二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含义及其功能 (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复习题l 案例分析 (一)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 (二)以公序良俗为由强拆私房案 (三)公公与儿媳结婚案 第三节 民法的效力与适用 一 民法的效力 (一)规范效力的含义 (二)民法的时间效力 (三)民法的空间效力 (四)民法的对人效力 二 民法的适用 (一)民法作为裁判规范的适用:一般规则 (二)民法适用的一般规则 (三)民法适用与民法解释 复习题 案例分析 《毛主席去安源》所有权归属案 第四节 民法总则的一般知识 一 民法总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以及意义 (二)民法总则的起源以及发展 二 民法总则的主要内容与逻辑结构 (一)主要内容 (二)民法总则的逻辑结构 复习题 问题与思考 (一)方法问题:如何“找法” (二)中国民法典之争 阅读书目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体系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一 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 (一)从卢梭的“枷锁”谈起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界定 二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 民事法律关系的意义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立法及理论价值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司法指导意义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征税“侵权”案 (二)顺义生猪场运输猪死亡案 (三)民事法律关系复杂的果园承包案 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体系 一 导言 二 民事权利的本质 三 民事权利的分类 (一)财产权和非财产权 (二)对人权与对世权 (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四 为权利而斗争:现代公民与法律的关系 (一)耶林的演讲 (二)捍卫权利与公民和法律的关系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交通局悬赏举报违章司机案 (二)丹宁勋爵判决的电缆案 第三节 民事权利的变动 一 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与民事权利的变动 二 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丧失 (一)民事权利的发生或取得 (二)民事权利的变更 (三)民事权利的丧失 三 民事权利变动之原因:法律事实 (一)法学中的“构成”理论与法律事实 (二)民事法律事实的类型 复习题 案例分析 错综复杂的钟青买电脑案 第四节 民事权利的保护和行使 一 民事权利的保护 (一)公力救济 (二)私力救济 二 民事权利的行使 (一)民事权利行使的行使方法 (二)民事权利的行使人及行使能力 (三)民事权利行使的法律约束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科尔伯格“道德困境” (二)北大学生穿越施工工地被“罚款”案 (三)胡汉三吃饭不给钱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四章 民事主体 第一节 民事主体的确定 一 确定民事主体的标准 二 民事权利能力 (一)民事权利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权利能力制度的适用原则 (三)民事权利能力与“客观的权利” 三 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要素 复习题 案例分析 美国的孩子M案 第二节 自然人(一) 一 “自然人”的法律语义 (一)自然人与公民 (二)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与伦理意义上的人 二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二)自然人的出生与死亡 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 (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四)无民事行为能力 (五)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制度 (六)未成年人可以独立从事的法律行为 三 自然人的监护制度 (一)监护的意义 (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三)精神病人的监护人 (四)监护人的职责 (五)担任监护人的争议及监护人的变更 (六)监护的终止 四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一)民法中的拟制 (二)宣告失踪 (三)宣告死亡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未成年人徐文颖绘画得奖案 (二)农民杨封打工失踪案 第三节 自然人(二) 一 自然人的人格权与民法模式 (一)自然人人格权的界定 (二)人格权与民法模式 二 自然人的一般人格权 (一)一般人格权的界定 (二)一般人格权的内容 (三)一般人格权的功能及其与宪法的关系 三 自然人的具体人格权 (一)序言 (二)生命健康权 (三)姓名权 (四)肖像权 (五)名誉权 (六)隐私权 (七)自由 四 自然人的住所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侵害悼念母亲的权利案 (二)装修者在他人婚房自杀案 (三)《马桥词典》案 第四节 法人(一)l 一 法人:拟制与现实 (一)法人的形成及其性质 (二)法人制度的功能 (三)法人的有限责任 二 法人的基本类型 (一)理论分类 (二)中国民法的分类 三 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序言 (二)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四)民事责任能力 四 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的成立与设立 (二)法人的成立条件 (三)法人设立的原则 (四)法人组织的判断 五 法人的住所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王明和李达投资案 (二)凋谢的玫瑰花案件 第五节 法人(二) 一 法人的机关 (一)法人机关设立的必要性 (二)法人机关的构成 (三)法人机关的典型:公司的治理结构 二 法人的变更与消灭 (一)法人的变更 (二)法人的消灭 三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原因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类型及其构成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法律效力 四 无权利能力社团 (一)无权利能力社团的界定 (二)无权利能力社团的法律适用 复习题 案例分析 实达公司与四合公司债务承担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l 第五章 物 第一节 什么是民法上的物 一 物的基本含义 二 物的范围限定 (一)私法上的物和公法上的物 (二)无体物 (三)物的被控制性 (四)人体 (五)物的流通能力 三 物的整体与部分 (一)必要组成部分 (二)临时性组成部分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医生移植死者器官案 (二)月球土地以及太空空间出卖合同案 (三)政府出租渔港 (四)汽车出卖保留轮胎和阅读灯案 第二节 物的分类 一 动产与不动产 (一)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意义 (二)不动产 (三)动产 二 主物与从物 (一)概念 (二)从物的认定 (三)处理原则 三 原物与孳息 (一)概念及意义 (二)孳息的归属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填埋砂石归属争议案 (二)卖自行车保留车锁案 第三节 财产、企业、动物 一 财产和物的区分 二 企业作为财产权利客体 三 动物 (一)动物是不是物 (二)对动物的民法保护 复习题 案例分析l (一)企业转让后原企业名称使用权争议案 (二)“非典”防治与果子狸灭杀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六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一 法律行为的用语及其形成 (一)法律行为的用语 (二)“法律行为”术语的出现 (三)《民法通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 法律行为的判断 (一)法律行为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的判断标准 三 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为与国家配置资源 (二)法律行为与私法自治 复习题l 案例分析 叔叔为奖励赠与侄儿案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类型 一 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法律行为 二 单务法律行为和双务法律行为 三 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 四 诺成性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法律行为 五 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 六 负担法律行为和处分法律行为 复习题 案例分析 法律行为的个数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核心——意思表示 一 意思表示的用语及其形成 二 意思表示的构成 三 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一)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二)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三)特殊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四 意思表示的解释 (一)意思表示何以要解释 (二)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 (三)意思表示解释中的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希腊两难推理诉讼的解释 (二)罗马法学家留下的疑难案件 (三)毛泽东诞辰名贵手表案件 第四节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一 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 (一)法律行为的一般成立条件 (二)法律行为的特殊成立要件 二 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l 三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四 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附条件和附期限的 法律行为 (一)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中学生欺诈成年入案 (二)哪些行为不违反公序良俗 (三)舅舅附条件赠与反悔案 第五节 瑕疵意思表示 一 瑕疵意思表示的界定 二 意思表示不真实 (一)真意保留 (二)虚伪表示 (三)隐藏行为 (四)戏谑意思表示 (五)错误 三 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诈 (二)胁迫 (三)乘人之危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价目表打印错误案 (二)赠与还是买卖 第六节 瑕疵法律行为的效力 一 瑕疵法律行为的三种法律效力 二 法律行为无效l (一)无效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无效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 (三)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三 可撤销的法律行为 (一)可撤销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可撤销法律行为的效力 四 效力未定的法律行为 (一)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类型 (二)效力未定法律行为的法律效力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老烟民买假烟案 (二)配眼镜受伤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七章 代理 第一节 代理概论 一 代理的基本意义 (一)什么是代理 (二)代理的属性 (三)代理在民法中的位置 二 代理的构成要件 (一)有效的代理行为 (二)公开的代理关系 (三)正当的代理权 三 代理的法律后果 四 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一)代理与委托 (二)代理与行纪 (三)代理与居问 (四)代理与代表 (五)代理与传达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妹妹与姐姐的恋人申请结婚登记案 (二)弟弟代替哥哥申请婚姻登记案 第二节 代理权 一 代理权的取得 (一)如何取得代理权 (二)意定代理权的取得 二 代理权的行使 (一)代理权行使的规则 (二)代理权的滥用 三 代理权的消灭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张无忌代理岳不群出卖房屋案 (二)父亲代理儿子接受赠与并出售房屋案 (三)李鬼购买假酒案 第三节 代理的分类 一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与指定代理 二 积极代理与消极代理 三 单独代理与共同代理 四 显名代理与隐名代理 五 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 六 有权代理与无权代理 七 主代理与复代理 复习题 案例分析 水晶项链案 第四节 无权代理 一 无权代理的基本意义 二 狭义无权代理的构成要件 三 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法律关系 (二)被代理人与无代理权人的法律关系 (三)无代理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韦小宝卖画案 (二)周伯通办好事案 第五节 表见代理 一 表见代理的基本意义 二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 复习题 案例分析 身份证遗失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第八章 时间 第一节 期日与期间 一 民法中的时间 二 期日 三 期间 (一)期问的基本意义 (二)除斥期间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房产商交付房屋案 (二)无名被迫卖剑案 第二节 时效 一 时效的基本意义 二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意义 (二)诉讼时效的客体 (三)诉讼时效的分类 (四)诉讼时效的计算 (五)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六)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 (七)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复习题 案例分析 (一)董北占有崔华房屋案 (二)河马咬死女生案 问题与思考 阅读书目 复习题解答提示 术语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