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草原狼 |
释义 | 简介蒙古草原狼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狼,体貌较之北美灰狼,体毛呈棕黄色,腹部略白,而北美灰狼北部呈灰黑色,腹部呈灰白色,体型比北美灰狼瘦小。 分布范围分布在在北温带的草原地区,如蒙古草原(主要为蒙古国大部分草原和中国呼伦贝尔以及锡林郭勒草原)和内蒙古草原(包括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以外的内蒙古草原)等。 蒙古国生态完好,主要活动于蒙古国草原地域,冬季有少量越过冰冻河流及国境线过冬,进入内蒙古草原、新疆等地,国内极少,呼伦贝尔地区本地栖息草原狼(排除冬季迁徙种群)保有量应低于200头 生活习性蒙古草原狼体长(计尾长)雄性一般1.6~1.8米左右,雌性1.4~1.6米左右,体重雄性40~50公斤,雌性30~40公斤。主要以黄羊、鹅喉羚、马鹿、野兔、旱獭等为食,在饥饿或其他情况下也会捕食家畜。 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里群居生活,其种群中毛色略淡体型略大的西伯利亚平原狼亦可见,群体活动时时常体现高度的纪律性,如奔跑时排成直线,头狼带队转弯时最后一头也会沿袭前狼路线转弯,不会抄近路斜插进队伍中,两次目击中的带队头狼均为雌性。 其捕食时鼻子为主要器官,草原牧民中有有 “横风三日,顶风三日,顺风三日“的说法,其意为捕食前横切(垂直于)风向活动数日,嗅到适合的猎物气味后,顶着风向向气味来源追踪数日,捕食后遁之。在冬季雪灾难觅得猎物时,通常会将目标定位为有人类监管的畜群,在尾随羊群数日通过观察畜类排出的粪便等活动,判断羊群有无疾病,若染有传染病的羊群是不会成为狼群的攻击目标的,牧民中亦有依此来判断羊群是否染疾等不成文的传统做法,经验丰富的成狼通常袭击羊群时会选择性的攻击一到两个目标,老牧民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成年狼跃入羊群中漫无目的攻击通常造成的危害较大,另有狼群报复性的攻击羊群及马群的先例。 生长繁殖在夏季或其他食物丰盛的时候,通常以家庭和成对居住,单身狼也会独居,各有各的领地,一般住在土洞中。(但大多数情况下,狼一般不住洞穴,只有当母狼产狼崽,培育狼崽的时候才会住洞穴。)在捕食大型猎物和抵御外来狼群、其他食肉动物或冬季食物缺乏时,会集成5~12只的群体,由一对狼王狼后统领。(有时狼群只是一个小家族,那么就不存在集成大群体,而是不论什么时候都一起生活)各狼的领地本群的狼可以进入,但整个狼群也有领地,但是狼群的领地是不允许其他群体的狼进入的,一旦发现就会将闯入者驱逐出去。狼群中只有狼王狼后才有生育的资格,其他狼不允许生育,加大了头狼幼仔的存活率。通常交配季节为秋末,于次年初春在洞穴中产下幼崽,清明前后幼崽断奶,如同牧民羊群中的羔羊般成长,成年狼捕食时会生擒幼畜投之与幼狼,幼狼1岁时可以独立生活,到2岁时完全成熟,这时如果狼群数量较少,需要增加群体数量,那么幼狼会继续留下来,壮大群体。如果狼群数量较多,自然条件苛刻,则会被狼王狼后驱逐出狼群。 种群现状由于蒙古草原荒漠化 ,清末开始内地移民大量迁入草原,大量开垦,清末“移民实边”政策对蒙古社会经济的影响很大,大大的改变了草原的面容,还有近几年的对内蒙古的大量开发矿场资源等等导致了内蒙古的荒漠化加重,在我国仅剩余约4000~6000只左右。 寿命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饲养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 奔跑速度极快,可达五十五公里左右,但持久性较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