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花落
释义
1 乐府曲名

《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流传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代表作品。

中文名称:《梅花落》

类别:乐曲

创作年代:汉代

作者:李延年

乐曲简介

《梅花落》属乐府横吹曲调,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别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横吹”属古乐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横吹曲”。“横吹”不仅是横吹曲的简称,也是乐器的称谓,其形类于笛子。《梅花落》是汉横吹曲《摩诃兜勒》二十八解中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几代一直流传的曲调之一,和《折杨柳》一起成为笛曲的代表。同时,《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于特定的朝廷仪式,由专门人员演奏,隶属一定的部门。

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李白《黄鹤楼闻笛》一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乐曲《梅花落》,为了押韵,用倒装手法写成。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

在古乐府中,诗词与音乐在意义上不可分割。是什么曲牌,就配其内容的诗词。因此《梅花落》也是乐府诗题。一般的《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

乐曲流传

据《乐府题解》里记载,《梅花落》原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魏晋以后很风行,为当时流行的十八首横吹曲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宋元明清几代也一直流传。后来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据《梅花落》改编。

作者简介

李延年(?—约前90),中山(今河北定县一带)人,汉武帝时宫廷音乐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以“太监”名义在宫内管犬。其“性知音,善歌舞”,颇受武帝器重,被任为“乐府”音乐的最高负责人。李延年不但善歌习舞,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中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鲍照诗作

这首《梅花落》是南朝诗人鲍照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托讽之辞。作者以庭中杂树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他们的软弱、动摇。诗中写诗人和杂树的对话,富有寓言色彩。

中文名称:《梅花落》

创作年代:南朝宋

作者:鲍照

文学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

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作品注释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作品评析

《梅花落》属《横吹曲》,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鲍照的这首《梅花落》还算是较早的一首。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以杂树衬醒,独为梅嗟”。诗人说庭中的杂树众多,可他却偏偏叹息梅花。如果读者再往下看,这发端的一句,又不仅仅是起着“衬醒”的作用,因为“衬醒”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捺不住地提出质问——“问君何独然?”这“问”的主语便是“杂树”。“独”字紧扣着“偏”字,将问题直逼到诗人面前,诗人回答得也很爽快,那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雪之中开花,冷露之中结实。这是赞梅的理由。但是,为了使“偏”与“独”有所交待,也为了使发问者(杂树)对自己有所了解,所以接着又说:想想你们吧,只能招摇于春风,斗艳于春日,即使有的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终没有耐寒的品质,是所谓“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鲍照《咏史》)。如此相比,则“偏为梅咨嗟”一语,便得到全面而有力的阐发。

明代钟惺说这首诗:“似稚似老,妙妙”(《古诗归》)。这个评语颇有见地,也很耐人寻味。这首诗结构单纯,一二两句直抒己见,第三句作为过渡,引出下文的申述。言辞爽直,绝无雕琢、渲染之态,比如对梅的描写,这里就见不到恬淡的天姿,横斜的身影,也嗅不到暗香的浮动,更没有什么高标逸韵,力斡春回的颂词,而只是朴实无华,如实道来——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其句式韵脚,亦随情之所至,意之所须,有五言,也有七言;“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沈德潜《古诗源》),新奇而不造作。诗人以如此单纯朴拙、随意自然的形式,说着并不怎么新鲜的事情,确有几分“稚”趣。然而,“念其”、 “念尔”,不无情思,足见褒贬之意,早存于心,所以观点鲜明,一问即答,且能不枝不蔓,舍形取神,切中要害,是亦决非率意而成。“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郑板桥《梅竹》)。画家“心事”在画中,诗人的“心事”也藏在诗中。《南史·本传》中的记载:“(鲍)照尝谒(刘)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南史》卷十三)。这段文字不仅可以使读者窥见其人,亦有助于理解这首诗。如果说傲霜独放的梅花,就是那些位卑志高、孤直不屈之士的写照,当然也可以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体现。那么,“零落逐寒风”的“杂树”,便是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龌龊小人的艺术象征。诗人将它们加以对比,并给予毫不含糊地褒贬,一方面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刚正磊落的胸怀,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兰艾不辨”、贵贱不分的世风的抨击和抗争。萧涤非先生曾经说:鲍照“位卑人微,才高气盛,生丁于昏乱之时,奔走乎死生之路,其自身经历,即为一悲壮激烈可歌可泣之绝好乐府题材,故所作最多,亦最工”(《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这首诗虽是咏物,然其身世境遇、性格理想、志趣情怀无不熔铸其中。就以上所言,则又显示出它的慷慨任气,沉劲老练的特色。因而,那“似稚似老”的评语实在是精当绝妙。

作者简介

鲍照

(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一带度过的。26岁时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初不得重视,后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后因宫廷内部斗争,死于乱兵之中。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氏集》、《鲍参军集》。

3 杨炯诗作

这首《梅花落》是唐代诗人杨炯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以思妇的身份抒写她对丈夫的思念,也写出了边关战争的长久。

中文名称:《梅花落》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杨炯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诗文字数:4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诗词格律

这首五言律诗的用韵方式是首句入韵仄起式,其韵脚是:梅开来台回,押上平十灰韵(平水韵)。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作品评析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作者简介

杨炯

(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公元681年(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公元692年(如意元年)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有《盈川集》,存诗33首。

4 卢照邻诗作

这首《梅花落》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全诗共八句四十字,由眼前的梅花开放引发联想,转写遥远的塞外征人之情状。

中文名称:《梅花落》

类别:咏物诗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卢照邻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作品译文

梅岭花朵盛开的时候,天山还未开始下雪。

下雪的地方看上去疑是开满了白白的梅花,而梅花的边缘处又像是落了一层积雪。

因着风儿的吹拂片片梅花飞入舞女的广袖中,又混杂着脂粉飘向女儿家的妆台。

几万里广袤荒凉的匈奴之地笼罩在茫茫白雪之中,春天到了了也还无从知晓。

作品评析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作者简介

(635?-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世称“初唐四杰”。博学能文,仕途不顺,一生悲苦。曾因事入狱,幸为友人救护得免;后隐居太白山,染风疾,服丹药中毒,手足俱残;又迁隐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下,得友人资助,购园而居,竟预筑坟墓,僵卧其中。终因不堪精神身体双重折磨,自沉颖水而死。有集二十卷,又《幽忧子》三卷,汇编诗二卷。

5 刘方平诗作

这首《梅花落》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创作的小诗,共八句四十字。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的幽怨之情。

中文名称:《梅花落》

类别:闺情诗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刘方平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梅花落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作品评析

这首诗开头两句,极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但是,“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俗话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花也是一样,盛开的时间非常短暂,紧接着的便是凋零、败落。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这句既是赋,也是比,不仅是写一个少妇欣赏自己后院里的梅花,而是以花喻人。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这大概是我国古代佳人甚为普遍的心态,因此也就成古典诗歌一再吟咏的题材,从刘希夷的《白头吟》到林黛玉的《葬花词》,莫不如此。但这首诗还不是一般地感叹岁月易逝,而是包含着不能与良人一起共度大好年华,共同领受生活美的恼恨。良人的去处:“长城恨不穷。”丈夫从军去了,征战去了。这样,诗的触角又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另一面,赋予它新的意义。唐玄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元、天宝(均为唐玄宗年号,713-756)年间不断对外用兵,造成了许多家庭骨肉分离。这两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它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显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刘方平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在世。一生隐居不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