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弥勒尊佛
释义

弥勒尊佛(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藏语谓“强巴”,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常被尊称为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中文名:弥勒尊佛

外文名:Maitreya

职业:菩萨

成就:佛教八大菩萨之一

特征:慈悲之心

内容简介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在密教,胎藏界之弥勒,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之弥勒在贤劫十六尊中,坐于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

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以三会的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经论所述

注维摩经一曰:“什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净名疏五曰:“言弥勒者,有云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无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

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于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

慧苑音义下曰:“弥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为慈氏也。”

慧琳音义十四曰:“弥帝隶,古云弥勒,皆讹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

西域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

弥勒净土

往生弥勒净土‘法门’,比起十方世界的其他净土,真是‘最’为‘希有’,最为稳当!这可以从三点去说。

(1)‘近’︰弥勒现生兜率天,将来到我们人间来,同一世界,同一欲界,论地点是很近的。不像十方的其他净土,总是要过多少佛土。论时间,来生生兜率内院,不太长久,就回到人间来。不像往生其他净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再来娑婆。

(2)容‘易’︰兜率净土与将来的人间净土,都是欲界散地,所以只要能归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不像往生其他净土,非要‘一心不乱’不可。一心不乱就是定,这是不太容易的。

(3)‘普及’︰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就是发增上生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在兜率净土及当来的人间净土,弥勒尊是普应众机,说人天法,说二乘法,说菩萨法,人人能称机得益。在见佛闻法的过程中,向上增进,渐化人天根性为出世根性,化二乘根性为大乘根性,同归佛道。这不像其他净土,连‘二乘种’姓都‘不’能往‘生’,还能应人天根性吗?所以弥勒净土,才是名符其实的三根普被,广度五姓的法门。

有人说︰现在往生弥勒净土,将来弥勒佛涅槃后,如还没有了脱生死,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又怕不能见佛闻法而退堕了)!不知释迦佛慈悲,将我们交与当来下生的弥勒佛。佛佛道同,难道弥勒佛不会开示我们,亲近当来佛吗?有人说︰上面说‘修天不生天’,怎么又说求生兜率天呢?不生天,主要是不依深定而生长寿天。欲界天,尤其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经常见(未来)佛,闻法、修行,当然不妨往生。有人说︰为什么不提倡往生弥陀净土呢?要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是大乘的不共净土,一般的声闻佛教,就不信不知。这要到大乘法中去说,现在是说贯彻始终的五乘共法。有人说︰从前修学弥勒法门的师子觉,发愿求生兜率内院,结果生在外院,享受欲乐;往生兜率净土,怕不大可靠。不知师子觉生在外院的故事,凡宏传弥勒法门的,真谛、玄奘三藏,以及无著、世亲的传记中,都没有此种记载,这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故意传说而已。

总之,学佛的不论何种根性,只要能以归敬三宝,如法布施,清净持戒功德,发愿回向弥勒净土,在‘见佛’而时‘时闻法’的修行过程中,保证向上胜进,‘何’必‘忧’虑‘退堕’呢!所以,敬请真诚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

弥勒造像演变

弥勒形象共有三个。第一个形象出现在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上生经,说他本是世间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预记,上生兜率天,成为登十地成等正觉的菩萨,演说佛法,解救众生。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该形象依据弥勒下生经,说他将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间,接替释迦牟尼佛进行教化,由菩萨变为未来佛。第三个形象五代开始出现,再演变为肥头大耳、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该形象依据后梁时期一个自称弥勒化身的僧人契此的模样。最后这个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意蕴,变得随和,贴近生活。可以由人随意调侃、揶揄。这是弥勒世俗化的必然结果。

弥勒佛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新型弥勒佛流行。学术界普遍认为它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高僧契此(?一约916年)。他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江浙间多以契此是弥勒"分身"示现,故多图画其形象。最早的一例是宋代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岳林寺为他建阁塑像。明清寺院则将此种大肚弥勒佛置于天王殿中央,以笑迎四面八方的信徒。杭州灵隐寺飞来峰雕刻的布袋弥勒佛,高约2公尺,约作于元代。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石刻布袋弥勒佛,高6.4公尺,宽8.9公尺,作于元末明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