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囊瘤 |
释义 | 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又称毛囊上皮瘤或毛囊痣,是一种源于毛囊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皮损部丘疹长有毛发和排出皮脂样物是毛囊瘤特征。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病因一、发病原因 毛囊瘤有向毛发分化的趋势。多发性毛囊瘤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而单发性毛囊瘤则无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肿瘤位于真皮内,由边界清楚的结缔组织包囊。可见单个囊状结构,其中充满角质,有时可见毛干。偶尔可见2到3个囊状结构聚集在一起。囊壁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与表皮相连。可见许多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囊肿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有的形成不成熟的毛囊。增生的上皮组织内尚可见到皮脂及小角质囊肿。 症状毛囊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成人,通常无自觉症状。 1.好发部位毛囊瘤好发于面部、头皮及颈部。 2.临床症状 表现为颜面或头部发生略高出皮面的丘疹,顶圆结节,中央凹陷,结节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直径一般在4mm左右。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其中含有黑色或白色毛发,可排出皮脂样物,具有高度诊断价值。通常为单发。 根据临床表现,颜面或头部单个小的圆屋顶状结节,有小束纤细未成熟的毛发从结节中央小孔穿出,结合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鉴别该病在组织学上应注意与毛母细胞瘤、毛发腺瘤和基底细胞癌鉴别。 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囊状结构,充满角质。囊壁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腔内束条状增生的上皮组织,自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可见上皮组织有皮脂及小角质囊肿。真皮内有衬以鳞状上皮的大囊腔,囊腔内可见角质,也常见双折光的毛干碎片。在有中央孔的病例中,大囊腔与表面表皮连续,说明该囊腔为扩大、扭曲的毛囊。有些病例的真皮内尚见1或2个附加的囊腔。从这些原发毛囊壁放射出很多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分化良好的继发毛囊常见有毛乳头,且常有外和内毛根鞘,内毛根鞘含嗜酸性毛透明颗粒,中央有纤细毛发。继发毛囊壁内嵌有小簇皮脂腺细胞。所有毛囊瘤的上皮索与继发毛囊相互连接。这些上皮索因向外毛根鞘方向分化,故周围一排细胞呈栅状,其中细胞因含糖原,所以大而呈空泡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