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丽城三重奏 |
释义 | 2003年,动画长片《美丽城三重奏》先在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备受关注和好评,又被今年奥斯卡电影节提名,虽然没有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但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它是艺术性极高的动画片,是近年来难得的优秀作品,也是动画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影片简介出品国:法国 又名《疯狂约会美丽都》、《佳丽村三姐妹》 英文名: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导演:西维亚·乔迈(Sylvain Chomet) 主演:米切尔·切泰克斯Michele Caucheteux、珍-克劳德·唐达Jean-Claude Donda、米歇尔·罗宾 MichelRobin、莫妮卡·维加斯Monica Viegas 出品:索尼 类型:动画片 对白语言: 法语 / 葡萄牙语 上映日期:2003年11月26日 音乐制作:查雷斯特 片长:77分钟 剧情概述《美丽城三重奏》描述的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Champion,参加自行车环法大赛中途遭黑手党绑票,救孙心切的老奶奶在爱犬陪同下,冒险来到黑手党大本营海港大城,她在当地巧遇怪里怪气的爵士老女子三人团体,四个老太婆一拍即合同台演出,并和黑手党斗智斗法,设法营救爱孙。 电影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法国某小镇上住着祖孙二人。孙子名叫“冠军”。“冠军”从小就只喜欢骑自行车,祖母自然就是无条件支持。每天“冠军”骑车训练,祖母就坐在自行车后面的跨斗里猛吹哨子监督,训练完了就用打蛋器和吸尘器放松肌肉,还让他坐在秤上吃饭控制体重。后来“冠军”参加了环法自行车赛,却被神秘的黑衣人给绑架了。于是祖母就带上家里的老胖狗布鲁诺、骑上自行车一路追到了一个古巴比伦式古城,遇到了黑白片时代的演唱组合“美丽城三重奏”。她们现在已经是老太太了,于是四个老太太和一条狗组成了队伍,从坏蛋资本家手里救回被当做赛狗用的“冠军”。 影片看点此片人物造型极其夸张,自行车运动员都很恐怖:腿上肌肉如山,上半身骨瘦如柴;而老狗布鲁诺则恰好相反,身体像气球而腿细如柴,祖母则是个大圆球。此片背景特别美,特别是其中的城市、街道、建筑等“外景”就像印象画派的油画一样。 片中人物基本没有语言,“冠军”一句话不说,而老祖母基本也是吹哨。自行车比赛进行了一段后,老祖母搭乘救护车跟在孙子后面吹哨加油。美国黑衣人在路上撒上钉子让他搭乘的救护车爆胎,老祖母一动不动,趴在司机汽车下面吹哨监督司机换轮胎。而老狗布鲁诺在篇中的位置也很重要,影片开场不久“冠军”和老祖母忙着训练、放松、吃饭的时候,那条狗就趴在自己的饭盆旁边看钟,到点了就上楼去对着附近的铁路桥上的火车狂吼,那场面的忙乱,可是绝了。 观后感对于电影而言,我相信自己心里的那块感应面已经被涂抹的五颜六色了,赤橙红绿青蓝紫,一应俱全。有时觉得这是财富,有时也觉得是种悲哀。渐渐的,看电影总在麻木中进行,各种作料杂碎喷洒到眼球上,流动到耳朵里,渗透到大脑中,那块曾经敏感的皮层似乎总也打不起精神,疲惫不堪。 大约三个月前,遭遇《21克》,大约两个月前,遭遇《美丽城三重奏》,庆幸的,让我重寻回了观影的乐趣。原来,自己一切依旧。不同的是,好片子越来越少而已。 今天来侃侃《美丽城三重奏》吧。 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的某一个时刻都会在脑海中迸发出为《美丽城三重奏》写点什么的愿望,因为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但每每又觉得无从下手。似乎总也抓不住当时被触动的那份感觉。前天偶然读到一位英国诗人的诗句,“上帝创造乡村,人类创造城市”,顿然间,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悲悯,竟与看片儿时别无二致。真是以外的收获。 如果没看《美丽城三重奏》,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海底总动员》绝对是2003年最棒的动画片。然而面对《美丽城》之后,《海底》则象个小孩子似的,缺乏历练与堆积,不论大笑或痛哭,都率直的明摆在你面前,毫不掩饰。《美丽城》则完全是位经历初恋、爱情与婚姻的少妇,一笑一嗔,一举手一抬足,不但散发着妩媚、矜持,青春年华渐渐逝去的淡淡忧伤与愁苦又伴随其中,那份成熟的气息,绝对可以将人俘虏。不用说,面对天真无邪的《海底总动员》,我被少妇俘获了。 原谅我用了上面的比喻,但真的觉得恰当不过了。显然《美丽城三重奏》不是拍摄给儿童观摩的电影,她的精巧与睿智,儿童们是无法理解的。这也似乎秉承了法国动画片的一贯传统。记得第一次看完《美丽城》时,马上想到的,便是《国王与小鸟》了。我心释然,二十多年过去了,法国动画片的精髓,得到了延续。 我相信本片导演绝对具有诗人气质,否则肯定把握不住那种快乐与哀伤共存的尺度,这也是本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全片在浓郁伤感的大基调下,并没有扑灭作为动画片所应当承载的乐观与调侃,而且两者相处的又那么和平友善,毫无冲突,这真是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儿。而且更为重要的,全片中许多充满智慧火花的快乐点,恰恰就因为那个伤感的大基调才更添了几分不平凡。影片中的这类“不平凡”也为整部影片注入了不平凡的艺术气息。 当主角所住的小楼屋,从花海漫天的田园诗歌般的氛围所包围到被火车轰隆隆震动的摇摇欲塌的窘景,全片的基调便在这几分钟的镜头过度中充分表达,到了后期的变化了的哥特味道极浓烈的高楼大厦与如同复制品般的行人,全片真可谓是“哀伤的展示场”;然而,千万别忘记了,那条聪明的狗,那颗手中的手榴弹,还有老奶奶的那只高底鞋,等等这些精巧的充满智慧的设计,又在处处提醒着观众,动画片的巧妙与无限的可能。 或许说这是“悲剧的力量”有些过分,但以一部动画片便能够传达出“哀伤的力量”,也是绝对不易的。而这种力量,也是整部影片的力量所在。 当然,能够完成此种力量的表达、传递与升华,与其同样抓人的影像风格是分不开的。其实这与前面所讲到的“哀伤的力量”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开谁,谁有不会比谁更重要。这就象一副绘画,她所散发的气息与创作者本身的风格绝对是对应的,是无法剥离的。 其实分析这部影片的影像风格,其结果与之前的情况类似,也同样是个“大”与“小”的构成。夸张、杂乱与疯狂的大基调下,是精致、小巧的细节亮点。同样,导演很完美的整和了这两种看似水火不溶的磁极。当我看到可爱胖狗狗着急的看着体重测试仪,盼望着那顿丰盛晚餐的降临的时候,我便已预见到了这部影片的优秀:她的细节之处,简直堪称完美表达。称《美丽城》为“完美的细节电影”,也不为过。同样正是由于导演对于自己把握细节能力的高度自信与完美实施,才使得影片可以保留最少的对话而不失乐趣,避免了拖沓与沉闷。这正是导演技巧的高超之处,也是全片得以散发出浓重艺术气息的使因。 我一直以为,能够仅靠细节与镜头来讲故事的导演,是充满才华与天分的,王家卫如是,科波拉如是,《美丽城》的导演亦如是,虽然这仅仅是部动画片。其实细节处理如同CG技术一样,同样应当属于技术问题,只不过后者偏重客观创造,而前者偏重主观创造罢了。没有这种强烈的对细节敏感的天分,这种技术是很难模仿的。 与另一类影片不同(这类影片则主要靠思想与信息取胜,技术、表达方式等等则无须废话),《美丽城》在技巧方面的成就与其外延的思想与传达的信息是同等重要的,这也是我对她的细节表达方式极为推崇的原因之一。或许可以更为直接的说,因为有了影片中的那些琐碎的小细节,《美丽城》才会如此美丽。 除了上述的分析以外, 还有一点是不得不提的,便是本片的配乐了。在这里请先容许我发几句牢骚话,前段时间的奥斯卡奖项,最佳配乐没有给《美丽城》真是叫我郁闷了半响。对于一部对白极少的电影,如果配乐不优秀的话简直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场噩梦。《美丽城》的优秀之功,配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显然,音乐在本片成为了角色之一,这与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如出一辙(顺带再罗嗦一句,呵呵,《看电影》里的罗展风专栏,是我每期必读的文章之一,尤其之前他对《花样年华》配乐的详细分析,读来真是痛快)。用音乐来弥补由于对白过少而丧失掉的情景表达,是本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当身着黑色西装状若木桩的反派角色第一次出现时,音乐马上由欢快变为阴沉……如此等等,均很好的弥补了对白过少而面临的窘境。音乐之功,莫过于此。 前段时间,在论坛上听一位朋友说,《美丽城三重奏》被欧洲媒体评为2003年欧洲最佳电影,但很多人也有疑问,说有《再见列宁》,有《梦想家》……一部动画片承担此种盛誉似乎有欠公允。其实,依我看,这样评价也未尝不可。《美丽城市三重奏》的干净与纯粹,气息与思想之火花,相比充满政治与情色寓言的电影而言,是绝对值得称赞的。这是部干净的不能再干净的电影,纯粹的不能再纯粹的电影,这是关于电影的畅快淋漓的艺术回归! 让我用一位极伟大的法国人的至理名言,来结束这篇文章吧,同样的,也送给同是法国的电影,《美丽城三重奏》:我越是思考我们的生活问题,我就越相信,我们应该选择“嘲讽”与“怜悯”做我们的评论员与法官,就如同古埃及人让女神伊希斯、女神内弗提斯来评判死者一样。嘲讽与怜悯都是好帮手。第一个用她的微笑让人生变的愉快;另一个用她的泪水让生活变的神圣。 嘲讽与怜悯,微笑与泪水,这不正是《美丽城三重奏》吗? 主要荣誉* 2003哥本哈根特别评审团大奖、2004年76届奥斯卡动画长篇入围影片 * 全球商业运作最成功的动画影片 * 在制作过程中即被全球18家著名电影公司与发行商抢定播出权的动画片 * 全球业界人士公认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 法国、加拿大、比利时、英国联合打造的动画佳酿 * 奥斯卡电影节唯一可以抗衡《海底总动员》的提名动画影片 * 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备受关注和好评 剧照及海报老太太们的雷人表演 Champion正在比赛 海报 拍摄花絮作者在《美丽城三重奏》中加入了之前在《老妇与鸽》中创作的执法者形象(如下图中右下角的那个人),这算是作者设置的一个彩蛋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