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蒙古族民俗文化
释义

《蒙古族民俗文化》是一部较全面研究和阐释蒙古族民情风俗的著作。该书以全新的学术视野,对流淌了数千年的蒙古族民俗分时分题进行深人而全程性的挖掘,给出了熔铸着诸多新见的分析“报告”,使读者透过蒙古族民情风俗,了解到蒙古族在不同生活时期与社会发展阶段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审美趋向。该著述无论是在民俗文化解读方面,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为洞察蒙古民族的文化精神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视角。

基本信息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ISBN:10位[7806588612]13位[9787806588611]

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

定价:28.00元

内容简介

古老的蒙古民族,以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彪炳于史册的文化与游牧文明。他们世代植根于蒙古高原这一广袤大地,以“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的方式生存繁衍着。从远古至近代蒙古族都是以畜牧经济为主体的,并以独特的生存方式创造了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一个“综合着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节日习俗等等这个民族所积累起来的全部群体性质的文化”。它似一条脉脉清流哺育着生生不息的蒙古族人民,又似一面镜子,透视出蒙古民族强悍雄浑的勃勃英姿。因而,研究蒙古民族的民情风俗,总结和概括蒙古族传统文化,研究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探求其文化观念与根脉,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学术界和民间社会团体对蒙古族民俗研究倾注了相当的心血,但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绝非易事。该课题对研究者的毅力和素养都是一个挑战。本书作者以极大的勇气,数年尽责守土,倾用了持久的潜心之功,对散在的大量的风俗资料进行了基础性的梳理和钩沉,抓住了蒙古族民俗的内在结构和思想内核,精练出长达27万字的著述,彰显出作者勇辟新径和爬梳文献的功力。

评价该著作及其价值,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即是何谓“风情”?简而言之就是民俗风情之义,对此中外典籍史书屡有阐述,我们以《汉书·地理志》为例:“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用现代观念意识来解释,即为“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做‘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俗叫做‘俗’。”故今人将民间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婚丧嫁娶、宗教节日、体育卫生、民歌谚语、民间故事及其它带有民间色彩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都包括在每一个民族的“风情”范畴之内。《蒙古族民俗文化》作者对此的认同,不仅体现于本民族外在生存形式和“能歌善舞”、“骑马射箭摔跤”等可视表象的表达,而且锐意创新,以极强胆识超越于此,从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中提炼其精华,力求展现蒙古民族坚韧守信、质朴务实和英雄主义的基本精神以及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该著述有以下几方面可圈可点:

首先,研究视野颇为开阔。以往文献中对蒙古族风俗的描述,大都不注意剖析民俗形成的文化背景,近年民俗学界后来学人,也大都习惯于沿着传统的行为惯性就直走下去,多专注于民俗事象的形态层面,极少跳出“资料再述”的框囿,很少将感性的风俗事象提升至意义的层面,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审视与剖析。《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作者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其学术自觉与视野拓新主要体现在:突破了以往重风俗描述而忽略民俗赖以存活的环境、演变轨迹与特征探究的传统研究范式。其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蒙古族的自然生态观,即游牧族群顺从“长生天”的可持续生存模式。作者认为,蒙古民族这一生产方式与文明的内在价值较之其它民族并无先进与落后之分,但在当今世界生态观深人人心之时,游牧文明和蒙古族古老生产方式之精华必将重新影响人类。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对蒙古族的了解还很不够。一提到内蒙古地区,人们只想到“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面,忽视了蒙古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发明创造。《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作者意识到这一痼疾,认为研究蒙古族民情风俗的意义不在其本身,而应考虑到蒙古民族多地域多层次的文化存在。因此,作者在著述中增添了蒙古民族历史、经济、文化等内容,为理解其民情风俗提供了大背景,致使整个蒙古民族的风俗及来龙去脉更加完整而系统化。“神灵世界的风波”一章,闪存着远古社会神灵的风波,原始萨满教的痕迹,又有现代佛教的遗存与鲜为人知的傩文化朦胧。记述了各个宗教之间的彼此协调融合,阐述了蒙古民族归纳各宗教思想精华并运,用于日常生活遂成民情风俗的渊源,提示读者注意到其他文化因子对蒙古民族风俗文化变迁的种种影响及不同风俗文化之间的有效互动。

其次,具有现代著述的结构意识。《蒙古族民俗文化》对蒙古族民情风俗的构架与流变的表述清晰,折射出本书作者所具备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学术素养。该著广泛吸收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以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研究视角和蒙古族固有的文化特点,按其民俗事象的性质布局各章节,以此作为考察民族文化的契机,分析其文化观念和精神功能。专题分类的论述方法的好处在于脉络清晰,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各章或各部分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本身是一个水乳交融的整体,因此,作者在每一专题的后面都做出了一定分析,疏通了蒙古民族优秀文化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简单讲,本专著不是对所有风俗泛泛记叙,而是对有风趣、有特点的民俗事象进行特写;它不是对所有的风情项项说明,而是对那些具有鲜明蒙古文化特征的民俗加以适当的考证;它不是对同一风情的多种现象进行罗列,而是对那些同属同类但有特殊文化价值的民俗进行重组比较,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学术性。本书各章节实质都是围绕三个方面阐述:一是民情风俗的来源;二是内容与表现;三是风情民俗的具体特点。

内容提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其面积相当于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

不同的海拔带会孕育出风格不同的文化。新疆的低地平原和绿洲中有着成熟的农耕文明,前山和半山草原有着历史悠久的游牧文明,高山寒冷地带有着独特的半农半牧文明。新疆的地域文化呈现多样性。

新疆人种和语系的多元性,是中国各省和自治区中少有的。

我们乐意把我们所生活的新疆呈现给全世界的人,使这片广阔的土地成为所有人的一个新的多彩空间。这就是我们编撰《中国新疆民族民俗文化系列丛书》的缘由。

不同的海拔带会孕育出风格不同的文化。新疆的低地平原和绿洲中有着成熟的农耕文明,前山和半山草原有着历史悠久的游牧文明,高山寒冷地带有着独特的半农半牧文明。新疆的地域文化呈现多样性。新疆人种和语系的多元性,是中国各省和自治区中少有的。本书带你走进新疆的蒙古人的生活。

目录

新疆的蒙古人怎样生活

新疆的蒙古族

游移的房屋——蒙古包

骑马走四方

新疆的蒙古人吃什么

新疆的蒙古人喝什么

餐饮器具

新疆的蒙古人穿什么

走进新疆蒙古人的家庭

交际礼仪

新疆蒙古人的出生

婚恋

家庭

亲属与亲属称谓

丧葬

信仰民俗

萨满族

黄族

禁忌与迷信

传统节日

燃灯节

春节

迈达尔节

那达慕节

生产习俗

畜牧

劳动分工

狩猎习俗

手工艺生产习俗

民间文学

英雄史诗

神话传说

祝赞词

谚语、谜语

民间故事

民间文化艺术

语言文字

音乐

舞蹈

美术

历法

蒙医

体育娱乐

民间体育

民间娱乐活动

书摘

孕妇要修身养性

在怀孕期间,孕妇看到残疾人不能耻笑,否则被认为生下的孩子也是残

疾。还常根据梦境判断胎儿的性别,如梦中出现太阳、月亮、狐狸、首饰等

将生女孩;若出现狼、老虎等猛兽和刀、箭、剑将生男孩。孕妇怀孕期间十

分注意饮食,不准吃骆驼肉、马肉、兔肉,如吃了骆驼肉,孕期会延长。孕

妇怀孕期间要得到家人的细心照顾,不提重物,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不吵

架,不生气。孕期晚上一般不出门。

用棍裤助产

孕妇临盆,一般在婆家生育,不允许在娘家分娩。分娩时其熟识的妇女

们经常会到产妇床边。她们首先把菩萨供奉好,前面点上酥油灯——祖腊。

产妇床铺的脚跟处插一根粗硕的棍棒,一头插入地下,另一头穿过烟囱固定

在上面。产妇安躺在床上,静等新生命的降临。周围的妇女们细心观察产妇

是否有恐惧的表情及危险的状况。阵痛来临,产妇从床铺坐立起来,蹲在脚

跟处的棍棒前,双手握紧这根棍棒。产妇的身后坐着一个妇人,用双臂抱住

产妇的肚子,使劲挤压。一个男人依偎在棍棒上,用双脚压迫产妇那紧握棍

棒的手臂。这样,产妇的身体发生扭转,加上其他一些运动,对分娩有所作

用。据说用这种方法,妇女生产普遍很顺利,而且比较容易。但如果遇到胎

位不正,导致产妇难产,这时就得请一些有经验的妇女来施行转胎按摩。过

去若妇女难产,就请经验丰富的接生员。如果产妇从前有过一次难产,在她

下次分娩时,为了保险起见,人们总要叫一个巫婆来驱除恶魔。据说巫婆时

常可以使人起死回生。婴儿的父亲和其他熟人通常用猎枪射击,来给巫婆助

威。

婴儿一旦呱呱坠地,男人就必须离开帐篷。有人把脐带放在一块小木板

上,用一把崭新的刀子把脐带割下,并用一根用肠子和鬃毛捻成的线将脐带

的两头结扎住。胞衣必须深埋在帐篷中原分娩处的地下。也有人并不结扎脐

带,只是搓卷而已。脐带剪毕,将把婴儿裹入皮布或其他布块。

产妇卧床修养的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牧区产妇产后不久就会起床料理

一些小家务。产妇分娩后的头几天里不吃羊肉或吃得很少,不喝油腻的肉汤

,要喝无盐淡茶,面条中也仅放很少的盐。过了7天,婴儿脐带脱落后,产

妇家将宰羊宴请接生婆和其他亲戚、邻居。这天起,产妇可以吃肉喝汤,以

后逐渐增多,特别是肉汤喝得很多。

用羊骨头汤给婴儿洗澡

脐带掉落后将给婴儿洗澡。先由其祖母或年长的妇女用羊骨头汤给婴儿

洗澡。也可在水中放入少量杜松叶、盐、茶叶、羊骨头汤,待温后洗浴。

常这样洗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