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食家 |
释义 | 词语释义在著名作家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是这样的,对本地的美食所在了如指掌;哪里有新的美食,他们必然火速赶到;他们对美食的点评恰如其分……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讲的“美食家”,是针对广大食品,即“饮食”意义食品物质对象而言的美食家,而非仅限于“食”——狭义的菜肴和面食、点、糕等品尝赏鉴的专业性人员。与以饱口腹是务的饕餮者和旨在阐释食道、诠说食论的食学家不同,美食家是以快乐的人生态度对食品进行艺术赏析、美学品味,并从事理想食事探究的人。 饕餮者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并满足物欲,食学家侧重的是认识说明与理论归纳。美食家既有丰富生动的美食实践与物质享受,又有深刻独到的经验与艺术觉悟,是物质与精神谐调、生理与心理融洽的食生活美的探索者与创造者。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饕餮者——中级饮食文化层以上的食者群多数人属于此类,也有许多食学家,但真正可以称得上美食家的人却极少,“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礼记·中庸第三十一》卷第五十二),实为一言中的。当然,这并非说养食家是多么能以成就,也决不意味着美食家的工作或行当是何等高不可攀,事实本来很简单:“知者过之,愚者不有也”;或谓“(上臤下贝)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礼记·中庸第三十一》卷第五十二)那些智慧和意趣高远的人,志不在此,他们不屑于此!在孔孟抑食思想堂皇统治社会观念,上层阶级食行为又往往与其食言论相背离的时代,又怎么能指望那些“知者”、“贤者”来顾及此事呢。同样道理,那些“愚者”、“不肖者”,固然因经济贫困或文化鄙陋无能力,而且一旦他们有望超越圣人设教或社会阻障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的界限(《论语·阳货第十七》卷第十七),上升到“知者”、“贤者”的地位,也一定无例外地不屑为之了。 历史事实是,只是在进入精神自由、思想民主、文化繁荣程度远过于以往任何历史时代,并且科技的历史结果和经济的社会储备(主要指食生产和食生活领域的)有了新的进步发展的唐(618~907年)之后,才开始出现了知识界中的个别“知得”、“贤者”以健康正常的心态注目于美食实践与探索的现象;或者说,产生美食家的社会条件才初步具备。而在此之前,那些以食名史的人,则最多只能称为美食者,或者仍属于饕餮者一类。 自唐中叶至清中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顶点)的约十个世纪时间,美食家的出现和作为历史文化表现,在横向上呈放射性的数量有逐渐增多之势,而在纵向上则是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审美品位的渐趋提高。若从实践领域和审美对象上看,则在总体上表现为首茶饮,次酒饮,最后为肴馔进食的膳事这样依次拓开的逻辑顺序。这是因为,自中唐以后茶事的规范确立到晚期品茶的精致,中国茶艺得到了淋漓尽致诉展示;而酒事虽历史很长,但作为重要品种之一的蒸馏酒的饮用,直到元代方主要因蒙苦贵族的偏好成为社会之习,故酒文化形态充分展示的时间过程要比茶事晚些。至于以传统经验手工操作的肴馔为重心的食品进食文化,因其内容的相对宠大繁杂,既涉及原料的充分开发、工具工艺的相应发展,成品品种扩充亦应有宴事活动综合文化等足够的通融表发,历经中唐的兴旺、两宋的繁荣、明清的鼎盛始得充分释放。故以摄取热量和基本营养为主要功能的馔肴(按历史发展过程当如此表述)进食活动虽发生最早,且于人生最关重要,但其养学审视的充分发展则至清中叶始集大成、尽喷薄。以上三者的成熟顺序,是饮食文化运行的历史逻辑,而无关品位级次。 茶饮的思想茶,就其与人养生活命的利害关系来说,绝非是必需品。有菜饮之事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便早已生活得有声有色,甚至也很伟大壮烈了。茶进入人们的社会和日常生活之后,亦有相当多的人与其无缘。正如我们在第六章所讲的那样,茶饮的区域、民族与民众的逐渐普被,有一个历史渐进的时间过程。其中既有价值认同、习惯养成和风俗感染因素,也有消费承受能力因素。对于果腹堪忧的普通市民来说,茶属于奢侈品,喝茶被认为是一种不应有、也不必要的浪费性嗜好。然而,这并不影响茶饮艺术和茶饮思想的发展。等级制时代的历史文化发展正是如此,艺术和思想本来就与大众很疏运。正用为不是生命和生活的必需,才可能是消遣、品玩的,也可能精致和艺术化;正因为首先属于有闲阶级和可以不是大众的,才得以在知识分子的文化氛围艺术起来,思想开去。 茶事的美食家,不是嗜茶或仅以品茶为务的一般意义的茶人,而是能使展示于生理需要和过程之上的茶事完全超越市面上俗文化层面进行创造性鉴定、品赏、思考的人。在他们那里,不公茶事技术操作匠必妙手臻于艺术化,要在茶事程序把持上进入一种从心所欲、有所思解的意境。中国历史上的茶事美食家,主要是指文人中的“嘉客”式茶人和佛门中的“上人”茶人。这两种人同时也是彼此灵性相通、形神关应的,“嘉客”多少是知佛悟禅的。“上人”也在多是善诗能文的。这无疑是儒、佛两种文化融合的历史使然。嘉宾茶事,文气洋溢流动,仪度娴熟自若,意韵脉脉袅袅,充分地体现着一个“雅”;形式、仪态、意境,从外到里、自始至终的一个雅;嘉客们既竭力体现各种外象的雅,同时更刻意追求意进极致诉雅,。以茶清心涤忧,以茶联谊抒情,以茶悦志冶性,的确是嘉客茶人茶事思想的准则和文化基本特片。显然,他们茶事的指向和思杨的核心是在于个性修养的社会功能与精神结果,崦绝非物欲满足。茶的理化属性本无关饮人的文化效果,文化效果无疑是饮者的感受觉悟,是中国士的传统心理与文化修养的假物演释放大。 佛门茶人中的拔萃者,即我们所说的茶事上人,虽风于名籍文录者的数量不及嘉客茶人多,但似亦不在后者之下。这是因为,一则禅宗主张言下顿语、功在于悟,不以语言文字见功夫(故事迹不易于张扬传世);二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茶为禅具,饮茶伴禅过程,“茶佛一味”,得其道者应不在少数。在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的那位“降魔师”自不必说(上引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莲茶圣陆羽(733~804年)亦是半释之体,他的得茶三昧也是结缘于佛门。元稹(779~831年)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很清楚地表明这种关系: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鉳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三) “慕诗客,爱僧家”,正鲜明准确地揭示了茶事美食家基本由嘉客茶人与茶事上组成的史实,表明了茶佛之缘。尽管茶自汉以后走出滇沿江而下在长江流域普及之初,未必是先入释门,但茶事之渐盛与佛徒的嗜习表率有关却是不争的事实。自南北朝(420~589年)始,佛门茶人大批涌现,直至明清,密切相关、相伴中国茶事风尚的兴衰。唐著名诗僧和茶事上人皎然(约760年前后在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颇能代表若辈的思想: 越人遗我剡溪(一作山》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磁雪色缥(一作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一作思)朗爽(一作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特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一作徒)自欺。愁(一作好)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一)普通茶人的寻求与满面足;“清高世莫知”的感叹已超越普通茶人的层面;而三饮知茶道的全真,即悟入虚无空明,则在到完全忘却尘情、除净俗念的地步。不仅如此,他还个图一种更高远、更永久的超越:“丹丘弱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各藏仙府世空(一作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唐·释皎然《饮茶歌送郑客》,诗人注引《天台记》云:“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一)供助茶力和茶事过程,达到凝神和气、定心明性的心理把持与心境营造效果,这正是茶事上人产着竟寻求的感觉,如唐释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所描述:“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全唐诗》卷八百九)一瓯在手,身如静物,思想已经如轻烟袅袅,淡入于天际溟蒙之中。这种静宓空寂、淡入自然的心境,正是进入禅思的前奏,入夜细雨,若隐若现;定谷幽音,如寂如灭:“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释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全唐诗》卷八百十八)“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释皎然《禅诗》,《全唐诗》卷八百二十)“空何妨色在,妙岂废身存;寂灭本非寂,喧哗曾未喧。嗟嗟世上禅,不共智者论。”(释皎然《禅思》,《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人生、世事、宇宙、佛理、禅机,都随悠悠泉香自由放逸,任之听之,定佛性、启禅悟的效果很自然在壶里乾坤中实现了。虽然,他们如陆容(1436~1494年)所描述的仍身在尘寰,一瓯在手:“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香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明·陆容《送茶僧》,《列朝诗集·明诗卷》丙集第六) 酒饮的思想美食家的酒饮思想,不是普通酒人耽于嗜好感觉的观点;酒的美食家,是酒的品鉴技能和酒饮艺术的专门家;他们的酒饮旨趣在于通过酒品的品味和功能借助以达到助兴抒情、解愁忘忧、行礼仪、孰友谊、壮志气的目的。酒饮与茶饮的自然属性有很大的不同。酒饮一般都是宴饮或佐以肴品的酌饮,而茶饮通常是清饮(无茶食相佐,亦非元明时期杂以它物的倾家荡近乎食饮),故其生理嗜求和物欲色彩理浓,因而腐良生活中耽于酒者远过于嗜茶者。历史上因酒废业、失德、败事、伤身、致祸者不可胜数;比较而言,酒饮浊、茶饮清,可谓基本史实。故数千年来禁“湎”、戒“逸”是酒思想的第一要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是,古往今来凡于酒不的深入思考且有足可称道之研究者,几乎无一是有饮量之人。这无疑是他们没有物欲,以至未被酒精的麻醉与戕害功能所伤。正因为酒是易于乱性悖礼的特嗜品,故历代酒礼和酒饮思想的一个基调便是“戒”——戒律之戒,而非戒绝之戒,即约束防范。古往今来无数的酒事诗文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指向: “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春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礼仪宴饮必备酒,俗语所谓“无酒不成席”,但要适度,过了界限即是违礼,即是不义。此为成礼之酒。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新婚夫妇联句抒发甜蜜和好家庭生活的满足欢快之情,是典型的助兴抒情之酒。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清·沈德潜《古诗源·汉诗》卷二,原作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二,但近人考非李苏之作,时当在东汉末)这首汉诗忧情难抑,愁肠百结,充满了惜别得谊之情。曹孟德(155~220年)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古诗源·魏诗》卷五)更是解忧遣愁酒诗的千古绝响。左思(?~306年左右)的“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盼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两晋之际,左思《咏史》八首之六,《古诗源·晋诗》卷七)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壮志酒歌,酒壮气豪,气势凌云。 中国古代酒事专家们的酒饮思想,是努力将酒事营造成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并于其中品味适意,满足于酒趣的感觉。明末大书法家董其昌(1555~1636年)论及酒人操守风格时说道:“凡夫醉于无明,二乘醉于涅盘,惟大圣人能饮酒不及乱。”(明末·董其昌《酒颠》“序”)最终还是一个戒的范畴,其最佳境界则应当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策二》卷第二)。 膳事的思想狭义的美食,指的就是精美的饮菜,计多情况下又是仅指肴馐——美味菜肴;故狭义的美食家,亦即于肴馔品质鉴定、膳事志趣情有独钟、艺有所擅的人。因为平居饮食是人的活命之需,与菜的清饮品玩和酒的酌饮享乐具有明显愉悦倾向因而很容易上升并独立成艺术化的方式有明显的不同,在历史上一直被置于充饥适口而止的地位,过此则被认为是耽于口腹的奢侈的品位低俗的“养小”。正因为如此,这类美食家的事迹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既往文字史上留下应有的充分和公正的肯定性记述。茶人的清雅潇洒,酒人的风流豪迈,可以愉快片自由地肆意表现,并被以欣赏的心态描绘入各类史籍;他们本人也可以自娱自赏之情无怕顾忌地表白。而肴馔养食家则没有这样的幸运,对于他们来说,至少二千余年的历史都是不公平的,它将怀着不同心态和眼光关注餐桌的人不中区分地一概打入饕餮者另册,鄙视为“小人”。 毫无疑问,美食家根本不属于中国历史无前例的劳苦大众,后者难以果腹的实际和果腹需要的最高理想,使两者属于大壤之别的不同等级和风马牛不相及的差异文化类别。于是中国历史上的这类美食家便处于一种尴尬的社会地位:因生活实际和观念的巨大差异而与果腹层、小康层社会广大成员的食思想基本无关,又因中层以上社会会食者群在放纵物欲的同时却发表言不由衷的意风、见而视其为异已,于是他们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思想领域里的蝙蝠。历代统治集团和那些真、假道学先生们都在观念上反对并在公开言论中批评餐桌上过于精美和丰盛的现象,尽和他们中许多人的实际生活则恰好相反;而他们最不能容忍的还是那些在果腹和养生之外的言论,他们认为那不仅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不道德的堕落行为。由于“以农业为主是我国早在史前期便已逐渐自然形成的广大地区共性的氏族部落经济特点”(参看拙文《粟、稻的培育和猪、狗的驯化——中国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见《中国饮食史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口高度地拥挤在有限的土地上搏食,一直是中国自有国家以来便有的基本国情,可以说,中国的全部既往文字文明史几乎都是民艰于食的历史。正因为如此,庶民百姓的最大愿望是吃饱饭,管理者们的原望也无疑是真诚地希望自己的子民们能吃饱饭。被统治者和统治者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尽管两者利益和出发点是那样的不一致。由此,两者又在拒绝食家意见联否定其存在必要性上表现出高度的致。因此,在数千年的中国饮食史上,美食家的地位是受压抑的,他们的声音是被排斥的,这正是与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明显不协调、不适应的美食数量极少且声音微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制约历史饮食文化不能充分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他们思想的闪光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们的思想是突破食生活仅为满足生理需要的传统保守观念束缚,并匡正各类饕餮奢侈不良倾向的重要力量之一。在近代科学和文明以前,美食家的思想是代表民族食文化历史发展水准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民族文明礼貌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自西周至汉代约十二个世经的时间里文字记录所反映的上层社会宴享和贵放等级好尚对于肴馐的要求主要是丰盛,即品数我——“食前方丈”,料量大——多为烧烤蒸煮的整体或大件动物性原料;那么进入魏晋南北朝后,则逐渐更注重肴馔制作工艺的精细和成品的精美化了。当然,伴随的亚形态和负效应也同样出现了:气派的铺张变成了猎奇的奢侈。而造成这种文化风格历史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在经验积累基础上的烹饪工具与工艺的进步,主要是铛等工具和炒工艺在肴馔(主要是肴)形态和人们(基本是上层社会)习尚变化中的革命性作用。这种过渡性变化在中国饮食史上以后的兴旺(隋唐五代)、繁荣(宋辽金元)两个时期固定成社会食生活肴馔的基本式样和民族上层社会的食文化传统。唐(618~907年)、宋(960~1279年)两代的大量文录,富贵之家的家厨和主要服务于中层以上社会成员的酒楼饭店制作的足可以百计数和精美肴馔名目,表明时代为美食家嘴巴和头脑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对象。也正是在唐代,美食们的活动开始在历史文录上留下了自己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美食家正是基于物无贵贱皆可入馔且各成特点这一根本原则,才突破了贵族阶级取料务求珍异奢贵的传统观念,将思考的触觉置于合理的物质基础之上,着重把握火候和调味两个基本点,使自己的美食实践升高为一种创造性和充满积极乐趣的艺术活动,形成了视食事为富于严肃科学精神和轻松愉快情趣的享受品赏过程的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美食家,是食文化的专门家和食事艺术家,民族文化深厚的陶冶教养、广博游历与深刻领悟、仕宦经历或文士生涯、美食实践与探索思考等是成就美食家的基本条件(参看拙文《美食袁枚和他的〈随园食单〉》、《从〈浮生六记〉看清中叶的饮食生活》,见《是国饮食史论》;《平生品味似评诗 落想腾空眩目奇——中国古代食圣袁枚美食实践暨饮食思想述论》,见《赵荣光食文化论集》)。他们与各种只用嘴巴来进行食事活动的人非属同类,也很不同于本草家和养生家。美食家的食事活动,是知识分子的享受艺术活动和娱乐性劳动,虽然这一艺术活动并不被多数士人欣赏,这一劳动的美食家基本是富家层和贵族层两个文化类型集团中,或是依附其中的食客。 中国电影(1985)基本信息片名:美食家 上映:1985年 色彩:彩色 片长:2917米 语言:汉语普通话 类型:剧情片 本片根据著名作家陆文夫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 主创人员导演:徐昌霖 编剧:徐昌霖 原著:陆文夫 编辑:陈玮若 摄影:单联国 美术:邱沅 作曲:黄准 录音:周云麟 金福根 剪辑:钱丽丽 化妆:李萍 服装:叶根生 道具:刘培德 照明:宋国桢 置景:许多男 拟音:胡伟民 烟火:娄永龙 副导演:张秀芳 副摄影:刘利华 制片主任:徐复璟 演奏: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唐宝善 独唱:陈海燕 主要演员夏天 .... 朱自冶 王诗槐.... 高小庭 詹萍萍.... 孔碧霞 卢青 .... 包坤年 陈鸿梅 .... 汪秀贞 叶志康 .... 于大头 张文蓉 .... 高母 张雪村 .... 方主任 汪正煜 .... 金经理 于震寰 .... 张胖子 龚丽声 .... 赵瘦子 沈冰凝 .... 钱太太 徐少根 .... 阿二 李季 .... 阿二爹 金建农 .... 杨中宝 戴晓君 .... 女高音 朱寿根 .... 老朱 剧情简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解放,百废俱兴。苏州城松鹤楼饭庄经理高小庭意欲恢复曾由他在"文革"中一手破坏了苏州传统名菜,但苦于授艺乏人,便发动群众献计献策、推荐能人。 能说会道的青年职工包坤年提出请朱自治来讲课。提起朱自治,高经理不禁回忆起许多往事。他本与朱自冶远房沾亲。这个朱自冶的确有些怪,他不讲穿戴,不爱女色,唯独讲究吃。 解放前便在苏州吃馆子,一日三顿,算起来整整有40年的"吃龄"了。为了吃,他可以天不亮起来赶头汤面,为了吃可以娶官僚的弃妇,为了吃也可以和晚年才结婚的老婆吵架闹离婚。高小庭童年时代曾在朱自冶家住过,也为朱自冶买过小吃。这样一个无一技之长的酒囊饭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好吃成精"的馋痨坯,高小庭一贯藐视他,憎恨他,反对他。想不到他在人们心中还有这种声誉,这使高小庭大为惊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许这十几年来朱自冶有了变化?不能总用老眼光看人。 于是,高小庭抛弃个人成见,决定请朱自冶讲课。谁知,朱自冶的两次讲课轰动了全城,到处请他作报告、传授经验。朱自冶也似乎掂出了自己的斤两,打算联合包坤年及一帮食客们积极筹划成立烹饪协会。朱自冶的老婆孔碧霞,先前是个政客的姨太太,后被遗弃。数十年的流浪生涯,使她练就出一手绝高的烹饪技艺。朱自冶为争得烹饪协会主席的头街,特意让孔碧霞准备了一席丰盛的佳肴,邀请了在饮食行业中有影响的人物出席,高小庭夫妇当然也在被邀之列。 一生中以吃为目的的朱自冶,这次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这桌色、味俱佳的盛宴不仅使高小庭夫妇叹为观止,连那些号称对吃颇有研究的食客们也瞠目结舌。 宴席上,大家一致赞捧朱自冶为"美食家",推崇他为当然的协会主席。"好吃"也居然能称其为"家",高小庭认为实在不可理解。 这席盛宴的用心,终被高小庭看透。他中途退席,一人漫步在街上,认真地进行着反思。他想,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总是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烧的不如会吃的。他仍坚持自己对"美食家"的看法,不请这个酒囊饭袋做指导,决定请孔碧霞做饭庄的烹饪顾问。 法国电影(1976)基本信息片名:Aile ou la cuisse, L'导演:克劳德·茨迪 Claude Zidi 主演:路易·德·菲耐斯Louis de Funès Coluche Marie-Anne Chazel Daniel Langlet Gérard Lanvin 类型:喜剧 中文片名:好汉与孬种 外文片名:The Wing and the Thigh 片长:104 min 国家/地区:法国 对白语言:法语 发行公司:AMLF 上映日期:1976年10月27日 法国 剧情梗概杜士曼先生是法国一位专门品尝各饭店、旅馆并对其作品评价的人。 他有一位儿子,违反了父亲希望继承其衣钵的意愿,去了马戏团当了一名小丑。 杜士曼在享尽人间美食的同时,也做出了各类爆笑的事情,最终他们共同对付了一位想并吞法国餐饮业的快餐大王。 同名小说(陆文夫)作者简介《美食家》作者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荣誉》,同年又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颇受好评。 1977年重返文坛后,在创作上不断探求和突破,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小巷文学”作品。已出版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一、二集)及四卷本《陆文夫选集》。 陆文夫注重发挥小说的批判功能,但总是带着微笑针砭积弊;坚持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将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去描写,追求意蕴丰厚和“多主题的统一”。小说精于构思,有意借鉴话本和苏州评弹的表现方法,题的统一”。 小说精于构思,有意借鉴话本和苏州评弹的表现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就像一个个构筑精巧的“苏州园林”,艳丽别致。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内容简介《美食家》堪称陆文夫“小巷文学”的代表作。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构成曲折复杂的矛盾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并巧妙地通过高小庭的眼睛去审视“美食家”朱自冶各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 朱自冶是个房产资本家,一生以吃为业,乃至吃成了“精”。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会吃”也成了一门专长,他被尊称为“美食家”,出任烹饪学会会长。朱自冶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 这种变化纠正了一种偏见;不要单从人生观方面去鄙视这类人物,还要看到他从吃成“精”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美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受到爱护和尊重。 朱自冶价值的被发现、被肯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从这一人物好吃的不变性中非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 高小庭在审视朱自冶的过程中也照见了自己。他极其厌恶朱自冶之类的生活方式,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他发表“反吃喝宣言”,不做名菜,实行“大众化”。但菜肴的单调、贫乏,反把自己置于苏州美食文化的对立面。他只看到朱自冶这类寄生虫好吃图享受的一面,却看不到吃好也是人民大众的愿望这一面。经历了种种曲折之后,他终于懂得了“吃的文化”应该保存和发展。高小庭思想的几番波折,反映了建国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左”倾危害和经验教训,是历史的一面真实的镜子。 作品目录第一章 :吃喝小引 第二章 :与我有涉 第三章 :快乐的误会 第四章 :鸣鼓而攻 第五章 :化险为夷 第六章 :人之于味 第七章 :南瓜之类 第八章 :殊途同归 第九章 :士别三日 第十章 :吃客传经 第十一章 :口福不浅 第十二章 :巧克力 艺术特点作品以人物命运的曲折发展为主线,将朱自冶有吃、无吃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和高小庭的反对美食到重视美食的过程交错推进,并将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从中显示出丰富的社会内涵。小说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造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同名图书(李泽治)书籍信息To be美食家作者:李泽治 书名:To be美食家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547843 页码:172 页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Pages Per Sheet 出版日:2006年01月 产品标识:asinB00114CGMO 内容简介美食与美食家研究美食凡二十年,看过的书可以摆满整整一排书架了,但是从字里行间,始终找不到我非常想要的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专家学者对“美食 ”这两个字的明确定义。 美食作为一种可以带来享受和快乐的事物,很多人认为它的实质才重要,有没有明确定义无所谓。可是对我来说,实质很重要,定义也一样重要。没有明确的定义,你可以这样解释,他可以那样胡说;真正美好的东西被叫做美食,粗制滥造放了一大把味精的食物也被叫做美食,那就完全乱了套。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况:每个人对美食都可以有发言权,而每个人的发言其他人又未必同意;一百人有一百种主张,两百人有两百种偏好,令出多门,鱼目混珠,让人听得头昏脑涨,不知究竟要如何判断。这种现象,难道是合理的、正常的吗? 任何有价值区分的事物,它的区分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定义,都必须非常明确。小学生上美术课画的画,你可以称赞它画得不错,但不能说它是名画。从平价市场买来的一件T恤衫,你可以认为它很漂亮,穿上很舒服,但不能说它是华服。脸蛋、身材、谈吐、仪态没达到公认标准的女性,你可以称赞她有个性、有特色,但不能乱封她为美女。同样的,对某种你很喜欢而别人未必接受的食物,你也只能称赞它很好吃,却不该随随便便把它叫做美食。名画、华服、美女、美食之所以令人向往,让人赞叹,是因为它的美、它的好可以通过高标准的检验,价值没有争议。因此给美食一个明确的定义,谁能说是不重要的事情? 我个人心目中的美食,一要有比较性,二要有普遍性,三要有恒久性,四要有纯粹性。任何食物称为美食是因为它的材料、制作够讲究,可以经得起与其他食物比较,这是所谓的比较性;任何食物称为美食是你说的我说的还是他说的统统不算数,必须社会大多数人都认同接受才能过关,这是所谓的普遍性;美食不只现在流行一时,受到欢迎,到几十几百年以后依然可以得到人们肯定才有真正的价值,这是它的恒久性;美食带给人的味觉快感出自食材本身,而非重油重咸重麻重辣的调味包装,这是它的纯粹性。比较、普遍、恒久、纯粹,听起来门槛好像太高了点,但是和我们给美女、好车、名画、豪宅定的标准比起来,它也不过是一种对“美”的基本要求而已。 鉴于先知前辈们未曾替美食下过明确定义,造成后学者茫然无所依从,我愿意根据我的认知帮他们完成这件事。我的定义是:“好的材料,由好手艺的人用好的方法烹调完成,能够带给多数人味觉、视觉、嗅觉、听觉高度享受的,就可以叫做美食。”这个定义不是真理,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挑战它,只要有更合理、更中肯的解释出现,我一定心悦诚服的接受。 本书以引导读者变成美食家为主旨,当什么是美食有了明确定义,什么人可以成为美食家就有了规格。大凡一个对美食有兴趣的人,能够根据美食的定义来分辨什么是真美食,什么是假美食。什么只是一般的食物,他便有机会成为美食家。 一个对美食有兴趣的人,不仅能够辨认美食,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对美食的追求,那么他成为美食家的距离又更近了一些。 能辨认美食,会追求美食,同时又能掌握美食的真谛,不会频繁地、过量地、不健康地去消费它,这样的人,已经是个道道地地的美食家了。 完成这本著作我只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信手拈来,没有经过用心布局,认真炼句,因此空疏之处,朴拙之处,在所难免。所幸成为美食家这件事本身就是很随兴,不刻意的,只要观念正确,方法用对,每个人都可轻松自然地达到目的。因此本书倘有若干不尽理想之处,相信读者朋友不会过分介意才是。 作者简介李泽治,自号“听雨楼主人”,是中国台湾著名的美食作家及人相学研究家,所著《吃在台湾》等10余种著作,深受台湾地区及海外读者喜爱。李先生对餐饮业所经营管理也有独到的见解和专长,本社2005年初出版的《餐饮经营百战百胜》一书,正是其精心杰作。李先生与读者互动的网址为 图书目录先学会看菜单 必须是点菜高手 外国餐饮ABC 多看书美食通 多尝新广见闻 多游历不老土 莫充专家 别怕花钱 美食不是吃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不做食奴大肚汉 识货才是真本事 从细节上讲究 色香味形器 吃Buffet的时候 熟知各种饮料的功用 美食与次美食 吃材料与吃酱料 向味精Say No 男儿当自强 食在有情趣 人地相宜乐事多 尊重服装礼仪 餐桌是你的舞台 大方从容的美食 家风范 健康地享受美食之趣 精彩书摘作为一个点菜高手,除了必须了解各大菜系的风味名菜与烹调专长,还 应该懂得一点食材。我有一位台湾朋友,生平最喜欢吃好东西,有一回我们 在上海巧遇,聊着聊着就聊到美食上来了。他说上海这几年经济发展快得吓 人,但餐厅的厨艺却退步很多,他在几家很有名的上海菜馆吃鲥鱼,吃黄鱼 ,竟没有吃到一条像样的。我一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好笑而不答。此 公平常不看书,仲夏8月竟然对鲥鱼、黄鱼食指大动。鲥鱼在长江绝迹已有 多年,就算捞得到也不可能在8月里,餐厅出售的鲥鱼显然是国外进口的冷 冻货,滋味当然不会好。黄鱼8月也不当产季,同样是冷冻了一段时间的产 品,红烧、清蒸两不相宜,吃了肯定大失所望。 对食材的产季、产地、品质、正伪有很好的辨别能力,再加上各菜系的 名菜烂熟于胸,任何时候,去任何地方你都可以吃到最美味的东西,谁也蒙 不了你。食材的常识平常在书报杂志上随处可见。只要肯用心阅读,慢慢就 可以在你的记忆库里累积起来。 点菜点到预算刀口上,也是一种高明的本事。有些人点菜只看菜名不看 价钱,买单的时候才发现超出了自己的估计。此时若是餐厅不能刷卡而身上 现金又带得不够,那会造成多尴尬的场面?即使你拿菜单时气定神闲,又点 了一手漂亮的好莱,这临去的一场洋相。还是会毁了美食家的风采。我出门 用餐不管去贵的地方还是便宜的场所,一定先为这一餐定好预算。点菜时预 算摆在前面,尽量挑选最有价值又是自己最想尝试的美味,但绝不冲动去做 破格的消费,所以每回总能达到预算多少就花多少的境界。“有节”是美食 家很重要的一种气质,点菜点得刚好够吃不浪费,花钱花得心里有谱不夸张 ,就是“有节”的表现。这种本事从书本上学不来,只能靠日常实践中去体 会,去磨练。 P21-22 碟盘里装满乾坤人寰,弹拨的岂止是“民以食为天”的乐章。生命的本源在美食中滋养强壮,人们的心灵在酒香中释放升华。本书以引导读者变成美食家为主旨,介绍了美食家的一些基本知识,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好书。 游戏人物是《美食的俘虏》中的职业,理解为美食猎人. 宗迦(ゾンゲ): 年龄:27岁 生日:7月8日 血型:B型 星座:巨蟹座 身高:182cm 体重:100kg 视力:1.2 足长:28cm 由于第一时间逃离了浅湾洞窟、所以算是在浅湾洞窟中唯一存活的美食家,豪华菜单已经完成。虽然都是不起眼的美食,但都获得过阿虏的轻微的认可。武器是战斧,拥有将巨大蜈蚣一劈两半的惊人实力,读者对他的人气比较高。美食家是自封的,虽然嚣张,但却是很可爱的人。宅男属性自称十分擅长RPG,有很神奇的运气。 布努波 被称为赏金猎人的美食猎人,和阿虏一起前往冰之大陆寻找世纪浓汤.使用炮弹. 多浪加 被称为大胃王,用斧头作战,被美食会第4分部长杀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