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格战机
释义

米格战机史

米高扬飞机设计局:成就二十世纪的辉煌

米高扬公司(俄语:Микоян&8206;)原称米高扬-古列维奇公司(俄语:Микоян и Гуревич, МиГ&8206;)是俄罗斯主要的飞机设计与制造商,由阿尔乔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古列维奇建立,以生产米格飞机而闻名。

2006年,俄罗斯政府宣布米高扬、苏霍伊、伊柳辛、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合并成立新的“联合航空制造公司”。

1905年,米高扬出生在阿尔明尼亚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代当过放羊娃,青少年时代,他曾在第比利斯和顿河罗斯托夫求学。1925年,米高扬进入莫斯科“迪纳莫”工厂当车工,不久应征入伍。1931年,米高扬离开连队进入布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在学院学习时,米高扬和三位同学设计了一种小型体育运动飞机“十月号”。它的重量只有250公斤,最大时速为130公里。“十月号”采用了襟翼、前线缝翼、阻力板等,用来改善起飞着陆性能。这在三十年代初都算是新技术。“十月号”曾获准投产并在社会上赢得了声誉,使这位未来的著名设计师初露锋芒。毕业后,米高扬到一家航空工厂当军代表,该厂设计室是当时苏联唯一的歼击机研制中心,负责人是著名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1937年,米高扬调到这里工作,正式开始了飞机设计生涯。不久,米高扬一跃而成为这个设计室的第二把手。

在这个设计室里有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名叫格列维奇。米高扬和格列维奇一见如故。后来,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设计师合作了几十年。他们的性格通然不同:米高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格列维奇老成持重,沉着稳健。这是一对理想的伙伴。两人姓氏的字头合起来便是“米格”他们设计的飞机就是世界闻名的“米格”飞机。

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思想,米高扬设计集团夜以继日地干了起来。他们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高空高速歼击机伊-200的设计。这种飞机采用木质机翼和尾翼、焊接的金属机身,并且采用了轰炸机发动机AM-35,这一种大胆尝试使伊-200受益匪浅。与当时同类飞机相比,它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机动性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投产前,伊-200定名为米格-1。

米格-1设计方案看上去难度较大,然而它是现实的。设计师们充分考虑到了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力量。他们非常重视熟悉工厂情况的工艺员们的意见;因而生产进行得很顺利。生产米格-1时。工厂第一次采用模线样板法。

1940年4月5日,米格-1试飞。在试飞阶段,米格-1的飞行速度达到了628公里/小时。在一次试飞中,米格-1在7,000米高度飞行速度达到652公里/小时--刷新了苏联当时的飞行速度纪录。但米格-1也表现出了极其明鲜的两重性:它既是苏联飞得最快的飞机,又是问题最多的飞机。设计师们对米格-1进行了反复的大量的修改。例如:在试飞初期,水散热器修改了十八次、滑油散热器更改了十次。尽管如此,散热器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师们索性住在车间里,昼夜围着飞机转,忙碌了117个昼夜之后,问题事本解决。飞机通过了国家试验,正式投产。不久,设计师们又陆续发现一些问题。这时,工厂已经生产出一批带有“先天不足”的米格-1。

在米格-1生产过程中,设计师们对它继续进行修改。克服了主要缺陷。经过改进之后的飞机称为米格-3。米格-3可谓米高扬的第一件成功之作。但它的外形与米格-1基本相同,主要性能也没有多大差别。如发动机、翼展(10.2米)、翼面积(17.44平方米)、实用升限(12,000米)等都是相同的。机长(8.25米,米格-1为8.16米)和飞行速度(640公里/小时,米格-1为628公里/小时)也差别不大。只有航程算是有了长足的提高,米格-3为1250公里,而米格-1和伊-200都只有730公里。

此外,米格-3还装有自动前缘缝翼,从而改善了操纵性;采用了油箱惰性气体充填系统,从而减少了火警危机;装有气压驱动的收放式起落架和活动式座舱盖。米格-3的武器装备为一挺12.7毫米机枪和两挺7.62毫米机枪。

1941年2月8日,由于出色地完成了飞机研制任务,米高扬荣获红旗勋章。但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的试验型发动机,米格-3仍然未能获得投产。

1942年,双发的米格-5(DIS)问世,但是由于其竞争者Pe-2此时早已投产,仍旧未能避免夭折的命运。

成功终于在战争结束后到来,米高杨设计局设计的米格-13(伊-250)型混合动力飞机创造了苏联飞机的速度纪录,其最大平飞速度达到825公里/小时,终于投入了小批量生产,并且服役到1950年。米格-13也是苏联最后一种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战斗机。

1946年的10月22日,著名的米格-9喷气战斗机呱呱坠地,正是这种飞机开辟了俄罗斯战斗机的喷气时代,而米格设计局也凭借它一举奠定了在苏联战斗机设计的主导地位.

米格风云:带你走进米格的世界

米格战机从一战中蹒跚起步到两极冷战鼎盛时期再到苏联解体后的日渐衰败,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0多年,其中既有辉煌的胜利,也有失败的辛酸。米格公司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成绩,其中也不乏失败的辛酸。

在冷战年代里,西方常常把苏联集团的战斗机统称为米格,米格当然就是指阿尔腾姆·米高扬和米哈伊尔·格列维奇的设计局及其设计的飞机。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米格战斗机和西方战斗机在世界各地的天空追逐,有过辉煌,也有过黯淡。但在任何时刻,米格的历史都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历史,是世界航空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1938年开始研制。当时,苏联空军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著名的设计师波里卡尔波夫提出的方案赢得了广泛支持,随后该机被赋予了I-200的研制代号。这种战斗机安装米库林设计局的AM-35A型水冷发动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公里/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时4.6分钟。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后来为了和雅克福列夫的I-26战斗机竞争,波里卡尔波夫设计局加快了I-200的研制进度。1939年12月初,I-200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

米格-3战斗机是苏联在二战中使用的一种单座活塞式战斗机。该机由当时从属于第一国家飞机工厂的米高扬-格列维奇实验设计局设计,但最初的设计思想则来自波利卡尔波夫设计局的K型机。在战争中,后期,当抢夺制空权变得更重要时,米格机开始建功立业,它特别适于5000米以上的空战,因此米格机通常进入国土防空军(PVO)服役,被用来拦截高空来犯的轰炸机和侦察机。

米格-9(Mig-9)是苏联战后研制的首批喷气式战斗机之一,由米高扬设计局研发,采用仿制的德国BMW003喷气式发动机(苏联编号RD-20,每台静推力800公斤)。MiG-9的气动布局类似老式活塞飞机,喷气发动机放在前机身下部,前三点起落架,机翼为平直中单翼,头部装三门机炮,炮管伸在机身外。1946年3月原型机出厂,4月24日首飞成功,成为苏联最早的喷气式战斗机。作为喷气式战斗机,MiG-9并不成功,共生产了约1,000架,服役时间不长,1952年MiG-15服役时就退役了。

米格-15于1947年6月首飞,北约所起的外号为“柴捆”,是战后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中的“佼佼者”。米格-15为全金属半硬式结构,装备一台RD-45型喷气发动机,机头进气,水泡形座舱,并安装了弹射座椅,采用后掠中单翼,大面积后掠角尾翼,水平尾翼装在垂尾上,装备37毫米机炮1门23毫米机炮2门,机载设备包括瞄准具、无线电台、无线电罗盘、高度表、信标接收机等,是一款十分优秀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

米格-17是单座高亚音速歼击机,是在米格-15比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约所起外号“壁画”。1948年设计,1949年12月开始试飞,1952年进入前苏联空军服役。米格-17约有5~6个型号,主要型别是米格-17C型和米格-17D型,C型是昼间战斗型,D型具备一定的全天候作战能力。除前苏联生产外,波兰和捷克等国进行仿制。米格-17生产量大,据估计各型总共生产约9,000架。前苏联、波兰和捷克均于1958年停产。六十年代末,在前苏联退出第一线。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米格-17大量出口,使用国家包括欧、亚、非的20多个国家,如捷克、波兰、罗马尼亚、越南、朝鲜、埃及和乌干达等。目前,在一些小国空军里,米格-17仍是一支重要力量,除完成截击任务外,主要用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我国于1956年开始由沈飞仿制米格-17,国内编号歼-5,从1966年12月正式定型投产,到83年底共生产974架,目前歼-5已全部退出现役。

米格-19的气动外型和米格-15、米格-17一脉相承,于1952年5月24日首飞成功,起初只能在俯冲中达到超音速,后来改装了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换装更大面积的全动式平尾,顺利达到了设计要求。量产型的米格-19机翼后掠角55度,头部三门机炮中的两门被移到翼根处,头部空间被腾出来放火控及其他电子设备。米格-19的原型机事实上打破了一项飞行速度世界纪录,在那时候美国的超级佩刀机F-100还不能超过马赫1.09。而米格原型机早就超过了马赫1.3,改型原型机更达到马赫1.46,但为了保密,设计局并未申报这一纪录。米格-19先后有多达16种改型,大部分未量产,只是用来测试不同的电子火控和武备系统,米格-19的主要型号有:米格-19P、米格-19PM和米格-19SV。中国产的米格19的国内型号叫做歼-6.

米格-21战斗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设计成功并定型的。1958年下半年,米格-21飞机开始在高尔基市的索克尔制造厂量产并进入系列化,1965年1月第一架交付空军。米格-21战斗机及其改进型共生产了10000多架。现在至少还有20个国家的空军还在使用它。在米格-21数十年服役生涯中,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重要改进。

米格-23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战斗机,所以它的服役数量也是非常的大。作为从米格-23发展来的先进战斗轰炸机,米格-27的原型机在1971年2月18日完成首飞,72年共生产了24架。飞机最大载荷4000千克,最大飞行速度可达到1点7马赫。

米格-25“狐蝠”(Mig-25Foxbat)是苏联在1960年代研制部署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在冷战时期曾出口过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家,至今仍活跃在这些国家的空军。

米格-27是米高扬设计局在米格-23C基础上研制的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原称米格-23Б,后改称米格-27。1969年完成设计,1970年8月20日首飞,1971年开始批生产,至80年代后期停产时共生产了1000多架。米格-27采用液压助力机械式操纵系统,座航两侧装有防弹钢板,可以在粗糙的野战机场起降,可以执行对地攻击的空战两种任务,属第2代战斗机。该机曾经出口华约多个国家,印度也于1980年代进口了一定数量的米格-27,并购买了该机的生产许可。

第一架米格-29原型机在1977年10月首飞,飞机所有技术验证阶段共用了14架进行测试,1980年5月,飞机通过国家验收认证开始量产。西方社会和北约给了它一个绰号“支点”。它的良好的机动性能赢得了大量的赞誉。它爬升速度快,加速度大,探测距离远,并且需要的地面维护工作都比较简单。

1976年4月22日,编号83-2的二号原型机携带完整的机载系统进行了试飞,它能在担任领空作战任务时指挥其它飞机,并且装备了Zaslon雷达,该雷达能与其它战斗机分享数据。截至目前,俄罗斯共有350多架米格-31战斗机。

米格-33(Mig-33),实为米格-29M,是在米格-29基础上经全面现代化改进而成的新型多用途歼击机。按照俄罗斯的战斗机划代标准该机被视为从第四代向第五代过渡的“四代半战斗机”。而按照国际通行的战斗机划代标准,则应划为第三代战斗机。米格-33的气动外形与米格-29相比变化不大,但作战效能有大幅度提高。米格-33的首架原型机米格-29M于1986年4月25日首飞,1991年和1995年曾先后两次计划作为俄罗斯首批标准多用途战斗机投入批量生产,但由于资金困难而未能实现。

米格-35(Mig-35)是在米格-29M/M2和米格-29k/kub技术基础上的发展机型,在俄罗斯的分级中,被列为4.5代战斗机,目前唯一的原型机是利用原先供应米格-29M2的验证机机身经过三次改进而成。米格-35的最大起飞重量较米格-29M2增加了30%,因此被列为中等重量的战斗机,超过了原先的分类标准。目前,俄罗斯正在为该机寻找海外市场,印度和阿尔及利亚为最大的潜在客户,该机预计2009年开始量产。

米格-AT是俄罗斯米高杨设计局和法国斯耐克公司等联合研制的高级教练机,由俄罗斯米高杨设计局负责全机的制作与组装、系统整合与后勤支援,另外RSK公司负责销售,斯耐克公司提供发动机,塞克斯塔公司提供航电系统。双方为能共创双赢,俄方出资68%,法方出资32%。俄罗斯空军计划用米格-AT取代现在正在服役的L-29和L-39“信天翁”教练机。米格-AT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设计,1992年法国公司参与合作。1996年3月21日米格-AT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目前该机已进入试生产阶段。

红警2中的米格战机

米格战机

红警2苏联的一种战斗机

由于它不是“鹞”式战机,不能垂起垂落,所以不像入侵者战斗机一样允许建造。WESTWOOD之所以没有设计苏军机场,也是因为需要设计机场跑道而没有设计。

菁英战斗兵(鲍里斯)可以利用红外线标出要求轰炸的敌方建筑物,米格战机将会从地图以外飞入战场,被击中的建筑物务必粉碎,超级武器和建造厂需要两架。

详细信息

价格:0;

生命:100;

装甲:轻甲;

视野:0;

速度:16;

主武器[Maverick3]

伤害:750×2;(建筑)

攻击间隔:10;

射程:4(地面);

特别声明!

加了间谍、防空步兵的多功能步兵车只能打地面,不能防空!

克星

防空步兵:重装大兵、防空步兵;

防空装甲:加了警犬、重装大兵或者没加的多功能步兵车、加了防空步兵、重装大兵的战斗要塞、防空履带车、盖特机炮坦克、加了重装大兵、防空步兵的战斗要塞、天启坦克、神盾巡洋舰、海蝎;

防空型防御建筑:爱国者飞弹、防空炮、盖特机炮、加了加了警犬、重装大兵或者没加的多功能步兵车、防空履带车、盖特机炮坦克、天启坦克的坦克碉堡;

空对空单位:雷射幽浮、登月火箭员、火箭飞行兵、武装直升机、夜鹰直升机;

MOD中的米格战机

注意:在某些MOD(扩展版)中米格战机允许建造,以心灵终结为例:

造价;1500(PSI版本为1400);

通过工厂工业降价为1050(PSI版本为950);

效果;是心灵终结中最强空中单位,以心灵终结剧情,米格战机是我们中国所建造(真给面子)。如选择中国,一发即可秒杀光棱坦克,幻影坦克,V3导弹车。而在PSI版本中,米格是影响平衡的强大,一架米格即可打掉高级实验室(全部阵营)四架米格即可打掉主基地。

红警3中的米格战机

米格战机

设计用途:空优战机;

制造方:米高维奇-格列扬飞机设计局;

原产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量产方:苏联机场;

关键指标:

>“套娃”破片导弹发射架(×2);

>超轻材料防弹机身;

>紧急自动驾驶系统;

>垂直起降安定系统;

>空气清新剂(薰衣草香型);

历史资料

在新型KA-3磁暴战机一次壮观的爆炸中,克拉斯纳航天局的首席飞机设计师和王牌飞行员共赴黄泉使得苏联顶尖歼击机的设计成了浮云。克拉斯纳内部一片混乱,产业分析师预测苏联将在随后10年内无法获得空中优势。但他们没有料到,两个年轻而富有远见、才华横溢的设计师:米高扬和格列维奇,将联手打造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空战机之一。

不管从哪一方面看,米格都是一个革命性的设计,它的主武器系统拥有世界级的可靠度和成功率,即使面对最先进的空中电子对抗装置,都可以准确地追踪和摧毁敌方飞机。由于采用了多个分弹头来加强爆炸的伤害,米格的破片导弹得到了“套娃”的花名——一种来自俄罗斯的民间玩具。这使得米格可以很好地拦截敌方的空中威胁,并为苏联的轰炸机和地面攻击机护航。

在盟军空军司令部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并固步自封后,苏联人却一直在加倍努力,以强大而优美的米格歼击机来重夺天空。

因为一开始的设计方向就是制空战机,米格歼击机完全没有空对地能力,这使得它很容易受到防空火力的伤害。然而,当这样的威胁降临时,米格飞行员都会想起熊和狗的故事——一个古老的苏联寓言:狗会对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雪吠个没完,但熊会钻进温暖的洞穴,等待着攻击的时机。就像熊一样,一个优秀的米格飞行员会利用飞机的速度和敏捷,在风暴来临前撤出空域。

这也是苏联第一款具备了完全垂直起降能力的歼击机,使其能够部署在前线附近的空军前进基地。正常飞行时,流线气动外形使米格拥有了优异的速度和机动性,然而,由于机械零件糟糕的精度,水平和垂直飞行之间的转换机构有点笨拙。许多飞行学员发现自己无法很好地过渡状态转换,在骂骂咧咧一通之后,教官们必须重新接管驾驶。掌握了该转换的一小部分精英则发现空战机动其实相当简单直接。

尽管飞米格是一种困难而危险的行为,而且苏联国家空战师的花名册里名额有限,但是愿意为开米格而接受艰苦训练的志愿者仍然如潮水一般滔滔不绝。这一部分是由于宣传工作很到位,但捍卫苏联的勇敢战斗飞行员这一鲜明形象,似乎也呼应着俄罗斯的传统精神。即便流亡国外的导演鲍里斯?杰尼索夫在拍摄的纪录片《空荡的座椅》中抨击了苏联的军事管理不善和渎职,但还是描画了一位英勇的米格战斗机飞行员,一位无私的巾帼人民英雄,她总是勇敢地冲入敌机机群,有时甚至为保护被围的基洛夫飞艇而不惜用自己的战机吸引炮火。顺便一提:杰尼索夫的最后作品《空荡的座椅》在他去世后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成为一名军校学员,在空战中赢得自己的威望,这种想法已经彻彻底底地渗透进了每一位平民的生活,这使苏联军方可以从小学就招募学员,政治军官翻遍一间间小学寻找合适的平衡了胆识、斗志和爱国情怀的少男少女,然后把他们交给苏联军务局去磨练上几年。尽管最初的遴选程序很严格,只有不到一半人能毕业,但至少所有人都能在部队中找到一份职业。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米格歼击机的情报:

你别管了——尽管M型“套娃” 导弹系统在两次开火之间重新获取目标需要一点时间,但“发射后不管”的导弹仍使米格具备了极大灵活性,可以在系统重订下一发目标时中断攻击并稍稍远离危险。米格只能携带数量有限的导弹,必须周期性返回基地重新装弹。

空中优势——通过和其他战机在世界上的较量,米格得到了盟军和帝国飞行员的尊重和畏惧,对地攻击机特别容易被米格的高速和重火力残虐,一旦米格进入射程,地球上没什么玩意能逃脱。

注意后面——即便面对其他飞机非常强大,米格还是极易被地面防空武器伤害。虽然一些地面威胁显而易见,另一些的外表依然具备欺骗性: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一次事故后,苏联军务局建议所有米格飞行员在攻击旭日帝国VX直升机时要加倍小心。

一切皆可——当臭名昭著的叛逃者沃克进入罗马的苏联大使馆时,他带来了他的设计图——一种自动驾驶装置,可以使飞机自行返回可用的机场,同时自动校准路线以抵消气流影响,使撤退可以更迅速。这种盟军的技术现在登上了米格歼击机,增加了其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存能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