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Ta-183战斗机
释义

福克-沃尔夫 Ta-183 赫金拜 (俗称乌鸦) 是一款设计于二次大战期间的喷射动力战斗机,本预定为德国空军Me 262战斗机与其它日间战机的继任者·它是在终战之前唯一一架只在风洞设计的飞机,但战后阿根廷以Ta 183为基础开发出FMA 箭式 II· Huckebein名字的含义为:威廉·布施所绘漫画中一只四处闹事的乌鸦·

概述

在1945年早期,帝国航空部 (RLM)意识到盟军喷射机的发展,并严密注意可能的潜在的欧陆对手英国流星式· 为了掌握优势随即成立战斗机紧急开发计划,并且将大部分轰炸机生产计划喊停同时将资源全力支援战斗机,尤其是喷射战斗机· 另外也接受处于实验状态的开发案只要性能可以超越盟军的设计,并且寻求可以取代第一代德国Me 262战斗机与He 162战斗机的接棒机种·

“Mig-15 和 F-86 非常相像,不管是外型还是出现的时间。他们的很多设计都缘于二战时期德国人的作品:比平直翼飞得更快的后掠翼喷气机。Mig-15 比 F-86 轻盈,所以爬升更快一点,当然它的平飞速度比 F-86 差一点,它能在大角度攻击中保持爬升,对我们来说 Mig-15 爬升性能确实出色……Mig-15 能爬到 45,000 英尺以上的高空,我们跟不上他们。”

当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的末日战机计划变成泡影时,梅塞斯米特和探克等人的设计成为美苏等战胜国的宝贝。几年以后的朝鲜上空出现了他们的幽灵——美国的 F-86 和苏联的 Mig-15。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 Mig-15 的前身,德国“紧急战斗机竞赛”的获胜者——Ta 183 的故事。

设计与开发

1942 年晚期,福克·沃尔夫工程师汉斯·穆尔特霍夫(Hans Multhopp)领导一个设计小组开始了新型号喷气式战斗机的气动力研究。1944 年,按 RLM 的要求,库特·探克(Kurt Tank)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 Ta 183(设计代号),作为紧急战斗机的一个方案,竞争对手有布洛福姆·赫斯、容克、梅塞斯米特和亨克尔这些老牌飞机厂商。为了对付盟军的 B-29 和“蚊式”,Ta 183 必须具有高空战斗性能。探克的计划得到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乌鸦” (“Hückebein”,传说中播撒灾难的乌鸦)。

Ta 183/II 的身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称不上漂亮,或者说真是一只丑陋的“乌鸦”,低矮短小的机身,位于座舱下方的进气口延伸到后部与 He-S-011 发动机连接(不过最初的三架原型机使用的是 Jumo-004B),全机看上去像一个粗短的箭头。在早期的研究中还预备使用一台 1,000 公斤推力的火箭发动机来协助完成拦截任务,同时挂在翼下的副油箱装载提供火箭推进的燃料。机翼非常薄,呈 40 度的后掠角,中单翼配置,安装于机身中段的钢结构扭力盒上。我个人以为考虑到当时德国的国情,比起下单翼,这种配置不利于迅速生产,而且飞行员的视野,特别是向下的视野将受到很大的影响,联想一下日本人的“紫电”和“紫电改”,也许是德国人优先考虑到某些必要的机动性能吧!机翼的翼肋由多层胶合的木板做成,蒙皮用的也是层压木板。每个翼段内含有 6 个机翼油箱,一共是 1,565 升的燃油。巨大的垂尾后掠角达到了 60 度,在顶部还安装了水平尾翼。方向操作主要由机翼和方向舵来完成,仅在配平时使用水平尾翼。襟翼和起落架用液压控制。飞行员将坐在一个增压的气泡式座舱内执行任务,显然设计人员还是注意到了视野问题。

计划中将给 Ta 183 的生产型装备 4 门 30 毫米 MK108 机炮,可携带 500 公斤的炸弹,比如一枚 SD 或 SC-500 炸弹,或 BT-200 炸弹,5 枚 SD 或 SC-50 炸弹,侦察型将安装一台 RB-20/30 照相机。另一份资料显示 Ta 183 的武器将是 4 门 15 毫米机枪,4 门 20 毫米机炮或 2 门 30 毫米机炮,弹舱可以挂载一枚 500 公斤级,或 250 公斤级或 5 枚 50~70 公斤级的炸弹。炸弹将安装在机身底下的半埋式弹舱里,所以我们看到 Ta 183 的起落架不是很高,我以为这对飞机的地面操作很有帮助,因为三个机轮都在机身段,所以起落架过高的很可能发生意外。

在这顺便提一下与 Ta 183/II 同步平行设计的 Ta 183/III,它的布局与 II 近似,但是座舱更加靠后,机翼后掠角也减少到 35 度,水平尾翼按照常规也被挪到垂尾的根部。虽然 III 型的速度比 II 型稍快,但出于生产时间上的考虑,III 型没有入选。还有不同的资料显示,本文的 II 型是 I 型,本文的 III 型是 II 型,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没有 I 型,但设计图和文字白纸黑字的写了“II”和“III”嘛,我的头都大了。

1945 年 2 月 27 日和 28 日,OKL 组织了紧急战斗机竞争讨论会,Ta 183 获准发展和生产。计划中有 16 架“实验测试系列”(Versuchs):在 He-S-011 喷气式发动机交货之前使用 Jumo-004B 的 V1~V3;作为 0 系列预生产型的 V4~V14;用于静态试验的 V15~V16。再生产型有 a1、a2 和 a3 三种型号,其中 a3 是装备照相机的侦察型。至少有 2 架全尺寸木制风洞模型完成,而且有不多于 6 台的 He-S-011 发动机已经准备就绪,预计在 45 年的 5 月或 6 月进行处女航,并计划于 10 月完成第一架生产型,然而这些预想都没有成功,因为 45 年的 4 月 8 日,英军占领了福克·沃尔夫工厂。

战后,Ta 183 的故事还未结束。在柏林的 RLM 驻地,苏联人发现了一套完整的 Ta 183 套件,顺理成章的,米高扬设计局于 1946 年 3 月开始组装 6 架原型机。翌年 7 月 2 日,第一架苏制的 Ta 183 冲向蓝天,发动机用的是英国罗尔斯·罗依斯的“NeNe”。为了解决飞行时出现的失速问题,需要改装自动控制的翼襟和翼缝,作为折中方案,水平安定面从顶部下移了大约 1/3 的距离。改进后的 Ta 183 于 1947 年 7 月 12 日试飞成功,第二年的 5 月开始量产,并有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代号——Mig-15。

Ta 183 的故事还在南美继续,库尔特·探克受阿根廷总统庇隆的邀请与欢迎于 1947 年移居该国,他在那为阿根廷空军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也采用 Ta 183 方案。在进行几处修改后 i. ae-33“Pulqui II” 在 1950 年 6 月 27 日试飞,该型飞机并不成功,生产 6 架后于 1954 年取消了计划。从 Ta 183 在阿根廷和苏联的不同命运来看,我个人以为阿国工业技术基础的薄弱是“乌鸦”在那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Ta 183 给我的感觉是当时比较成熟的一种喷气式战斗机,虽然外型难看,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正是当初的“丑小鸭”变成了日后的“天鹅”。当时的德国已经来不及进行各种另人眼花缭乱名目繁多的新式武器试验了,就是试验成功,也来不及进行大批量生产,也许当时德国空军自己也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机型搭配才是最佳选择,在保证质量上优势的同时还能进行最大数量和速度的生产。

种类

单座喷气式战斗机

乘员:

1人

设计武器方案一:

四门30毫米MK108机炮

可携五百公斤级炸弹

设计武器方案二:

四门20毫米或两门30毫米机炮

可携五百公斤级炸弹

长:

9.40 m (30 ft 10.25 inch) - Ⅱ型

8.74 m (28 ft 8.5 inch) - Ⅲ型

翼展:

10 m (32 ft 9.75 inch) - Ⅱ型

9.5 m (31 ft 2 inch) - Ⅲ型

空重:

6240 lb (2830 kg) - Ⅱ型

5844 lb (2650 kg) - Ⅲ型

全重:

11200 lb (5080 kg) - Ⅱ型

9150 lb (4100 kg) - Ⅲ型

引擎:

一台 He S 011 喷气发动机

推力:

2866 lb ( 1300 kg )

爬升率:

4020 ft/min (1225 m/min) - Ⅱ型

4560 ft/min (1390 m/min) - Ⅲ型

航程:

615 miles (990 km)

最大速度:

590 mph (950 km/h) - Ⅱ型

597 mph (960 km/h) - Ⅲ型

升限:

45930 ft (14000 m) - Ⅱ型

44290 ft (13500 m) - Ⅲ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5 10: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