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棉花茎枯病 |
释义 | 编号 :农作物 锦葵科 棉花 真菌病害植物名称 :棉花 中文病名 :棉花茎枯病 英文病名 :Ascochyta blight of cotton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是一种突发性真菌病害,由棉壳二孢菌引起。Ascochyta gossypii Syd.称棉壳二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二孢属真菌。 形态特征 : 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在棉株表皮组织下,成熟后露出在表皮上。孢子器球形,黄褐色,顶部具略突的圆形孔口,壁较薄易碎,大小82.8-210×75-189μm,内生很多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单胞或双胞,无色,大小4.5-7.3×3.5-3.8μm。病菌生长适温为25℃。 生理生化特征 : 该病菌在PSA培养基上,菌落黑色,细密,边缘白色疏松,表面粗糙。初生菌丝无色,细长;老熟菌丝深褐色,粗壮。菌丝生长迅速,一般在适温下4-6d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9-30℃均能生长,但在20-25℃下生长最好,10-29℃范围内病菌孢子均能萌发,19.2-22.5℃下发芽最好。病菌孢子发芽时,必须以糖作为碳源营养。在pH4.6-10.2下均可生长,正常生长的范围是pH6.8-7.4。 危害对象 : 主要是棉花。 分布 :全国各棉区均有分布,东北棉区、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沿江、沿海棉区发生较重。 侵染循环 : 病菌以菌丝体和孢子器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这是初侵染的主要菌源、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发病条件 :病害流行与气候条件、蚜虫量、前茬及栽培管理等条件有关。若相S对湿度在90%以上的阴雨天气持续5d以上,日平均气温20-25℃,该病可能大流行。大风暴雨造成枝叶损伤,利于病菌侵染和传播。棉蚜为害严重的棉田,蚜虫造成的伤口也多,茎枯病也较重。连作棉田、苗期长势瘦弱的棉田发病重。 危害部位 :棉花从苗期到结铃期均能受害,前期为害子叶、真叶、茎和生长点,造成烂种、叶斑、茎枯、断头落叶以至全株枯死,后期侵染苞叶和青铃,引起落叶和僵瓣。 危害症状 :子叶和真叶发病初为黄褐色小圆斑,边缘紫红色,后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表面散生许多小黑点(病原菌)。茎部及叶柄受害,初为红褐色小点,后扩展成暗褐色梭形溃疡斑,中央凹陷,周围紫红。病情严重时,病部破碎脱落,茎枝枯死。 防治方法 :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药剂防治 拌种:棉籽硫酸脱绒后,拌上呋喃丹与多菌灵配比为1:0.5的种衣剂,既防病又可兼治蚜虫。喷雾:苗期或成株期发病,可用65%代森锌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防治。 资料来源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植物病害.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下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董金皋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编绘组. 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 第四分册 棉麻病虫(修订本). 农业出版社,1992 沈其益主编. 棉花病害(基础研究与防治). 科学出版社,1992 吕佩珂、高振江等撰摄. 中国病虫原色图鉴(下册). 远方出版社,199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