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谜踪之国Ⅰ雾隐占婆
释义

概述:

《谜踪之国》,天下霸唱【张牧野】作品。讲述的是从二战结束后至1991年之间的历史,表面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互相敌对,实际上冷战的影响面是覆盖到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谜踪之国》是继《鬼吹灯》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系列探险小说,它讲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主人公跟随一支肩负神秘使命的考古队深入地下世界,由此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死亡之旅。

基本信息

书 名:谜踪之国Ⅰ雾隐占婆

丛书名:考古工作者的诡异经历

作 者: 天下霸唱 著

出 版 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5月第一版

印刷时间: 2009年5月第一次印刷

字 数: 250000

页 数: 277页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39631271

纸 张: 胶版纸

包 装: 平装

正文语种:中文

所属分类: 神秘/探险小说

定价:¥28.00

编辑推荐

《鬼吹灯》姊妹篇,再现天下霸唱式探险! 海岩、腾文骥、徐静蕾、高圆圆、吴佩慈、艾宝良联名推荐。

“假如说《鬼吹灯》已经具备了诸多流行大片的元素,那么,天下霸唱的新作《谜踪之国》就是中国版的《夺宝奇兵》:神秘的文明,难以言说的寻宝任务、干练的人物、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又一个传奇开始了。”

内容简介

一个神秘的组织,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惊奇:幽灵公路重见天日

诡异:无人飞机山谷盘旋

凶险:食人水蛭困杀队员

密林之中,你该如何战胜恐惧、扭转宿命?真相深埋地底,谜团隐于雾中。究竟谁是距离天国最近的人?

神秘宝物把游击队员逼入绝境,古老的诅咒是否真能预言闯入者的生死?

《谜踪之国》讲述的是以司马灰为首的缅共游击队员,战后退至缅北野人山,被胁迫加入了山匪玉飞燕带领的探险队,为寻找一件深藏地底的神秘货物而亲入险境。一行人闯进“幽灵公路”,又被超强热带风团“浮屠”追赶,长蛇显身、强光引路,他们受雇于人,却不知雇主不惜一切代价要寻找的货物究竟是什么。

曾经消失的蚊式特种运输机无声地飞过终日被浓雾遮蔽的山谷,浓雾下显露出一座占婆王建造的黄金蜘蛛城……但是,探险队里却多出一个“影子”成员……

本书详解

1.缅北热带原始森林,冷战背景下的严酷旅程。你所害怕又想了解的神奇生物,你不熟悉又有所耳闻的一段历史。天下霸唱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已近失传的憋宝术、百年难遇的热带风团、封沉许久的历史真相、方术巫蛊的破解方法……让人读来连连称绝。

2.寻宝主题贯穿始终,而作者在其中又加入了深层思考:什么才是我们真正要寻找的宝藏?对书中主人公的种种遭遇,作者的解释颇具哲学意味。运气、宿命、财富都将得到新的解释……

人物群像

司马灰:自幼拜过“文武先生”,身手敏捷、胆色出众,又能言善道,懂得江湖辞令,十五岁后独自在“黑屋”地区谋生,之后参加缅共游击队,横扫缅寮百战百捷,在之后密林寻宝、险境求生的经历中,司马灰以他的聪明才智和绿林手段,屡次化险为夷,成为探险队的核心人物。

玉飞燕:原名胜玉,祖辈是关东晦字行里的人,他们成帮结伙,一直在马六甲海峡附近走私获利,或到泰柬边境盗挖坟墓,通过走私贩卖文物为生。表面上是探险队队长,实际上是经验丰富的盗墓者。玉飞燕一路带队深入野人山,寻找一件神秘的货物,却差点让全体队员命丧原始森林……

罗大海:体格魁梧,相貌堂堂,身高和体力都超出同龄人许多,又爱管闲事,专要打抱不平,所以在同伙中很有号召力。只是他小时候在东北把嘴冻坏了,造成说起话来口齿不太清楚,可偏偏话多,因此上得了个绰号“罗大舌头”。和司马灰在黑屋一同打天下谋生,并一同前往缅共游击队和参与密林寻宝等活动。

阿脆:湖南女孩,曾在插队的时候曾做过赤脚医生,懂得些药理,尤其擅长给人接骨。与司马灰、罗大海一同参加了缅共游击队,后担任军医和通讯员,部队溃散后随同司马灰、罗大海加入了玉飞燕的探险队,善良细致,负责料理伤员,数次把队友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赵老憋:祖上关东人,早年混迹江湖,如今以憋宝为生。骄阳似火的三伏天,仍不知冷热地身着长裤子长袄,因此被小小年纪的司马灰窥破行藏,但司马灰仍在赵老憋眼下,失眼定风珠,夜陷螺蛳坟,好好地上了一课。奈何赵老憋贪财太过,为了旷世奇宝雷公墨身埋地底。

姜师爷:祖籍浙江绍兴,是个老江湖兼盗墓老手,更是胜玉的叔伯辈,也算是她的半个师傅,因此胜玉对他格外尊敬,呼为“姜老”,言听计从,是探险队的智囊。与司马灰等人在密林中遭遇后即坐下来大盘海底,摸清了司马灰等人的底细后即胁迫他们入伙。

Karaweik:无家可归的缅甸孤儿,有中国血统,瘦得像只猴子,憨头憨脑,整天一副嘻皮笑脸的傻模样,游击队里的人都称他“Karaweik”。Karaweik的祖父曾是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留下的笔记上面记载了野人山间的所见所闻以及地形地图,因此被玉飞燕等人觊觎,胁迫“Karaweik”等人加入了探险队伍。

白熊:擅长爆破的苏联流亡者,原名契格洛夫,生得膀大腰圆,心狠手辣。曾经受过酷刑,舌头被人割去了多半截,有口难言,所以总是沉默无声,但他运用炸药的经验格外丰富,只须粗略估计一下炸药用量和爆破方向,就与实际相差无几,是玉飞燕雇来的爆破专家。

名词解释

占婆文明:占婆是东南亚古国之一,国土范围横跨越南和老挝北部,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国家之一。辖地内盛产黄金美玉、象牙宝石,财富强极一时,因此令周边诸国垂涎三尺,屡受侵袭,但占人北抗中原,南据柬越各王朝,始终未落下风,直到元世祖派大军征伐才逐渐衰落。1720年,最后一个占城王和大部分国民逃入了柬埔寨,这个文明古国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征占日程》(越南文人作,著者未知)里面记载了几件奇异的事情,说占城有“飞头蛮”,没有身体,只有一头飞来飞去吃人。还有占城国内多有一种食人鱼,即使在小溪里面人也只敢乘筏子。本书所述大部分发生在缅、寮、泰交界的原始森林,这里正是古代显赫强盛的“占婆王朝”的所在地。而书中提到的“黄金蜘蛛城”,是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相传占婆王朝在阿奴迦耶王统治时期,曾有一座以黄金铸造的城池,嵌满了各种宝石和翡翠,城壁上浮雕有无数宝塔,奢华璀灿几乎可与日月争辉。不过此城非城,只是由于规模巨大,按古制十里为城,因此才得了一个“城”字。至于里面有些什么,或者说城中是否存在宫殿屋宇,从来都无法证实。之后入侵征服占婆的各个王朝,却都没有发现这座城池的踪迹,所以大多数人认为黄金蜘蛛城可能仅仅是个传说而已,未必当真存在于世。

黑屋:一个小镇的别名,镇子恰好位于两片秃山夹裆,人穷地瘦,非常偏僻。战争时期,这里曾经遭受过飞机轰炸,随后又发生了一场大火,浓烈的硝烟把残垣断壁都熏黑了,所以当地人以“黑屋”相称。直至十年动乱,黑屋地区也未得到重建,多年无人回来定居。但是由于黑屋废墟当中有条铁路贯穿,每天都有数趟运送货物的火车经过,所以吃铁道的人多来投奔此处,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社会底层人口的聚集之地。

憋宝:凡是风水好的地方,都有宝物埋藏,因传说受鬼神所护,若随便触动,就要招灾惹祸,必须以奇门古术摄之,才能到手。所以对外从不能说是盗宝、掘藏,而是要说“憋宝”。据说“憋宝”之术起源于江西地区,打婴儿刚一降生落地,就得关在暗无天日的地窖子里,等到一百天头上才抱出来,从此这孩子的眼力就异于常人,能够无宝不识,这叫“开地眼”,至于此类传说的真假,外人就难以得知了。

蝎子倒爬城:又唤作"倒脱靴",司马灰家传秘术。据说"蝎子爬"本是民间杂技中的一门,在旧时会使这套本领的大多是受朝廷招安的绿林盗贼,他们偷城踹营的时候,能够倒立起来,头顶向下,双膝弯曲,用脚尖勾住岩缝,张开的双手交替支撑重心,犹如一只倒立的壁虎,贴在壁上游走而行,故称"蝎子倒爬城"。在传统公案小说《大八义》《小八义》中,均有神偷以此为绝技做案。近年来新浪名博萨苏的《蜘蛛大侠黄象明》中主人公所掌握的脚上头下的爬墙绝技即为此术。

缅北野人山:位于缅甸最北方、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片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历史上为中国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划界为缅甸国土。由于山大林密,瘴疠横行,据说原来曾有野人出没,因此这片方圆数百里的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地形极其复杂,原始森林中植物茂密,终年云封雾锁,潮湿闷热,瘟疫蔓延,毒虫滋生,相传密林深处栖有数十米长的巨蟒,能够吐雾成云,水里边还有成群结队的食人鱼出没,根本无人胆敢接近溪水河流。

幽灵公路和象门: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了一条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以当时美国派驻中国国民政府的军事参谋长史迪威的名字命名。修筑"史迪威公路"之时,美军工程兵参考了缅甸一座寺庙中的古老地图,图中描绘着野人山里的"象门"。象门是条很深的山谷,谷中环境阴冷潮湿,据说是野象群埋骨之地。美军工程兵依照这幅古图将公路修得蜿蜒如蛇,并希望打通英军遗留下来的废弃路段,既可节约财力又能将天堑连通,可惜最后未能如愿。这段位于缅北山区死角沉寂地带的公路,渐渐被世人遗忘,终于成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幽灵公路"。

蚊式特种运输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蚊式"飞机因其敏捷灵活而被广泛使用于气候复杂多变的热带地区。蚊式飞机有几大特点:一是采用全木结构,这在四十年代飞机中已很少见;二是改型多;三是生存性好,在整个战争期间战损率只有千分之六点三,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代名机。蚊式飞机型号和种类很多,如战斗机、鱼雷反潜机、轻型轰炸机、拍照侦察机、特种运输机等等。曾经有大批的蚊式飞机在缅甸服役,以轻型轰炸机和夜间侦察机居多,特种运输机却不常见。

柬埔寨食人水蛭:又称"女皇水蛭"或"蛭母",在热带雨林的暗河里才能生存,以柬埔寨境内所存最多,习惯寄生在腐尸死鱼体内。蛭母本身并不食人,只是周身上下满是吸血肉盘,异于常类,能在一瞬间吸净整条水牛或野象的血液,在西南荒僻之地,多有以此物施邪法害人者,因而民间呼为"食人蛭"。生命力极其顽强,仅凭普通刀枪很难将其杀死,但只要不接近水面,就会相对安全得多。

地球望远镜计划:在1960年到1962年间,太空竞赛期间经济利益与国家自信心结合,促使前苏联科学家计划钻出一个"俄罗斯超深钻探(Russian Mohole)",这样做是为了赶在美国钻探项目之前到达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即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Mohole一词即由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最早发现地壳与地幔之间界面并命名的克罗地亚科学家)和hole(洞,钻洞,钻探)一词共同组成,意为莫霍钻探,超深钻探。这个最初目标确定后,前苏联便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钻出有史以来最深的洞,洞深超过7英里(约11.2公里)。

忧昙婆罗:佛经上对"优昙婆罗花"有很多记载。《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卷八所说:"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相传忧昙婆罗,千年一现,刹时枯萎,这种花的出现意味著将有转轮圣王在人间正法。转轮圣王是不用武力用而用正义转动正法的轮、以此来支配世界的理想王。

图书目录

序章

第一卷 黑屋憋宝

第一话 黑屋

第二话 憋宝

第三话 螺蛳桥

第四话 鬼巷子

第五话 灯笼虫

第六话 蝎子倒爬城

第二卷 蚊式特种运输机

第一话 野人山

第二话 Karaweik

第三话 被世界遗忘的幽灵公路

第四话 A~B

第五话 海底

第六话 蚊式特种运输机

第七话 通天塔

第八话 长蛇显身

第三卷 浮屠

第一话 开膛

第二话 柬埔寨食人水蛭

第三话 蛊

第四话 狂风暴雨即将来临

第五话 STUPA

第六话 强光

第七话 坠毁

第八话 巨型裂谷

第九话 声音

第四卷 惊爆无底洞

第一话 猎枪

第二话 望远镜计划

第三话 危险的货物

第四话 地震炸弹

第五话 隔舱有眼

第六话 惊爆

第七话 茧

第八话 坍塌

第五卷 黄金蜘蛛

第一话 四百万宝塔之城

第二话 黑洞电波

第三话 钢盔

第四话 千年一遇的瞬间

第五话 不是谜底的谜底

第六话 浓雾

第七话 呼吸

第八话 另一个幸存者

第九话 死亡隧道

第六卷 距离天国最近的人

第一话 第九种答案

第二话 绿色坟墓

第三话 占婆的王

第四话 暴露

第五话 奇迹

第六话 诡雷

第七话 消失于密室之中

第八话 还没有发生的事实

第九话 燃烧的天空

作者简介

天下霸唱,中国最具想象力的作家,其创作的《鬼吹灯》系列风靡华语世界,是继金庸等人的武侠作品以来,在华人间传播最广的小说。天下霸唱的创作将东方神秘文化与世界流行文化元素融为一体,为类型小说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

他的探险小说所关注的,永远是人在充满未知的环境中的思考与行动。跌宕起伏的故事,古老的传承,神秘的遗迹,兄弟间的情谊,生死无常,加之幽默精练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使他的文字构建出了另外一处“江湖”。

《谜踪之国》是继《鬼吹灯》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系列探险小说,它讲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主人公跟随一支肩负神秘使命的考古队深入地下世界,由此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死亡之旅。

该书即将被改编成电影、游戏、漫画等。

其《鬼吹灯》被改编为盛大旗下网游《鬼吹灯》

精品书摘

序章

清末民初,是段改朝换代的动荡年月,纲常败坏,法纪弛废,绿林盗贼多如牛毛。仅在京津两地,就先后出现过四个比较有名的飞贼剧盗,做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案子,为祸不小。 但无论什么大事小情,只要在民间流传开来,就免不了会被改头换面、添油加醋,关于这四个贼人的传说也是如此,他们成为了当时大街小巷、酒楼茶肆里纷纷谈论的热门话题,更从中衍生出许多评书、唱曲、戏文,加之各种小报上连篇累牍的不断报道,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可实际上,这四贼并没有传说中那样富有神秘色彩,但是能有如此作为,总有些出众之处,也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可比的。 四贼之首,也就是最早成名之人,还要属康小八。这位康八爷其实算不上飞贼,此人家中极穷,本是个游手好闲的地痞无赖,居住在京东康家营一带,因为机缘巧合,被他从英国公使身边偷了柄转轮洋枪在手,从此狂得都快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到处杀人劫财。 康小八心黑手狠,看谁不顺眼就对谁开枪,身上不知背了几十条人命。单说有一回康小八去剃头,剃着半截他问剃头匠:“听说过康八爷吗?”剃头的顺口答道:“知道,那小子不是个东西。”康小八心中暗暗动怒,又问:“怎么不是个东西?你认识他?”剃头匠说:“不认识,听说他净胡来。”康小八说好:“好,今儿就让你认识认识。”说着话就掏出六响洋枪来,把那个剃头匠当场打死了。 康小八杀人如麻,积案累累,但他胆小心邪,杀的人越多,就越是疑心有人要暗算报复他,黑夜里走路,听见后边有脚步声比他快,也不问来人是谁,立刻回头就是一枪。后来康八爷耍到头了,终于被五城练勇拿住,给剐在了菜市口了。 民国时有不少好事之徒,为了哗众取宠、耸动视听,硬把康小八归入绿林盗贼之中,为他写了新戏,茶楼书场和三流传奇小说里也多有讲他的,想不到在戏文评书里,竟然将此人演义成了武功高强的江洋大盗,都能和窦尔敦、赵四虎之类的绿林豪杰相提并论了。 四贼中排在第二位的是宋锡朋,此人成名的时间,与康八爷大闹北京城的年代相去不远。不过宋锡朋并不是北京人氏,他祖居在天津卫南大寺附近,自幼跟个老回回习武,天生气力过人,能够单手举起百斤石锁,围着场子走上一圈,也照样面不改色,更有一身横练的硬功夫,刀砍一道白印,枪扎一个白点,人送绰号“石佛宋”,曾经在镖局子里做过几年镖师。后来山东闹义和团的时候,各路拳民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北上进京,石佛宋也凭着一身真功夫入伙做了大师兄。 庚子年剿灭拳匪,义和团遭到残酷镇压,许多人都被官府捉去砍了,宋锡朋逃亡在外,做起了土匪草寇,他又聚集了一伙水贼,到天津劫夺盐道船舱里装运的官银。这种银子旧时称为“皇杠”,都是一百两一个的大元宝,十个装一鞘。宋锡朋精于用镖,百发百中,甩手镖底下打死了五名官军,一劫就劫了三十万两“皇杠”,自知惹下了弥天大罪,当即与同伙分掉赃银,潜逃到沧州隐踪逆迹。 一年后,宋锡朋以为风声过去了,便暗中回天津寻亲,没想到刚一露面,就让“采访局”的人盯上了。这回他再想走可走不脱了,只好当街亮出家伙动起手来,终因寡不敌众,被缉盗捕快一涌而上按翻在地,来了个生擒活捉。 这件大案惊动了朝庭上下,紫禁城里的慈禧太后正闲得难受,听说在天津鼓楼拿住了使镖的巨贼,于是想要看看他究竟是怎样一条英雄好汉。李总管就命御前侍卫给宋锡朋戴上手拷脚镣押到殿前,请太后老佛爷一观。不过您想想,惹下重罪的囚徒落到这个地步,他还能精神得了吗?所以慈禧看后很是失望,只是不冷不热地说了句:“敢情就是这么一个人啊。”没过几天,宋锡朋便被断成“斩立决”,解到法场内枭首示众,人头在城门楼子上悬挂了整整两个月。 四贼之三,是民国初年,在北平城里做案的燕子李三,据说李三爷幼年贫苦,曾遁入空门出家为僧,艺成后才还俗,平生以擅长轻功着称,可以施展“蹬萍渡水”等独门绝技,飞檐走壁,高来高去,不留踪迹,堪与江南神偷赵华阳齐名。 他仅用一个晚上,就接连偷盗了八大商号,并在现场留下“燕子镖”为凭,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事实上燕子李三未必有此神通,不过他也的确有几分真本事,此贼惯能攀爬,蹿房越脊不在话下,作案时脚上要穿五六双袜子,为的是轻而不滑,落地悄无声息,而且他素有贼智,机巧过人,官府虽然围捕多次,却始终都没能将他擒获。 但李三爷身上染有烟瘾,每天都要吸足了上等“芙蓉膏”才有精神,有一回也该着他倒霉,寻思着“灯下黑,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最稳妥”,夜里就躲在侦缉队办案的房顶上歇着,后半晌烟瘾发作难熬,便用洋火点起了随身带的烟枪。 结果不巧被街上巡逻的侦缉队发觉了,那侦缉队长看见一片漆黑的夜晚,房顶上忽然亮了一下,显得极不寻常,料定是有飞贼藏身,立刻在暗中布置人马,从四面八方围住房屋,来了个瓮中捉憋,燕子李三毕竟不是能飞的真燕子,只好束手就擒。 天刚蒙蒙亮,侦缉队就将人犯押送至南城监狱,官府担心李三用“缩骨法”逃脱,就挑断了他双脚后根的两条大筋,又拿锁链串了琵琶骨,使他变成了残废人,又加之烟瘾折磨,还没等到临刑,李三爷就先屈死在了狱中。 四贼中的最后一位,其实是对同胞兄弟,兄长是人称“滚地雷”的田化星,二弟是“坐地炮”田化峰。那时正好有大批军阀盗掘皇陵,军阀部队挖到康熙皇帝的景陵时,炸开了墓门,却不料地宫里涌出大量阴冷的黑水,怎么排也排不空,工兵们无法进入,只得暂时放弃。 谁成想这件事被一伙山贼草寇知道了,土匪头子正是田化星,他是旗人出身,得过“十三节地躺鞭”真传,常自诩胆大包天,世间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大概是深受旧时说书唱戏等民间曲艺影响,田化星知道以前有段“杨香武三盗九龙杯”的故事——据说康熙皇帝有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唤作“九龙杯”。那是个玲珑剔透、雕琢精湛、巧夺天工的玉杯,每当在杯中倒满琼浆玉液,杯底就会显出九条蛟龙,活灵活现的旋转翻腾,历历在目,越看越真,世人称此奇景为“九龙闹海”。 田化星听族中老人们说起过,真正的玉杯虽然没有传说中那样离奇,但玉质洁白无瑕、细腻透明,雕镂工艺精湛非凡,教人叹为观止,也绝对是一件稀世的皇家珍宝,而且景陵里确实藏有九龙杯陪葬。他对此动了贪心,跟手下弟兄们商量要去盗墓,并且说:“眼下这空子,正是个发横财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咱们兄弟盗得了景陵珍宝,别的东西我全不要,只要康熙爷身边的九龙杯,其余的你们大伙随便分。” 众人一拍即合,当晚趁着月明星稀,群盗各带器械闯进陵区,这伙人远比军阀熟悉当地的地形,没废多大力气,就找到位置截断了水脉,随后冒死潜入陵寝地宫,打算把皇帝和嫔妃的棺椁一一撬开,以便搜寻明器宝货,谁知田化星刚撬开一块椁板,借马灯照进去,就见那棺中躺着的死人冲着他发笑。 有道是:“做贼的心虚,盗墓的怕鬼”,或许是自己吓唬自己,可那时灯烛恍惚,谁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反正田化星吃这一惊,非同小可,被吓得双脚发软瘫倒在地上,脸色惨白,牙关打颤,抖成了一团,三更里被几个同伙抬回家中,连口热汤也灌不进去,不等到五更天就一命归阴了。 田化星虽然两腿一蹬“呜呼哀哉”了,可他二弟田化峰仍是不顾死活,转过天来再次夜探景陵地宫,终于盗得了“九龙杯”,但在打开内椁的时候,忽然从椁中冒出一股绿色火焰,将他的眼睛灼瞎了一只,面容也给毁了大半,从此落了个“鬼脸”的绰号。 不出半年,包括“鬼脸”田化峰在内的这伙盗贼,便都在河北保定被官府擒获,就地执行了枪决,贼人所盗珍宝尽数得以追缴,但景陵中的宝物,随后竟在官库中全部下落不明了,至今查不到去向,留下好大一个谜团。 前边所说的这四个盗贼,虽然俱是绿林出身,惹下的案子也曾一度震动天下,但要论起资历和本事来,最多仅属三流脚色,只不过他们的事迹流传广了,在民间传说中增添了许多传奇和演义成份,都被看成是侠盗之流。 然而这绿林手段,可大可小,上者盗内府宝器,中者盗大院珍物,下者盗民间财货。真正有本事有作为的人物,却往往埋没于草莽尘埃之中,未必能在历史上留下踪迹。以前在湖南洞庭湖里就有是一路字号称为“雁团”的盗贼,始于清朝末年,首领姓张,排行第三,人称“贼魔”,曾在军中为官,据传此人有神鬼难测之术,可与古代“白猿公、红线女、昆仑奴”之类的人物相提并论。 到了民国之时,旧姓张家传到了张葫芦这辈儿,由于前人数代积藏,家底殷厚,早已收拾起手段,不再轻易使用,而是迁回祖籍,在平津等地开了几家当铺,做起了正经生意。 以前大户人家都有家庙,里面供着“宅仙”,这宅仙是各种各样,根据各地风俗不同,供什么东西的都有,有供五通神的,也有供奉金珠宝玉的,而张家供的是一只“铜猫”,是件灵验异常的古物。但没想到的是,张葫芦在搬家的时候,竟把家中供养的“宅仙”给遗失了,结果难免有祸事找上门来,家道渐渐衰落。 有句老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当初北平城里最大的是“盛源当铺”,东家姓穆,为人贪得无厌,与官府多有勾结,把同开当铺的张葫芦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而且他还无意中得知,张家地窖里藏有许多罕见的古董,都是从古墓山陵或皇宫内苑里盗取出来的稀世奇珍,便起心要谋占这份产业,千方百计害掉了张家好几条人命,两家为此结了很深的梁子。 那时的张葫芦年轻气盛,受欺不过时,竟找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作起了“暗行人”,潜入穆宅,杀了仇家老少十一口,统统割下人头,又顺路把警察局长的脑袋也给剁了下来。随即施展祖传绝技蝎子倒爬城,将这一十二颗血淋淋的首级,拴成一串,全部悬挂在了城楼子的檐角上。最后张葫芦还觉得不解恨,一把火烧毁了“盛源当铺”总号,才肯罢手。 这回案子作得太大了,天底下再无容身之所。按以往的绿林惯例,在惹下如此大祸之后,也只有远走高飞,才能躲得过海捕通缉。那时仅有的几条出路,无非就是“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张葫芦不得不舍了家产,背着老娘来到山东地面上,漂洋过海逃到关外,从此隐姓埋名,改用了母亲的姓氏,是复姓“司马”,同时为求生计,仍旧重操祖业,上山做了“马达子”。 后来到了东北实行土改,民主联军剿匪的时候,张葫芦和他的弟兄们弃械投降,被部队收编,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跟着大军自北而南,入关后直取两广。

这其间哪怕没有功劳,也有十分的苦劳,但因为张葫芦出身绿林,底子不清,在军中始终得不到重用,解放后被安排到长沙工作,并且安家落户,娶妻结婚,1953年得了个儿子。可张葫芦对旧事从不敢提,惟恐说出来牵连甚大,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给儿子起名时,户口本上写的是“司马灰”。

因为绿林中人,大多是作触犯官禁的举动,常年在刀尖子上打滚,说不定哪天就把身家性命赔进去了,对能够推测吉凶祸福的“金点先生”格外信服,所以张葫芦特意从老家请人来给儿子批了八字,按早年间的说法,命是死的,运却是活的,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终生代号,必须要合着命里格局,才能够助涨运势,其后代虽然是隐姓埋名,那也得有些讲究才对。 时下虽然是新社会了,但张葫芦毕竟出身草莽,观念比较陈旧,对这路会算命的金点先生格外信服,而且这种信服是根深蒂固、渗入骨髓之中的,怎么改朝换代也难转变。 只见那老先生摇头晃脑地掐指算了半天,最后算出这孩子的八字属土,是个“土命”,按照八门命格来讲,这“中央戊己土”刚好列在第八,若以动物八仙的排位顺序,第八家恰是灰家,也就是老鼠。以前戏班子里都供“灰八爷”,为的是防止耗子把箱中道具服饰啃坏了,民间俗传“灰八爷属土”,所以得叫“司马灰”。 张葫芦乍舌不下,他说“司马灰”这名字倒是响亮,但别人初闻此名,必然会以为司马灰的“灰”字,用的是“光辉显赫、辉煌灿烂”之辉,谁也想不到竟是以“灰暗、灰烬、骨灰”的灰字为名,这个灰字可……可真是取得太有门道了,但盼他将来能有一番作为才好。 张葫芦毕竟出身于绿林旧姓,总觉得新式学校里教的东西没多大用处,也不想让祖宗的手段失传,于是几年后就把司马灰送到北京,跟着本家一位隐居在京的“文武先生”学艺,从此下苦功,起五更、爬半夜,熬过两灯油,颇得了些真实传授,直到他十三岁时师傅去世,葬在京郊白马山,这才算告一段落。 在《谜踪之国——考古工作者的诡异经历》第一部里,是说的是司马灰年轻时,跟随一支境外探险队,从原始丛林中死里逃生的经过。有道是“人无头不走,话无头不通”,至于司马灰是怎么混进考古队的,必须从此说起,就权且充为开场的引子,做个得胜头回。

文摘

第一卷 黑屋憋宝

第一话 黑屋 正如司马灰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倒霉——是一种永远都不会错过的运气。” 十五岁那年,司马灰的父母都被打成了右派,先后在学习班里因病去逝,走得匆忙,甚至连句话也没来得及交代。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告诉司马灰应该去哪上学、到哪里吃饭,也没人理会他是死是活,等到把家中能够变卖的东西都卖光了,从里到外再也一无所有,才知道今后只能靠自己了。他为了找条活路,只好跑到以前连做梦也梦不到的“黑屋”去谋生。 “黑屋”并不是一间黑色的房屋,而是远郊一个小镇的别名,镇子恰好位于两片秃山夹裆,风不调雨不顺,人穷地瘦,非常偏僻。战争时期,这里曾经遭受过飞机轰炸,随后又发生了一场大火,房倒屋塌,遍地狼籍,浓烈的硝烟把残垣断壁都熏黑了,所以当地人以“黑屋”相称。 直至十年动乱,“黑屋”地区也未得到重建,这么多年以来,从没有任何正式居民回来居住。但是由于黑屋废墟当中有条铁路贯穿,每天都有数趟运送货物的火车经过,所以吃铁道的人多来投奔此处,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社会底层人口的聚集之地。 当然这里边免不了是龙蛇混杂、泥沙俱下,其中包括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四处流浪的拾荒者、从乡下跑到城市里的农民、在铁道上捡煤渣的、在江边码头上抗大包的、卖烤甘薯的”,甚至还有“受不了在边远地区插队之苦,私自逃回来的知识青年”。 他们在“黑屋”里结成帮派,大多依靠掏窑挖洞,以及在黑市上做些小买卖为生,没有正经职业,当然其中也不乏拧门撬锁、扒火车的贼偷,更有“平地抠饼、抄手拿佣”的地痞无赖。 在“黑屋”地区出没之辈,几乎都是被排斥在社会体系以外的人,政府不让做的事情他们全做,但是外界正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却始终与此地绝缘,就连帖大字报的都不到这里来。每当有外人来驱赶搜查之时,黑屋帮便一哄而散,等到风声过去了,便又会重新聚集。各方势力都对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说只要别捅出大漏子来,谁又会去理会这些被抛弃在城市边缘的“社会渣子”。 司马灰所在的团伙里,都是一群年龄在十四五岁左右的半大孩子,其中有男有女,他们大部分都是父母受到冲击的右派子女,当兵插队都还不够年龄,在社会上东游西荡,即没工作也没学上,更找不到亲戚朋友可以投奔,真可以说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仗母娘见了踹三脚,连狗都嫌。” 这群半大的孩子,虽然有些人可以领到生活费,但那点钱根本不敷使用,求生的本能迫使他们组成团伙杀向社会,因为时下流行的口号是“毛泽东思想如同春风吹遍大地”,故此号称“春风战斗团”,并且都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地发了誓:“今后要团结起来,同甘共苦干革命”。事实上只不过是以此为借口,明目张胆地到处捣乱、惹祸,搅得一个地方上鸡犬不宁,城里的革命群众见了他们,没有一个不相骂的。 “春风战斗团”的性质,有几分近似于历史上盘据在英国雾都伦敦的“童党”,成员年龄普遍偏低,并且都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质。最后这伙“春风战斗团”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于是便成群结队地流蹿到“黑屋”附近,先后与地痞们打了几场群架,虽然吃了不小的亏,但所谓“不打不成交”,最后双方竟奇迹般地达成了谅解和共识,经过反复谈判磋商,终于明确划分出各自的地盘,混乱的局面暂时稳定了下来。 司马灰在“春风战斗团”中,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叫罗大海,也是一身英武气质,其父罗万山在是个从军队转业到地方法院工作的干部,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举家从东北迁到湖南,砸烂工检法的时候,罗万山被押去蹲了牛棚。剩下罗大海举目无亲,只得混迹街头,这小子仗着体格魁梧,相貌堂堂,身高和体力都超出同龄人许多,又爱管闲事,专要打抱不平,所以在同伙中很有号召力。只是他小时候在东北把嘴冻坏了,造成说起话来口齿不太清楚,可偏偏话多,因此上得了个绰号“罗大舌头”。

由于司马灰自幼拜过“文武先生”,学了些绿林本事在身,他不仅身手敏捷利落,胆色出众,而且能言善道,又懂得解放前那套江湖辞令,知道“行帮各派,义气为先”。占据在黑屋地区的市井之徒中,有不少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只有司马灰才能与他们搭得上话。所以司马灰和罗大海就成了“春风团”的首领,带领着数以百计的少年男女,整天在废墟铁道旁呼啸来去,席卷城郊,犹如一股骤起的飓风。

“春风团”虽然与“黑屋帮”商量好了以铁道为界,互不相侵,但罗大海等人的生存问题,并未就此得以解决,他们自居身份,绝不甘心去铁路上拾煤渣,或是从事下等的体力劳动。幸好司马灰心眼多,脑子来得快,还是由他想了个点子,他让众人将家里剩下的家式都搬回来,纳入棚屋临建,以此作为活动的据点,并且让年纪小的孩子们利用家庭背景之便,回到各自所属的机关食堂“顺手牵羊”。这是个苦肉计,即使被人发现了也不要紧,因为派出去的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工作人员又大都与其父母是相识的同事,谁也不能忍心去抓他们,多半还会把自己打来的饭菜分给这些小孩。 如此试了几天,各个食堂果然都肯把剩饭留给这些孩子,司马灰见此计可行,就在破墙根里搭了几个炉灶,并偷来几口大锅,食物不够的时候就再加些烂菜叶子,干的上屉蒸,稀的下锅煮,混成大杂烩,因为里边包括了诸多食堂不同口味的残羹剩饭,炖热了之后倒也香气四溢,所以美其名日“六国饭店”。 不过司马灰等人可不想吃这种东西,而是转卖给铁道另一边的“黑屋帮”,那些人都是常年累月从事着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肚子里没什么油水,而且这辈子从来就没吃过机关大院食堂,看见“六国饭店”的锅子里食物丰富,漂着一层油花,远比自己的伙食强过许多,便肯纷纷掏腰包买上一大碗,连干带稀吃得就别提有多香了,没钱的则用东西作为交换,司马灰发明的“六国饭店”,每天都要卖个锅底朝天,供不应求。 他们的这一举动,极大缓解了铁道分界线两侧的相互敌视情绪,而且也得以获取利润囤积物资,维持自己这伙人的生活所需。 如此过完了整个春天,白昼越来越长,转眼间就进入了酷暑季节。这些日子以来,始终没有降雨,骄阳似火,风干物燥。快到中午的时候,也是黑屋地区一天里最清静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去干活挣饭了,只有几个女孩子,在忙碌着拾柴烧水,准备煮些昨天的剩饭,给留下来的人吃。 当天早上,罗大海在野地中布下绳套,套到了一头拱地乱撞的半大野猪,带回黑屋里宰了,开膛扒皮,收拾了下水,全都血淋淋地用钩子钓住,剁下来的猪头顺手扔在了木板子上,准备晚上烧锅肉给大伙改善伙食,等中午忙活完了,就坐在木棚前的青石板上歇息乘凉。 这会儿“罗大舌头”早已热得汗流浃背,但仍然歪扣着一顶抢来的破军帽舍不得摘下来,嘴里叼着跟烟卷,一边抽烟一边对司马灰夸夸其谈,话题无非就是等他爹官复原职重新参加工作之后,他是要如何收拾当初给他老罗家帖大字报的那些杂碎。 司马灰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经历的坎坷已不算少,使得他对社会的逆反心理格外严重,对此早已不抱任何希望,只是顺口答音,跟罗大海有一句没一句的闲扯。 正这时,就见由打路口走来一个老头。司马灰耳目敏锐,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躲不开他,稍加打量,就觉得来人有些古怪。 再仔细一看,只见那老头是个拾破烂的打扮,显得土里土气,而且十分面生,应该是从黑屋废墟外面来的,看样子大约有五十多岁的年纪,小个儿不高,生得贼眉鼠眼,嘴边留着狗油胡,脖子上挂了串打狗饼,头上顶着八块瓦的一顶破帽子,手里拎把粪叉子,肩上还背了个鼓鼓囊囊的麻布大口袋,身穿老皮袄,前襟系着一排疙瘩栓,长裤子长袄,脚蹬一双踢死牛的厚底黑布鞋,鞋口露着白袜边。眼下正是下骄阳似火的三伏天,看他这身不知冷热的打扮也是反常。 那拾荒的老头,两眼贼溜溜地在街上东瞧西看,等走到司马灰所在的木棚前,忽然停下了脚步,假意蹲下来提鞋,同时伸头探脑地向棚内张望。 他这举动瞒得过旁人,却瞒不过司马灰。司马灰见此人的行为和打扮全都十分诡异,立刻警觉其来,同时开口问了一句:“看爷们儿脸生,是打哪来的?” 那拾荒的老头闻言赶忙站直了身子,他拿眼角一扫,已看出司马灰和罗大海是这片废墟棚屋里的团头,马上咧着嘴挤了些笑在老脸上,对二人说道:“爷们儿可不敢当,俺姓赵,老家是关东的,从来也没个大号,相识的都管俺叫赵老憋,解放前流落到此,这些年就城里城外混迹各处,靠着捡荒拾茅篮度日。今天来到贵宝地,是想在黑市上换些生活必需品。” 司马灰听他说得还算通明,心中却并未减轻戒备之意,再次盘问赵老憋道:“赵师傅穿的这叫什么?大热的天,你就不怕捂坏了身子?” 赵老憋微微一怔,随即答道:“你们后生不懂,咱穿的这是英雄如意氅,四通八达,到处有风凉。” 司马灰一听这倒象是些跑江湖的话,现在哪还有人这样说话?不由得更加奇怪了,便又问道:“看您老说话不俗,腿脚也挺利索的,但走在破砖烂瓦的废墟里,就不怕崴了脚、迷了路?” 赵老憋听出对方话里有话,但他似乎不太相信这些话能从司马灰的嘴里说出,他也是有意试探,就把脚按前后叉开,站了个不丁不八的步子,答道:“咱这脚底板儿厚实,站得牢,踏得稳,走路走的是逍遥快活步。” 二人之间的这番对答,全都合着《江湖海底眼》里的暗语,把一旁的罗大舌头听得晕头转向,但赵老憋和司马灰却都已暗中有了些分寸,各自不敢小觑了对方。 那赵老憋似乎没有任何要走的意思,他说赤日炎炎,路上走得又乏又渴,想跟二位“团头”借个地方歇歇脚,再讨口水喝,他嘴上这么说着,也没等任何人答应,就自己蹲到了棚子跟前。 司马灰想看看此人到底想做什么,所以并未推阻,还递给赵老憋一个海碗,里面是早上新沏的“老荫茶”。 赵老憋说了个“谢”字,接过碗来一口气喝个净,把碗底朝天一亮,赞道:“还是这生了茶虫的老荫茶最解渴。”说完就掏出烟袋锅来,在底上磕了几磕,又填满烟丝,划根火柴点燃了,叭哒叭哒地抽个不停,还没话找话的跟司马灰和罗大海聊了几句,最后总算将话头绕到了正题。 这个赵老憋自称早年间跑江湖谋生,熟悉人情世故,现在跟城里有些特殊渠道,不仅能走后门,而且还可以在黑市上搞到许多好东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