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缅甸雇佣军
释义

金三角和缅北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原因,生活着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缅甸雇佣军。至今,那里仍然生活着许多雇佣军人,他们分别为缅甸各种地方势力、民族武装,甚至各种大小毒枭服务,生存及发展状况鲜为人知。来源复杂,既有当地人,又有文革期间流落至此的中国知青。

何谓雇佣军

雇佣兵就是一种商业化的作战部队,基本上是由退役的士兵组建而成。职能很多,包括押送、平叛、救人质、破坏等。规模也不同,从要人保护到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只要你钱够,且在人家能力范围内,就可以达成商业共识。如美军海军陆战队的退役士兵,因为就业难度大于普通士兵,但自身单兵技术过硬,迫于生活加入雇佣军或保安公司(与中国的保安绝非同一层次),而且薪金相当丰厚,合同期一般为半年的较多。但雇佣军不受国际法的保护(国际法规定,敌对国之间,不得虐杀对方的战俘),所以说一般死了也是白死,连收尸都没人。雇佣兵最好是曾经当过兵的,最好是特种兵。没当过兵也可以,不过训练很艰苦就是了。全球比较有名的几个雇佣兵有南非的EO公司,美国的黑水保安公司,还有法国的外籍兵团。

缅北雇佣军

缅甸的雇佣军主要是指缅北雇佣军,在著名的金三角和缅北地区,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原因,就一直生活着一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缅甸雇佣军。至今,那里仍然生活着许多雇佣军人,他们分别为缅甸各种地方势力、民族武装,甚至各种大小毒枭服务,生存及发展状况鲜为人知。一直以来,“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是缅北众多雇佣军的主题。

在缅北,几乎所有的民族武装控制地区都有这样的规定:儿童必须学习军事知识,男子从十三四岁起就必须当兵,而且终身不能退伍,即使以后不在军队里也只能算“休假”,有战事发生就必须马上回来;每户人家如果有5名子女必须3名参军,有3或4名子女必须两名参军,有两名子女必须一名参军,如果没有男子就招女兵。

当然,缅北军队中也有不少人是自愿参军的,因为很多当地年轻人会认为穿军装、扛枪既好看又神气,而且吃饭不要钱。曾经是北京大学学生,后到缅北参加地方武装,现在缅甸仰光经商的四川籍人屈春辉在其《金三角15年亲历记》一书中认为,缅北地区的政治和社会生态是过去无数士兵的勇敢流血搏来的,缅北谁都希望当兵,哪怕是中国人来这里当兵也不被排斥,因为这是年轻人的一条出路,所以没有人会说三道四。

缅甸是军人政府,在各种民族自治特区也不例外。所有政府官员都有军阶,他们工作时间是官员,下班脱下军装就是商人,每家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生意可以做。因此,许多人去到果敢、邦康等缅北地区,在那里“进政府工作”和当兵几乎是同样的概念。

缅甸雇佣军的渊源

缅北的雇佣军,在东南亚的历史相当悠久,16世纪已有不少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以雇佣军的面目出现,混迹于东南亚各国。在今缅甸若开地区和孟加拉国南部,当时有个阿拉干国,国王军队里就有不少葡萄牙雇佣军,他们表面上效忠国王,暗中却从事着海盗和掳掠奴隶的罪恶活动。

1953年春天,缅甸政府不惜重金雇来原英属印度国际军团(多为锡金与尼泊尔裔),向国民党残军发起了一场名为“旱季风暴”的攻势,双方投入10万兵力进行搏杀,成为迄今为止金三角最大的战事。最后国际军团全军覆没,总指挥丹尼尔开枪自杀。而国民党残部为了生存,后来也从昔日的抗日军队沦落为金三角地区一支组织较为严密的武装贩毒集团或临时雇佣军。

除了外来的雇佣兵,在缅甸北部山区,当地的男人也有当兵打仗的“历史传统”,甚至有不少缅籍华人的后裔参加了缅甸的各种战争。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许多在国内难以谋生,或者在国内犯了事、欠了赌债的人都习惯性地往缅甸跑,而许多人为了吃饭都选择了当兵,在兵匪成群的缅北,加入这样的行当要求不高且很容易糊口。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部分国民党残军逃入缅北和金三角地区活动,也不断吸引了一些不明真相和反对新中国政权的人出境参军。而后来国内的“大跃进”和“文革”等政治运动又使得大批人迁居缅甸,许多人参加了包括国民党残军在内的各种武装。

尤其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高峰时期,大批来自上海、北京、四川和昆明的“知青”,在中缅边境地区的乡镇、山寨“扎下了根”。当时,境外的缅共武装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于是从1970年底至1971年,成百上千名“知青”跨出国门成为缅共战士。这一批被后人称为“精神雇佣军”的中国年轻人加入缅共后,很快参加了各种战役。在与缅军和其他武装的对峙冲突中,刚学会打枪的知青们真正尝到战争的苦头,许多人在战斗中牺牲、失散。少数流落的女知青,甚至靠出卖肉体维持生计。

现在,在距缅北“果敢国门”不远的一座小山上,仍然保留着一座鲜为人知的“烈士陵园”,是当年“缅甸共产党果敢县委员会”为“缅共人民军”死亡官兵所建。当地人告诉记者,其中不少死者是来自中国的知青。

1970年代后,随着金三角和缅北地区毒品种植、加工和贩运量的扩大,各种大小武装也纷纷成立。此外,尽管缅共于1989年垮台,但其主要武装力量分裂成为缅北的四支地方武装,经与缅甸政府谈判后形成各种“特区”,一直割据至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缅甸山水相连的中国,俨然成为缅北各民族和派系武装的重要兵源地。

黑猛龙事件:雇佣军的悲哀命运

黑猛龙事件,该事件的是原猛古“保卫军”副司令“洪老四”。此人做毒品生意发财之后,想联合另一个副司令李尼门推翻保卫军司令孟撒拉,于是公开出钱招兵买马。中国许多边民和到云南打工的外省年轻人跑到猛古加入洪老四的雇佣军,到2000年9月发生“猛古兵变”时,洪老四已经招募了数百名雇佣军,最高峰时有700多人。

2000年9月,连年战争不断的猛古地区再度响起枪声,李尼门的数百名雇佣军在经过简单的动员、训练后,穿上常见的迷彩服领到冲锋枪参加了战斗,并顺利地抓住了孟撒拉。随后,孟撒拉的支持者们将其救了出来。孟撒拉同样到处募兵,双方不断在猛古地区的山上和缅中的界河边发生激烈战斗,不少伤兵还被送进中国的一些边境医院救治。猛古的不少居民被流弹击中,幸存者纷纷扶老携幼逃往猛古河对岸的中国芒海镇避难,芒海镇的难民一度多达近3000人。

正当李、孟双方打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时,一直隔岸观火的缅甸政府国防军认为收复猛古的良机到了,于是抽调两支王牌部队火速包围了猛古地区,紧接着软禁了孟撒拉。2000年11月24日,国防军设下谈判计谋,在猛古城附近的“黑猛龙镇”一口气将包括李尼门在内的100多人消灭。缅甸政府国防军抢先封锁了通往中国边境一线,使雇佣军无法逃往中国境内。临许多士兵拼命想通过界河跑到中国这一边躲避,但都被政府军的机关枪打死在离界河不远的地方。当时一些雇佣兵眼看情形不对,纷纷跪地举枪投降,两百四十多人投降了以后,被缅甸政府国防军集体枪杀。这件事情在后来被称为“黑猛龙事件”。

缅甸雇佣军的未来

近年,由于国际社会对毒品的打击越来越严,为避免目标过大,现在缅北的毒枭和军队已出现‘分开经营’的新情况,即贩毒的不养军队,养军队的不贩毒,然后双方采取押运合作的方式,巧妙地逃避打击。

事实上,尽管禁毒的呼声越来越大,但由于缅北许多民族长期靠种植罂粟为生,当地民族首领与毒品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地方民族武装“以毒养军,以军护毒 ”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他们不但经常与中央政府发生军事冲突,互相间也不断明争暗斗。不休的战事除了劳民伤财,还要搭上士兵和平民的性命,常常引起国际关注,损害缅甸的国家安全。

然而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进入21世纪初,缅北地区仍然存在着多支民族武装力量,军队人数从数十人到数万人不等;另外还有从各军中分裂出来的小武装,他们羽翼未丰,对雇佣兵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其未来正如中国一名长期从事禁毒工作的人士所言:“只要缅北还有人种植罂粟,毒枭就会始终存在,雇佣军同样不会消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4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