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胫夜蛾
释义

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危害大豆、鱼藤等农作物,分布在中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云南、河南、河北等省区。

中文学名:毛胫夜蛾

拉丁学名:Mocis undata Fabricius

别称:鱼藤毛胫夜蛾、云纹夜蛾

二名法:Cauninda undata,Noctus undata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分布区域: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云南、河南、河北等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8~22毫米,翅展46~50毫米。头胸、前翅暗褐色,前翅内线较粗,褐色外斜,末端的外侧具1黑斑点,中线褐色波浪状,外线黑色,环纹系棕色小圆点,肾纹大,灰褐色,亚端线浅褐色,波浪形,在翅脉间具黑点,端线黑色,后翅暗褐黄色,外线黑褐色,翅外缘中部具1褐斑。

半圆形,大小1毫米,乳白色至灰绿色。

幼虫

细长,老熟幼虫体长50~57毫米,体色多变。头黄褐色,具点刻构成纵条纹,腹部土黄色,亚背线、气门线为紫褐色细点线,在第1腹节亚背面具1黄白色眼形斑。具3对胸足,2对腹足,1对尾足。

长20~24毫米,宽5~6毫米,黄褐色至红褐色,体表具白粉。

发生特点

在山东年发生3代,7月发生第1代为害春大豆,第2代于8月中至9月上旬发生,为害夏大豆,第3代9月中至10月上旬发生,以第2代为害重。毛胫夜蛾以幼虫在植株上部为害叶柄或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吃光,致大豆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幼虫行动迟缓,有吃卵壳的习性,末龄幼虫吐丝缀叶化蛹。

防治要点

①选用抗虫品种。

②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③药剂防治:发生初期喷洒2.5%功夫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倍液,或4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隔10天1次,可控制为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