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泽东故居 |
释义 |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市,位于湖南中部稍东,距长沙市近100公里,距湘潭市近40公里,距刘少奇故居花明楼仅30余公里。 韶山河流不多,但多山多树,诸峰并峙,脉脉回环,景色特别险峻的当属韶峰。这里地处亚热带湿润季候区,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7摄氏度之间。 湖南韶山(前言 曾国藩、岳麓书院 韶山 交通 旅游资源 导游词) 北京故居(吉安所左巷8号 “一间屋子半间炕”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简介 救国必先重二子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在北京) 湖南韶山前言(Mao Zedong's former Residence)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传说早在上古时期舜曾来过这里,而韶山名称的由来就与他有关。舜是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尧把首领位置禅让给他后,他勤勉图治,深得民心。为开拓疆土。征服三苗,把中原文化传入苗地,以造福百姓,舜曾南巡,宿营韶山之际,命侍从奏乐起舞,欢快的乐音,引来周围林中的百鸟鸣唱应和,把百鸟之王凤凰也吸引来了,一时间漫山遍野仙乐飘飘,令人不知天上人间。后来人们把舜的侍从奏出的音乐称为“韶乐”,把舜听音乐的地方称为韶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便是说的这个典故。这个传说亦留下了许多景点,如引凤山、引凤亭、韶峰、凤仪亭、凤音桥等等。据考古文物发现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韶山附近已有人类群体部落,并且华夏中原文明和当地的乡土文化已开始融汇,开花结果。 曾国藩、岳麓书院历朝历代以来,韶山一直处于“世外桃源”的状态,幽静中浸杂着寂寞,默默无间里又溢出平静祥和。至清末这种状态开始变化,那就是受曾国藩影响,一批韶山人参加了湘军,从而在韶山鼓荡起一种尚武精神,这种尚武精神改变了韶山的民众心理,进而改变了韶山的社会状况。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距韶山仅20公里,此人曾受教于岳麓书院,进士及第,先后出任过工部、刑部、吏部、兵部、礼部侍郎,他的‘曾文正公家书”广为流传,影响颇大。曾国藩曾建湘军,留下了“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尚武精神也影响到了毛氏家族及毛泽东本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当是一个印证。 韶山韶山市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仅有10余万人口,但是韶山的名气很大,因为这里是一代伟人的诞生地,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到韶山旅游热早于新中国诞生不久即已开始,据有关部门估算,自五十年代初开始至今,已约有3300万名游客来过韶山游览、瞻仰伟人旧迹。 交通经过多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韶山目前的交通比较发达。公路方面,有一条省道分别联通国道107、320、319线,韶山高速公路接谭邵高速,且湘宁公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东可至湘潭、株洲市,北可向宁乡县、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市,西可达娄底、邵阳市,南可往衡阳市、直下两广。铁路方面,每日均有列车由长沙与韶山对开。航空方面,长沙市的黄花机场距韶山仅90公里.可至彼处登机。 旅游资源因伟人遗迹颇多,韶山的旅游资源比较发达。来到韶山,你不仅可以看到毛主席的故居与毛氏三祠,还可瞻仰前两年新落成的毛主席铜像,还有主席诗词碑林、韶山烈士陵园等。此外,韶山八景(韶峰耸翠、仙女茅庵、胭脂古井、塔岭晴霞、石屋清风、顿石成门、凤仪亭址、石壁流泉)也很著名,还有著名的滴水洞游览区.均是风景如画的去处。 来韶山游览,不仅能大饱眼福,亦可大饱口福,可以吃到主席生前爱吃的菜肴。同时,你更可循伟人遗迹觅得伟人风采,浮想怀念,温润心灵,增长知识。 导游词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毛泽东故居游览。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但“韶山”二字从何而来?‘韶’又是什么意思?让我为大家解释一下:相传舜南巡时,面对青山绿水,绮丽风光,命侍从奏九章韶乐于此。自此以后,人们把舜帝演奏过《韶乐》的这个地方叫取名韶山。“韶”便是虞舜时的宫廷乐名。 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冲,是一个狭长山谷,过去居住着600多户人家。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栋古朴的农舍叫“上屋场”, 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独特地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自建国以来,毛泽东同志故居共接待中外客人近4000万,其中包括100多位我国党和国家的领导人、14位外国国家元首、30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 故居的前面是荷花塘和南岸塘。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游泳,南岸塘就是他少时“习武练艺”的最好地方。1963年11月,郭沫若参观韶山时,曾指着这口塘感叹地说:“毛主席是少时游池塘,老年游长江啊!” 我们来看毛泽东同志故居。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 1878 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18年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18年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堂参观。这里是堂屋,前面提到的两家共用的堂屋指的就是这一间。它在南方是摆酒席、宴请客人的地方,这里的方桌和板凳都是原物,这是神龛,是供奉神佛、祖宗用的。 穿过堂屋这扇小门往后走,我们便来到了“退堂屋”。这个大锅是煮猪潲用的。右边的脚盆是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此帮助父母劳动,用水桶挑水。这个大水桶是原物。这是南方农舍一般都有的天窗,它用来通风、透气、采光,天窗下有暗沟,用来排水。 接下来,我们参观厨房。请看这个炉灶,过去农家的灶多用泥砖、三合土等砌成,用不了几年就得重作。故居复原陈列时,根据这里老人的回忆复制了这口灶。 1959年,毛泽东回来时,饶有兴趣地观看锅灶,故居工作人员随即问:“主席,您看这口灶像不像原来的样子?”毛泽东点点头说:“这个东西没有,是现代的。”于是后来工作人员把围子撤了。 这里是火堂。南方农家没有专门的取暖。遇上很冷的天气,这上面有个挂钩,俗称炉膛钩,用来挂壶烧水的,过去农家没有热水瓶,客人来了,马上打过来水烧起来。当然这里也可挂吊锅,用来煮饭,冬天全家围坐一团边吃边聊,那可是热气腾腾的呢!1921 年春,毛泽东在筹建共产党的过程中,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2月15日是毛泽东母亲的生日,那天晚上,他邀弟弟,弟妹及妹妹围炉烤火、拉家常。弟弟毛泽民一口气讲到这里这几年遭受到的灾难,毛泽东说,这些不只是我们一家发生的事,天下大多数人都这样,就叫国乱民不得安生,所以我们要舍小家为大家,出去做一些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工作。在毛泽东谆谆教导下,全家人相继离开家乡走上革命道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又总是教育自己的亲人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战斗,一家先后有六位亲人英勇献身,毛泽东的家庭成为革命家庭。关于这部分内容,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专题陈列,欢迎参观。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此参观,了解这些情况后说:“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请看下一间横屋。这里通常是一家人用餐的地方,但在这里也发生过不同寻常的故事。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这里召集一些父老乡亲,以下棋、打牌作掩护,召开各种小型会议,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再一次来到韶山。他在这里召集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骨干开调查会,了解韶山农运情况,并对农运作了重要指示,他所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重要著作,其中一部分资料就是在这儿收集的。这张桌子和这里的凳子是当时使用的原物。1月9日毛泽东离开韶山去湘乡考察,当时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并询问他何时再返乡。毛泽东眼望蓝天,沉思片刻,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需要几十年时间,再搞30年革命,反动派不打倒,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果然,当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再返故乡时,离开这里已整整三十二年了! 毛泽东父母卧室。1893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这是毛泽东同志父母的遗照。毛泽东同志的父亲顺生生于1870年 10月,是一位非常勤劳节俭、精明能干的农民,青年时期因负债过多而外出当兵多年。回乡后,一边务农,一边做些猪、米等小生意攒积钱财。后来,他购置田地,扩建房屋,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夙愿。1920年他因患急性伤寒病去世,享年50岁。父亲的勤劳节俭和善于持家理财为早年毛泽东外出读书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毛泽东母亲生于1867年,她是一位勤劳善良、聪明贤惠的农家妇女。她性情温和,富有爱心,经常接济周围贫困的乡亲。父母亲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影响很大。1959年毛泽东看到母亲这张照片时说:“我还是挺像我母亲的。”他凝视良久,然后又说:“要是现在就好了,要是现在就死不了。”大家看到的这张陈旧木床是原物。 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墙上的照片是毛泽东和母亲及两个弟弟1919年春在长沙的合影。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长沙工作,小弟毛泽覃在长沙读书。因母亲病重,大弟毛泽民送母亲去长沙治病,所以他们母子四人才有机会留下这唯一的一张合影,毛泽东的母亲就是这年10月去世的。这张珍贵的照片由于毛泽东外婆家的珍藏而幸存下来。 这里是毛泽东小时候学习的地方。当年,毛泽东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毛泽东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毛泽东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毛泽东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毛泽东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 毛泽东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毛泽东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泽东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这五位同志后来为革命英勇献身。 请继续往前参观。这是毛泽东家放农具的地方。毛泽东六岁开始参加劳动。13岁到15岁,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休学在家从事农业劳动。毛泽东正式当过两年农民呢。这里放的水车石磨等都有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这间小屋是碓屋,这里有加工大米用的推、碓和风车。1959年,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为罗瑞卿等表演如何使用碓,他说,他原来就做过这种劳动,这是一种较繁重的活。这是谷仓。最兴旺时,毛泽东每年最多能打粮食80担,除自家用去30余担外,粮食还有剩余。这里是牛栏。这是柴屋。毛泽东小时候常常帮助家里放牛、割草、打柴。 这间是毛泽东小弟弟毛泽覃的卧室。毛泽覃生于 1905年,13岁就跟随哥哥毛泽东到长沙读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江西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曾任红军独立师师长。1935年4月,在瑞金东部的一次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到故居参观,当他看到与自己在江西同命运共患难的战友的遗像时,久久凝视着,深情地赞叹道:“毛泽覃是个好同志!”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毛泽民的卧室。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生于1895年。1921年春,毛泽东回家教育亲人干革命,重点是做毛泽民的工作。因为毛泽民当时已成家。但毛泽东教育他,不能只看到自己这个小家,应该看到大家,要想到大多数人的痛苦。毛泽民在兄长的耐心教育下,毅然舍弃小家,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后他一直从事党的财经和后勤工作。1931年在江西,他担任过临时中央政府国家银行行长,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过边区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后来,他去新疆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和民政厅厅长。1943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杀害,时年47岁。1991年江总书记参观到这里深情地说:“毛主席一家很了不起,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的确,除了毛泽民、毛泽覃,主席一家还有四位亲人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毛泽东故居室内参观完全了,请大家到屋后参观。这时是毛泽东小时候劳动过地的地方。毛泽东从小热爱劳动人民,同情穷苦大众。有一年秋收时节,父亲毛顺生在这块坪上晒满了谷子。中午时分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农民们都忙着收拾自家的谷子。毛泽东看到邻居毛四阿婆一个人抢收谷子有困难,马上跑到她的晒谷坪帮她收完谷子,然后才回到这里抢收自家的谷子。可是,自家的谷子早已被雨淋湿,还被雨水冲走不少。父亲回来后很气愤。他向父亲解释说,人家很苦,还要交租,损失一点不得了,我们家里,自然不要紧些。大家从这普通的晒谷坪上可以体会到毛泽东同志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的风范和气度。 坪下面是毛泽东家的稻田。小时候,毛泽东常在田里帮助插秧、除草、扮禾、他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直到1959年,他还指着这片稻田告诉同人员说:这片田,下面的好些,产量高些,上面的差些。希望毛泽东的参观、访问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 歌颂毛泽东的现代诗词 【中华新韵】七绝·毛泽东 (作者:杏花村落网站杏花文社版“书心剑胆”、池州人网站舞文弄墨版“江南闲客”) 一声高叫定乾坤, 斩尽妖魔清鬼魂。 心嵌人民晖日月, 不多拿取半分文! 【注】 一声——当年毛泽东主席宣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也指“八七会议”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韶山故居简介韶山冲上屋场,有一栋坐南朝北的“凹”字型农舍,这里就是毛泽东的诞生地。 毛泽东故居坐落在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上屋场,为土木结构,泥砖墙,小青瓦,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等,现有房屋13间,为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所建,是南方常见的农家住宅形制。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此,故居前,有稻田和池塘,后面是小山,山上长满苍松翠竹。毛泽东少年曾在后山读书、牧牛,在池塘游泳、稻田耕作过。1910年秋,受当时进步人士及书刊的影响,毛泽东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1920年,毛泽东的父母相继去世以后,他的弟妹们也离开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故居召开多种会议并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在故居召开过调查会。此后一别32年。1959年,毛泽东回故乡,探视考察了韶山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也拜祭了父母的坟墓,并写下了《七律·到韶山》的著名诗篇。 1966年,毛泽东再次到故乡,住在故居西面4公里处的滴水洞,这是他最后一次回韶山。毛泽东故居是一座普通的农舍。 1929年,曾被国民党破坏,1950年以后,多次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貌。室内陈设,也按毛泽东当年居住时的原样布置,有些用具为原物。1961年,国务院将此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迎接毛泽东一百一十周年华诞而进行的韶山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已基本结束。该工程真实再现了毛主席一九五九年重回韶山时“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优美田园风光。故居的“旧貌新颜”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使当地“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据介绍,2003年一至三月,韶山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二十六万人次,同比增长百分之八;实现旅游收入八千一百二十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五;旅游门票收入四百四十二万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四十点三二。2003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一百一十周年诞辰,韶山市从年初开始部署系列纪念活动。该市下大力气对景区进行一系列的环境整治。 故居中共有房屋18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 故居陈列物品中有许多是原物,卧室中的床、书桌和衣柜,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厨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农具室中的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过毛泽东的印迹。毛泽东卧室顶上有天窗,顺楼梯可攀上屋顶。1925年6月,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了秘密会议,建立了韶山的第一个中共支部。故居前面是一口长满荷花的池塘,叫南岸塘;在附近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南岸,共有10多间房屋。 参观导航门票 2元 开放时间 8:30-16:00 交通信息 早晨5:00开始,每15分钟有一趟车往湘潭;上午7:00至下午5:30,每30分钟有一趟车往长沙市。韶山市内有环形公路联通各景点。汽车站与火车站至韶山冲毛泽东故居,从早晨6:00至下午7:30,均有环形公共汽车和中巴车,时刻不停地往返于汽车站、火车站与毛泽东故居之间。 美食 正宗的毛家饭店位于湘潭韶山冲,这里的红烧肉选的是五花腩,把五层三花的肚腩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后入锅放豆豉作料,做法非常讲究和复杂。做好的毛家红烧肉色泽金黄油亮,肥而不腻,十分的香润可口。 临近景区 凤凰古城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索溪峪自然保护区 天子山自然保护区 金鞭溪风景区衡山 韶山 洞庭湖 桃花源旅游区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围山 黄龙洞 岳麓山 北京故居吉安所左巷8号——吉安所左巷8号 王之鸿 吉安所左巷属东城区景山地区,是三眼井胡同路北从西往东数的第一条胡同,自北向南沟通吉安所北巷和三眼井胡同,长180余米。 吉安所左巷原称“吉安所东夹道”,因位于吉安所东侧而得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称“吉安所左巷”,“文革”中一度改称“荣兴东巷”,后复称“吉安所左巷”。吉安所又称吉祥所,是清代宫内太监死后停灵出殡的场所。 “一间屋子半间炕”吉安所左巷8号,旧时的门牌是吉安所东夹道7号,在胡同中段东侧,占地面积为213平方米。院墙为外罩灰皮的碎砖墙,街门面西,是一个随墙“小门楼”,院内有北房3间带东、西耳房各1间,还有两间东房,7间房的建筑面积仅为90平方米,其中3间北房的建筑面积为40平方米,每间落(lao)空(使用面积)不足10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一间屋子半间炕”的小房。1918年秋至1919年春,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绍休、陈焜甫、罗章龙、罗学瓒、欧阳玉山等8人在这个小院的3间北房中住了六七个月。当年3间北房是一明两暗,中间的1间是明间,具有厨房、餐厅和过道的功能,东、西两间每个房间各住4个人。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八个人居3间很小的房子里,隆然高炕,大被同眠。”对此,罗章龙的解释是:“‘大被同眠’这句话有个典故:唐朝有个姓张的人,是个大家庭,张公倡议全家人住在一个屋子里,盖一个大被子。我想,这可能是象征一家人团结的意思。润之的这句话,是形象思维的话。”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吉安所左巷8号为私有房产,据房屋档案记载,该房产购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于毛泽东第一次来京之时曾在此居住,故1979年8月21日作为“毛主席故居”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政府拨款对其进行修缮,基本保持原状。 毛泽东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9.9)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毛泽东从1914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革命活动。1915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发出《征友启事》,开始筹组以“思想革命、身心锻炼和革命实践”为活动内容的新民学会。每逢假期,毛泽东都要与一些志同道合者进行徒步游学,既锻炼身心又接触社会。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结伴远游进行社会考察,他们身上不带一文钱,以游学形式靠书写对联为生,历时月余,跋涉千里到达安化县县城。得知安化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先生是位饱学之士,著有《默庵诗存》、《安化诗抄》等,但夏默庵先生性格孤傲,一向不理游学先生。毛泽东仍然登门拜访,两次被拒,当毛泽东第三次登门之时,夏默庵不便再拒,但为试探来者学识,写下一原对置于案上。毛泽东见状,略作思索,即书属对。这副合对是: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默庵先生连声称赞,因为毛泽东应了胜对,不仅工对严谨,而且运用了“为公乎,为私乎,晋惠帝问蛤蟆”的典故。 夏默庵与毛泽东谈诗论史,十分投机,临别之时又赠给毛泽东银洋八圆作为旅资。 救国必先重二子当年,在同学眼里,毛泽东是个出类拔萃的人,同学们给他起了外号叫“毛奇”,把毛泽东比作德国历史一位文武兼备的将军;在老师眼里,毛泽东是国家栋梁,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先生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吾郑重语君,二子(指毛泽东、蔡和森)海内奇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 恰同学少年毛泽东曾填词对自己学生时代生活进行回忆: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毛泽东在北京1918年8月,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开始了他第一次进京之行。 8月15日,毛泽东同萧子升、罗学瓒、罗章龙、陈赞周等20多位准备赴法国勤工俭学的青年乘火车离开长沙,因铁路被水冲断,火车在河南郾城漯河站停留一夜,次日,毛泽东与罗章龙、陈赞周到许昌凭吊魏都旧墟,抒思古之幽情,8月19日到达北京。 到达北京后,毛泽东先在湘乡会馆落脚,又与蔡和森在豆腐池9号(今豆腐池胡同15号)杨昌济先生家小住数日,后由萧子升出面以北京大学学生的名义租住吉安所东夹道7号的3间正房。毛泽东在京期间,相识了李大钊,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 毛泽东从1918年8月19日到京,至1919年3月12日因母亲病重离京回湖南,在北京住了近八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主要从事三项活动:一是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二是探索救国道路,三是联系革命力量。 刘昂在《浩气贯天地风雨送征船——缅怀蔡和森同志》中说:“毛泽东、蔡和森同志一方面积极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而奔走,一方面如饥似渴地探索当时世界的新思潮、新学说,努力追求改造中国的革命道路。”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中说:“赴法勤工俭学是新民学会会员北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后来新民学会会员大部分都走了,只有润之和我留在北京……我当时问润之说:‘大家都去了,他们也希望我动身,你留下吧,我去欧洲。’他说:‘不然,我们留下是有理由的,我进北大是职员,活动范围受限制,你是学生身份,最好活动,范围更广泛些。工作方面是需要你的。’于是我就决定留在北大不走了。我在学生中积极活动,他在教职员中做联系工作。这个做法后来都实现了。” 几十年后,毛泽东在中南海与医生王鹤滨聊起了康德的“星云学说”,勾起对昔日的记忆,他说:“我年轻时曾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过,那是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有很多书可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在那里认识的。” 大井故居大井毛泽东旧居,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西北面,距茨坪7公里,现有公路相通。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大井是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达这里,受到地方农民自卫军王佐部队和群众的欢迎。1928年5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此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多次在这里部署战斗,粉碎湘赣敌军多次军事"进剿"。 1929年1月底,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后,敌人窜入大小五井,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焚毁。解放后,大井已成为一个新山村,被毁的革命遗址,经过修复整理,都已陈列开放。 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惯称它为"白屋"。这栋房子原先叫"新屋下",共有44间,五个天井,面积近千平方米。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便成为毛泽东在大井的住地。当时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1929年1月底,这栋房子被敌人烧毁,仅剩下一堵残墙、屋后的两棵树和房前草坪上的一块大石头。1960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作为纪念。屋后有两株大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经过施肥培植而常年青翠,被人称为"常青树"。屋前的那块大石头因毛泽东时常坐在上面看书读报、批阅文件,被人称为"读书石"。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毛泽东旧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旧居里还陈列着一些当年毛泽东用过的东西,如洗脸盆、毛巾、油灯等等。 上海故居威海路583弄上海毛泽东故居在威海路583弄(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 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 基本信息上海毛泽东旧居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一楼展厅为主题陈列室,介绍了1924年2月至年底毛泽东在上海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毛泽东一生曾50多次来上海,其中,1927年之前就曾10次到过上海,因此在上海不少地方都保留有毛泽东的旧居。此处是他第9次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当时,毛泽东除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外,主要是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任组织部秘书和文书科代理主任,为巩固国共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而工作。杨开慧除料理家务,帮毛泽东整理文稿外,还去工人夜校讲课,从事工运和妇女工作。在石库门楼上,有《毛泽东在上海》图片资料展。参观者可以看到孙中山亲自提名毛泽东等十七人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公函,以及毛泽东出席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时在签名簿上的签字等珍贵史料。 历史资料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沪,信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 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当选为中央局秘书兼组织部长的毛泽东到上海主持中央局日常工作,信在闸北香山路公兴路口的三曾里(现象山路公兴路口)中央办公处。 “三曾里”中的一所房子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和孩子,蔡和森、向警予夫妇和孩子以及罗章龙一家共10口人曾居住在这里。这是一所普通的两底两楼的弄堂房子,毛泽东一家住在前厢房,三户人家合吃大锅饭,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了近3个月,他以“报关行”(即帮人填写外文表格到海关去报税)职业为掩护。 1924年2月中旬,毛泽东再次回到上海,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同时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执行委员、组织部秘书、文书科主任等职,这次,他居住在威海卫路云兰坊7号(今威海路583弄7号)。端午节前后,杨开慧和母亲带着2岁的毛岸英和刚出生不久的毛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 云兰坊7号是一幢老式的两层楼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屋,蔡和森、向警予一家住在楼上厢房,毛泽东一家住在楼下。 三曾里的旧址在1932年“一o二八”抗战中被日机炸毁。威海卫路云兰坊的旧址,现为居民住房,是上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确认经过上海毛泽东故居甲秀里房屋建成于民国4年,弄内共两排五幢房屋。坐南朝北,北面一排仅二幢三楼三底,南面一排三幢,系二楼二底房屋。该里弄北通威海卫路,西通慕尔鸣路。当年房屋门牌为慕尔鸣路317、318、319、320、321号。1934年公共租界当局重编门牌,改为威海卫路(后改威海路)583弄15、17、19、21、23号。1950年前后又改为583弄1、3、5、7、9号。在抗日战争期间,甲秀里改名为云兰坊。 1960年,开始对毛泽东寓所旧址进行调查,访问了当年到过该处的张琼、杨之华、徐行之、刘清扬、钟复光、王一知等人。最后确认今威海路583弄7号或9号(原慕尔鸣路318、319号)均有可能为毛泽东寓所旧址。 该旧址建筑现基本如旧,为居民住宅。1964年上海市文化局曾对该里弄的5、7、9号三幢房屋进行修缮。 由于不能最后确定是7号还是9号,1977年将5、7、9号三幢房屋一并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因土地批租,583弄北面一排1、3号两幢房屋被拆除,仅保留5、7、9三幢房屋。 景点介绍上海毛泽东旧居位于茂名北路120弄7号,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第九次来上海工作期间(1924年2月至年底)居住的地方,现作为上海唯一对外开放的毛泽东寓所纪念地。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 上海毛泽东旧居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一楼展厅为主题陈列室,介绍了1924年2月至年底毛泽东在上海期间的工作、生活情况。二楼设有《毛泽东在上海》专题展览及蔡和森、向警予专题陈列室,大量的实物、模型和场景,使展览形式新颖、凸显个性。旧居对学生团体预约参观免费,学生个人参观半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子女免票,同时可对青少年举行18岁成人仪式、入团(队)仪式等免费提供场地和帮助。 武汉故居在武汉市武昌都府堤41号。1927年上半年,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偕夫人杨开慧及子毛岸英、毛岸青在此居住。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在武昌都府堤41号,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此处写成,还主持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在此住过的还有蔡和森、郭亮、彭湃、夏明翰、毛泽潭、罗哲等。故居系一栋晚清旧式居民建筑,坐东朝西,面积436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四周为风火墙体,三进三天井。大门前据为单坡屋面,墙体有门捐装饰,大门有钉、钱装饰。内部隔断均为木板壁及格扇门窗。原房于1956年修公园时拆除,1967年重建,复原了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鼓诉等所住房间,辟陈列馆对外开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