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玛·希南 |
释义 | 米玛·希南(Mimar Sinan 1490年-1588年)建筑师、设计师,奥斯曼帝国最伟大的建筑师,土耳其建筑领域的古典建筑泰斗,闻名世界的人物。 生平简介希南出生在开塞利的一个叫阿赫纳斯的农村,可能因为父亲是木匠的缘故,希南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显露出了建筑方面的才华。他是希腊族的后裔。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和很多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被送进了伊斯坦布尔的皇宫,在那里他们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信仰并学习一些关于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毕业后,希南开始做军队的随军建筑师,比如说:要很快的修建一座桥梁,把军队运到河的对面或者修建一条水道之类的。他做的这些工程都很成功。就是在他做随军建筑师的时候,他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苏丹塞利米一世的时候被选入了宫廷。 作为一名军人的希南参加了奥斯曼军队攻打罗德岛的激烈战役,后来又转战过现在的匈牙利、意大利、伊朗和伊拉克等许多地方,多年紧张忙碌的军旅生涯不仅让他有机会见识到各种风格不同的建筑并且拥有了快速、准确的决策能力和成熟的管理技巧。 1538年48岁的希南被任命为奥斯曼帝国的首席建筑师,在随后的50年间,希南先后为4位苏丹主持帝国的建筑工程,直到以98岁的高龄辞世。 建筑成就希南广泛吸收借鉴不同的建筑形式,加之个人聪明才智,他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其最大特色便是层次分明的圆形拱顶和对称平衡的布局结构。一个并不完整的统计显示:希南一生设计建造的各类建筑包括79座清真寺、55座学校、34座宫殿、16幢住宅、7所伊斯兰教经学院、12家商队客栈、19座陵墓和33所公共浴室。此外还建有市场、桥梁、喷泉、医院和大型渠道等等,总数达到了477座之多。仅仅在伊斯坦布一座城市,就有335座历史建筑与希南有关,它们中的很多直到400多年后的今天仍在使用,正因为如此,希南被人们看做伊斯兰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希南不仅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建筑方面的杰作,同时他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做的也非常成功。毫不夸张的讲:整个16世纪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工程绝大多数都是在希南的主持设计下完成的,如此惊人的作品数量,恐怕连同时代欧洲最著名的建筑大师米开朗基罗也是望尘莫及。 瓦朗斯水渠始建于公元四世纪,瓦朗斯水渠承担的为伊斯坦布尔供水的重要功能。在希南以前,它时常因为地震而受到毁坏,直到希南对它进行的加固之后,这条水渠再也没有发生过倒塌。 圣索菲亚大教堂雄伟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原本是东罗马帝国的象征,到了希南生活的时代,这幢历经风雨的古老建筑早已破败不堪,希南为它巧妙的加上了十四道承重墙,才让这座矗立了千年的教堂重新焕发了生机。 苏莱曼尼亚清真寺1550年,苏莱曼一世命令希南在伊斯坦布尔的最高处为自己修建一座清真寺,它既要代表帝国的恢弘气势又要能够体现出苏丹本人的威严。这就是著名的苏莱曼尼亚清真寺,希南中年时期最为成熟的作品。根据历史记载从1551年到1557年,2400多个工人,昼夜不停加紧施工总共花了整整7年时间,才完成了这座宏伟的清真寺。在它的周边,还同时建成了浴池、公共食堂、旅馆、图书馆、医学院等一系列服务于公共事务的机构。它们共同组成了庞大的苏莱曼尼亚“库里耶”建筑群,除了工程负责人有建筑师希南担任外,来自当时阿拉伯世界里最好的石匠、陶瓷技师和书法家也纷纷加入到工程之中,让整座清真寺自内而外的每一个细节都变得美轮美奂,堪称奥斯曼帝国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 清真寺大殿高47米,圆顶宽是27米,在圆顶四周有255个口宽35厘米的小罐子,它们等距离的排列,所有的罐子口都朝向地面,使得这里的声音系统特别好,当阿訇布经的时候,要让所有的人,无论你站在哪个角落都得听的见。这显示出了希南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才华。在采光方面,希南为这里设计了138个不同形状的花窗,用日光为礼拜大殿因造出空灵飞升的感觉,在没有电灯的古代,没到黄昏时分,屋顶垂下来的巨大吊灯上便会同时燃起1200支蜡烛,把整个大殿照的灯火通明。 塞利米清真寺埃迪尔内曾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二首都。91年的建都史为这里留下了数以百计的历史古迹,希南设计建造的几十座建筑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令人肃然起敬的塞利米清真寺就位于整座城市的中心,它建于公元1569年到公元1575年,是希南为苏莱曼的继任者,塞利米二世而建的。和苏莱曼尼亚一样,它也是一个包括了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庞大建筑群。整座清真寺完工的时候,希南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了,这座浓缩的希南一生独特设计理念的作品,被认为达到了奥斯曼建筑艺术的顶峰。跨度31米,高度44米,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圆顶承载着希南一生的骄傲。清真寺内部由8根巨大的排列成圆形的柱子支撑,一连串18个小圆顶,会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中间巨大的圆顶上,图样复杂色彩绚烂的装饰遍布整座礼拜大殿,惊人的空间感和拱顶周围透过的光线让人震撼。这座建筑大量使用柔软的埃迪尔内红色砂岩来装饰细节,庭院中央设有一座精致的的喷泉,这里极少有游客前来参观,静谧的氛围似乎几百年来不曾改变。环绕清真寺,四根宣礼塔伸向空中,为了避震,希南在修建他们的时候挖了很深的地基,直到地下21米才停止。记载古时候在宣礼塔下的庭院里,阿訇需要每天5次在准确的时间里,面对全城唱经,爬上71米高的宣礼塔顶,一次就是250多级的台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