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缅茄雕刻
释义

高州缅茄雕刻是广东省一种独有的的雕刻工艺品。

高州的老雕刻艺人,对缅茄的雕刻很有研究,工艺精致优美,很早以前就将缅茄的蜡头雕刻图章及十二生肖、花草虫鱼等,缅茄雕刻成为很具岭南特色的一种小手工艺品而饮誉国内外,所雕的“龙凤戏珠”、“狮子滚球”等精美作品,艺术价值很高。清人黄若济有《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斫萼成花枝”。

缅茄树产自缅甸,是世界上稀有的苏木科阿芙豆属。高州缅茄,国内为高州所独有,被誉为中国的“一枝独秀”,世界上也罕见。生于高州西岸关屋村的缅茄树龄已有400多年。每年清明前后开花,次年春节前后荚果成熟。荚长约25厘米,荚内有果实3至6粒不等,状似茄子,故称缅茄。果实如拇指大小,3/5为深褐色;2/5为黄蜡色,俗称“蜡头”,角质,有光泽、纹理细密,质地坚韧,可供雕刻。光绪年间重修的《茂名县志》载:“缅茄来自缅甸……三百年来中土无双”。高州的缅茄树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明神宗曾经将两颗缅茄种子赐给太傅李邦直,李告老回乡住高州西岸村,“珍藏卧室。一日不见,疑为侍女所窃,杖逼至死。嗣后(种子)在其子床下萌发,冤情始白”。清《高州县志》载有《竹枝词》记述其事云:“缅茄树大已成寻,婢女含冤悲古今;硕果至今人不食,日久方见女儿心”。又云:“鉴江西岸浪如花,茂名城西日已斜,遥指晚烟初起处,缅茄荫里是侬家”。这株缅茄树如今胸围5米,枝繁叶茂,覆盖5亩多地。除老树外,还繁衍了3株,有两株种植30多年未见结果。

1885年高州县城南华路彭学元始创缅茄雕刻工艺,所雕作品有雀、猴、鹿、蜂、观音、佛像、《龙凤戏珠》和《双狮舞球》等,寓有“爵、侯、禄、丰”幸福吉祥之意;也雕刻图章印鉴。民间取其吉利,用作婚嫁馈赠,逐渐流传。民国时,又有彭霭云、彭尧佳、彭金和、陈振武、陈世文、黎平等继承其艺,缅茄雕刻趋向精微,一茄之上竟然能刻《水漫金山》、《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一颗缅茄雕可售白银两元,最高可售15元。抗日战争时期销路受阻,艺人把产品拿到广州湾(今湛江港)向外国海员或商人兜售,缅茄雕刻作品从此传到海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缅茄雕刻事业的发展。1956年陈振武、陈世文、张文梓、陈汉铨等人联合组成高州县附城雕刻社。新还创作了《梅花》、《菊花》、《松龄鹤寿》、《天安门》和《猴山》等现代题材的作品。1957年缅茄雕刻作品在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时,国家副主席刘少奇还把缅茄雕刻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来访的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缅茄雕刻开始衰落,只有个别老艺人爱好,业余仍事雕刻,其艺方免失传。1985年张文粹以他所雕的《群狮》、《龙凤》和《龙》3颗作品,应邀参加亚洲太平洋地区博览会,受到好评。1987年元旦曾经在广州东方乐园举办的“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上展销,每颗售价14元。【茄雕工序介绍】:

按照老一辈的传统,茄雕雕刻方法有7种:即龙、狮、凤、龙凤、龙狮、双龙、双狮,每个品种都要经过7段工程加工程序:即粗工、通道工、龙珠工、修整工、龙须工、龙麟工、泡光工,这样才算完成了一件珍贵的缅茄工艺品。传统的方法雕刻,缅茄子要经过技术处理泡制一定的时间,才进行雕刻,一般用锡纸纹布包上蜡蒂浸水二天,然后取出晾干,用茶盅盖住三天,这样质地富有粘性,形如人参,透明光洁亮度,雕刻起来才能游刃有余。高州茄雕各时期的产品和品种的制用、技术、选料、布局、工序、刀法、技巧,对于每个品种都要经过多种工序的制作,不但一气呵成,还要全神贯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