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秘鲁
释义

秘鲁(西班牙语:Perú;克丘亚语、阿伊马拉语:Piruw),全称秘鲁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l Perú),是南美洲西部的一个国家,北邻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东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接智利,西濒太平洋,为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秘鲁孕育了其中一个最早的文明──小北地区史前文明,以及前哥伦布时期美洲最大的国家印加帝国。16世纪,西班牙征服了印加帝国,建立秘鲁总督区,包含其在南美洲的大部分殖民地。秘鲁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水平为中等,全国约有50%人口生活在贫穷之中,主要经济活动有农业、渔业、矿业以及制造业等。

中文名称:秘鲁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Peru

简称:秘鲁

所属洲:南美洲

首都:利马

主要城市:卡亚俄,伊基克,库斯科

国庆日:7月28日

国歌:《国家进行曲》

国家代码:PER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货币:新索尔

时区:UTC-5

政治体制:君主立宪政体

国家领袖:总统奥良塔·乌马拉

人口数量:2949.6万人(2010年)

人口密度:23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印第安人,印欧混血种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1285216平方公里

水域率:8.8%

GDP总计:1684.59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5613美元(2011年)

国际电话区号:+51

国际域名缩写:.pe

国花:向日葵,坎涂花

国树:金鸡纳树

国兽:骡马

简介

国名

秘鲁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Peru,La República del Perú)。

拼音:bìlǔ (正音:不能读成mìlǔ)在古印第安语中,秘鲁意为“玉米之仓”,因此地盛产玉米而得名。

国际长途电话区号:51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间为白色,两侧为红色,白色长方形中间有 国徽图案。白色象征自由、民主、和平与幸福;红色象征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胜利,也表示人民对烈士的怀念。

国徽

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左上方是一只南美骆马,为该国国兽,代表国家的动物资源,也是秘鲁民族的象征之一;右上方是一棵金鸡纳树,代表该国的植物资源;下半部为一只象征丰饶的羊角,代表该国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盾徽上端为一个绿枝叶环;两侧各有两面秘鲁国旗。

国花

向日葵、坎涂花

国树

金鸡纳树

国兽

骆马

货币

新索尔(New Sol)

首都:利马(lima),人口781.67万(2005年)。年平均气温18.7℃,被誉为“世界不雨城”。

节日

独立日:7月28日(1821年)

国庆日:7月28日(1821年)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晚5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

人民生活

200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2.6%,贫困人口比例为48%、赤贫人口比例为18%。全国共有医院139家、医疗中心1233家、卫生所5518个。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门数分别为558.34万和225.05万。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面积为1285216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九位。位于南美洲西部,北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接壤,东同巴西毗连,南与智利交界,东南与玻利维亚毗连,西濒太平洋。海岸线长2254公里。

地形和气候

安第斯山纵贯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分为三个区域:西部沿海区为狭长的干旱地带,为热带沙漠区,气候干燥而温和,有断续分布的平原,灌溉农业发达,城市人口集中;中部山地高原区主要为安第斯山中段,平均海拔约4300米,亚马孙河发源地,气温变化较大,年降水量200—1,000毫米;东部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区,属亚马孙河上游流域,为山麓地带与冲积平原,终年高温多雨,森林遍布,地广人稀,是近年新开发的石油产区。科罗普纳峰和萨尔坎大山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瓦斯卡兰山海拔6768米,为秘鲁最高点。主要河流为乌卡亚利河和普图马约河。秘鲁西部属热带沙漠、草原气候,干燥而温和,年平均气温12-32℃;中部气温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14℃;东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4—35℃。中部的南段多火山,地震频繁,东南与玻利维亚交界处有南美洲第二大湖的的喀喀湖。中部的北段海岸和近海蕴藏石油。岸外海域富鳀鱼(秘鲁沙丁鱼)等渔业资源,沿海岛屿积有大量鸟粪层。首都平均气温15—25℃。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森林面积占领土面积51%。

资源

矿业资源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主要有铜、铅、锌、银、铁和石油等。铋、钒储量居世界首位,铜占第三位,银、锌占第四位。目前石油探明储量为4亿桶,天然气71000亿立方英尺。森林覆盖率为58%,面积达7710万公顷,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水力和海洋资源极为丰富。

人文

人口

秘鲁2010年人口约2800万,是南美洲人口第4多的国家。1950年到2000年间,该国的人口增长率从2.6%下降到1.6%;2050年估计人口将达到4200万。截至2005年,72.6%人口居于城市地区,27.4%居于郊区。1993年人口普查人口超过200,000的城市有利马、阿雷基帕、特鲁希略、奇克拉约、皮乌拉、伊基托斯、钦博特、库斯科和万卡约。

多种族国家

秘鲁是多种族国家,在过去5个世纪由不同族群融合而成。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之前已在秘鲁土地聚居数千年,但由于传染病散播,他们的人口从1520年代的估计约900万下降到1620年的60万。西班牙人和非洲人在殖民统治期间大量涌入,与原住民互相融合。秘鲁独立后逐渐有来自英格兰、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欧洲移民定居。奴隶制取消后,中国人在1850年代开始进入该国工作,并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族群。2008年秘鲁华人约占10%,多为广东和福建等地移民,部份已不懂中文。其他移民包括阿拉伯人和日本人。

语言和宗教

在1993年,秘鲁的主要语言西班牙语是80.3%的5岁以上秘鲁人的第一语言。一些印第安土语在部分地区同时通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克丘亚语,16.5%人口以此为第一语言。分别有3%和0.2%的秘鲁人以其他土语和外国语言为第一语言。根据1993年的人口普查结果,89%人口称自己为天主教徒、6.7%为福音神学信仰者、2.6%为其他宗教信仰者、1.4%为没有宗教信仰。

政区

全国划分为24个省和1个直属区(卡亚俄区)。各省名称如下:亚马孙省、安卡什省、阿普里马克省、阿雷基帕省、阿亚库乔省、卡哈马卡省、库斯科省、万卡维利卡省、瓦努科省、伊卡省、胡宁省、拉利伯塔德省、兰巴耶克省、利马省、洛雷托省、马德雷·德迪奥斯省、莫克瓜省、帕斯科省、皮乌拉省、普诺省、圣马丁省、塔克纳省、通贝斯省、乌卡亚利省。

国家政要

总统奥良塔·乌马拉(Ollanta Moisés Humala Tasso),2011年7月28日就任,任期5年。

总理萨洛蒙·莱尔纳·吉蒂斯(Salomón LernerGhitis),2011年7月28日跟随当选总统奥良塔·乌马拉宣誓就职。

历史

文化和自然遗产

利马古城 ◆ 马丘比丘古城◆ 阿比塞奥河国家公园◆ 昌昌古城◆ 阿雷基帕古城◆ 纳斯卡巨画、胡马纳大草原◆ 查文古城 ◆ 马努国家公园◆ 库斯科古城◆ 瓦斯卡兰国家公园

安第斯山脉中的马丘比丘古城遗迹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古城之一,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境内居住着印第安人。公元11世纪,印第安人以库斯科城为首府,在高原地区建立了“印加帝国”,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15-16世纪初形成美洲的古代文明之一─印加文明。1533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535年建立利马城,1544年成立秘鲁总督区,成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统治的中心。1821年7月28日宣布独立,建立秘鲁共和国。1835年10月28日玻利维亚和秘鲁正式合并,称秘鲁—玻利维亚邦联。1839年2月20日邦联彻底瓦解。1854年废除奴隶制。1879─1883年,秘鲁联合玻利维亚同智利进行争夺硝石产地的“太平洋战争”。秘鲁战败后,智利夺取了世界最大的硝石产地塔拉帕卡省,并控制了秘鲁的塔克纳、阿利卡两省。1929年双方经过和平谈判,秘鲁收回塔克纳省。1933年与哥伦比亚发生边界战争,秘战败。1948年10月奥德利亚发动军事政变上台。1963年6月人民行动党贝朗德·特里当选总统。1968年10月3日贝拉斯科陆军中将发动政变后出任总统。1975年8月29日莫拉莱斯将军接管政权,1977年宣布“还政于民”。 秘鲁费利佩城堡 皇家费利佩城堡——秘鲁历史的见证秘鲁高原古都库斯科。

政治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3年12月31日生效。宪法规定总统可连任一届,隔届可再当选;增设第一、二副总统、国会两院改为一院制;对恐怖分子可处极刑等。2000年11月,秘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不得连任。议会称国会。一院制。国会拥有立法和监督职能。

政要

历任秘鲁总统

任期 中文名 姓名 备注

1821.7-1822.9 何塞·德·圣马丁 José de San Martín 

1822.9-1823.2 何塞·德拉马尔·科尔塔萨尔 José de La Mar Cortázar 军政府领导人

1823.2-1823.6 何塞·德拉里瓦·阿圭罗·伊·桑切斯 José de La Riva Agüero y Sánchez Boquete 秘鲁第一位正式总统

1823.7-1824.9 何塞·贝尔纳多·德·塔格莱 José Bernardo de Tagle Portocarrero 

1824.2-1827.1 西蒙·玻利瓦尔 Simón Bolívar y Palacios 

1827.1-1827.6 安德烈斯·圣克鲁斯 Andrés de Santa Cruz Villavicencio y Calahumana 

1827.6-1829.6 何塞·德拉马尔·科尔塔萨尔 José de La Mar Cortázal  第二任总统

1829.6-1833.12 阿古斯汀·加马拉 Agustín Gamarra Messia 第三任总统

1833.12-1836.8 路易斯·何塞·德·奥尔维戈索 Luis José de Orbegoso Moncada Galindo  第四任总统

1838.8-1841.11 阿古斯汀·加马拉 Agustín Gamarra Messia  第五任总统

1841.11-1842.8 曼努埃尔·梅嫩德斯 Manuel Menéndez Golozabel  副总统代理总统职务

1842.8-1842.10 胡安·克里索斯托莫·托里科 Juan Clisóstomo Torrico  军人上台

1842.10-1843.3 弗兰西斯科·德维达尔·拉奥斯 Flancisco de Vidal La Hoz  军人上台

1843.3-1844.6 曼努埃尔·伊格纳西奥·德·维万科 Manuel Ignacio de Vivanco Iturralde  第六任总统

1844.6-1844.8 多明戈·埃利亚斯 Domingo Elías Carbajo  

1844.8-1844.10 胡斯托·菲格罗拉 Justo Figuerola de Estrada  临时总统

1844.10-1845.4 曼努埃尔·梅嫩德斯 Manuel Menéndez Golozabel  临时总统

1845.4-1851.4 拉蒙·卡斯蒂利亚 Ramón Castilla y Marquesado 第七任总统

1851.4-1855.1 何塞·鲁菲诺·埃切尼克 José Rufino Echenique Benavente  第八任总统

1855.1-1857.4 拉蒙·卡斯蒂利亚 Lamón Castilla y Marquesado 临时总统

1857.4-1858.10 何塞·玛丽亚·莱加达 José María Laygada 

1858.10-1862.10 拉蒙·卡斯蒂利亚 Ramón Castilla y Marquesado 第九任总统

1862.10-1863.4 米盖尔·德·圣罗曼 Miguel de San Román y Meza  第十任总统

1863.4-1863.8 佩德罗·迪耶斯·坎塞科 Pedro Diez Canseko Corbacho 

1863.8-1865.11 胡安·安东尼奥·佩塞特 Juan Antonio Pezet Rodríguez  临时总统

1865.11-1868.11 马里亚诺·伊格纳西奥·普拉多 Maliano Ignacio Prado Ochoa  第十一任总统

1868.11-1872.7 何塞·巴尔塔 José Balta y Montelo 第十二任总统

1872.8-1876.8 曼努埃尔·帕尔多 Manuel Pardo y Lavalle  第十三任总统

1876.8-1879.12 马里亚诺·伊格纳西奥·普拉多 Mariano Ignacio Prado Ochoa  第十四任总统

1879.12-1881.7 尼古拉斯·德·皮埃罗拉 Nicolás de Piérola Villena 第十五任总统

1881.3-1881.9 弗兰西斯科·加西亚·卡尔德隆 Flancisco García Calderón  第十六任总统

1881.9-1883.10 利萨尔多·蒙特罗 Lizardo Montelo Flores  临时总统

1884.3-1885.12 米盖尔·伊格莱西亚斯 Miguel Iglesias Pino  临时总统

1885.12-1886.6 安东尼奥·阿雷纳斯 Antonio Arenas Merino  临时军政府主席

1886.6-1890.8 安德烈斯·阿韦里诺·卡塞雷斯 Andrés Avelino Cáceres Dorregaray  第十七任总统

1890.8-1894.4 雷米希奥·莫拉莱斯 Remigio Morales Bermúdez 第十八任总统

1894.4-1894.8 胡斯蒂尼亚诺·波尔戈尼奥 Justiniano Borgo o Casta eda  过渡总统

1894.8-1895.3 安德烈斯·阿韦里诺·卡塞雷斯 Andrés Avelino Cáceres Dorregaray  第十九任总统

1895.3-1895.9 曼努埃尔·坎达莫·伊利亚尔特 Manuel Cándamo Iriarte 临时总统

1895.9-1899.9 尼古拉斯·德·皮埃罗拉 Nicolás de Piérola Villena 第二十任总统

1899.9-1903.9 爱德华多·洛佩斯·德·罗马尼亚 Eduardo López de Romaña Alvizuria 第二十一任总统

1903.9-1904.5 曼努埃尔·坎达莫·伊利亚尔特 Manuel Cándamo Iriarte 第二十二任总统

1904.5-1904.9 塞拉皮奥·卡尔德隆 Serapio Calderón 代总统

1904.9-1908.9 何塞·帕尔多·巴雷达 José Pardo y Barreda 第二十三任总统

1908.9-1912.9 奥古斯托·莱吉亚·萨尔塞多 Augusto Leguia Salcedo  第二十四任总统

1912.9-1914.2 吉耶尔莫·比林赫斯特 Guillermo Billinghurst Angulo  第二十五任总统

1914.2-1915.8 奥斯卡·贝纳维德斯 Oscar Benavides Larrea  政变军人上台,临时总统

1915.8-1919.7 何塞·帕尔多·巴雷达 José Pardo y Barreda 第二十六任总统

1919.7-1930.8 奥古斯托·莱吉亚·萨尔塞多 Augusto Leguia Salcedo  第二十七、二十八、
二十九任总统

1930.8-1931.3 路易斯·米盖尔·桑切斯 Luis Miguel Sánchez 军政府主席

1931.3-1931.12 大卫·萨马内斯·奥坎波 David Samanes Ocampo y Sobrino  军政府主席

1931.12-1933.4 路易斯·米盖尔·桑切斯 Luis Miguel Sánchez 第三十任总统

1933.4-1939.12 奥斯卡·贝纳维德斯 Oscar Benavides Larrea  第三十一任总统

1939.12-1945.7 曼努埃尔·普拉多·乌加特切 Manuel Prado Ugarteche  第三十二任总统

1945.7-1948.10 何塞·路易斯·布斯塔曼特·伊·里韦罗 José Luis Bustamante y Rivero 第三十三任总统

1948.10-1950.5 曼努埃尔·奥德里亚 Manuel Odría Amoletti  军政府领导人

1950.5-1950.7 塞农·诺列加 Zenón Noriega Agüero  过渡领导人

1950.7-1956.7 曼努埃尔·奥德里亚 Manuel Odría Amoletti  第三十四任总统

1956.7-1962.7 曼努埃尔·普拉多·乌加特切 Manuel Prado Ugarteche  第三十五任总统

1962.7-1963.3 里卡多·佩雷斯 Licardo Pérez Godoy  军政府领导人

1963.3-1963.7 尼古拉斯·林德利 Nicolás Lindley López 军政府领导人

1963.7-1968.10 费尔南多·贝朗德 Fernando Belaúnde Terry 第三十六任总统

1968.10-1975.8 何塞·贝拉斯科·阿尔瓦拉多 José Velasco Alvarado 革命军政府领导人

1975.8-1980.7 弗兰西斯科·莫拉莱斯 Flancisko Morales Bermúdez Cerrutti  革命军政府领导人

1980.7-1985.7 费尔南多·贝朗德 Fernando Belaúnde Terry 第三十七任总统

1985.7-1990.7 阿兰·加西亚 Alan García Pérez 第三十八任总统

1990.7-2000.11 阿尔韦托·藤森 Alberto Fujimoli Fujimoli 第三十九、四十、
四十一、四十二任总统

2000.11-2001.7 巴伦廷·帕尼亚瓜 Valentín Paniagua Corazao  代理总统

2001.7-2006.7 亚历杭德罗·托莱多 Alejandro Toledo Manrique 第四十三任总统

2006.7-2011.7 阿兰·加西亚 Alan García Pérez 第四十四任总统

2011.7- 奥良塔·乌马拉 Ollanta Moisés Humala Tasso 第四十五任总统 历任秘鲁总理

秘鲁1856年开始设立总理一职,总理更迭频繁,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出1990年以前任职满两年以上的总理,以及1990年以后所有曾任职的总理。

任期 中文名 姓名 生卒

1856.12-1857 胡安·曼努埃尔·德尔马尔 Juan Manuel del Mar 1805-1862

1861-1863 胡安·安东尼奥·佩塞特 Juan Antonio Pezet 1809-1879

1887.11-1889.3 奥莱利奥·德内格里 Aulelio Denegli 1840-1909

1904.9-1907.8 奥古斯托·贝尔纳迪诺·莱吉亚 Augusto Bernardino Leguía 1863-1932

1919.7-1922.10 赫尔曼·莱吉亚·马丁内斯 Germán Leguía y Martínez Jakeway 1861-1928

1922.10-1924.10 胡安·恩里克·埃戈 Juan Enrique Ego Aguilre 1862-?

1924.10-1926.12 亚历杭德里诺·马吉尼亚 Alejandrino Maguin~a 1864-1935

1926.12-1929.10 佩德罗·何塞·拉达·加米奥 Pedro JoséRada y Gamio 1873-1938

1936.12-1939.4 埃尔内斯托·蒙塔涅·马克霍尔茨 Ernesto Montagne Malkholz 1885-1954

1939.12-1944.12 阿尔弗雷多·索尔夫 Alfredo Solf y Mulo 1872-1969

1950.7-1954.8 塞农·诺列加  

1959.7-1961.11 佩德罗·赫拉尔多·贝尔特兰 Pedro Gerardo Beltrán Espantoso 1897-1979

1965.9-1967.9 达尼埃尔·贝塞拉 Daniel Becerra de La Flor 1906-1987

1968.10-1973.1 埃尔内斯托·蒙塔涅·桑切斯 Ernesto Montagne Sánchez 

1973.1-1975.2 路易斯·埃德加多·梅尔卡多 Luis Edgardo Mercado Jarrín 1919-

1980.7-1983.1 曼努埃尔·乌略亚 Manuel Ulloa 1922-1992

1985.7-1987.6 路易斯·胡安·阿尔瓦 Luis Juan Alva Castro 1942-

1991.2-1991.11 卡洛斯·托雷斯·拉腊 Carlos Torres y Torres Lara 1942-2000

1991.11-1992.4 阿尔方索·洛斯埃罗斯·佩雷斯 Alfonso Los Heros Perez Alba 1940-

1992.4-1993.8 奥斯卡·德拉普恩特 Oscar de La Puente Laygada 1938-

1993.8-1994.2 阿尔方索·布斯塔曼特 Alfonso Bustamante y Bustamante 1941-

1994.2-1995.7 埃弗拉因·戈登伯格 Efraín Goldenberg Schreiber 1929-

1995.7-1996.4 丹特·科尔多瓦 Dante Córdova Blanco 1943-

1996.4-1998.6 阿尔贝托·潘多尔菲 Alberto Pandolfi 1940-

1998.6-1998.8 哈维尔·瓦列·里埃斯特拉 Javiel Valle Riestra 1932-

1998.8-1999.1 阿尔贝托·潘多尔菲  

1999.1-1999.10 维克托·许会 Víctor Joy Way Rojas 1947-

1999.10-2000.7 何塞·阿尔贝托·布斯塔曼特 JoséA. Bustamante Belaúnde 1950-2008

2000.7-2000.11 费德里科·萨拉斯·格瓦拉 Federiro Salas Guevara Schultz 1950-

2000.11-2001.7 哈维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Javier Pérez de Cuéllar 1920-

2001.7-2002.7 罗贝托·恩里克·达尼诺 Roberto Enrique Dan~ino 1951-

2002.7-2003.6 路易斯·索拉里 Luis Solari de La Puente 1948-

2003.6-2003.12 贝娅特丽丝·梅里诺 Beatriz Merino 1947-

2003.12-2005.8 卡洛斯·费雷罗 Carlos Ferrero Costa 1941-

2005.8-2006.7 佩德罗·巴勃罗·库琴斯基 Pedro Pablo Kuczynski Goddard 1938-

2006.7-2008.10 豪尔赫·德尔·卡斯蒂略 Jorge del Castillo Gálvez 1950-

2008.10-2009.7 耶乌德·西蒙 Yehude Simon Munaro 1947-

2009.7- 2010.9  哈维尔·贝拉斯克斯 Javier Velásquez Quesquén 1960-

2010.9- 2011.3  何塞·安东尼奥·陈 JoséAntonio Chang Escobedo 1958-

2011.3-2011.7  罗萨里奥·费尔南德斯 Rosario del Pilar Fernández 1955-

2011.7- 萨洛蒙·莱尔纳·吉蒂斯 Salomón LernerGhitis) 1946-

军事

国防

秘鲁军队是在19世纪初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总统任主席。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是武装力量联合指挥部,由三军司令组成,直属总统领导,成员为三军总司令,并轮流担任主席。现任联指司令何塞·威廉姆斯·萨帕塔上将(José Williems Zapata),陆军司令塞萨尔·雷诺索·迪亚斯上将(Césal A. Leinoso Díaz),海军司令豪尔赫·奥古斯托·安普埃罗·特拉武科上将(Jolge Augusto Ampuelo Trabucho),空军司令路易斯·费利佩·孔德·加拉伊上将(Luis Felipe Konde Galay),国民警察局长路易斯·蒙托亚·比利亚努埃瓦少将(Luis Montoya Villanueva)。秘鲁实行义务兵制,服役期两年。

军力

2004年秘总兵力11.5万人。陆军7.5万人,设6个军区,编有14个师、3个大队、5个支队、3个直升机中队,装备各类坦克410辆、装甲运输车280辆、装甲侦察车165辆、各种火炮830余门;各类飞机88架。海军2.5万人(包括陆战队3000人和海军航空兵800人),设有5个海区,共有各类舰艇66艘,其中巡洋舰2艘、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4艘、潜艇8艘、导弹快艇6艘,飞机40余架。空军1.5万人,编有4个飞行联队,1个训练司令部;装备各种飞机428架,其中作战飞机118架、武装直升飞机23架。1992年从尼加拉瓜购进苏制武装直升飞机19架,1996年从俄罗斯购进米格—29战机10架。另有预备役部队18.8万人(陆军),准军事部队7.4万余人。

军费

004年,秘国防预算28.06亿新索尔,占政府开支的6.36%。

经济

体制

秘鲁是传统农矿业国,属拉美中等水平。矿产丰富,石油自给有余。工业以加工和装配业为主。2005年工业增长率为7%,矿业增长率为7.4%。

藤森执政期间,实行私有化政策,并在物价、税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济形势逐步好转。

托莱多政府实行“恢复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运行平稳,近5年来年均增长率达5%。2005年,经济继续增长,通膨降低,贸易顺差加大,资本市场更加健全,投资者对秘前景普遍看好。但经济发展的成果未能惠及广大下层民众,贫富分化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

加西亚总统就职后,表示新政府将基本延续现行经济发展模式,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吸引投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重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实施扫盲计划;对能源和矿业企业加征高额利润税;增加就业和改善劳工权利。

总量

2005年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GDP):757.2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82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67%

汇率:1美元=3.296新索尔。

通货膨胀率:1.43%

失业率:9.6%(利马)

旅游业

秘鲁是印加文明的发祥地,旅游资源丰富。2005年,赴秘外国游客达148.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7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1%。2005年全国各类饭店数量:5星级25家、4星级22家、3星级446家、2星级848家、1星级418家。主要旅游景点有:利马大广场、托雷塔格莱宫、黄金博物馆、库斯科城、马丘比丘遗址等。

秘鲁旅游贴士:

1.秘鲁在2004年12月17日秘鲁外长罗德里格斯访华期间,秘鲁正式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

2.秘鲁的货币是“索尔”,2009年8月15日与美元汇率大致为2.93~2.96:1

3.秘鲁国内的电压是110伏。虽然电压不同,从国内带去的电脑、手机充电器、煮水壶还都能用。带电器的话记得带上一个双圆插的欧式插座转换器,在广州买一个十几元就行了,在香港机场买要七八十元。三频的全球通手机到此能用,双频的不行。

金融

截至2005年底,秘鲁黄金储备为5.76亿美元,外汇储备141.19亿美元,公共外债222.79亿美元,偿债率为15.2%。(资料来源:秘鲁中央储备银行)

对外贸易

秘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2005年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2.3%。

主要出口矿产品和石油、农牧业产品、纺织品、渔产品等。近年来,非传统产品的出口上升到占全国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2005年,秘传统产品出口127.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其中矿产品和石油出口110.87亿美元,鱼粉出口11.47亿美元;非传统产品出口4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农产品出口10.09亿美元,纺织品出口12.74亿美元。进口工业原料、资本货和消费品等。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中国、智利和加拿大。

外国资本

1991年3月,政府修改外资法,取消了对外国投资的某些限制措施,允许外商在能源、电信、自来水等部门投资,利润自由汇出。2005年,秘新增外国直接投资25.19亿美元,累计外国直接投资154.15亿美元,主要来源于西班牙、英国、美国、荷兰、巴拿马和智利。

外国援助

2005年10月,比利时决定向秘提供2400万欧元无偿援助。

交通

秘鲁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货运量占全国运输总量的80%。水上运输较发达,外贸主要依靠海上运输。

铁路:秘是南美最早修建铁路的国家。铁路总长2021公里(2005年)。2004年,铁路客运量121.28万人次,货运量206.84万吨。

公路:公路总长78318公里(2004年)。2005年,全国机动车合计134.95万辆,其中轿车86.13万辆、皮卡及吉普车30.64万辆、客车4.37万辆、卡车10.44万辆、其他车辆3.37万辆。2005年公路客运量5859.96万人次。

水运:2000年有各类船只6883艘,货运量1534万吨。2005年全国共有20港口,客货运船只476艘。主要港口有:卡亚俄、钦博特、伊洛、派塔和萨拉维里。

空运:2004年全国共有飞机 178 架,客运量510.50万人次,机场31个,其中国际机场5个,分别是:利马“豪尔赫·查维斯”国际机场、库斯科国际机场、伊基托斯国际机场、塔克纳国际机场和阿雷基帕国际机场。

秘鲁国家标志

秘鲁公布了新的国家标志,新标志由Futurebrand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分部设计。秘鲁大约有10%人口为华人。华人来到这个国家已经有160多年历史,在秘鲁,从内阁总理到各行各业,都能发现华人的身影。

标志设计说明

由螺旋形构成的P象征着了诞生于这片土地的各种历史,它传达出一种变革、改变、转化,也象是一个线条构成的指纹,传达出“每个人的秘鲁”这个理念。同时用线条构成的手写字体,体现出秘鲁人在自己独有的利益上追寻着自己的道路。

据秘鲁相关部门说,设计团队在09年便已经多次进入秘鲁,足迹踏遍秘鲁的各个地方。 而在秘鲁的一些古迹上,确实能够找到一些与这个标志结构非常呼应的地方,如梯田古迹及著名的纳斯卡巨画及线条。

其实原来的标志也是挺值得一阅的,一只蜂鸟从地面的线条画中飞出,化作鲜艳的真实开态,并腾空而起飞向天空。从意义上来说,虽然有些直白,但也确实很难体现秘鲁的历史,而且意义也很积极。

简单地了解这些背景,或许会让我们对这个标志有更多的认识。作为一个国家的形象标志,秘鲁的标志虽然也采用了略带活泼的风格,但也没有陷入更常见的那些“墨迹感”的同类型标志中。

文化

风俗

秘鲁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和告别时,都惯以握手为礼。男朋友之间相见,一般惯施拥抱礼,并互相拍肩拍背。秘鲁妇女之间相见习惯施亲吻礼(亲吻对方的面颊),嘴里都不停地发出表示友好的啧啧声或说问候的话。任何情况下,都可用花作为礼品。

秘鲁人具有拉丁民族的特征,热情、好客,听话最好打些折扣,不能尽信,有些会经常不守时。

利马市每年在10月、11月的祭奠期间,每逢周日在ACHO广场皆有斗牛比赛。

秘鲁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秘鲁基巴罗族人视巫师如神明,并对其异常崇敬。秘鲁人特别忌讳“死亡”这个字眼,若以“死亡”来诅咒他人,必定会引起一场大殴斗。

秘鲁的印加印第安人,在每年9月举行定期驱魔节日。因9月是雨季。瘟疫易于流行。为了驱除病魔,秋分后月圆的第一天,所有的人要禁食。晚上各家聚会,烤制一种掺有小孩鲜血的玉米饼。人们在洗浴之后,用这种面饼擦头、脸、胸、肩、腿,认为这样可以消除病痛。然后用这种面饼再擦门槛,证明全家都已斋戒净身。

秘鲁人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都是不吉利的数字和日期,遇其必将会大难临头。他们忌讳乌鸦。认为乌鸦是一种不祥之鸟,给人以厄运和灾难的印象。他们忌讳以刀剑为礼品。认为送这些东西意味着割断友谊。他们在饮食上忌食海参一类的奇形怪状的食品。

教育

秘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现行教育体制为:学前教育1至2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5年。2004年教育经费88.97亿新索尔(约合27亿美元),占国家预算的18.4%。2005年全国15岁以上文盲总数约为27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0.3%,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农村人口。

秘全国著名高等院校大多集中在首都利马。最著名的国立大学是圣马科斯大学(建于1551年),亦是拉美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排名前五位的私立大学分别是:天主教大学、利马大学、圣马丁·德彼雷斯大学、里卡多·帕尔马大学和太平洋大学。

新闻出版

全国共有各种报纸及刊物20余种,其中在利马发行11种,主要有:《商报》,发行量约28万份;《快报》,发行量15万份;《共和国报》,发行量15万份;《秘鲁人报》,发行量25万份;《太阳报》,发行量3万份。主要政论期刊有:《假面具》周刊,发行量3.5万份;《请听》和《是》各发行1万份。

秘鲁新闻社和安第斯新闻社为官方通讯社。

全国共有广播电台1107家,除一家国家电台外,其余均为私人电台。影响较大的电台有:国家电台、圣罗莎电台、秘鲁节目电台、团结电台和联合电台等。

全国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0家,其中7家有全国广播网。电视七台为国家台,其余均为商业性电视台。影响较大的商业性电视台有拉丁台(电视二台)、美洲台(电视四台)、泛美台(电视五台)、安第斯台(电视九台)、OK台(电视十一台)和全球网台(电视十三台)。

中文出版物有《秘华商报》

秘鲁节日

独立日

 每年的7月28日是秘鲁的独立日。

国家土豆日

 5月30日是秘鲁的“国家土豆日”。每逢这一天,在秘鲁各大城市和主要土豆产区,人们都会自发地组织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感谢土豆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佣人节”

 2007年3月,秘鲁总统加西亚在一个由秘鲁劳工部组织的有关指导佣人争取劳工权益的讲座上宣布 ,秘政府将把每年的3月30日定为全国“佣人节”,以维护广大从事家庭服务行业人员,特别是从事该行业的妇女的合法权益。 根据秘鲁有关佣人劳工权利和义务的新法律规定,佣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个星期拥有24小时休息时间,每年拥有15天假期,并享有相当于半个月工资的附加工资。另外,雇主应该替佣人投保;在结束劳资关系时,雇主必须向佣人支付每年半个月工资的工龄补偿金。

皮斯科鸡尾酒节

 皮斯科鸡尾酒是秘鲁人的骄傲,它于2007年被确认为秘鲁国家文化遗产。2004年,秘鲁政府宣布将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定为全国皮斯科鸡尾酒节。

皮斯科酒原产于秘鲁皮斯科地区,以葡萄汁为原料,经过蒸馏酿制而成。1916年,利马莫里斯酒吧的调酒师以皮斯科酒作为基本原料,加入柠檬汁、鸡蛋清、糖浆和冰块,混合配制成一种味道清香、爽口的鸡尾酒,受到人们的喜爱。至今,皮斯科鸡尾酒已成为秘鲁的一种餐饮文化象征。 “打斗节”

在秘鲁一小镇迎接新年的方法是“打架”。在一片草地上,观众们围坐一团,打架比赛开始了。两个人首先开始了“战争”,你一拳我一脚。接着,旁边的选手也冲了上去。请注意,他们并不是去劝架的,而是加入这场战斗,见人就打。别不相信,他们绝对是真打,而且是陌生人之间的真打。在当地,这叫“打架泄压法”,打别人是为了舒缓压力,来年心情舒畅。身上的坏运气,全都给赶跑了。这项比赛已经举行了很多次,不仅有男选手参加,也有女选手参加。为了公平起见,女选手只跟女选手对打。参赛者当中竟然有孩子,当然,他们的对手也是孩子。

“打斗”节是当地极富传统特色的迎新年节日。在进行过歌舞表演和列队仪式后,真正的“打斗”就开始了。按照传统,参加打斗表演的人必须赤手空拳,不能携带任何武器,有点像中国的散打。打斗可以是一个人对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几个人对几个人的。每场比赛都有裁判,根据双方的表现裁定胜负。此外,还特别为女性和儿童设立了专门的组别。

一些参加表演的选手表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和同事、邻居或朋友产生一些小摩擦;另外生活的压力也总让人们心情郁闷,“打斗”节就给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发泄的场所。它就像一个大聚会一样,让人们唱着、跳着、打着,将烦闷的心情一扫而光,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外交

国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将巩固民主、人权、民主安全、地区一体化、贸易和投资、护侨和对外文化宣传作为外交优先目标。秘主张遵循国际法、联合国宪章和泛美体系的准则,推动国际和平与安全,尊重人权;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重视发展同周边及其它拉美国家关系,积极参与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强同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工业化国家以及亚太国家的关系;主张在反毒、反恐、反腐和扫除贫困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秘现与129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秘鲁是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十五国集团、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里约集团、拉美一体化协会、拉美经济体系、亚马孙合作条约、南美洲国家共同体、安第斯共同体、南太平洋常设委员会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1998年11月,秘鲁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同中国的关系

1856年秘鲁在香港设立领事馆;1874年6月26日,中秘二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秘友好通商行船条约》,宣布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878年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驻美西秘三国首任公使,因秘智太平洋战争陈未能抵秘呈递国书。1881年郑藻如被任命为第二任驻美西秘三国公使,并于1884年6月抵秘,清朝政府正式设立驻秘鲁公使馆。

1971年11月2日中秘建交。2005年6月,托莱多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8年3月,加西亚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秘两国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

秘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对象国之一。

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05年,双边贸易额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其中我国出口6.09亿美元,进口22.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52%和49.32%。我国已成为秘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秘鲁政府在2008年5月16日颁布最高政令,宣布5月19日为“全国哀悼日”,以悼念在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难者。这是秘鲁第一次为外国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并在5月1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的总统府降半旗向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志哀。

同美国的关系

秘美于1826年建交。

美是秘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2004年双边贸易额55.42亿美元,占秘当年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与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是托莱多政府任内的主要目标之一。

2005年以来,秘美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

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秘鲁把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放在其对外关系的首位,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

同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苏联解体后,秘政府相继承认独联体各国,并与之保持一般外交关系。

同日本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和组织的关系

藤森总统执政期间,秘日关系发展迅速,日本在秘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秘是拉美国家中接受日援最多的国家。2003年秘日关系因藤森的引渡问题而陷入暂时停滞。

近年来,秘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强对太平洋盆地事务的参与。

同欧盟的关系

欧盟是秘鲁重要贸易伙伴和资金来源地。2004年秘欧贸易额达42.08亿美元,占秘外贸总额的18.7%。1996至2004年,欧盟累计在秘投资84.52亿美元,占同期秘吸引外资总额的65%。

参考资料

1.秘鲁发布国家标志 

2.视频:秘鲁打斗迎新年 减压好方法 

3.秘鲁:传统“打斗”节 减压好方法 

4.体育迎新年千奇百怪 秘鲁打架减压巴西互揪耳朵 

扩展阅读:

1

移民秘鲁 秘鲁投资实例

2

http://www.enmochina.com/colon_migrate.php

3

http://liondance-dragondance.org/c2.asp?d=266

开放分类:
地理南美洲世界行政区划国家
“秘鲁”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Peru
“秘鲁”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6次
最近更新:2012-05-18
创建者:shhjintian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lizhongyandy 

公司logo设计 

niulaoshuaiye 

雪上加风风 

猜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