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馅饼 |
释义 | 蒙古馅饼是明朝末年,蒙古族蒙郭勒津部落定居辽宁阜新地区后创制的。最初的蒙古馅饼以当地的特产荞麦面为皮,牛羊肉为馅,用干烙水煎的方法制成。 中文名:蒙古馅饼 英文名:Mongolia pie 别称:蒙古饼 主要原料:标准粉500克、猪肉250克、牛羊肉100克、莱50克、豆油(或花生油)125克、精盐、味精、酱油、花椒面、葱、姜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维生素 主要食用功效:新香可口,促进食欲 适宜人群: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副作用:无 储藏方法:常温 食品简介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蒙族馅饼是上等地方美食,是蒙古族人家招待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到蒙古族家庭作客,他们以馅饼这种面食,作为最好饭食招待来客。汉族有句俗语:“好吃不如饺子”,蒙族有句常话:“好吃不如馅饼”,看来饺子和馅饼是同等上乘佳品。 原料配方标准粉500克、猪肉250克、牛羊肉100克、莱50克、豆油(或花生油)125克、精盐、味精、酱油、花椒面、葱、姜各适量。 制作方法1.和面:500克面用400克水(夏季用凉水,冬季用温水。白面一般用凉水,荞面宜用温水)。和时,边放水边搅动,以防出面疙瘩等。和到用筷子能挑出长条,又不沾盆,放到面案上即稀落为好。稍饧后即可和皮。 2.拌馅:菜(根据季节,可选用白菜、芹菜、韭菜、酸菜、腌制的咸白菜等)经水焯后投凉、攥干,剁成细末。剔去猪肉的皮、骨,同牛羊肉一起,剁为肉泥。将菜逐渐拌入肉中,加入各种佐料(若放韭菜,则不放葱花和花椒面)。将100克清水对入75克豆油中,然后逐渐拌入馅中。 3.包饼:将面团放在撒有饽面的案板上,搓成粗条,切成大小一致的10块坯子。将每块坯子按成圆饼,放在掌心,用另一只手拿馅匙,把馅放在饼心,边用馅匙往饼心抿馅,边用托饼的手掌的五指和虎口一张一弛来拢口。包成后用手拍,用刀翻。注意开始拍时,手掌成拱形,不要平拍中心,以防饼边破口、饼面露馅。要做到饼皮厚薄均匀,肉馅均匀地铺漫于上下饼皮。拍成后用刀将饼翻到手掌上,吹掉两面饽面,即可上锅熟制。 4.烙饼:烙锅烧热后,用少量油将锅擦光滑,贴上馅饼。烙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大,饼皮焦而馅未熟;火小,肉馅失水过多而内饼干瘪。因此,开始时火力要大,接近熟时改用微火。经三翻两烙后,饼皮鼓起即熟。 5.走油:把烙好的馅饼,放在锅内四周,擦去锅里的面渣,在锅底放一勺油,烧热后,将馅饼放入油中,将两面煎黄后,即可装盘。 制作工艺和面:用面粉、清水和成面团,摘剂,包牛、羊肉馅,经烙制而成。制饼坯:将清水徐徐倒入面粉中,边倒边搅,至面团软而有弹性,再搓条、揪剂,擀成圆饼坯; 制馅:羊肉或牛肉600克剁成肉泥,大葱100克切碎成末,加豆油50克及精盐、味精、花椒粉、姜末,拌匀成馅; 烹制:将饼坯放在左手掌上,把馅放入饼心,边用馅匀往饼心拢馅,边用左手的五指和虎口一张一弛地收口。然后用手拍扁使馅分布均匀。在用少量油擦拭并烧热的烙锅中,贴上馅饼。开始时用大火,快熟时转用小火,三翻两烙,见两面金黄,皮鼓起即成。 这种饼形如小铜锣,饼面上油珠闪亮,渍渍作响。透过饼皮,里面的馅,肉如玛瑙,菜似翡翠,红绿相间,熬是好看。用筷子把饼夹入盘内,破开饼皮,放上蒜泥、醋、酱油,吃起来,真是鲜美异常,软嫩可口。它制作上的独到之处是,面团和得稀,肉馅拌得滑,烙熟后走油。 食品特点皮薄透明、金黄油亮、新香可口。 蒙古馅饼以其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其特点有三:一是薄,面和得稀,包好馅后用刀翻、手拍,皮还不能破漏。手艺精湛的,烙出的馅饼都能透过两面的面皮看到里边的馅料,菜馅绿如翡翠,肉馅红如玛瑙。相传最早的“蒙古馅饼”是用乔麦面做皮,主要原因是蒙古贞地区十年九旱,春苗不全,只有毁种,种些无霜期短的荞麦、糜子等早熟作物。因此荞麦面就成了做“蒙古馅饼”面皮的主要原料。不过现在已改为用小麦粉做“蒙古馅饼”面皮的主要原料了。其二是“蒙古馅饼”馅剁得特别细碎,细如鸡粉。馅料多以牛羊肉为主,辅以时新青菜。其三就是烙法独特。最初民间采用干烙水煎的方法,后来传入王公贵族府第改干烙水煎为用奶油、牛羊油、大豆油煎制。后来已改为先烙馅饼、待烙出后再往饼上刷油的煎制方法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