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关中学 |
释义 | 梅关中学,原名城郊高中,创办于1971年,当时地处**城郊偏僻的牛趾石,1984年迁于现址,即县城西南端,工业城附近。 从创建至今,梅关中学的发展历经艰辛,几经波折。创办初为高级中学,1978年改为完中,后因教育形势的变化,1987年普通高中部改为职业高中,1995年停止职高的招生,2003年恢复高中教育。 由于经济、地缘、历史等原因,长期以来,梅关中学校建基础一直都很差,学校占地面积110余亩(2003年后为210余亩),1984年9月至2001年4月期间,却仅有两幢两层的教学楼,硬化面积不足600平方米。而且由于地基下沉,墙体多处严重裂缝,2000年6月,两幢教学楼均被确定为一级危房。而且校园文化也很薄弱,除纯自然状态生存的花草树木外,几乎无其他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生源差,学校初中部的招生范围全为城郊村庄的农村学生,因为靠近城区,大部分文化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都转学至县城的**中学、南安中学就读,高中部的学生也是在**中学招生完之后所录取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道德品行较差,而且因为以上原因,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的学校初中部不如南安中学,高中部不如**中学,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挫。同时,学校恢复高中教育时间不长,高中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重新开始。这些都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大了难度。 鉴于此,学校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把近几年的德育工作重点确定为: 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全员文化素质及审美情操为目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使全体师生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培养起强烈的爱国、爱家乡、爱校的情感;挖掘和培养学生在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树立坚定的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意识,形成团结友爱、勤思博学,积极进取,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营造一个"爱、浓、静、净、雅、美"六字要求的良好育人氛围,从而在德育工作上首先实现农村初中向城区完中的转变。为此,学校自2003年以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摸索中找出一条切合梅关中学发展实际的德育工作道路来,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淀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 (一)积极建设校园物质文化 1、校园建筑建设力求新颖、大方,富有现代气息 香港铭源基金会捐建的“铭源楼”、“英东楼”,外商投资建成的学生食堂及公寓,刚建成的综合科技楼、图书馆及将要建的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等校园建筑均按照高规格、高要求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使校园建筑极具现代气息。而且所有校园建筑的外墙漆颜色均以黄色为主色调,使“黄色”这一中华民族传统喜爱的颜色成为学校校园建筑的标志性颜色。 2、校园环境建设力求美丽、幽雅,具有梅中特色 学校聘请高级园林设计师为校园环境的建设进行科学地规划:“铭源楼”前砌一个喷泉花池,“英东楼”前建一个艺术广场,综合科技楼前为茶花园,图书馆前为梅花园,其后为桂花园,学生公寓前为樟树园,运动场周围为酸枣园。如今,喷泉花池、艺术广场已建成,茶花园、桂花园、樟树园、酸枣园已具雏形,梅花园正在筹建之中。 学生徜徉于优美的校园之中,每天都在接受着学校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的潜移默化的熏陶,自身的道德修养、审美情操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新颖、大方,富有现代气息的校园建筑,美丽、幽雅,具有梅中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巨大的无形的力量。 (二)逐步积淀校园精神文化 1、确定"铭源"精神为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点 香港铭源基金会150万元的无私捐助,使梅关中学彻底摆脱了两幢教学楼均为一级危房的困境,结束了分地教学的历史,并为梅关中学一跃成为县重点发展的中学提供了前提。因此,学校明确提出将"铭源"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确定为校园文化精神的基点,并不断地拓展和延伸。同时将铭源基金会在湘、粤、赣等地捐资助校的义举,特别是在我校的捐助史作为此后新教师、新生入校教育的必修课,用"铭源"精神感召一代一代的梅中教师及学子,用他们切实的行动证实着无悔的人生。 2、开发以"梅岭"为校园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 梅关中学因位于梅岭脚下得名。梅岭,因其饱经沧桑的悠久历史与牡丹亭一同闻名天下,而梅岭山上怒放的梅花,更以其不畏严寒,傲视群芳的非凡风骨,成为中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青睐的对象。学校基于梅岭厚重的文化底蕴,梅花独特的教育意义,专门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从文学、音乐、美术几方面开发以"梅岭"为校园文化底蕴的校本课程,培养师生的爱国、爱家乡、爱校的情感,使师生自觉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师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奋勇拼搏。 3、运用文学、体育及艺术为校园文化底蕴积淀的载体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园文化底蕴的积淀,除校本课程为其形式之外,积极开展与校园文化精神相关的音、体、美活动,提高学生文学修养也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同时,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学生寻找自信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责成政教处、团委、语文组及体艺组成立和完善相应的学生活动机构及组织,如“铭源”合唱团、蒹葭文学社、“铭源之声”广播站、文艺队、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等,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及安排表,定期举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学生的文化内涵及道德品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各项活动的开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年7月、8月由我校文艺队表演的原生态客家民歌表演唱《走读伢子七七磋》分别获市、省首届艺术节一等奖。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除学生是主要参与者之外,教师也是其中之一。为此,学校2003年组建起了教工团支部,重组了工会,由教工团支部,工会每学期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及安排表,负责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有益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师生足球赛、登山比赛、演讲比赛等,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中的重要作用。 二、开展特色教育,找回学生自信 鉴于梅关中学初中生源差,高中生源也是在**中学招了一千多名学生后与新城中学划片招生的形势,学校明确提出"创办特色教育"的办学方针,实施"文化+特长"教育模式,以"特长"办"特色",试图走出一条切合梅关中学生源实际的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学校将初中部每个年级中学习习惯不太好,行为习惯教差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特长班,每天下午开设一节特长课,让教师挖掘出学生的特长,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而为学生找回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表明,特长班的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好转,道德品行有了明显的提高,已成为校园中积极要求上进的一分子。 学校高中部也实行"文化+特长"特色教育模式,以文化为基础,积极挖掘培养音、体、美人才,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在高一阶段便开始分文化班与特长班、以文化为先导,重点发展特长。学校现有高中部三个年级,其中高一年级八个班,开设了三个特长班;高二年级五个班,开设了两个特长班;高三两个班,开设了一个特长班。如今,学校高三年级的学生在原先毫无专长的情况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可望在明年的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同时,为配合特色教育的开展,学校专门为此配备了设施齐全的舞蹈房、美术室、体育室,标准化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及其他各类文体场所及设施都在加紧建设中,艺术楼的建设也正在筹划。 就梅关中学历史、现状及目前生源而言,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却仍然任重而道远。梅关中学作为一所完中还相当年轻,校园文化底蕴的积淀并不是几年内便可完成的事情,而且,学校要在3--5年内实现农村初中向城区完中的转型,德育工作将首当其冲。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不断总结与完善,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与措施的指引和实施下,不辜负香港铭源基金会,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梅关中学的厚望,将梅关中学办成一所环境优雅、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校风严谨、学风浓厚、学生素质全面,以人文管理为本的独具特色的一流二类完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