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梦寻咸宁
释义

《梦寻咸宁》是2009年首届温泉国际文化旅游节的压轴剧目,该剧叙述了一对青年人动人的爱情故事,寄托了鄂南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无限憧憬。它广泛吸纳鄂南独有的民俗形态、文化元素、方言语调和音乐语汇,是一张展示咸宁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创作背景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我市多年来没有市级专业剧团。县市区的演出队伍,如赤壁市歌舞剧团、崇阳县汉剧团、通城县花鼓戏剧团、咸安区楚剧歌舞团、通山县楚剧团等,取得了一些舞台实绩,但是由于缺少领头雁,全市舞台精品乏善可陈。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市民的欣赏品位不断提高,艺术消费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随着温泉休闲旅游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需要专业艺术团队挖掘原汁原味的地方文化,彰显温泉文化的丰富内涵。一切表明,组建歌舞剧团迫在眉睫。

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筹划组建市歌舞剧团。 2008年12月26日,市歌舞剧团在老文化大厦正式挂牌成立,为我市艺术演出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接着,市歌舞剧团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从本地和周边省市艺术院校选拔一批声乐、舞蹈、器乐等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演员,共28名。至此,组成了一支专业演出团队,为打造大型歌舞、春节联欢晚会、重大活动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作历程

成立歌舞剧团后,我市便开始着力打造一台大型鄂南风情歌舞诗。为了真正让咸宁文化焕发生机,我市邀请国家一级编剧王自力担任该剧编剧。此外,我市还请来武钢艺术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编导姚晓明担任总导演,对这台风情歌舞诗进行整合包装,让《梦寻咸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梦寻咸宁》是咸宁市第一台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诗,“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市里组织召开了六七次创作会,邀请市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对鄂南风情歌舞诗的创作思路、导演创意、文化底蕴等进行深入研讨。为达到最佳效果,脚本修改了多次。”严桂秋介绍。

叫响咸宁文化品牌,打造对外交流名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梦寻咸宁》这台节目,市委书记黄楚平、市长任振鹤任总顾问,市领导胡立山、陈树林、夏亚灵等分别担任出品人、总策划和总监制。相关部门精心组织,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迅速投入到节目的创作中。

艰苦排练

历时四月编排 凝聚无数汗水

今年6月8日起,大型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开始排练。从排练至公演,四个月,120多个日日夜夜,发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刚开始排练的时候,恰逢高温酷暑,所有的排练和动作修改都在高温下进行,歌舞剧团的姑娘小伙全身心投入,没有一个人埋怨。

17岁的小伙子易炀虹练习威亚特技,体力严重透支,为不影响排练进度,他吊完吊瓶又回到舞台和大家一起忙起来。

为了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歌舞剧团内无论是姑娘,还是小伙子全部都要穿上高跟鞋。一天下来,脚疼得都不敢落地。第二天,他们依旧穿上高跟鞋站在舞台上。

9月中旬节目合成期间,平时上车叽叽喳喳的姑娘小伙们,排练结束后倒在车上都打起了盹。由于大家的齐心协力,节目合成只用了9天。

《梦寻咸宁》中的《拍打舞·响啊想》获第九届楚天文华奖舞蹈比赛三等奖,演员们来不及庆祝,转身又返回舞台排练。

整台节目分《山情》、《竹趣》、《泉韵》、《花神》等部分,各部分要求演员穿不同的服装。在后台,随处可见演员们任由汗水流下,无暇拭擦的景象。

“《梦寻咸宁》是首届国际温泉文化旅游节主体活动之一,这也是组建市歌舞剧团以来首场与观众见面的大型文艺表演。我们一定要把最美的展现给嘉宾和观众,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严桂秋说。

剧情简介

《梦寻咸宁》以一对青年男女的浪漫爱情为主线,融入了山、竹、温泉、桂花等咸宁特有文化元素,利用提琴、呜嘟、盆鼓和铜鼓等本地乐器,展现了“挖山鼓”和“拍打舞”等民间传统艺术。剧目共分《序幕》、《山情》、《竹趣》、《泉韵》、《花神》、《尾声》等几个部分,各章节之间转换流畅,精彩纷呈,情节动人,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芬芳和醇厚文化韵味。

社会评价

一部佳作 一场盛宴

音乐评论家、国家一级作曲黄中骏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地域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以具有地域典型性、原汁原味的民俗歌舞表现为素材,以生产—生活—爱情—生命为主线,向人们艺术地呈现了咸宁地域文化风采。

武汉音乐学院舞蹈系教授柳雅青看过预演后表示,“《梦寻咸宁》是一部非常好看的舞台剧,其看点颇多,犹如一杯可口的铁观音,带着扑鼻的清香,夹着一丝丝甜涩,令人轻松愉悦,神清气爽。”

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张磬看完演出后说,在以咸宁为中心的广大鄂东南地区民间音乐还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时,《梦寻咸宁》打造了一个集中反映鄂东南地区典型性民间音调特色的地域风情歌舞诗的文艺佳作,为鄂东南地区典型性特色音调及其现代发展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解。

来自咸安区的观众段磊自豪地说:“这台歌舞用精湛的舞蹈,优美的音乐,展示了咸宁的风土人情。请花神、打桂花、咸宁方言,这些独具特色的元素,在舞台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作为一名咸宁人,我非常自豪,更加热爱我的家乡了。”

四大看点

大型鄂南民俗风情歌舞诗《梦寻咸宁》是由咸宁市歌舞剧团新近推出的一部以旅游文化为主旨,充分展现当地民俗风情、提升歌舞艺术品位的室内舞台剧。其看点颇多,犹如一杯可口的铁观音,带着扑鼻的清香,夹着一丝丝甜涩,令人情动愉悦,神清气爽。

看点之一:舞台——艺术化

《梦寻咸宁》体现了舞台艺术化的追求,其特点是朝着高科技、立体化、综合性方向挺进,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的梦幻场景:当《温泉河》主题歌甜美的歌声响起,舞台前区从天而降的清泉与地面向上涌出的喷泉交织成雨幕,透过雾气,舞台上身着美人鱼服装的少女摇摆着,波浪似的飘向你,背景大型LED屏幕上波光粼粼,观众席过道被干冰形成的白雾覆盖,一时间,你恍若就坐在温泉河边,又好似潜入河底,邂逅妖娆的美人鱼……这种美妙的体验还有很多。诸如《沐柏汤·泉中花》舞蹈中男女双人空中飞舞(用威亚特技),尽显沐浴中的浪漫、水的漂浮、情的浓烈,尤其是双人舞表演转换到LED屏幕上男女水中双人舞影像表演,其视觉的转换变化,充满新鲜感。《打桂花·丰收乐》在欢快的劳动歌舞中,舞台上桂花急促向观众散落,一刹那整个剧场都弥漫着桂花的馨香——这种种舞台艺术化的追求呈现了一个色、香、味的饕餮盛宴。

看点之二:道具——巧妙化

《梦寻咸宁》在道具运用上,一方面体现了质朴的生活与新潮的时尚对接,既有黄瓜、冬瓜、南瓜、辣椒、锄头等道具散发着泥土的芳香,又有通体发光、透明的叶片体现着现代的时尚。而道具运用巧妙化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升华了作品的主体立意,如:超大红盖头的运用,将新娘、新浪缠裹在一起,并托举到高空,预示着二人从此血脉相连。《盆鼓舞·生太阳》中,道具盆鼓暗藏机关,当新生命诞生的一刹那,所有舞者的盆鼓喷扬出三米长的红绸,那份鲜红、那份激越令人震撼!当母亲怀抱婴儿,走过红绸铺垫的通道,你不得不为道具的巧妙运用所成就的象征意味而赞叹。

看点之三:服装色彩——对比化

《梦寻咸宁》给予观众的视觉盛宴还在于舞台服装带来的美感,在《山情》、《竹趣》、《泉韵》、《花神》四幕中,传统的民族服装与现代时尚设计理念相结合,使民族服饰焕发新的魅力,其款型的丰富、面料质地的华丽令人赏心悦目,尤其是服装色彩上对比化的运用别具匠心,使观众深刻地理解沉浸温泉河——爱情河那氛围,感动于婚礼上暖人心窝的红,陶醉于桂花飘香的黄,舒畅于翠竹青青的绿。服装色调一并成为艺术语言,在不同色调强化、渲染中为歌舞诗造境,为歌舞诗抒怀。

看点之四:舞蹈语言——单纯化

在享受了丰富的视觉画面之后,再看舞蹈本体,其语言运用的单纯、精炼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在笔者看来,咸宁地区民俗民风虽然丰富,但民间舞蹈中诸如“龙舞”、“凤舞”、“彩莲船”、“莲湘”、“高跷”等相较其他地域该类型舞蹈则属于舞蹈语言共性有余,个性不足。但编导有意选择了“拍打舞”、“盆鼓舞”,从中提取动律元素,以各种击打方式形成舞姿,以膝部的屈伸贯穿脚下的舞步,以体现丘陵地带的舞蹈特征,使舞蹈语言的个性凸显出来。《布贴秀·剪春歌》、《拍打舞·响啊想》等舞蹈成为富于咸宁地域特色的舞蹈,它所呈现的语言个性融汇于整个《梦寻咸宁》歌舞诗表演过程中,其语言的精炼单纯给人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梦寻咸宁》会让你感受舞台艺术化的魅力,会让你体会道具运用的象征意味,会让你享受视觉色彩盛宴,会让你欣赏富于咸宁地域特色风格的舞蹈语言。

精编版面世

新版增加演员与观众互动情节,更适合实景演出,也让观众更深刻体会咸宁地域风情。

新版《梦寻咸宁》在原剧基础上浓缩改编主要章节,结构有较大变化,分为《铜鼓舞》及《剪春歌》、《赤壁怀古》、《呜嘟与提琴》、《拍打舞》、《敞倒喝》、《桂乡嫦娥》、《郎搭姐》、《温泉河》、《彩球戏》、《随缘歌》十个剧目。

其中《赤壁怀古》、《桂乡嫦娥》及《郎搭姐》为新增剧目。《赤壁怀古》以群舞形式,既再现了赤壁之战的英雄壮举,又表现了风流倜傥的周瑜和绝代佳人小乔的凄美爱情;《桂乡嫦娥》进一步展现桂乡魅力,扬嫦娥文化之乡美名;《郎搭姐》以原生态的山歌对唱,叙述了鄂南人的风趣豪爽和古朴民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