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尔泽试剂 |
释义 | 梅尔泽试剂(Melzer's reagent)也称为梅尔泽溶液或简称梅尔泽(非正式)。它是真菌学家用来辅助鉴定真菌的化学试剂。它对人体有毒性。 中文名:梅尔泽试剂 外文名:Melzer's reagent 成分:水,氯醛,碘,碘化钾 用途:辅助鉴定真菌 毒性:有毒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混用 化学成分梅尔泽试剂是氯醛,碘化钾和碘的水溶液。根据不同的配方,它含2.50-3.75%碘化钾和0.75-1.25%碘,余下的50%为水,50%为氯醛。由于碘和氯醛的存在,梅尔泽试剂是有毒的。梅尔泽试剂是生物学里用到的一类包含碘和碘化钾(IKI)的试剂之一。鲁戈氏碘液就是另外一种这样的试剂。 颜色反应使用梅尔泽试剂时只需使试剂接触到真菌组织或细胞(通常是准备好的显微镜载玻片),然后观察是否出现以下三种颜色反应: 淀粉质(amyloid)或梅尔泽阳性反应:被测组织颜色呈蓝色到黑色。 拟淀粉质(pseudoamyloid)或似糊精反应(dextrinoid):被测组织呈棕色到红棕色。 非淀粉质或梅尔泽阴性反应:被测组织不改变颜色,或显浅黄棕色。在淀粉质反应中,还可以区分两种类型: 真淀粉质(euamyloid)反应:被测组织可在未经氢氧化钾预处理的情况下变蓝。 半淀粉质(hemiamyloid)反应:被测组织在鲁戈尔溶液中变红,但在梅尔泽试剂中没任何反应;用氢氧化钾预处理后在两种试剂中均变蓝。梅尔泽试剂的反应几乎是立即发生的,不过在某些情况下需要20分钟才能看到反应现象。构成梅尔泽试剂的化合物有多重功能。氯醛是一种清洁剂,用于漂白和提高很多种暗颜色物质的透明度。碘化钾是用来提高碘的溶解度,无碘化钾时碘在水中只是半可溶。碘被认为是梅尔泽试剂中主要的染色剂,它与淀粉质物质细胞壁中类似淀粉的多糖发生反应。然而,具体的反应机理还不清楚。在一项包括35种担子菌孢子的测试中,大部分孢子在梅尔泽试剂和鲁戈尔试剂中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有些孢子在梅尔泽试剂中无反应,但在鲁戈尔试剂中,结果从微弱或无反应,到碘阳性反应;有些孢子在梅尔泽试剂中给出淀粉质反应而在鲁戈尔试剂中甚至给出拟淀粉质反应。当与碱性溶液混合时,梅尔泽试剂退化为浑浊的沉淀,因此它不能跟像氢氧化钾或氨水这样的常用真菌学试剂混合使用或直接相继使用。当用氢氧化钾做预处理时,必须在加梅尔泽试剂前中和碱性。 历史使用碘溶液来辅助描述和鉴定真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梅尔泽试剂在1924年首次由真菌学家瓦茨拉夫·梅尔泽发明并作出描述,并以它的发明者的名字命名。梅尔泽修改了植物学家阿瑟迈耶多年前开发的一种含氯醛的IKI溶液而得到了梅尔泽试剂。梅尔泽是红菇属(Russula)的专家,在该属中,孢子纹饰或整个孢子的淀粉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