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氏仿古玉雕 |
释义 | 孟氏仿古雕艺的发源地在柘城县申桥乡孟庄村.孟氏仿古雕艺是民间传统的艺术珍品,它主要仿制古代珍贵物品,有着古老的艺术技巧、独特的文化背景。 简介所属地区: 河南 · 商丘 · 柘城县 文化遗产名称:孟氏仿古玉雕 遗产编号:Ⅶ-1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2007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柘城县 遗产级别: 市 发源地孟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李庄遗址最重要的一个分布地。历史上的申桥乡西部,与外域太康为邻,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颇为繁荣。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历史,使这方土地拥有了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在当地民间形成了一种靠文化、智力创造财富的传统习惯。 介绍 仿古雕艺是民间传统的工艺珍品,它主要以仿制古代珍贵物品为主要内容,它有着古老的艺术,悠久的历史。 柘城仿古艺人孟昭生自1980年涉足仿古工艺领域以来,其仿古工艺品逐渐形成了青铜、玉雕、石雕3大系列、260多个品种,仿古类作品有相当出名的“马踏飞燕”、“四羊方尊”、“古方鼎”、“西周圆鼎”、“和氏璧”、“金镂玉衣”、“铜车马”、“九龙玉杯”、“杯满自停壶”、“美人杯”等。 孟昭生的作品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大有以假乱真之妙,巧夺天工之奇。 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景区内复原的“金镂玉衣”,就是孟昭生的杰作。 文化沃土结出雕刻奇葩 孟氏仿古雕艺的发源地在柘城县申桥乡孟庄村。孟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文化李庄遗址最重要的一个分布地。历史上的申桥乡西部,与外域太康为邻,在经济文化交流方面颇为繁荣。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文化历史,使这方土地拥有了丰厚的人文历史积淀,在当地民间形成了一种靠文化、智力创造财富的传统习惯。 仿古雕艺是民间传统的艺术珍品,它主要仿制古代珍贵物品,有着古老的艺术技巧、独特的文化背景。 孟昭生的祖父从14岁开始学习木雕工艺。19岁时,就已成为闻名于商丘、周口及周边地区的木雕艺人。孟昭生的父亲孟广祥13岁时,因生活所迫,随本村的建房师傅帮人盖房子。那时的大户人家在盖房子时,都让砖雕师傅把图案刻在青砖上,砌在檐下(俗称草檐),以显气派。孟广祥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刻刻画画,加之人又聪明,砖雕师傅十分喜欢他。于是,砖雕师傅就找到孟昭生的祖父,提出想收孟广祥为徒。孟昭生的祖父觉得学手艺比干小工强得多,就备了些礼品,带儿子到砖雕师傅家正式拜了师。 跟了师傅后,孟广祥刻苦学艺,并在学艺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帮师傅设计了不少好图案。在师傅的传授下,孟广祥掌握了青砖的阳雕、阴雕等传统手艺。 耳濡目染,孟昭生自小就对雕刻技艺非常痴迷。正是这种文化的熏陶及家庭的传承,让孟昭生成为了柘城民间一代仿古大师。 刻苦钻研成就仿古绝技 孟昭生1950年9月出生,自幼喜爱民间雕刻,经常用胶泥、木块刻些小艺术品。孟昭生14岁时,对民间传说的“鸳鸯转心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壶怎么就能产生出两种酒呢?孟昭生从河里挖来胶泥,经过近百次的捏制试验,最后,他把捏好的“鸳鸯转心壶”放到砖窑中烧制,竟然真的能倒出两种酒来!17岁,孟昭生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他利用种地的空闲时间,自己刻制模具,用石膏制作出了一尊尊神态各异的佛像、关公像、财神像、玉皇大帝像和各种小动物,然后出售给乡邻挣点小钱。 在那“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孟昭生被扣上了搞封建迷信的帽子,被沿街批斗,并戴过纸糊的高帽子游街。即使如此,孟昭生制作工艺品的追求仍然没有泯灭。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艺术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间艺术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孟昭生终于可以在民间工艺品制作的道路上大展身手了。 1980年,孟昭生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汉代历史文物“马踏飞燕”和古代战车的图片,他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照着图片的样子做出来试试。他从县城买来了用于冶炼铜水的石墨坩埚,从河里挖来胶泥,照着图片废寝忘食地捏制模型,又找来一堆木头翻来覆去地雕刻。经过3个多月的潜心钻研和近百次的反复试验,一尊尊闪光发亮、造型逼真的古代青铜战车等仿古工艺品,在他的小作坊里成功问世了。 青铜制品虽然制作成功了,但如何让它们生长出古代文物上特有的“红斑绿锈”,达到逼真的效果,就成了孟昭生的心病。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孟昭生多次去北京铜制品工艺研究所向专家虚心求教,自己用盐酸、硫酸、醋酸、碳铵进行腐蚀对比试验,最后终于找出了铜制品10分钟快速生锈长斑的神秘“诀窍”。这一技术的攻刻,使他制作的仿古工艺品迅速达到了“鱼目混珠”的乱真效果。他把那些制作的仿古工艺品摆到市场上展览销售,很多人硬是不相信那是他加工制造的工艺品。 为了探索和攻克仿古工艺,孟昭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代价。由于保护措施简陋,经常置身于高温烘烤和高浓度氧化铜侵害的环境中,孟昭生曾在2000年9月、2003年6月两次氧化铜中毒昏迷。 20多年研制一批珍贵“文物” 现在,孟昭生的仿古雕艺已经成熟,他研制出仿古工艺品青铜、玉雕、石雕3个系列共计260多个品种。孟昭生的作品仿古如古,样式设计精巧逼真,造型优美。他仿制的“马踏飞燕”、“四羊方尊”、“古方鼎”、“西周圆鼎”、“和氏璧”、“金镂玉衣”、“铜车马”、“九龙玉杯”等作品,尽显古风神韵,与真正的文物相差无几,大有以假乱真之妙。 2001年11月,为了发展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商丘市旅游局邀请孟昭生仿制汉代绝世珍宝“金镂玉衣”。按照市旅游局的要求,孟昭生为芒砀山文物旅游景区制作出了与真品很像的“金镂玉衣”,受到专家的高度称赞。 孟昭生最得意之作是“九龙玉杯”。杯高约40厘米,用墨玉雕琢而成,上部有3条龙,其中一条龙骑居幢盖;中部雕有6条龙,每个龙嘴就是一个壶口,把杯子往龙嘴下一放,酒会自动流出,杯满自停。 孟昭生制作的“朱雀吉祥发财树”,高约80厘米,底座由黑色的美玉制成,象征大地。其上放有“金元宝”,由金黄玉制成,象征“土能生金”。“金元宝”上站有两个汉白玉“财神”,意味着招财进宝。“金元宝”上置有被称为“玉树生枝”的“发财树”,主干像手掌,其上生出绿色翡翠“树叶”,结有红色玛瑙“果实”。一对雌雄“朱雀”相向“鸣叫”,代表吉祥如意。整棵树昭示人们:勤劳方可致富,幸福自己创造。 2005年,孟昭生的仿古工艺项目在中国郑州先进实用技术交易会上荣获了金奖。10月,“九龙玉杯”参加了“商丘文化温州行”活动,由于孟昭生的作品为商丘争了光,市里特意为其颁发了“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金奖”;11月,孟昭生被市群艺馆评为“商丘市优秀民间艺人”。2006年5月,“九龙玉杯”在商丘市木兰文化步行街系列文化活动中获工艺类作品金奖。2006年11月,“九龙玉杯”在中国商丘2006年国际华商文化节旅游商品博览会中被评为优秀旅游商品。 孟昭生为使作品生动传神,把复古科技成果用于仿古工艺,其作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鉴于此,2006年11月10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授予孟昭生“河南省优秀科技新闻人物”称号。 民间绝技需政府扶持 柘城县文化局相关专家认为:孟氏仿古雕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悠久的历史价值、重要的观赏收藏价值和陈列展览价值。近年来,市政府和柘城县政府对孟氏仿古雕艺非常重视,并予以重要支持。正是在这种支持下,孟氏仿古雕艺在近年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孟氏仿古雕艺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柘城县文化局通过调查认为,孟氏仿古雕艺现状并不乐观:主要是市场信息闭塞,其作品找不到合适的销路,效益增长缓慢,影响发展;孟昭生因肢体半残,加之年龄已高,已不能实际创作,民间雕艺面临困境,亟待保护和继承创新;家庭式作坊,发展缓慢,濒危状况难以改变,急需政府进一步扶持。 鉴于此,柘城县文化局为保护孟氏仿古雕艺这项民间手工技艺,制订了5年和10年保护计划,此计划由申桥乡党委、乡政府组织实施,柘城县非物质文化保护领导小组和文化局负责管理、督导。 申桥乡党委、乡政府将开展孟氏仿古雕艺的研究工作,并把研究成果编成文本,予以出版。同时对孟昭生实行重点照顾、护理,并对其身体进行定期检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