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氏丽昼蜓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孟氏丽昼蜓 【拉丁学名】:Abrohemeroscopus mengi gen 【生存年代】:白垩世早期 【地层层序】: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上段 【化石产地】:中国辽宁省义县 【保存单位】:大连自然博物馆 科学分类界:动物界(Animalia)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目:蜻蜓目(Odonata) 科:昼蜓科(Hemero-scopidae) 属:孟氏丽昼蜓(Abrohemeroscopus mengi gen) 种:孟氏丽昼蜓(Abrohemeroscopus mengi gen) 学名由来孟氏丽昼蜓发现于辽宁义县,科学家把新物种“昼蜓”的种名赠予大连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以纪念他倡导并启动了热河生物群化石研究项目和对新物种化石征集、研究、发现的非凡贡献。 个体特征孟氏丽昼蜓化石采自辽宁省义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中。其与1977年在北京西山下白垩世卢尚坟组发现的巴依萨昼蜓在形态上比较相似,但在演化程度上更为原始,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①后翅臀套较小,仅有6~7个翅室;②径增脉(Rspl)缺;③后翅CuAa脉弯曲,带有5个明显的后分支;④前翅MP脉不显短,终止于翅后缘近翅结处;⑤翅痣下有一个明显的支脉;⑥后翅CuAa和MP域基部较窄,在三角室下方仅有1排翅室。 化石复原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高春玲如此描绘孟氏丽昼蜓:丽昼蜓是个空中胖子,化石呈白色,是火山灰中漂白的,它不幸死于一次大规模火山灰沉降。丽昼蜓的翅比普通的蜻蜓要宽大,而且长出腹部,翅膀的脉络和纹理都很独特,尤其是臀脉大而饱满。但是它的尾部残缺。丽昼蜓的肥胖肯定会给它的逃生和捕食带来困难。 科研价值孟氏丽昼蜓的发现,对于义县九佛堂组地层时代归属提供了新的证据,九佛堂组上段的地质时代定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Hauterivian)较为合理。同时,孟氏丽昼蜓也是昼蜓科化石在中国的最老记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