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秘书学概论 |
释义 | 本书为现代秘书学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秘书学的产生与发展;秘书学的性质特点与研究对象;秘书职业的界定、分类与国内外秘书职业特点;秘书机构的设置、机构人员管理、秘书绩效测评;秘书专项职能、特别受权职能与深层职能;秘书职能环境;秘书与组织管理;秘书工作方法与规律;秘书的精神素养;秘书的知识能力素养;秘书工作的历史沿革。 书名:秘书学概论 又名:秘书学概论 作者:金常德,赵莲娜 译者:金常德,赵莲娜 ISBN:9787561138656 定价:23.00元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图书信息(一)基本信息书 名: 秘书学概论 作 者:金常德,赵莲娜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 ISBN: 9787561138656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元 内容简介《秘书学概论》(第二版)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文秘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本教材的编写试图探索一些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要求、更加适合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的新思路,打破秘书专业教材编写的传统束缚。一段时期以来,高职高专秘书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在专业教育的起始阶段(第一学期)开设一门秘书学概论类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统领。但是,该门课程大多着眼于学科性,重在阐析秘书学科的理论构架,内容上理论色彩过浓,而且党政秘书内容过多,对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学而言并不合适,也与秘书职业的发展及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不相吻合。这种倾向主要源于秘书专业教学中的传统观念及思维定式。另一种倾向是跳过秘书学概论类的基础理论课程而直接开设秘书实务这样的技能性课程。实践中注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但是往往忽略了职业认知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重做事、轻做人,在本质上也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要求。这种倾向主要源于对高职高专教育的片面理解和功利需求。 图书目录第一章 秘书职业概说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含义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职业化 第二章 秘书职业角色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角色定位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角色条件 项目三 认知秘书的角色意识 第三章 秘书职业资质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知识和能力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 项目三 认知秘书的职业性格和沟通素养 项目四 认知秘书的智商和情商 第四章 秘书职业关系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人际关系 项目二 认知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项目三 认知秘书其他人际关系 第五章 秘书职业方法 项目一 认知秘书工作的方法 项目二 认知秘书工作的艺术 第六章 秘书职业谋求 项目一 认知秘书的求职准备 项目二 认知秘书的求职技巧 第七章 秘书职业规划 项目一 认知职业生涯基础知识 项目二 认知秘书职业生涯规划 第八章 秘书职业认证 项目一 认知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项目二 认知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 第九章 国外的秘书职业 项目一 认知国外的秘书职业 项目二 认知秘书组织与节日 附录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年版) 参考文献 图书信息(二)基本信息书名:秘书学概论 图书编号:1672459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定价:36.0 ISBN:781079752 作者:张同钦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本书为现代秘书学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秘书学的产生与发展;秘书学的性质特点与研究对象;秘书职业的界定、分类与国内外秘书职业特点;秘书机构的设置、机构人员管理、秘书绩效测评;秘书专项职能、特别受权职能与深层职能;秘书职能环境;秘书与组织管理;秘书工作方法与规律;秘书的精神素养;秘书的知识能力素养;秘书工作的历史沿革。 书中比较全面地吸收了国内外当代秘书学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期秘书学理论的发展,在构建秘书学理论体系方面作了深入探索和大胆尝试。本书是中国高教秘书专业委员会、秘书本科专业院校为适应秘书学发展而编写的,供高等院校文秘专业使用,也可作为文秘人员的自学读物。 图书目录总序/1 1 绪论/1 1.1我国秘书学的产生与发展/1 1.1.1我国秘书学的产生/1 1.1.2我国秘书学的发展/2 1.2秘书学的研究对象/3 1.2.1秘书学的研究对象/3 1.2.2秘书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5 1.3秘书学的性质特点/7 1.3.1秘书学的学科归属/7 1.3.2秘书学的性质特点/8 1.3.3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0 1.4秘书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2 1.4.1秘书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2 1.4.2秘书学研究的方法/14 2 秘书职业/18 2.1秘书界定/18 2.1.1国外对秘书的认识和界定/18 2.1.2我国对秘书的认识和界定/20 2.2秘书的分类/24 2.2.1国外秘书的分类/24 2.2.2我国秘书的分类/26 2.3秘书职业的特点/31 2.3.1国外秘书职业的特点/31 2.3.2我国秘书职业的特点/33 2.3.3从工作内容看秘书的特点/34 2.4秘书职业资格/36 2.4.1国外秘书职业资格/36 2.4.2我国秘书职业资格/38 3 秘书机构/40 3.1秘书机构及其设置/40 3.1.1秘书机构的含义与特点/40 3.1.2秘书机构设置的原则/41 3.1.3秘书机构的组织形式/43 3.1.4各级各类秘书机构/45 3.2秘书机构的功能/50 3.2.1秘书机构的基本功能/50 3.2.2秘书机构的特有功能/50 3.3秘书团队的组建与管理/51 3.3.1秘书团队/51 3.3.2秘书团队的内部结结构/52 3.3.3秘书团队建立的方法与团队阶段成长/57 3.4秘书工作绩放测评/58 3.4.1绩效测评的含义/58 3.4.2绩效测评的内容/59 3.4.3绩效测评的方法/63 3.4.4绩效测评的原则/64 4 秘书职能/68 4.1秘书的基水职能/68 4.1.1秘书职能的含义/68 4.1.2秘书的基本职能/69 4.2秘书日常事务职能/70 4.2.1办公用品管理/70 4.2.2接待/70 4.2.3安排领导活动/71 4.2.4值班/72 4.2.5通讯工作/73 4.2.6印章管理/74 4.2.7机要保密/74 4.3秘书专项职能/75 4.3.1信息管理/75 4.3.2调查研究/76 4.3.3会务工作/77 4.3.4公文处理/78 4.3.5档案管理/79 4.3.6信访工作/79 4.4秘书特别受权职能/81 4.4.1公文写作/81 4.4.2督查/83 4.4.3协调/84 4.4.4谈判/86 4.5秘书深层职能/87 4.5.1参谋与秘书参谋/87 4.5.2秘书参谋是现代领导的现实需要/87 4.5.3秘书参谋的过程/88 4.5.4秘书参谋的原则/89 5 秘书职能环境/92 5.1秘书职能环境要素及其作用/92 5.1.1秘书职能环境层次结构/92 5.1.2秘书职能环境要素关系/96 5.1.3秘书职能环境作用/102 5.2秘书职能环境的适应与优化/105 5.2.1秘书职能场的构成/105 5.2.2秘书对职能环境的适应/107 5.2.3秘书对职能环境的优化/111 5.2.4排除环境障碍与优化职能场/113 5.2.5优化秘书的物质环境/118 5.3秘书与领导的关系/118 5.3.1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多维性/119 5.3.2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基础/120 5.3.3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方法/121 5.3.4秘书与领导班子的关系/123 5.3.5女秘书与男上司的关系/126 5.4秘书的人际关系/127 5.4.1秘书人际交往的类型与特征/128 5.4.2秘书人际交往的意义/129 5.4.3秘书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130 6 秘书与组织管理/134 6.1组织管理的职能/134 6.1.1组织管理/134 6.1.2组织管理的职能/134 6.2秘书与组织管理/136 6.2.1秘书与组织管理/136 6.2.2秘书管理理念的更新/138 6.3秘书与组织管理效率/146 6.3.1组织效率/146 6.3.2提高组织效率的管理方法/146 6.3.3秘书与组织管理效率/153 6.4秘书与领导决策/154 6.4.1秘书工作对领导工作的价值体现/154 6.4.2秘书工作与领导决策/155 7 秘书工作方法与规律/165 7.1秘书专项业务与工作方法/165 7.1.1秘书协调方法/166 7.1.2秘书督促检查方法/169 7.1.3秘书信息沟通方法/171 7.1.4秘书公文撰拟方法/173 7.1.5秘书工作进程调度方法/173 7.1.6秘书工作时间调度方法/175 7.2秘书工作规律及其应用/177 7.2.1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178 7.2.2秘书工作一般规律的运用/182 7.2.3秘书工作的特殊规律/187 7.2.4对立统一规律在秘书上作中的运用/193 7.3秘书上作的规律性准则/198 7.3.1一般性准则/198 7.3.2专门性准则/201 8 秘书的精神素养/203 8.1秘书的思想政治素养/203 8.1.1树立正确而高尚的世界观/204 8.1.2树立法制观念/205 8.1.3树立政策观念/205 8.2秘书的职业道德与作风修养/206 8.2.1秘书的职业道德修养/206 8.2.2秘书的作风修养/208 8.3秘书的心理品质/211 8.3.1秘书的几种不良心理现象/211 8.3.2秘书心理品质的构成/213 8.3.3秘书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220 9 秘书的知识能力素养/227 9.1秘书的知识结构/227 9.1.1构建秘书知识结构的原则/228 9.1.2秘书知识结构的组成/231 9.2秘书的能力结构/236 9.2.1基础能力/236 9.2.2专业能力/240 9.3秘书的基本技能/246 9.3.1现代办公设备使用技能/246 9.3.2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技能/246 9.3.3网络办公技能/247 9.3.4文案处理技能/247 9.4秘书的文化艺术修养/249 9.4.1秘书的史学修养/250 9.4.2秘书的艺术修养/250 10 秘书工作的历史沿革/258 10.1中国古代秘书工作/259 10.1.1秘书工作的起源/259 10.1.2我国古代的秘书工作/261 10.2中国近现代秘书工作/276 10.2.1晚清时期的秘书工作/276 10.2.2民国建立后的秘书工作/277 10.2.3国民政府时期的秘书工作/279 10.2.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秘书工作/281 10.3中国当代秘书工作/285 10.3.1“文革”前十七年的秘书工作/285 10.3.2新时期以来的秘书工作/287 10.4国外秘书工作概说/290 10.4.1国外秘书工作概况/290 10.4.2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295 附录 附录1 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简介/299 附录2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3年版)/303 参考文献/314 后记/316 图书信息(三)书名:秘书学概论(新编秘书学系列教材) 图书编号:801224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24.0 ISBN:730902839 作者:陆瑜芳 出版日期:2001-07-01 版次:1 开本: 简介: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秘书的涵义和职业特征 一、秘书的涵义 二、秘书的类别和层次 三、秘书的职业特征. 第二节 秘书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一、秘书工作的内容 二、秘书工作的要求 三、秘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四、秘书工作的作用 五、秘书长、办公厅(室)主任的任务 第三节 秘书学的涵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秘书学的涵义和研究对象 二、秘书学研究的兴起 三、秘书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四、秘书学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第二章 秘书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一、秘书与秘书工作的起源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三、封建社会时期的秘书工作 四、近代中国的秘书工作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一、建党初期的秘书工作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秘书工作 五、新中国的秘书工作 六、改革开放时期的秘书工作 第三节 外国秘书工作概况 一、欧美秘书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二、外国秘书工作的特点和趋势 第三章 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第一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设置原则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名称与组织形式 第二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与性质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地位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性质 第三节 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与工作要求 一、秘书工作机构的职能 二、秘书工作机构的工作原则与要求 三、秘书工作机构成员 第四节 秘书部门和人员的管理 一、秘书部门和秘书人员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二、秘书人员的自我管理 第四章 秘书的素养 第一节 秘书的知识和能力 一、秘书的知识结构 二、秘书的能力要求 第二节 秘书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 一、理论修养 一、思想作风 三、职业道德 第三节 秘书的心理和性格 一、个性心理 二、气质与性格 一、性格要求 四、心理调适 第四节 秘书的性别特征 一、性别的性格、职业特征 二、女性秘书的自我保护 第五节 秘书的培训与考核 一、秘书的培训 二、秘书的鉴定 三、秘书的考核 第五章 秘书的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 秘书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地位 一、秘书的社会活动 二、秘书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秘书的角色意识 一、社会角色和角色活动 二、秘书的角色意识 第三节 秘书人际关系的内容、方式与准则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与方式 二、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第四节 秘书主要人际关系的处理要求 一、秘书与主管上司的关系 二、秘书与一般同事的关系 三、秘书的其他业缘关系 第六章 日常工作(上) 第一节 办公室管 一、办公室管理的作用 二、办公室的布局与布置 三、办公室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第二节 通讯工作’ 一、电话接打 二、邮件收发 第三节 接待工作 一、接待工作的类型与方式 二、接待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三、接待工作的程序与内容 第四节 日程安排 一、日程安排的原则和要求 二、订约事宜 三、差旅事宜 第七章 日常工作(下) 第一节 督查工作 一、督查工作的作用 二、督查工作的原则和程序 第二节 保密工作 一、保密的概念与意义 二、保密工作的内容与要求 第三节 印信工作 一、公章的样式、种类和刻制 二、公章的保管和使用 三、介绍信的保管和使用 第四节 值班工作 一、值班工作的组织形式 二、值班工作的任务 三、值班工作的制度与要求 第八章 信息与调查研究 第一节 信息工作 一、信息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二、秘书收集信息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三、信息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含义和作用 一、调查研究的含义 二、调查研究的作用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内容、类型与方法 一、秘书调查研究的内容 二、调查的类型 三、调查的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五、调查研究的程序和步骤 第九章 秘书写作与文书处理 第一节 秘书写作概述 一、秘书写作的内容 二、秘书写作的特点 三、秘书写作的过程 四、秘书写作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秘书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一、秘书写作的原则 二、秘书写作的要求 第三节 文书处理概述 一、文书处理的内容与要求 二、文书处理工作的组织 三、文书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第四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公文的行文关系 二、公文的行文方式 三、公文的行文规则 第五节 公文办理程序 一、收文办理程序 二、发文办理程序 第六节 公文立卷 一、公文立卷的概念与意义 一、公文立卷的组织 三、公文立卷的原则与方法 四、公文立卷的准备 五、案卷的组合 六、编目成卷 七、案卷归档 第十章 会议组织 第一节 会议概述 一、会议的涵义与作用 二、会议的要素 第二节 会前准备 一、会议计划和成本预算 二、文件准备 三、会场准备 四、会议议程、程序的拟定 五、会议通知的发送 第三节 会间工作 一、会场的组织与服务 二、会议信息的收集与编发 三、会议文件的起草 第四节 会后工作 一、会后事务 二、会议文书立卷 三、会议传达 四、会议催办 第五节 会议组织例举 一、工作会议 二、代表会议 三、联席会议 四、学术会议 五、比者招待会 六、报告会 七、座谈会 八、国际会议 九、签约仪式 十、电话、电视会议 第十一章 信访工作 第一节 信访工作概述 一、信访工作的要素和任务 二、信访工作的作用 三、信访工作的原则 四、信访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信访工作的程序与方法 一、受理、登记 二、立案、呈批 三、承办、交办、转办 四、调查、处理 五、催办、回告 六、审查、结案 七、复信、督查 八、总结、综合研究 九、立卷 第三节 企业信访工作 一、充分信任,及时处理 二、奖励投诉,提高效益 三、跟踪调查,负责到底 四、做通工作,挽回信誉 第十二章 沟通与协调 第一节 沟通 一、沟通的含义、作用与特点 二、沟通的类型和方法 三、沟通的障碍和克服方法 第二节 协调概述 一、协调的必人 二、协调的作用 三、协调的特点 四、协调的原则 第三节 协调的内容、步骤与方式 一、协调的内容 二、协调的步骤 三、协调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主要参考书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