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绵阳师范学院 |
释义 | 绵阳师范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学校位于绵阳。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学校现有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等17个学院,60余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工程硕士),实现了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中文名:绵阳师范学院 外文名:Mian Yang Teachers College 简称:绵阳师院 绵师 校训:厚德 博学 笃行 弘毅 创办时间:1978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主管部门:四川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魏成富 知名校友:李静 刘晓华 孙华 卢俊卿等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硕士点:1个 主要奖项:世界大学生VEX机器人锦标赛冠军科学技术工程(STEM)冠军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两项首届中华红歌会最高奖“黄河杯” 学院概况绵阳师范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本科第二批次院校,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具有70余年办学经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成立的四川省立绵阳师范学校。学校位于有西部硅谷之称的中国科技城——绵阳。学校占地面积220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7.5万平方米。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各类文献200万册,电子期刊数据库20个。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学校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北校区(老校区)、磨家校区(新校区)。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4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联合培养)17000余人,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质量连续多年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每年均在90%以上,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师院住宿条件绵阳师院现有北校区(老校区)和磨家校区(新校区)两个校区。 北校区宿舍楼大都建于上世纪,比较老旧,风格也比较简约,各类设施相对不足,部分宿舍楼室内没有卫生间,使用公共卫生间。宿舍大都分为六人间、七人间不等,统一价格约为1000元每年。 正在建设中的磨家校区已经初具规模,住宿条件相对要好,现建有九栋现代化学生公寓,1、2幢为套间,无独立卫生间,使用公共卫生间。3——9幢环境最好,空间足够大,有独立卫生间、有热水器,每天提供热水、有网络。 历史沿革1940年,绵阳联立女子初级中学及省立绵中代办的简易师范合并为四川省绵阳学校(原绵阳师范学校前身)。 196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今绵阳市石塘乡成立四川省绵阳初中师资训练班(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 1986年,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复组建绵阳师资培训中心(原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前身)。 1994年,绵阳师范专科学校正式更名为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绵阳师范学校整体并入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 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并组建绵阳师范学院。 2003年4月,绵阳师范学院正式挂牌,确立了“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 2004年10月,“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三座立交桥”架起国际办学思路。 2005年12月,“国际音乐艺术与教育高层论坛”隆重举行成立,国际化办学路子更加明了。 2006年5月,学校成功获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 2007年10月,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良成绩。 2008年初,学校第二部发展战略开启。 2011年10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授权专业学位类别为工程硕士(工程领域为环境工程,侧重生态环境方向),获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将列入2012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实现了学校硕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 院系设置学校现设有19个学院,有80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以及132个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九大学科门类。 绵阳师范学院现有2个校区,分为磨家校区(新校区)、北校区(本部)。 磨家校区所有院系: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校区所有院系: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等。 绵阳师范学院院系及专业设置 序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层次 是否 1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 汉语言文学 本 是 文 对外汉语 本 否 文 语文教育 专 是 文 2 绵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 是 理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 否 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 是 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 本 否 理 数字媒体艺术 本 否 理 数学教育 专 是 理 3 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 是 兼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本 否 兼 德语 本 否 兼 英语教育 专 是 兼 4 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 本 是 理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本 否 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 否 理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 否 理 机电技术教育 本 否 理 5 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 本 是 理 应用化学 本 否 理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专 否 理 6 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 本 是 理 生物技术 本 否 理 生物教育 专 是 理 7 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本 是 文 社会工作 本 否 兼 社区管理与服务 专 否 兼 8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历史学 本 是 文 旅游管理 本 否 兼 旅游管理 专 否 兼 酒店管理 专 否 兼 9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 地理科学 本 是 兼 资源环境科学 本 否 兼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 专 否 兼 10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 音乐学 本 是 兼 音乐表演 本 否 兼 音乐表演(音乐舞蹈) 本 否 兼 音乐教育 专 是 兼 11 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 本 是 兼 社会体育 本 否 兼 体育教育 专 是 兼 社会体育 专 否 兼 12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美术学 本 是 兼 艺术设计 本 否 兼 美术教育 专 是 兼 艺术设计 专 否 兼 服装设计 专 否 兼 13 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 否 兼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 否 兼 14 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本 否 兼 学前教育 本 是 文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 本 是 兼 艺术教育(音乐方向) 本 是 兼 小学教育 本 是 文 学前教育 专 是 文 小学教育 专 是 文 15 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 否 理 农村区域发展 本 否 兼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 否 兼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专 否 兼 会计 专 否 兼 16 绵阳师范学院交通运输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本 否 兼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专 否 兼 17 绵阳师范学院城乡建设与规划学院 园林 本 否 兼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本 否 理 园艺技术 专 否 兼 园林技术 专 否 兼 18 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 19 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50人,专任教师967人,其中,具有正、副高职称教师410人,硕、博士学位教师560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层面)入选者1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2人。 专业建设我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生物学学科、化学学科三个学科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任职资格学科评议权。 现有7个省级特色专业( 生态学、中国语言文学、音乐学、化学、药学、应用经济学、应用心理学等),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生态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历史学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程21门。学校有兼职研究生导师17人,与西南大学、西华大学等六所国内高校的6个学科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硕士研究生47人。 2004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4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生态学》 (苏智先教授) 2005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5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大学心理学》(吕建国教授) 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李超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热学》 (刘国跃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高级英语》 (李学术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素描》(李兵教授) 2006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保护生物学》 (傅之屏教授) 2007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气象学与气候学》 (冯新灵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财务管理》 (徐鹏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普通逻辑学》(资建民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世界近代史》(周明圣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现代汉语》( 傅远碧教授) 2007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无机化学》(边清泉教授) 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8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郭兴吉教授) 2008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数学分析》(杜先云教授) 2009年省级精品课程 2009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声乐》( 付国庆教授) 2010年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史学概论》(廖胜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高等代数》(唐再良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工艺学》(阮期平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杜漪教授) 2010年 四川省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罗明华教授) 科研机构学校现有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全国唯一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国家基地——全国千县工程信息员培训基地;建立了四川省同类院校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生态学与环境保护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立了李白文化研究中心、民间文化研究中心2个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立了川西北保护大熊猫教育研究中心、非洲文化研究中心、国土资源研究中心以及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33个。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院”。 还建有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四川省师范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1个。 建有教育实习实训基地148个,非教师教育实习实训基地76个。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0项,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35项。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各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77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500余篇,SCI、EI、ISTP收录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90部;获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120余项。 教学宗旨学校实行 “分层管理、逐级负责、信息反馈、责任追究” 管理模式,通过确定目标、认定目标、执行目标、检验目标,做到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益。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学校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干部当好后勤兵和服务员,全心全意为学校谋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秉承“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实施“分层管理、逐级负责、信息反馈、责任追究”的管理模式、 “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和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和“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铸就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学校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一定数量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社科类研究基地三大措施,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管理规范、知名度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文、理、工、教、管等大学科门类为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努力培养综合性、创新型的高质量的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70000余名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他们中涌现出了大批的科学家、企业家、党政领导干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他们以良好的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享誉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会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大学生通识教育模式;实行学分制,积极开展弹性学习制度的研究和探索;设立大学生研究基金、创新人才基金等,鼓励创新拔尖人才的成长。我校学生成才率高,2004年、2006年我校学生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第六、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全省只有两所学校获此殊荣)。我校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敬业求实而著称,连续五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受用人单位的赞誉和欢迎。除四川省外,江苏、浙江、广东、重庆、海南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不少用人单位纷纷来我校遴选毕业生,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对外交流学校坚持走办学国际化的道路,实施“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构建学校与国内著名大学之间、与国外大学之间、与社会之间的立交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校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国家污水处理工程中心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10余所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校已经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签订联合培养音乐硕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协议,成立了“中德文化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目前,我校与德国埃森富特旺根音乐学院2+2音乐教学学士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正式开班,首批25名学员开始接受中德“2+2”联合培养教育。同时,学校成功承办了德国威斯巴登第三届国际钢琴大赛,成功举办了“2005中国绵阳师范学院国际音乐艺术高层论坛”和国际生态环境前沿报告会。 所获荣耀2011年,中国创造学会、亚洲机器人联盟为我校授予“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和“亚洲机器人联盟教育培训基地”,充分肯定我校在创新育人模式和创新实践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 2011年8月,在全国VEX机器人锦标赛暨亚洲区2012年VEX世界锦标赛选拔赛中,我校代表队力克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劲旅,包揽第一、二名,实现VEX机器人比赛国内比赛三连冠,并获得2012年世界锦标赛参赛资格。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三八红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100佳单位、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四川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第八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四川省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学生成才率高、 2004 年、2006 年该校学生连续被评为四川省第六、第七届“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十佳青年学生”。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高校”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5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是爱国亲民的好干部、有的是爱国爱民的商界精英、更多的是基础教育战线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为西部普及基础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校坚持实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立项校级科研项目800余项,每年申报国家专利达200余项,学生在参加国际及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400余项。 2009-2010年,我校大学生代表队连续两年荣获全国大学生VEX机器人大赛冠军,2010-2011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大学生VEX机器人锦标赛冠军和科学技术工程(STEM)冠军。2010年,学校大学生合唱团斩获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两项,代表四川省参加中宣部组织的首届中华红歌会一举捧得大赛最高奖——“黄河杯”奖。学校积极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7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6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节,有各类学生社团77个。 学校生源质量连续8年稳居四川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七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8万余人,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领导苏智先男,生于1956年12月,四川省苍溪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生态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组织部直管专家,中共绵阳师范学院委员会书记。 1982年7月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 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 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10月至 1998 年 10 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和1994年两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四川省高等学校教授评审委员会委员、生物农学学科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层面)入选者,世界自然资源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国家一级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报》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四川省专家评审(评议)委员会委员,四川省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委员会专家,2006年四川省优秀博士后。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和德国威斯巴登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生殖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克隆植物生态学、数字化与环境信息技术,生态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工程。近年来,他领衔培养的学术技术队伍开展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培养了40多位研究生。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获国家和省部级政府科技成果奖5项,其它荣誉奖20多项。先后主持和主研了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他主持研究完成的"慈竹克隆种群能量生态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应用于长江防护林生态工程,产生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四川大头茶种群生殖生态学研究"系列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植物生殖生态学和克隆植物能量生态学的奠基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该中心已加入世界IUCN网络),撰写了《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Diversity》英文专著,促进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工作。领衔的"西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生殖生态学创新研究群体"成为中国生态学2001年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推荐的唯一的创新研究群体。主编的《生态学概论》系由教育部审定、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统编教材,为中国90多所大学使用,深得同行专家的好评。 魏成富1956年4月生,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1982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6月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实验技术评审组成员,成都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抗磨抗蚀合金及抗磨抗蚀复合材料。在《金属学报》、《材料热处理学报》、《铸造》、《钢铁研究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纵、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1项。 杰出校友教育界孙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生) 黎加厚: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教授,教育技术硕士点学科带头人。(毕业生) 邓平:商学博士,美国马里威尔大学终身教授。 汪明义:宜宾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毕业生) 贾波:复旦大学光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生) 冯志全:济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教工支部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生) 何江明:西南交通大学体育部体育科研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任明: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一级教师,2004年成都市十佳文明教师,2005年四川省十佳文明教师。 刘东:字天长,笔名流云虹东,世界华人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世界华文书刊编委。已出版诗集《生命历程》,散文集《岁月留痕》等。 王学义:现为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人口学博士,企业管理博士后。 杨江源:笔名江兰。现任绵阳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江兰工作室主任,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毕业生) 欧阳明:现任南充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科学学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政界吴光镭: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 副主任 左代富: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 邓修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四川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王元勇: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 崔兆全: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刘晓华: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静:四川省眉山市委书记 易杰:绵阳市委常委 副市长 颜超:绵阳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江油市委书记 张伟:攀枝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米易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黄黎明: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宋开慧:江油市委副书记、市长。 李孝武: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处处长。 赵海清:北川财金办主任,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商界卢俊卿:工商管理博士,天久伟业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长,世界杰出华商大会执行主席、《发现》杂志社社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常委,华人亿万富翁俱乐部主席,北京市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孵化器创始人,高效激励体系创建人,中国美丽经济理论奠基人。曾获得“2005华商影响力100强”、“2005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财富人物”、“2005中国十大管理英才”、“中国文化传媒业新坐标人物”等荣誉。 杨学军:现任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务副书记、纪委书记、总经理。 王祥兵:现任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李亿中,现任富临集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 李德超:现任绵阳市物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任北京华青国际投资公司副董事长。 雷文勇:现任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四川省政协委员、绵阳市工商联名誉会长。 张钧: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何韬:现任四川兴力达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侯昌武:中国服装业著名企业经营及品牌战略专家、本土杰出品牌策划代表人物。 马礼文:现任北京瑞和国际演艺总经理。 张恒:现任中国工商银行、工商国际助理总裁。 仲卫东:深圳市东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方尼:现任绵阳市嘉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韬:德阳玖鹏贸易公司董事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