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孟新洋
释义

孟新洋,男,满族。1956年12月生。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多次担任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声乐大赛评委;第十届、第十一届“孔雀杯”全国少数民族声乐大奖赛专家评委;2008年担任第十三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专家评委;2008年担任文化部“文华奖”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评委。

中文名:孟新洋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956年12月

职业: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

代表作品:《桑吉卓玛》,《打嘎啦》,《在吉祥的花园里》

专业特长

长期从事少数民族声乐演唱及少数民族声乐研究。

社会任职

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会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大庆职业艺术学院艺术顾问、湖南邵阳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

人物经历

孟新洋16岁加入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作为专业独唱演员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他前后在雪域高原上工作了18年,他演唱的《桑吉卓玛》《打嘎啦》《在吉祥的花园里》等诸多藏族民歌深受藏族同胞的喜爱,其中《拉萨夜色美》至今仍在西藏人民当中流行和传唱。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优秀演员奖等大奖,主编出版了《中国民族声乐教材曲选》的孟教授,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这场师生音乐会便是他多年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展示。

16岁的孟新洋踌躇满志,为支援西藏,踏上了那片令人神往的雪域高原,成为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的一名歌唱演员,开始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他穿藏袍,吃糌粑,说藏语,唱藏歌,把全部的挚爱献给了养育他的西藏人民,与藏族同胞结下了深厚友谊,也由此得到了西藏人民对他像儿子般的爱护。西藏的父老乡亲送他上大学,毕业后他又回到了那块土地上,继续与喜爱他歌声的藏族同胞一起弹起悠扬的六弦,敲响激越的铃鼓,跳起欢乐的锅庄。多少次,歌里泪里,都有青稞酒的甘甜;多少回,情里爱里,都有酥油茶的芳香。高原那深厚而富有魅力的音乐文化似醇美的泉水,滋育着他的心灵。于是,他的歌声,便有了像天上的雄鹰般飞翔的高度。1980年,他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1986年,他以一曲《西藏,我的第二故乡》获得了全国电视歌手大赛专业组第三名。

在雪域高原上,孟新洋度过了18个青春年华。

家庭生活

孟新洋教授有个能干而又贤慧的妻子,她叫韩玉春,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一位声乐老师,也是一位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他们在西藏相识,共同的事业和追求让他们的爱情之树在风雪岁月里茁壮。那时的他俩,一个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一个在西藏军区文工团,偶然的机会让两位年轻的歌唱家相识,并经常在一块儿切磋演唱技艺,你帮我学中建立起的情谊最为真诚。同样是为人民服务,韩玉春是为兵服务的典范,高原的缺氧,却没有让她的心灵缺氧,她和他始终想的是那里的人民、子弟兵。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和对他们的赞誉声。他们,一双西藏的儿女,在圣洁的蓝天下,在广袤的高原上,共同在那里生活了整整18年,这18年,他们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城市里那样优越的环境,却拥有高远的天地和圣洁的感情。

18年后,他们来到了北京,韩玉春肩上的担子更为繁重,在军艺执教的岁月里,她呕心沥血,一心为学,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军优秀党员、院优秀教师,多次荣立三等功并受到嘉奖。面对同样在教学岗位的丈夫以及上学后又当兵的孩子来说,韩玉春的担子是最繁重的。但她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承担、积极地支持。

说起妻子,孟新洋一脸的自豪;而说起丈夫,韩玉春同样的一脸的骄傲。他们在人生始终的热爱中阅读自己也阅读对方。孟新洋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学生成为声乐事业的大梁;韩玉春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看见自己的学生在军队文化工作中活跃的身影。

教学特色

虽然是搞传统音乐的,但是孟新洋并未死守着“传统”这个阵地而故步自封。他在教学中保存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的原生态部门,注重自身风格而又在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揉进了西方传统技法的合理部分。孟新洋强调:“不是全盘的吸收、接受,而是有条件的选择,还要和我们的传统结合,只拿来不继承是没有发展的。”对于孟新洋的这一音乐理念,《音乐生活报》评价认为:“继承传统不复古,学习西洋不媚外。”

孟新洋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是他在教学过程中所严格遵守的准则。孟新洋发现,自己的学生相对于其他院系,有他们独特的一面,他们思想活跃,跳跃性思维很强,喜欢张扬个性。但他们的个性不是自私、独立,而是一种艺术的个性。每个学生对音乐都有着不同的领悟能力和表现方法,对于同一首歌曲,一百个学生很可能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他有一套著名的“三步走”理论,就是声乐的学习分为从“自然”到“不自然”再到“超级自然”三个阶段。所谓“自然”阶段就是指当一个学生从民族地区来到学校之后,根据他自身所具有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给他选用本民族的教材,培养他对本民族音乐的兴趣。因为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性情、对本民族音乐的感悟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学起本民族音乐就会如鱼得水,这是一个自然的阶段。对本民族音乐的兴趣形成之后对他的培养就进入了“不自然”的阶段。所谓“不自然”就是让他学习其他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扩展他的学习领域,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转变过程,学生会感到很不自然。当经过“不自然”阶段的磨炼之后就进入了“超级自然”的阶段了,那就是忘记技术,立足本民族音乐,保持自身风格,同时又能博采众长演唱其他民族和地区乃至国外音乐,这才达到大家的境界。孟新洋的这一套理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许多学生已经成了演唱领域广泛而又独具特色的著名演员。

荣誉与论著

1980年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文化部颁发的“优秀演员奖”。1986年6月荣获全国第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三名。1991年赴马来西亚主演《伤逝》歌剧,担任男主角,受到极高赞誉。

在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方面有《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与技巧》、《民族声乐的气、字、声的结合问题初探》等论文在全国各大音乐学报上发表。其中《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一文,曾获中心民族大学青年教师论文比赛二等奖。《民族声乐的气、字、声的结合问题初探》荣获成都社会科学院2002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一等奖。

出版图书

《中国少数民族声乐教材曲选(上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