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果小甘菊 |
释义 | 一、中药名称【药名】毛果小甘菊 【类别】清热除湿药;退黄药 【拼音】máo guǒ xiǎo gān jú 【拉丁学名】Herba Cvancriniae Lasiocarpae 【别名】金钮扣、甘菊 二、中药基源【科属】菊科 【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果小甘菊的全草。 【药用部位】全草 【资源分布】分布于宁夏及甘肃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多石砾地中。 【基源形态】 毛果小甘菊:多年生草本,高7-15cm。有纤细术质化的主根。茎直立或斜升,基部分枝,被白色绵毛。叶柄被绵毛,基部扩大;叶灰绿色,被白色绵毛,叶片披针状卵形至长圆形,长7-15mm,宽5-8mm,羽状全裂,裂片全缘或浅裂。头产太花序单生茎顶,直立,梗长4-8cm;总苞直径8-12mm,被绵毛;总苞片约3层,草质,外层少数,条状披针形,先端尖,几无膜质边缘,内层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先端边缘撕裂状;花冠黄色,檐部5齿裂,具腺点。瘦果长约2mm,疏生长毛,具5条纵肋;冠毛膜片状,5裂,分裂几达基部,其中3枚具芒尖,长约1.8mm。花、果期6-9月。 【采收加工储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 三、中药基础【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清热除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性状鉴别】主根纤细木质化。茎基部分枝,被白色棉毛。叶灰绿色,被白色绵毛,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羽状全裂,裂片全缘或浅裂;叶柄被绵毛,基部扩大。花序干缩,梗长4-8cm;总苞被绵毛;总苞片草质,条状披针形或条状矩圆形;花冠黄棕色,檐部5齿裂,具腺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