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格-13 |
释义 | 米格-13是前苏联米高杨设计局设计的混合动力战斗机。 概述米高杨设计局设计的米格 -13 (伊 -250 )型混合动力飞机创造了苏联飞机的速度纪录,其最大平飞速度达到 825 公里 / 小时,终于投入了小批量生产, 并且服役到 1950 年。米格 -13 也是苏联最后一种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战斗机。 简介米格-13 米格-13的研制编号为I-250,从外形上看比当时的其他战斗机要臃肿得多,因为它保留了前部的VK-107R活塞发动机的同时又在机尾塞进了一台VDRK喷气式发动机,成为十分独特的混合动力战斗机,它翼展11.05米,长8.75米,机翼面积15平方米,实用升限11900米,最大航程1820公里,装备3门20毫米机炮,火力强大。米格-13于1945年3月首飞,在试飞中达到了825公里/小时的最大平飞速度,创造了苏联活塞式飞机的最好纪录。二战结束后,世界航空进入了喷气时代,米格-13小批量生产后就被放弃,成为了苏联最后一型装备活塞式发动机的战斗机,并一直服役到1950年左右。 研发历程为了对付纳粹德国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苏联国防委员会于 1944 年 5 月 22 日着手开发一种螺旋桨-喷气混合动力的战斗机。1945 年 2 月,首架原型机完成,代号为 I-250,由试飞员 A.P.Deev 负责进行试飞,工程师 V.N.Sorokin 负责测试。 尽管 I-250 的外形布局与传统螺旋桨飞机没有太大差异,但它却安装有独特的双重动力系统。机头安装有 Klimov VK-107R V-12 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它通过一根延长轴与后部的一台 7 缸 VRDK 型压缩机相连。它实际上是一种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在机尾开有尾喷口。在同时使用两套推进动力系统时,I-250 能够的最高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 825 公里。但 VRDK 型压缩机仅仅只能连续工作 10 分钟。 需要指出的是,与美国瑞恩 FR-1“火球”混合动力战斗机不同,I-250 必须依靠活塞螺旋桨发动机提供动力,在必要的时候结合喷气发动机。因此,它不具备单独靠喷气发动机推进的能力。在武备方面,I-250 安装有 3 门 B-20 型20毫米航炮。 1945 年 3 月 3 日,首架 I-250 原型机在进行首次试飞时坠毁,试飞员 A.P.Deev 不幸遇难。事后调查显示,原因在于水平尾翼由于承受不了巨大的过载而断裂。尽管试飞员跳出了坐舱,但因为当时飞行高度较低,没有来得及打开降落伞便坠地身亡。 1945 年 5 月,第二架 I-250 原型机进行试飞。该机吸取前一次失败的教训,水平尾翼自身强度以及与机身连接牢度大大增强,足以应付高速飞行。由苏联飞行研究中心试飞员 A.P.Yakimov 和米格设计局试飞员 A.N.Chernoburov、I.T.Ivashchenko 3 人先后驾驶其成功地进行了试飞。期间,I-250 的最高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 825 公里,大大超过了以前所有的苏联战斗机。在起飞时,如果结合使用喷气发动机,最短起飞距离仅为 400 米。在苏联国防委员会的授意下,由第 381 号工厂于 1945 年夏季开始小批量生产 16 架 I-250 战斗机,与此同时继续对原型机进行进一步飞行测试。原计划让 I-250 战斗机参加在 1945 年 11 月的苏联阅兵仪式,但后来由于天气条件过于恶劣而作罢。 同年末,首批 I-250 的量产工作基本完成。然而,对于原型机的测试却迟迟尚未结束。这是由于 I-250 的标准发动机迟迟没有决定。1946 年上半年间,I-250 原型机的发动机几经更换。在 1946 年 7 月 12 日的一次试飞中,I-250 原型机的 VK-107 型发动机突然起火,于 Lubertsy 机场紧急迫降,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为第 381 号工厂已经开始量产 I-250,有关监督 I-250 试飞的机关决定不再对原型机进行维修,而是直接对量产的 I-250 进行测试。1947 年 5 月,I-250 终于在 GK NII VVS 通过了所有测试,其中发动机工作时间达到了 35 小时。 技术参数Mig-13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8.75(机长)×11.05(翼展)米。 机翼面积:15㎡。 空重:302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93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825公里/小时。 实用升限:11900米。 航程:1820公里。 发动机:1台VK-107RV-12型活塞螺旋桨发动机和1台VRDK冲压式喷气发动机。 武器系统:3门20毫米机炮。 1945年3月首飞,只小批量生产,1950年停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