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美花风毛菊
释义

美花风毛菊为菊科风毛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100厘米。根状茎纺锤状,黑褐色。茎直立,上部有伞房状分枝,被短硬毛和腺点或近无毛。瘦果倒圆锥状,黄褐色。冠毛2层,淡褐色,外层糙毛状。花果期8-10月。分布于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它的全草可用于风湿痹证、肝郁气滞、腹痛、腹泻。

中文学名:美花风毛菊

拉丁学名:Saussurea pulchella (Fisch.) Fisch.

别称:球花风毛菊(河北、山西、内蒙古)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目:菊目

科:菊科

亚科:飞廉亚科

族:菜蓟族

属:风毛菊属

亚属:附片亚属

种:美花风毛菊

命名来源:Colla,Herb.Pedemont.3:234.1834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根状茎纺锤状,黑褐色。茎直立,上部有伞房状分枝,被短硬毛和腺点或近无毛。基生叶有叶柄,柄长1.5-3厘米,叶片全形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15厘米,宽4-6厘米,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线形或披针状线形,顶端长渐尖,边缘全缘或再分裂或有齿,两面被短糙毛或几无毛;下部与中部茎叶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上部茎叶小,披针形或线形,无柄,羽状浅裂或不裂。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球形或球状钟形,直径1-1.5厘米;总苞片6-7层,全部外面被稀疏的长柔毛或几无毛,外层卵形,长2毫米,宽1毫米,顶端有扩大的圆形红色膜质附片,附片边缘有锯齿,中层与内层卵形、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长0.4-1.5厘米,宽2-3毫米,顶端有膜质粉红色的扩大的边缘有锯齿的附片。小花淡紫色,长12-13毫米,细管部长7-8毫米,檐部长4-5毫米。瘦果倒圆锥状,黄褐色,长4-5毫米。冠毛2层,淡褐色,外层糙毛状,长2毫米,内层长,羽毛状。花果期8-10月。

生长分布

分布北京(密云、门头沟、灵山)、黑龙江(泰康、虎林、密山、安达、萨尔图)、吉林(安图、长白山、镜泊湖、和龙、九台)、辽宁(抚松、鞍山、岫岩、大连、营口)、河北(张家口、张北、阜平)、山西(娄烦)、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锡林郭勒盟、大青山)。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达乌里。

生长习性

生于草原、林缘、灌丛、沟谷草甸,海拔300-2200米。美花风毛菊喜生于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的中性土壤上,是典型草甸、林问草甸,河谷草甸、山地林缘等常见伴生种。美花风毛菊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具有一定的耐瘠薄和耐早性,在草甸草原带砂质性土壤的贝加尔针茅、大针茅、羊茅、糙隐子草等群落,也常生长;也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在pH<8.5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发育,在碱化草地的植物群落中也常见到。

生长繁殖

美花风毛菊在东北于4月中、下旬返青,7月孕蕾,8—9月开花结实,9月下旬至10月籽实成熟,瘦果千粒重约2.37g,生育期在200天左右。美花风毛菊为地下芽植物,侧根肉质,可产生不定芽,在母株受损或适宜的环境可进行无性繁殖,再生力较强。美花风毛菊的有性繁殖力也较强,单株可产生多至数千粒种子,瘦果具长冠毛,头状花序在籽实成熟后风干开展,借助于风力将种子散布到各个地方,甚至距母株较远的地方,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便可萌发生长,实生苗当年不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饲用价值

适口性较差,仅在春季和晚秋牛、羊采食嫩叶。粗蛋白质含量较低,粗灰分含量高,特别是钾和钙的含量比一般植物均高。总评为低等饲用植物。

药用价值

来源

美花风毛菊的全草。

功效

祛风除湿、理气止痛。

主治

用于风湿痹证、肝郁气滞、腹痛、腹泻。

性味归经

辛、苦,寒。入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一10克。

中药化学成分

地上部含生物碱、黄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