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玫瑰圣母堂 |
释义 | 玫瑰堂(Igreja de São Domingos),正名为玫瑰圣母堂及圣多明我教堂,位于澳门的市中心,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属于旧圣道明会院。 简介玫瑰圣母堂又称板樟堂或多明我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即源于此。 玫瑰圣母堂供奉的花地玛圣母,是葡萄牙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颇富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宗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 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 圣堂内的天花板饰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图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颠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设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 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 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 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 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 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 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 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建筑历史玫瑰圣母堂 St. Domingo's Church 1587年,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奉玫瑰圣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为主保,次年由该会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于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华人称为“板樟堂”,直至17世纪方改为砖石的结构。 玫瑰圣母堂始建于1687年,是天主教的多明我会教士初到澳门时设立的,至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教堂于1828年重修,今天壮观的规模,乃源于此。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是葡国人很崇拜的神。1874年曾因火灾而焚毁,当年重建后则成现在的规模。该教堂于1828年做了重新修建,逐步发展为现在的规模。这儿的板樟堂供奉花地玛圣母,花地玛圣母传说是受人崇拜的女神。1874年的时候因为失火而损毁,后来重建后形成现在的样子。 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让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堂会举行九日敬礼;13日当天下午,更会举行盛大的圣像巡游,是本澳所余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极具特色。巡游于下午六时开始,先在玫瑰堂内举行奉献典礼、圣体降福及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圣像移入一座轿内,由身穿白衣、头戴白纱的圣母原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抬圣母像游行,沿途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及西湾往西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前地。值得留意的是,游行队伍的尾端会跟着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向三牧童显灵的奇迹。这条路线是现存圣像出巡活动中最长的,因此当到达主教山时,已是黄昏日落时份,巡游队伍手持蜡烛游行于山上,宛似一条火龙,场面既壮观,又肃穆,充满了宗教气氛。 从1929年起,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批准把花地玛圣母像供奉于玫瑰堂,以利于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信教群众在玫瑰堂举行为期九天的敬礼活动。到了5月13日,还会举行更加盛大的巡游,作为当地不多的天主教节日活动,每次都举办的极具特色。圣像巡游开始于下午六点左右,首先是在玫瑰堂里面举行供奉典礼,接着是圣体降福和葡语弥撒,随后将花地玛圣母塑像转移进一顶轿内,由身穿白色服装头戴白色薄纱的圣母源后团女团员抬着,以玫瑰圣母堂为起点,护着圣母像游街,沿途还要歌唱圣诗,念诵祷文,经南湾和西湾向望洋山海涯圣母小堂行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游街队伍的后面会有三个牧童打扮的小孩,以此行动纪念当年花地玛圣母对三牧童显灵的奇迹。此条路线可以说是现存圣像出巡事例中最长的,所以当到达主教山时,就已经暮色四合,以至于巡游队伍需要手持蜡烛照明,黄昏中的主教山灯火辉煌,好似一条长龙闪现在视野中。场面非常的浩荡壮观,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 1990年代及在2006年进行大规模的重修。圣堂旁的钟楼改建为圣物宝库,展出澳门教区的文物;而现在此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画家曾经对其进行描绘。 建筑构造玫瑰堂内部,中间为主祭坛。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宽,一道用实心砖建造的拱门将主殿和堂身分隔开。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恰好就在主坛上,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圣堂内则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澳门政府在1997年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维修工程,并在楼高三层的钟楼内设立了一所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式的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的珍品。 教堂设有三间大殿,主殿建筑富丽堂皇,给人的感觉肃穆而深沉。在教堂的主殿与堂身之间有一道由实心砖筑造的拱门。 圣堂内的天花板装饰地非常漂亮,其中布置的皇冠图案色彩典雅,十分的引人注目。教堂的堂门雕工细致,艺术特色比较浓厚。圣堂的里面安排的秩序井然,缤纷的色彩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尤其是由漂亮的彩色玻璃制作而成的图案,更是给人新奇的感觉。在教堂的祭坛中布置着慈祥圣母怀抱圣婴的塑像,而圣堂之内则安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便是以此堂为活动开始之地。 澳门政府在1997年曾经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而且在高达三层的钟楼内布置了稀少的圣物宝库,收藏了不少艺术品类的圣像珍品。 建筑特色圣堂大门雕工精细,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明快鲜艳的图案,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顶部则为三角楣,是十七世纪教堂的豪华风格。而内部则由一高高阔的主殿及两个侧堂所组成,主殿和侧堂由几个圆拱门隔开,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有一圆拱分隔,小祭坛则设于侧殿。 收藏珍品堂内存有许多富有奇趣的油画及雕像,尤以耶稣基督像最为著名,从中可窥见古西班牙的宗教艺术特异之处。圣堂内的天花板布满图案装饰,其中有一皇冠图案,对下便是主坛,大门雕工精细;圣堂内部色彩缤纷,形状不一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图案,予人明快之感;祭坛上有圣母圣婴像,圣堂内则摆放花地玛圣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即以此圣堂为起点。 教堂通常于下午开放,可先按门铃,然后经旁边闸门进入,再绕过一条长廊便可进入圣堂内部,圣堂后面设有一小博物院,内藏圣保禄大教堂所遗留下来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遗物。 圣物宝库珍藏了近三百件宗教艺术品,部分展品来自其他教堂或社会人士捐献。藏品种类繁多:弥撒常用的金质、银质和铜质器具;有木材、石膏、象牙制的圣像, 栩栩如生;细腻的油画和有关圣经故事的板画;彩印的图案和神父用的丝织祭衣,华丽精致。其中名为《圣奥斯丁》的油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观众可通过这批珍贵的文物了解天主教在亚洲的发展史。 在圣物宝库顶楼的尽头, 有两座铜制大钟, 是澳门最古老的钟,由于年代久远,它们清脆的钟声已成为了绝响。 音乐会教堂这所属于澳门文化遗产的玫瑰堂,经常成为每年举行的《澳门国际音乐节》其中一个演出场地。能在经过几百年历史洗礼的文物中欣赏艺术,是澳门其中一个可贵之处。玫瑰堂现时是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 其他相关地 址:澳门圣母玫瑰堂前地(议事亭前地旁) 开放时间:每天早上十时至下午六时 免费入场 电 话:(853) 28367706 到达的公共汽车有:2,3,3A,4,5,6,7,10,10A,11,18,19,21,21A,26,26A,33 台湾高雄玫瑰圣母大教堂历史沿革公元1859年(咸丰9年)郭德刚与洪保禄两位神父抵达打狗,象征天主教正式在台开教,同年郭神父以茅草建盖房舍作为临时传教所,之后又陆续改建,而于1862年(同治元年)改建圣堂后,于翌年更名为「玫瑰圣母堂」。1928年(昭和3年),李安斯神父又筹备改建,翌年正式施工,而完工于1931年(昭和6年),为台湾最大主教座堂。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内部以七对柱子分成中殿及两侧通廊,通廊之上还有夹层,而两侧夹层及天花板以交叉拱筋构成,圣坛则以八角环形处理。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其亦名列亚洲三大圣堂(教宗祝圣之圣殿)之一。公元1995年再度重修,惟仍保留外观,样式乃仿公元1931年原始造型,内部木构造则改以钢材。 建筑材料红砖、硓石古石、三合土 建筑风格建筑造型仿造欧洲哥德式教堂风格,并混合部分罗马风格,整体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 指定理由 本教堂系公元一九二八年重建并为台湾地区主教座堂,主教堂的整体建筑造型仿哥德式及罗马式,整体建筑呈现厚重、向上垂直发展的线条,正门上方有清代奉旨碑,其左右两侧有教宗、枢机主教的牧徽,玫瑰圣母堂亦为亚洲三大圣堂之一 定着土地之范围高雄市苓雅区成功段211,216,217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