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蒙城城隍庙
释义

蒙城城隍庙

道教庙宇。在安徽省蒙城县城内文庙东侧。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 (1341—1368),明清两代屡有修葺。自前而后,依次建有山门、依楼廊、正殿、阁楼等;山门面宽三间,中为过道,东为土地祠,西为坛福祠,正殿三间,内奉城隍塑像,像高近米。

解放前,蒙城县内古代寺庙甚多,其中规模较大、香火极盛的莫过于城隍庙。“城隍”,据《周礼》云为腊八神之一的水神,宋代后奉祀者较普遍。据明万历10年(1582)《蒙城县志》载: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年(1341--1368),位于今新城路中段路北,文庙东侧约50米处。该庙砖木结构,前开三门,东西两门为土地祠、增福祠。大殿正中,供奉一尊泥塑金面城隍像,高约4米,十分威严;面前另有一木雕像,衣冠楚楚,端坐于太师椅上,按其膝部能忽地立起,栩栩如生,每年群众在“出巡胜会”时抬着上街,由信徒们沿途路祭。 1947年2月3日上午九时许,城隍庙戏楼突然起火,大戏楼、魁星楼及数十间民房被烧毁,只有大殿及东西廊房幸免于难。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