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孟善
释义

人物简介

孟善,字伯侯(1344一1412),享年69,山东武定府海丰县孝理村(今山东省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大孟家村)人。孟善为亚圣孟子的五十五代孙。

人物经历

元末明初,元朝时在山东枢密院任职。朱元璋起兵,他叛元归降,跟随朱家父兄南征北战,屡建功勋,是明朝开国的功臣。

永乐年间朱元璋驾崩,燕王朱棣造反,他又随燕王起兵。在保卫河北保定一战中,他以几千人马战胜了数万政府军,晋升左军都督。朱棣获全国胜利后,他被封为保定侯,食禄1200石,赐世袭铁券,世代免除死罪。先代保定侯孟善自永乐元年起镇守辽东,七年召还时已经是须眉皓白,只因为这一条,在孟善去世之后,他对孟家可以说得上是恩宠有加。以庶子得封护卫指挥的,在一干侯爵子弟中,也只有孟贤(孟善庶长子)这么一个。

从明初朱元璋时起,被皇帝钦赐世袭铁券者,他是第七十七位。七年后,他须发皆白,朱棣怜其精忠保国,让他退养,嫡子孟瑛袭得爵位。又三年(1412年)后病逝,赠[滕国公],赐谥[忠勇]。

孟瑛年青时即随父征战,连续建功,升任指挥使。1414年,北征瓦剌,任左掖军副将。回京后,负责操练京师卫戍部队,还要他掌管五军都督府的印信,深受朱棣的信任和赏识。

家族成员

曾祖考讳和兴(明赠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滕国公),曾祖妣马氏(赠滕国公夫人);

祖考讳克敬(明赠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滕国公),祖妣朱氏(赠滕国公夫人);

考讳焕文(明赠荣禄特进大夫柱国滕国公),妣魏氏(赠滕国公夫人);

滕国公孟善(封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滕国公),配苏氏(封滕国公夫人)、滕王氏等;

孟善多子,仅知5子,嫡子:孟瑛(嫡长子)、孟瑄、孟琳、孟瑜;庶子:孟贤(庶长子)等。据说孟善嫡子4人,庶子7人,共11子,现在孟善后裔只知道嫡长子孟瑛和庶长子孟贤后裔,其他的9个儿子大多都分配到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山西省、云南省等,由于当时在孟善庶长子孟贤(常山护卫指挥),曾伙同他人拥赵王做皇帝,兄弟受牵连,为了逃难兄弟们分配在各个地方(大多数分配到山东胶东半岛、山西、云南)。但天有不测风云,孟瑛的庶兄常山护卫指挥孟贤,曾伙同他人拥赵王做皇帝。朱棣去世后,仁宗即位,遂打击报复。孟瑛无辜,但那时实行近亲连坐,他受到牵连。爵位被削,世袭铁券也被毁掉,发配云南戍边。好在仁宗在位十个月就去世了,宣宗即位,将其诏回。因工作勤勉,又逐步晋升到了京卫指挥使的大官儿。英宗即位后,他病休,申请儿子孟俊袭任了京卫指挥使。孟俊在任时,又将原来世袭爵位的事提出来,皇帝照准,孟家就又光耀了起来,家里的几代夫人也都封赠了正三品的诰命夫人。孟俊去世,儿子孟昂继承了爵位。孟昂去世,儿子孟达又世袭了爵位。

孟达以后的孟家不知道有没有功名爵禄,但至少孟家享受了一百多年的富贵荣华。孟善祖的曾祖父孟和兴,和兴祖(迁无棣孟氏始祖)是由湖北省枣阳市迁山东省无棣县城南二公里建的村,名为孝里村,孟善病逝,葬于村西,更村名为孟家坟。中华民国时期,改称今名——大孟家村,无棣是孟氏南支北迁的发源地。孟善子孙后代居住全国各地,居本县:后孟桥、前孟桥、阎家庄、帝赐街、信阳大孟、邱家、逯家庙、小米河孟家、孟家邢王庄等,居外县及外地:河口、阳信、惠民、庆云、沾化、潍坊丁村孟家、龙口、河北、山西、东北三省、河南、云南、浙江、天津等。五十五代明朝保定侯进滕国公孟善政治思想军事策略高瞻远瞩古今罕见。龙口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团主席孟善后裔研究员孟健。

谥号墓碑

孟善(1344-1412),生于元代至正四年,卒于明永乐十年,字伯侯。孟子世家第五十五世祖。《明史》卷146,列传第34有“孟善传记”;《 中国人名大辞典》第554页有海丰人孟善简介;无棣、潍坊丁村孟氏家谱有孟善玉影及木刻像。孟善任元代山东枢密院同佥(千),后归于明。累迁燕山中护卫千户。后与明军共同作战,屡立战功,累迁右军都督同知。朱元璋建国,以功封保定侯,并赐丹书,后代可免除死罪。朱棣夺权时,孟善积极支持他登上皇位,并自愿带兵镇守辽东、燕北长城一线,以防元朝残余复国。七年后,旨令召回朝廷,孟善已是须眉皓白。永乐10年(1412),这位戎马一生,赫赫有名的将帅与世长辞。归葬无棣县故乡孟家老坟,今善祖爷及其父母焕文与夫人魏氏;祖父克敬与夫人朱氏;曾祖父和兴曾祖母马氏都在无棣县元明孟氏墓葬群。

孟善去世之后,永乐帝颁旨谥他“忠勇”,并进爵滕国公,他的父、祖父、曾祖父三代均颁赠“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滕国公;母亲、祖母、曾祖母均增滕国公一品夫人。

今潍坊市坊子区丁村 建有忠勇祠、祭祀孟善祖爷。莱州府明清学者为孟善忠勇祠书写的对联是:

靖难纪元勋,驰驱在燕山济水之间,铁马金戈一代功名昭史笔;

褒忠传胜国,仲在河间东平之列,旌常钟鼎千秋 豆祀乡人。

上联的意思是:平定元朝国乱,安定局势,开大明新纪元,孟善立下功勋。在济南、黄水河边他奋勇杀敌;在燕山、长城一线他屡立战功,他的英名、功劳永垂青史。

(昭史笔就是书写史书)。

下联:表彰孟善忠心的呼声,传遍新兴的大明疆域。

仲为第二,指侯爵封地在河间、保定、武定三府及东平州。

在大明国家,胜利者孟善的英名像旌旗永不褪色,像钟鼎一样千秋万代,在书写和铭刻,英雄名字,玉影前边,人们用高级的祭祀用具俎豆来祭祀这位去世的老人。(古汉语乡人即去世的先人)。

人物事迹

善祖爷的政治思想、军事策略、头脑对形势的预料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一)政治思想方面:元朝元顺帝时国势衰败,江南起义军突起,究其原因是:元朝的政治是残忍的,把国人分成一等蒙古人,二等是契丹和满人,三等是长江以北人,四等是江南南宋时的南人,百姓不平等,矛盾激化,官员持宠,贪污腐败,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追求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拯救广大的国民,孟善的思想不是停留在元朝军官,得过且过,明哲保身;或是官官勾结,同流合污。而是秉承始祖思想,以民为本;唤起民众,推翻暴政。善祖这一起义投诚顺民意的做法,正是来源于他的政治追求和为国民谋幸福的进步思想。今天看来,乃至几千年、几万年都是进步的,都是值得后人称颂的!

善祖的政治思想还表现在支持燕王夺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明燕王的封地在北京,时孟善任燕山中护卫千户,距燕王最近,且有部队,有兵权。燕王要攻打南京,逼朱允文退位,与孟善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燕王起兵南征,兵将少势力弱,如果燕王率兵离开北京根据地,孟善就可以带兵攻战燕王的老巢,使他断绝退路。如果明军再向北攻打,孟善带兵从北向南进攻,燕王军队处在南北夹击包围之中,势必不堪一击。所以,燕王起兵之前必须与孟善联合,取得他的支持。否则,燕王不敢南征夺权,那么善祖为何轻易答应帮燕王呢?

孟善分析到,南京的朱允文,软弱无能,优柔寡断,远比不上他叔叔燕王,燕王文武双全,身怀大志,会任用贤才,将国家交给燕王执政,远比朱允文强百倍。因此,善祖打破“尽忠皇帝”的传统理念,在国家应由明君执政,“平庸皇帝让位”新的政治思想指导下,毅然支持燕王率军南征。如此看来,燕王夺取胜利,善祖爷功劳可分一半。这一问题,在史书和孟氏家谱上也体现出来。夺取胜利的永乐帝在善祖的保定侯爵位上再进级滕国公爵。同时,追赠善祖爷父辈、祖辈、曾祖辈三辈为滕国公,三辈夫人为一品夫人;善祖父去世,又赐“忠勇”,立庙祭祀,这是永乐帝(燕王)夺权成功对善祖大力支持的回报。

(二)在军事方面,善祖爷深知作战要有队伍,还要掌握部队的指挥大权。这与近代毛泽东主席“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元代的山东枢密院,是当时元政府中央军事部门设在山东的派出机构,等同于现在的国防部领导下的山东军区司令部,孟善后来率部起议归于朱元璋,说明他已经把山东枢密院的指挥大权握在手中,若他掌握一部分权利,起义也行不通,能取得省级军队的指挥大权,并且能够带领一个省级军队起义成功,没有军事天才的人,没有掌握全军大权的人是很难以成功的,善祖可谓一代军事家。

再是保卫保定战役。燕王起兵南征,善祖爷分后助战(另有一部分兵仍守长城一线防元残余势力入侵),当善祖只带几千人马,守卫保定城,巧遇明军忠于朱允文部队数万兵马攻城,战场因兵将数量悬殊而惨烈。如果是说比力量,倒不如说是比将帅的军事天才,如果指挥官的军事天才高于对方,那怕是兵少将寡也会以少胜多,取得战役的胜利。结果,善祖爷以他的军事天才,果断地指挥,几千兵将打败明朝数万军队,可列入军事上以少胜多的范例。这也是善祖爷军事天才、熟读兵法和高超武功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展示!

关于善祖的保定侯府为何建造在无棣,也反应善祖的军事才能。保定侯封地在今河北,山东交界的三府。也就是中原土地肥沃,鱼米之乡的宝地。无棣偏辟,在这样的地方建宅第,一旦战争,物资被抢,房屋被烧,人员被杀,那是十分危险的。而偏辟荒凉的无棣,战火殃及机率要少得多,何况又是几代人的故乡,老街旧邻群众基础好,还有遇到战争,乘船沿黄河可以出海,可守可退,再者,木船出海通航,有渔盐商贸之利,虽说管理封地有困难,但考虑军事的需要善祖选择利多,弊少之地无棣造府可谓上策,从府第选址,看出善祖的军事知识使用在非军事等方面。

(三)善祖爷一生高瞻远瞩,头脑灵活,判断准确,从未出过一次差错,他一生就没有看错过一件事,是一位凭真才实学,一生风顺,没有走过弯路之人,这在孟氏历史诸多名人中,十分罕见。一步一面彩旗,一步一束鲜花是善祖爷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判断准确的实例很多,仅举四例加以证明。

判断准确(1)怀有为国为民之大愿,但不屈从于元朝异族。善祖见元顺帝国衰,不错失良机,复出东山急忙投军。从士兵做起加倍努力,步步高升握住军权,升至山东枢密院。他得到地方军队指挥大权的目标,既想到,又做到,并且得到,拉开了他辉煌的人生序幕。

判断准确(2)看到江南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三支队伍,但不看表面,看实际。三支队伍中最弱小的是朱元璋,但朱元璋会用贤才之人,能替国民着想,军纪严明,将士一条心,作战英勇,势力赶超陈、张指日可待,成大统者必是朱家。善祖分析透切,判断准确,他以他锐利的目标透过现状看实际,毅然最早起义归朱,又同朱元璋父子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

判断正确(3)明洪武初年,皇封孟善为保定侯,其封地即中原战场,造宅第应选择利多弊小的边沿,而没在中原战场。本文前边已讲过,不再重复。也是善祖爷准确选择而精明的决策之一。

判断准确(4)看准朱允文较弱无能,不是理想的执政之人,不是国民依托的对象,为了国家大局的利益,不顾背上对皇帝不忠的恶名,决心丢开无才无勇的皇帝,公开协助燕王夺权,为支持一个明君而不怕牺牲自己。事实证明,善祖锐利的目光又一次没有看错,永乐帝治国有方,亲民爱民,开创后来的“永乐盛世”,这是善祖判断准确最有代表的实例。也可以说没有善祖的全力支持,就没有后来的“永乐盛世”。

在我国的漫长的历史上,许多儒学者怀着实行仁政的政治抱负去说服当时的国家决策人,让元首讲仁义,不打仗,给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可以说是欠缺深思熟虑,儒家的思想再好,但没人采用,儒家的办法再高明,没有人执行,只能是个理想而已,始祖亚圣游说邹、任、齐、鲁等国,结果齐宣王不能用,梁惠王不果所言,使仁政学说失败。我认为儒家的思想,仅仅是一种理想,是教化人,劝说人的一种想法,是抛开现实的一种理论学说,用这种儒家学说去解决战争的矛盾,平息战场上的拼杀,永远也不会成功!

善祖也是颇受儒学薰陶的文人和将才,肯定他熟读《四书五经》,精通孔、孟儒家的精髓。但在元末暴政,江南义军突起之时,没有像儒家去说服元顺帝,要行仁政,不派兵打仗,与江南义军坐下谈判;也没有去南方游说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推行儒学家的“天命论”和“君是君”,“臣是臣”,“民是民”那一套,劝义务放下武器,达到和平解决国内危机。而是支持起义军,投诚朱元璋,带兵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暴政,解放全国人民。毛泽东思想就有:“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它就不倒……”和“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论述,这与善祖爷的政治思想是大同小异的,是一脉相承的。是法家思想也好,是儒家思想也好,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让百姓幸福就是好思想,这一问题善祖想到做到。综合上述,不难看出:中国的儒学者是理想主义者;明代的孟善祖可称之为一位现实主义者,同时,他也是活学活用孔孟儒家思想,改良儒家思想的典范。

善祖爷资料请观看《明史》卷146,列传34(中华书局印刷)。典籍请见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名大辞典》影印古籍本。此外,《孟子世家无棣县支谱》、《孟子世家流寓潍县丁村支谱》均有善祖的文字记载。《孟子世家流寓黄县支谱》,没有记载,各种版本只在五十五世记录一个“善”字,连:“保定侯”三个字都没记上。据考证,黄县孟氏将保定侯孟善,其儿子孟贤,孙子孟元及迁黄史早就记录在案,存放在一个玉石匣子里。不知何年代,玉石匣丢失。善祖生平;贤祖替赵王顶罪,导致元祖及他两兄长迁居之谜,随玉匣失落,可能在龙口是一个永远永远难解之谜了。散存在龙口民间的家谱有不少写:始迁祖孟(言)元是由“玉匣”、“玉树匣”迁来的。就说明先祖不愿公开往日之事,但又怕误导子孙后代,特设立机密档案“玉匣”珍藏这一历史事实。幸亏无棣、潍坊藏有史料,才使龙口先祖历史之谜真相大白。为纪念滕国公善祖,特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邹城孟府增加“外徒名人保定侯进滕国公孟善”。此事早在1997年邹城市编写《孟子新志》一书之前,笔者就将《明史》书中善祖爷资料亲手交编辑,考虑编书工作量大,原稿缩为300字。一个月后,笔者再访这位编者,那知他说在《明史》中查无此人,退稿了。《明史.传》中确有此人,不知何种原因没查到,或是根本没查。造成志书遗漏一位不该遗漏的明代名人,而他是保定侯进滕国公,与亚圣始祖抗金名将孟珙同为公爵,缺少一位公爵,使《孟子新志》减色不少,其损失无法估量,令人惋惜又深感愦憾!

2、作为善祖爷的后裔们,因先祖善祖而荣幸和自豪,为纪念善祖爷辞世600周年《1412-2012》即明年,拟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或在无棣孟家老坟前举行公祭善祖爷,或召开海内外“孟善政治、军事”研讨会,广泛征集论文。同时,共同上书,建议无棣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牵头,向政府申请城郊“元明孟家老坟及明代滕国公孟善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复保护。

3、建议国内外孟善祖爷的后裔,中华孟氏宗亲会理事会会员共同呼吁:在宗亲会的领导下,设立明代“滕国公孟善研究会”这一民间组织机构。另外,在有关县市复原“明代滕国公庙”(可称“孟善纪念馆”)以示纪念这伟大的祖先。

史籍记载

《明史》——列传第三十二

孟善,海丰人,仕元为山东枢密院同佥。明初归附,从大军北征,授定远卫百户。从平云南,进燕山中护卫千户。燕师起,攻松亭关,战白沟河,皆有功。已,守保定。南军数万攻城,城中兵才数千,善固守,城完。累迁右军都督同知,封保定侯,禄千二百石。永乐元年镇辽东。七年召还北京,须眉皓白。帝悯之,命致仕。十年六月卒。赠滕国公,谥忠勇。

子瑛嗣。将左军,再从北征,督运饷。仁宗即位,为左参将,镇交阯。坐庶兄常山护卫指挥贤永乐中谋立赵王事,并夺爵,毁其券,谪云南。宣德六年放还,充为事官于宣府。英宗即位,授京卫指挥使。卒,子俊嗣官。天顺初,以恩诏与伯爵。卒,子昂嗣。卒,爵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