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国蓝岭号指挥舰 |
释义 | 历史1963年北约的一次例行的海军联合演习中,一周之内,司令部收到的各类电报厚达1.8米,指挥人员需要以平均两分钟一份的速度来阅读和处理这些情报,其花费的时间、精力和指挥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这一背景下,建造专用的舰队指挥舰,才能使海军的指挥控制能力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性能"蓝岭"号作为一艘专用舰队指挥舰,其优良性能突出表现在强大的指挥控制功能上。按照美国海军现行的指挥体制,"旗舰指挥中心"就是像"蓝岭"号这样的,位于作战海域的海上指挥控制舰。在具体的作战指挥中.设在夏威夷的"舰队指挥中心"将各种作战指令、作战海域的海洋监视情报、敌情威胁及作战海域的环境数据发送到"旗舰指挥中心",经过处理之后分送各个指挥位置和作战部队。 "蓝岭"号的出现使美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大型海上指控中心,从而在技术上彻底解决了大规模海上联合作战的指挥问题。 "蓝岭"号的建造费用近8000万美元,平均每吨满载排水量的造价为4110美元;而同期建造的"肯尼迪"号航母的平均每吨满载排水量的造价为3428美元;"蓝岭"号高出了20%。较低的性能价格比使美国没有再继续建造同类舰。 基本资料 “蓝岭”号满载排水量18372吨,舰长194米,宽25米,主甲板宽32.9米,航速23节,16节航速时续航力为13000海里。职员编制821人,指挥部人员190人。单从上述性能数据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并无什么超人之处,事实上“蓝岭”号在设计中围绕着“一切为保障海上指挥”的需要,可以说是设计独特。 对于“蓝岭”号来说,首先值得‘—提的是近两万吨的排水量。较大的排水量使“蓝岭”号有足够的甲板面积以布置数量众多的大型通讯天线,避免因天线配置密集而相互干扰;较大的排水量使“蓝岭”号有良好的适航性、较大的续航力和较强自持力,考成到通信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和作战指挥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一排水量也可以保证为今后的改进改装提供较大的余地。“蓝岭”号的甲板布置也比较特殊。上层建筑集中配置在中部甲板,和烟囱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大型舰桥,—上层建筑的前部是一个大型四脚桅,后部是一个筒桅,上甲板尾部没有一个宜升机起降甲板,可以停放一架中型直升机,但未设机库,整个上甲板显示很开阔、干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