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庙头镇 |
释义 | 1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名称同为庙头镇的共有三个,分别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庙头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庙头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庙头镇。 中文名称:庙头镇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 地理位置:位于江苏沭阳县西北部 面积:58平方公里 人口:4.8万人 著名景点:天齐庙。 ◎ 概况庙头镇位于江苏沭阳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是沭阳西部的一个经济重镇,该镇历史悠久,《汉书》地理志载:东海郡属徐州,三国时为魏地,五代时庙宇众多,僧侣聚居,其中以“天齐庙”居首,故名庙头。清嘉庆年间改为庙头镇,1958年命名为庙头公社,1968年易名为新风公社,1983年改为庙头乡,1986年12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庙头地形总体呈南高北低,南北长,东西窄,形似花瓶。最高海拔12.5米,最低海拔5米,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万亩,下辖13个行政村,2个场圃,4.8万人口,庙头镇交通十分便利,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205国道横贯全境,流经连云港的沭新河依镇而过,热闹异常,苏北最大的20里花卉市场坐落境内,激活了一方经济。 ◎ 特色产业庙头镇土肥水美,四季分明,农林牧副渔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之乡,2003年被省授予花木之乡称号,同时也是沭阳县最大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蔬菜、粳米,黄砂、千张等声名远播。境内的友谊河、路南河、沭新河等河道蕴藏着大量的优质黄砂,是上好的建筑材料,远销山东、上海等地。黄砂年开采量37万吨,豆制品千张,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距今约300多年历史,千张以薄、韧、香著称,把千张放在报纸上可以看到下面文字,目前千张已注册为“蓝海”牌,脱水蔬菜、蒜片、蒜粉、蒜粒、姜片、姜粉、姜粒等远销日本、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庙头镇有花木2.2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50%以上,全镇已实现6个无粮村。该镇花木生产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了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机关干部和农户四个层次一起上的生动局面。其中,苏北花卉盆景有限公司拥有花木基地1000多亩,年实现收入2000万元,被省农林厅、花木协会授予了省先进花木企业称号,是宿迁市唯一拥有国家园林绿化二级资质证书的单位。目前,全镇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的花木面积占80%以上。二是经营规模化,以土地流转为有效载体,加快花木连片种植,克服了花卉老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现象,达到了集约化生产的目的。三是产品高档化,由于经营主体大部分是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他们具有雄厚的实力,从而实现了产品的高档化。目前,已有雪松、龙柏、广玉兰等数百个品种,每亩年均效益可在1万元以上。 ◎ 骨干企业常州中东化肥有限公司沭阳公司 中东集团是江苏常州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化肥有限公司,沭阳公司厂区占地面积30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职工210人,拥有国内先进的复混肥生产流水线装置,监控仪器设备齐全,产品列入江苏省重点保护产品,投产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GB15063—2001产品标准和要求,该公司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目前又加大投资1000万元,力争使沭阳公司产量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沭阳万达脱水食品有限公司简介 沭阳县万达脱水有限公司坐落在江苏沭阳县庙头街西首,交通便捷,该公司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生产流水线两套,属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职工150人,主要产品有脱水蒜片、蒜粒、蒜粉、姜片和辣根片等16个品种。年生产能力2500吨,年产值1500万元,实现利税150万元,创外汇160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和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紧紧围绕“优化结构增动力,创新机制添活力,开发资源挖潜力,富民强镇壮实力”工作思路开展工作,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快发展。该镇围绕“南花北瓜中间菜”的空间布局,建成了花卉、蔬菜、林瓜油粮和水产四大基地。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其“全民招商,大办工业”的做法在全县推广。城镇建设生机勃勃,采取把区位当资源开发,当资金利用,采取产权置换的办法,建成了全县最大的商品交易中心,创出一条经营城镇、建设城镇、扩大城镇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 2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庙头镇◎ 简介汉川市庙头镇,镇政府驻庙头,人口35629人,面积56.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庙头、石咀、太和、李家口、雷祖、四湾、陈谢、红霞、杂姓、庙闸、联丰、前山、庙头、黄家咀、尹家咀、长堤、人和、七屋台、王家、新垸、兴隆寺、金家台、中心台、六百弓。相传关圣(关羽)在此驻兵,在担山(戌子圻)建有关帝庙而得名。们于汉川市西南,地处汉川汉江大桥“桥头堡”,东连马口镇、南邻南河乡、西靠湾潭乡,是新北公路,庙江公路和蔡城公路的枢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健全。建有平章街、新街和市场街,全日供水的自来水厂,十一万伏变电站,村村通碎石路、柏油路。拥有有线电视台、影剧院等文化娱乐场所。 ◎ 经济发展庙头镇地处汉川汉江大桥桥头堡,是革命烈士王平章的故乡。近两年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励精图治,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2006年,该镇一举荣获了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先进单位、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八项殊荣。 该镇抓住马口纺织工业园向庙头扩展的机遇,高起点规划了占地7.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并投资130万元,完善了园区内路、水、电等配套设施。引来外地老板一次性投资1800万元,办起了盛大纺织公司。目前,全镇已有纺织企业7家,达10万锭生产规模。去年以来,该镇共引进大小项目15个,总投资14620万元,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有7个,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工业及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镇以光大和亚泰纺织两大规模以上企业为龙头,以“一路二线”(三花路、新北线、庙江线)为依托,建成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广招天下有识之士。形成以杂姓弹簧席梦丝、金家台塑料、庙头薄膜、兴隆寺纸管和铸造、黄家咀木材加工、红霞和庙闸棉花加工、长堤服装加工等七大产业群的乡镇企业发展格局。乡镇企业总产值87560万元,其中乡镇企业 产值41070万元,民营经济总产值4649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6550万元。镇级以上财政收入实现363万元。湖北凌云纺织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汉川市境南,风景秀丽的汉水之滨,紧傍汉宜高速公路,距武汉市中心仅4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10公里,属汉川市襄南重镇,也是汉江平原重要的物质集散和襄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三花”的美誉。凌云纺织有限公司坐落于庙头镇纺织工业园区,公司连续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 ◎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独具特色。建有五大生产基地,即:10177亩优质棉、16898亩蔬菜(其中稀特蔬菜——黄花2000亩)、3000亩优质稻、1600亩甘蔗和300亩庭院花卉基地。到2004年,农业总产值实现10030万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8120万元,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农民人均纯收入3437元。 庙头是汉川市的农业大镇?素有“黄花第一镇”的美誉。全镇黄花种植面积高峰期达到2.5万亩,年加工、销售黄花420万公斤以上,售价最高达到每公斤12.4元。从2005年的春季开始,全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黄花面积减少到不足1000亩,主要用于引进培育新品种。其余的田地,镇委、镇政府及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早黄豆-红菜薹”、“甘蔗-油菜”、“油-瓜-棉”等高产高效套种模式,全镇套种面积达2.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据测算,首期发展4000余亩“洪山菜薹”,预计实现产量800万公斤,会员农户人均增收370元。 庙头镇是传统的黄花之乡,大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由于产量高、品质和市场行情好,全镇高峰期种植面积曾达到2.5万亩。1999年由该镇龙头企业生产的“巨龙达”牌黄花菜还荣获农博会名牌产品称号。2000年前后的两三年里,该镇产销黄花菜420万公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花第一镇”。然而,由于黄花品种单一,一直未轮作换茬,致使土壤微量元素缺乏,酸化严重,导致黄花大规模爆发叶枯病,去年全镇保留的1.8万亩黄花几乎绝收,加之近年黄花市场出现的新变化,“黄花第一镇”的牌子还保不保?成为今年春耕备耕以来庙头镇干群争论的焦点。针对不少干部群众还对种植黄花抱着侥幸心理、期望市场能出现奇迹的想法,镇委、镇政府一班人通过咨询省、市蔬菜种植专家,走访黄花种植和经销大户,适时作出了大幅度调减黄花种植面积的决策。新任镇委书记李文华介绍说,黄花是庙头的一个品牌,完全放弃实在可惜,暂时调减黄花种植面积,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农民利益。该镇现已挂靠省有关科研单位,建立了黄花新品种园,着手引进、培育、推广白花、猛子花、高剑花等10多个黄花新品种,力争让黄花产业东山再起。 湖北省汉川市庙头镇是全国闻名的黄花之乡,近两年来,庙头镇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了黄花新品种培育,变传统的“无性分蘖”为现代“有性杂交”,致力培育出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的“庙头花”;开展了转基因生物工程的嫁接运用和黄花特效生物农药的研制,实行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始终占领黄花理论的前沿阵地和市场的制高点。镇科技中心坚持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培训黄花种植大户、农民纪经人,提高了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种植水平。 2007,庙头镇黄花产量和产值双超历史,亩产黄花225公斤,亩创产值3400多元。 近几年来,汉川市庙头镇大力发展蔬菜生产。2006年,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考察后认定,庙头镇气候和土壤适宜种植洪山菜薹。镇里组建人和村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与公司建立供销关系。双方合作进行“品牌经营”:合作社引进洪山菜薹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4000余亩,另建一座储藏能力为5万公斤的现代化冷藏库。公司与合作社签订“三包一回收”(包种子、包技术、包肥料、回收产品)合同。合作社实行“农户+基地+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保证“洪山菜薹”的品质。 省名特蔬菜品种“洪山菜薹”种植面积达2000亩。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组织农民共同制富,由当地菜农王又华等人发起,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成立了汉川市庙头镇人和蔬菜生产经营合作社。该组织拥有农民会员3279人,农民经纪人5人,理事5人,监事3人。拥有储藏能力5万公斤的现代化冷藏库一座;分检、包装车间四间,办公楼一栋。与广州昌记蔬菜行、武汉白沙洲盛记蔬菜行、武汉楚天洪山菜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十余家蔬菜营销公司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经营上采取“农户+基地+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仅加工销售“洪山菜薹”一项,每年可为农民会员增加收入123万元,人平增收375元。 ◎ 文化教育汉川市庙头镇中学主要有汉川市庙头镇初级中学,小学主要有汉川市庙头镇王家小学、汉川市庙头镇瑞丰小学。 ◎ 基础设施在“村村通公路”工程建设中,庙头镇未向农民摊派一分钱,自筹资金部分除村集体积累外,主要靠捐资。全镇已修通村公路45条共80.5公里,全镇24个村实现通村公路大循环,通村公路里程居汉川市乡镇首位,第一个达到“村村通公路”目标。他们又投资120万元,实施镇区硬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修缮了人镇影剧院,新建了机关篮球场,为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提供了场所。为吸引农民“进镇造城”,已改善镇区街道旧楼(房)8400平方米,建门店60 间,活跃了全镇商贸流通。投资30万元,兴建了镇中心福利院,已有80多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在实施“消危工程”中,改造农村危房35户87间,发放国家补助资金2.5万元,落实镇居民低保16户22人,年发放低保金4.4万元。除国家下发的补助资金外,镇财政每年拿出2万元,解决春荒、冬令生活困难户,救助资金达3.8万元。 ◎ 王平章烈士纪念馆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庙头人杰地灵,是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王平章烈士的故乡,为缅怀王平章烈士的伟绩,兴建了以烈士英名命名的王平章烈士纪念馆,塑造了王平章烈士铜像。1999年11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烈士铜像题词——“王平章士”。王平章烈士纪念馆是中共汉川市委、汉川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平章简介 王平章,1901年生,湖北汉川市庙头镇人。1920年考入武昌省立第一师范 学校,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后参加陈潭秋创办的进步团体“湖北人民通讯社”,并在党领导的“启明工读学校”和“汉江印刷社”从事印刷革命书刊的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创办济人、全人小学和《汉川青年》杂志,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爱国反帝斗争,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1927年3月被选为湖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后到毛泽东在武昌创办的第一期湘鄂赣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农运理论,接受军事训练。毕业后,奔赴鄂中农村,继续领导农民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去九江加入叶挺、贺龙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部队相继南下后,王平章奉命重返湖北,任中共鄂中特委书记兼汉川、天门、京山、应县四县暴动总指挥,领导恢复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农民武装,发动鄂中地区秋收暴动。1929年11月起任中共鄂豫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政治委员,参加领导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历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兼皖西北特委书记,参与领导重建红25军,任政治委员。在国民党军实行重兵“清剿”的严重情况下,领导军民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斗争。1933年1月参与组建红28军,任政治委员。曾和军长廖荣坤指挥双河山等战斗。在艰难困苦的形势下,王平章十分重视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他和红25军秘书长程坦合作写了一首《红军三大任务歌》,在红军和边区群众中广泛传唱。歌中唱道:“红军三大任务: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要建立起工农政权,坚决斗争,革命到底……”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1933年3月中旬,红28军奉命向鄂东北转移,与那里的红25军会合,以集中兵力与敌作战。28日,部队进至河南商城门坎山(今属安徽金寨)时,与敌一个旅遭遇。激战中,王平章壮烈牺牲,时年32岁。为纪念王平章烈士,湖北省人民政府于1952年将他创办的汉川“全人小学”改名为“平章小学”。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庙头镇◎ 简介庙头镇位于全州县东北部,东与湖南省东安县横塘镇交界,西、北与全州县文桥镇毗邻,南与全州县黄沙河镇接壤。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一个居委会,2005年末总人口30478人,有林地面积6万多亩,耕地面积30667亩,其中水田21240亩,旱地9427亩。经济收 入以农业为主。据统计,2005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1963万元,工业总产值558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79万元,财政收入1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32元。 庙头镇距县城36公里,全镇120个自然村,总人口3.35万人,有耕地3.15万公顷,其中水田2.14万公顷,旱地1.01万公顷。湘江、湘桂铁路、黄沙河至文桥紫岗公路、庙头至湖南省紫溪镇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自然条件也很优越。庙头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钨、锰、铀、煤、大理石,花岗岩、河沙等蕴藏量丰富。主要农产品有优质稻、花卉、桑蚕、花生、葡萄、板栗、李、柑、大豆、红薯、鸡、鸭、鹅、猪、牛、羊、竹木制品、禾花鲤鱼等。庙头农贸市场为天天圩,大型传统圩日有农历二月八、三月三、五月十五、六月六、九月九,集市贸易比较活跃。境内有歌陂石刻、湾山风雨亭、仁街牌坊等名胜古迹。 ◎ 区位及资源状况庙头镇属亚热带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6公里,距322国道9公里。湘江、宜湘河、湘桂铁路、黄阳公路、庙紫公路穿境而过,境内有庙头、黄土井两个火车站,交通便利,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蕴藏有金、锰、煤、大理石、花岗岩、方解石、河砂等矿产资源。镇内建有11万伏的变电站。正在建设中的柳铺水电站,为桂林市重点建设项目,装机3×5000千瓦,总投资1.3亿元,2006年12月第一台机组发电,2007年6月建成。庙头农贸市场为天天圩,传统圩日有农历二月八、三月三、五月十五、六月六、九月九。在农历三月三圩日,各地来赶圩的群众达3-8万人,农机具、农产品交易场面十分热闹。境内有歌陂石刻、湾山风雨亭、仁街牌坊等名胜古迹。庙头镇将以柳铺电站为平台,大力发展旅游业。 ◎ 农业特色(一)种植业方面: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85万亩,年产量约1.8万吨,其中优质谷种植面积占85%以上。石榴、脐橙、蜜梨、碰柑、南丰蜜桔、山东脆蜜桃等优质水果面积不断扩大,现有水果面积26000亩。近年来,温郁金、罗汉果、金槐、鸡骨草等中药材得到较快发展,花卉种植已初具规模。种桑养蚕是庙头镇的传统产业,现有桑园2000多亩,年产鲜茧45万公斤左右。(二)养殖业方面:畜禽品改和引进力度加大,猪、牛、鸡、鹅、鸭等养殖均取得较大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中二元杂交母猪和三元杂交瘦肉型猪规模养殖场已发展到32个。全镇年出栏肉猪4万头左右、乳猪7万多头。鸡、鹅、鸭等家禽年出栏30万羽左右。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给群众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三)农产品加工方面:以粮食、蚕茧、竹木加工为主。(四)流通方面:引导农民建立了桑蚕、肉猪、水果、花卉等农产品专业种养协会,民间流通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网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种桑养蚕该镇农村群众有种桑养蚕的传统。桑蚕的种养曾有过五起四落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好转,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桑蚕业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一项大的产业来抓,给予了大力倡导和优质服务,群众重新燃起了种桑养蚕的热情。目前,全镇桑园面积扩种至2500亩,年养蚕3000张,产茧18万斤,并涌现出了一批种桑蚕致富的大户,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部分村民靠种桑养蚕过上了好日子,今年该镇党委、政府从浙江购回全国优质蚕种“菁松腊月”,从南宁蚕业推广总站购回优质高产的“桂桑12号”桑种,在全镇推广,并在养殖时采用新的科学方法,努力提高蚕茧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桑业发展规模。 ◎ 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水、电、路、文化、教育、卫生、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城镇化水平。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病险塘坝水库和防洪堤进行了维修,修建了新的引水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镇内设有庙头高中、镇中、二中两所初中和15所小学,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和投入,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镇11个村委皆修通了四级公路,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群众出行、用电方便。目前有居委、湾山、建新、歌陂、黄土井等5个村(居)委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已拥有固定电话2300户、移动电话4600户,信息交流日趋畅通。许多自然村积极开展文明卫生村建设,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