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花碑 |
释义 | 梅花碑东起城头巷,西至佑圣观路,南通道连长寿弄,北通道连水亭址。长210米,宽6米。梅花碑的所在地原为南宋德寿宫的一部分,明代在这里设有署理木税的南关工部分司。明末,潞王来杭居于南关分司内。当时该署庭院内有梅树和芙蓉石等景物,因而议事厅有“梅石双清”的题额;厅南有一石碑,上面刻有明代著名画家蓝瑛和孙挞画的梅花和石,称为“梅花碑”。后来乾隆帝来杭,见后十分喜爱,将碑移至北京圆明园内,另摹一石留在杭州。民间遂称此处地名为梅花碑。 地名“梅花碑”杭州市地名。因为记载了南宋德寿宫历史的梅石碑,杭城有了梅花碑这一地名。 重建梅石碑因为记载了南宋德寿宫历史的梅石碑,杭城有了梅花碑这一地名。地名沿用至今,碑石却早已不存,这一令人扼腕的遗憾,已成为历史。2007年7月13日,在从杭州市民视野中消失40余年之后,根据西湖博物馆馆藏拓本复制的梅石碑完成安装作业,现身于南宋德寿宫后圃遗址——杭州佑圣观路梅石园。同时安装的,还有落款为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的《重建梅石碑记》碑石。 从前有两块“梅花碑”由俞樾、徐花农、彭玉麟、马驷良等名家题跋的“西泠红梅碑”,是杭州仅存的一块以梅花命名的碑刻之一。因为有“梅花碑”这一地名,杭州人可能会对“西泠红梅碑”更感兴趣。 杭城以梅命名的碑石有两块,一块为“梅石双清碑”,习惯称为“梅花碑”。乾隆下江南时发现此碑,将它移至北京的圆明园。杭州人所熟悉的“梅花碑”(注,位于杭州第三医院附近),就是以此典故命名的。 另一块为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绘的俞楼红梅碑,被杭州人称为“西泠红梅碑”。从拓片上看,“西泠红梅碑”上梅树疏密相间,摇曳有声,画面占据了大半块石碑。碑的右侧,刻有一些文字,“七十二峰樵人雪琴并识”字样,并刻有“彭玉麟印”的方块印章。据史料记载,彭玉麟曾在西湖边营造别墅,使小瀛洲初具风貌。 梅花碑的传说老石匠发现石头早年间,杭州有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凿了一辈子的石头,雕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啦。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纪老了,背驼啦,眼也花啦,但他仍旧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石头,那石头仿佛映着一株树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长在石头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头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头好比姑娘媳妇刺绣的白绫,才描上花样儿还没动手绣呢。老石匠越看越喜爱,越看越舍不得离开,便使出全身力气,把那块石头挖起,一步一踉跄地背回家来。 雕刻梅花老石匠对着石头看了三个月,摸了三个月,又想了三个月,才动手在石头上雕刻起来。这石头好坚硬呀!一凿下去只崩起一粉末,一锤下去只冒出几颗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没馁气,只管一锤一凿地雕下去。锤呀凿呀,十日雕个瓣,百日刻朵花,过了一月又一月,过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白日黑夜地刻,终于把那株梅花雕在石头上了。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着春风,向着朝霞,白玉似地开满一树。老石匠的心血呕尺了,老石匠死在梅花边。 老石匠没有儿女,也没有产业,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块公地里,将他最后雕成的这块梅花碑竖在坟顶。 梅花碑的怪事年代过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现啦!石碑上的梅花变得会开会谢,每年春天,别的树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却已经盛开;夏天,别的树儿刚青,石碑上梅树早已一片葱郁;秋天,别的树上叶儿落得一片不剩的时候,石碑上的梅树才开始落叶;冬天,西北风把别的梅树乱和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块石碑还能预报天气:天要晴时,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将阴时,石碑上雾雾、潮卤卤的;天快要下雨时,石碑上阴沉沉、湿漉漉的。人们从这块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时令节气,天晴落雨。有了这块石碑,农家犁地下种就不会错安排;出门人该歇该行心里有定准。大家都很喜爱这块石碑,把它当做宝贝。 梅花雕被围进花园有一年春天,杭州来了一个大官。大官早听说过这块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带着一群手下人,一到了老石匠的坟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开着。他高兴极啦,回去和狗头师爷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坟地旁边造了一座衙门,筑起一堵围墙,把那块石碑围进后花园里,还堂而皇之地贴出布告说:这是一块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进入。 说奇怪也真奇怪,这块石碑被围进大官的花园里,不到两天,碑上的梅花便渐渐隐谢了。以后,不论天晴落雨,石碑上始终是阴沉沉、湿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满了青苔,不但没有一丝光彩,而且变得难看极了。为了这事,大官闷得饭不想吃,愁得觉睡不着,整天在石碑前后打转转。狗头师爷见了,便过来献计:“老爷,我看这是地气潮湿的缘故,如果在石碑脚下架起火来烘一烘,烘干潮气便会好了。”大官听听有道理,边忙叫人搬来干柴木炭。在老石匠的坟顶上烧起来。 石碑被毁火苗一舐到石碑,轰的一声,便爆裂开来,熊熊的火焰喷射得好远好远;一霎工夫,衙门和花园都烧了起来。大官和师爷想逃也逃不及,便烧死在里面。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衙门烧成一片瓦砾,只在大门前面剩下半截焦烂的旗杆。 这块奇妙的石碑是就这样毁掉的。如今,在杭州东城还留下两处地名:一处叫“梅花碑”;另一处叫“焦旗杆”。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