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门岿 |
释义 | 门岿,194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进入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职称研究员。曾任职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和国家哲学及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审委员。2003年退休。现任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刊》编委。 门岿个人介绍门岿,1943年出生于河南省南乐县。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进入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职称研究员。曾任职副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和国家哲学及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审委员。2003年退休。现任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刊》编委。 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关于曲学研究,出版的专著有《元曲百家纵论》、《元曲管窥》、《知不足集》、《粉墨功名——元曲家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戏曲文学——语言托起的综合艺术》、《中国俗文学史》、《雅俗文学与其互化论》、《明曲三百首》。 关于历史文化研究,发表有关于元代世侯文化、医学文化、符牌文化、宗教文化和中国慈善文化、中国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论文。出版有专著《帝国之梦——忽必烈全传》、《专制变奏曲——从吕后到慈禧》等,同时主编有《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二十六史作者评传》、《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中华国粹大辞典》等。 其他著作还有《官场百态》、《皇后与嫔妃》、《烟花女子的荣辱》、《商贾之道》(繁体字本,改名为《做生意的第一本书》),《比利时游记》、与人合著有《科学家的遗憾》、《开国皇帝的功罪》、《天涯浪子风云录》、《都市里的“村民”》、《中国传统偶像》。还主编有《母恩难忘》和《刻骨铭心的忆念》、《遗憾与教训总成》、《谋略珍囊录》等大型文集和类书。另外还主编有《二十六史精粹今译》、《世相百态》、《文化广角》、《科学与生活》丛书以及少儿丛书《廿一世纪的希望》。 学术成果详细目录一、专著:《中国后妃的生死歌哭》,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台湾博远出版公司1990年繁体字版。 《元曲百家纵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 《开国皇帝的功罪》,与马华合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年。 《烟花女子的荣辱》,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 《元曲管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皇后与嫔妃》,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台湾幼狮出版公司1995年繁体字版。 《中国俗文学史》,与张燕谨合著,台湾文津出版公司,1995年。 《商贾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科学家的遗憾》,与谢贞元合著,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年。 《天涯浪子风云录》,与刘文锁合著,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都市里的“村民”》,与葛钧等人合著,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 《中国传统偶像》,与张春生等人合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雅俗文学与其互化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戏曲文学——语言托起的综合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做生意的第一本书》,台湾中正书局,2000年。此书为《商贾之道》繁体字版。 《知不足集——中国古代散曲论及诗文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粉墨功名——元曲家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山东济南出版社,2002年。 《专制变奏曲——从吕后到慈禧》,山东济南出版社,2002年。 《帝国之梦——忽必烈全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比利时游记》,与葛钧合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二、编著:《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与文学所同人合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上下),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上下),主编,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二十六史精粹今译》(全4册),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 《中国历代爱情文学系列赏析辞典》,与张燕谨合主编,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 《元曲百科大辞典》,副主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年。 《二十六史精粹今译续编》,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二十六史精要辞典》(上、中、下),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 《遗憾与教训总成》(上下),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 《二十六史精粹今译》(上、中、下),台湾建宏出版社,1994年繁体字本。 《中国古典诗歌的晚晖——散曲》,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论女性文学》,副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5年。 《母恩难忘》,主编,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 《谋略珍囊录》(上下),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华国粹大辞典》,与张燕谨合主编,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官场百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全元曲》(12卷),副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元曲通融》(上下),副主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刻骨铭心的忆念》,主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 《明曲三百首》,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二十六史作者评传》,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 三、论文选篇《元曲家二十人资料点滴》,《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 《论兄弟民族对元曲发展的贡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谈元散曲家刘时中的两个问题——与孟繁仁同志商榷》,《晋阳学刊》,1985年第2期。 《元曲家刘时中待制及其作品考》,《津门文学论丛》,1984年第1期。 《刘时中待制与刘时中州判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6期。 《天津的元曲家鲜于枢父子》,《文学探索》,1989年创刊号。 《名留天地,齐鲁一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元曲家张云庄》,《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论<聊斋>的小品文》,《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 《和尚·太保·诗人——元初政治家刘秉忠》,《人物》,1986年第4期。 《真定元曲十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苍天负我,我负苍天——评乔吉的叹世曲》,《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元代西域诗人及其创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6期。 《元好问与元代文学》,山西人民出版社《元好问研究文集》,1987年11月。 《黄遵宪和他的天津纪乱诗》,《天津文学史料》,1987年第5期。 《开放改革的弄潮儿从<三国演义>所描写的用人艺术中可以借鉴些什么》,《海南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试论曹德和他的〈长门柳〉——兼谈〈元曲纪事〉中有关案语的失误》,《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 《一代名士杜善夫》,《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元杂剧作家兼作南戏说》,《中华戏曲》,1988年第4期。 《元代蒙古族及色目诗人考辨》,《文学遗产》,1988年第5期。 《谈元代的戏曲论评》,《渤海学刊》,1989年第3期。 《论元代女真族和契丹族诗人及其诗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论关汉卿的杂剧〈陈母教子〉的美学价值》,花山文艺出版社《关汉卿研究新论》,1989年8月。 《一片伤心画不成——论元好问的题画诗》,《文学遗产》,1990年第4期。 《论元代维吾尔族曲家薛昂夫的散曲》,《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第5期。 《论古典悲剧〈琵琶记〉悲喜相映的艺术手法》,《唐山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元散曲研究概说》,《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 《赤壁文化杂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专刊。 《论元散曲的本色美》,浙江教育出版社《散曲研究与教学》,1992年10月。 《也谈梦与梦文化的几个问题——与傅正谷先生商榷》,《渤海学刊》,1994年第4期。 《散曲学概说》,群众出版社《国学通览》,1996年9月。又收入山西古籍出版社《元曲通融》,1999年8月。 《论方红薇的典型性——读柳溪的力作〈战争启示录〉》,《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换一个新视角研究元杂剧——评范长华的〈元代报冤类杂剧研究〉》,《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蒙古族散曲家孛罗和他的辞官曲》,《语文学刊》,1997年第3期。 《京、津、沪文化传统的差异》,《天津史志》,1997年第5期。 《也谈元杂剧中的搽旦脚色——兼与范长华先生商榷》,《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论元好问的文学批评体系》,《忻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21世纪散曲研究预说》,《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关于评价元代诗歌的若干问题——兼与徐子方先生商榷》,《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中国古代的慈善文化与慈善文学》,《慈善》,1999年第5期。 《元帝国的儒教大宗师——忽必烈》,《人物》,1999年第12期。 《更深一步探究散曲的艺术美——从两部论散曲艺术的著作说起》,《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论散曲对元杂剧形成的重要作用》,《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论明代散曲的辉煌成就——元明散曲的比较》,《天津师专学报》,1998年第6期。 《论明代散曲繁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小曲对散曲发展的巨大影响》,《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 《从佛道之争看元代宗教的宽容政策》,《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 《一位不该被遗忘的作家方之中》,《湘潭大学学报》,2001年第8期。 《论明末朱载堉的散曲集〈醒世词〉的历史价值》,《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论关于〈红楼梦〉的散曲》,《红楼梦学刊》,2002年第1期。 《论元代文学与医学相交融的文化景观》,《殷都学刊》,2002年第2期。 《集豪放派大成的散曲家冯惟敏》,济南出版社《山东文学通史》,2002年12月。 《击响明传奇前奏的李开先》,济南出版社《山东文学通史》,2002年12月。 《一代戏剧大家孔尚任》,济南出版社《山东文学通史》,2002年12月。 《千锤骨难柔——李欣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作家论》,2002年9月。 《论梁廷枬〈曲话〉之创见》,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世纪曲学研究文存两种》,2003年12月。 《元初“世侯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用备省察,足以垂鉴——论明代杰出散曲家薛论道的叹世曲》,《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2期。 《论黄峨的曲作》,中国文史出版社《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4月。 《中国散曲研究会成立十五周年巡礼》,《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1期。 《论元代的符牌系列——兼论“圣旨金牌”上的汉字之谜》,《东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