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茅于燕 |
释义 | 茅于燕茅于燕,1926年生于北京,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心理系;现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她从事儿童心理研究50余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从事婴幼儿智能追踪研究的心理学家之一。她在国内开创了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训练工作,为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 个人简历茅于燕,女,江苏镇江人。专业学位:哲学心理系学士。简历: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心理系;1951—1960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1960—1979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9—1986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81年,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发展和家庭研究系访问学者;1986年至现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详细介绍茅于燕,教授,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心理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中日育儿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0~6岁儿童身心发展量表的主要研制人之一。她从事儿童心理研究50余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从事婴幼儿智能追踪研究的心理学家之一。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的奖项和荣誉称号,被收为美国马奎公司的《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的《国际知识界名人录》。从1975年开始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研究工作,多年的潜心研究使她在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并撰写了《智力落后儿童早期训练手册》。为让更多的弱智儿童能回归主流社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民办特殊教育幼儿园。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的奖项和荣誉称号,被收入美国自传研究中心的《国际知名人士录》、马奎斯公司的《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自传中心的《国际知识界名人录》等。2000年荣获“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早在1980年她就率先在北京提出建议,开办弱智儿直辅读班和学校,后来她又办起早期训练64儿园,人们欠她称为是弱智儿重救守的“拓荒人“。工作领域:①1975年以前在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每内工作;②1975年转而从事智力落后儿童早期训练和智力发原规律的研究。一项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被评为叶国科学院重大成果。⑦1986年在一些弱智儿童家长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创办了“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开展对弱智幼Jt早期训练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这是一项开创性6t工作。儿童进步很大,不少儿童经过早期训练考上了培智学校和止富小字。现任50名3—9岁儿童在校学习。有1000人次以上的人来该院参观过,其中有六七个国家的同行;有70余家报刊杂志报导了该院的成果。CAi”“DdiJy于1991年12月24日曾以头版头条位置对该院做了报导。多次获荣誉称号,并进入三本世界名人录。个人语句:“让他们享受人生,让他们体验人生,因为他们自身是封闭的希望他们医普通儿童一样得到人的权利,这就是我的一种愿望,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主要著作1989、1990年先后荣获美国传记研究所第三届特殊领袖才能奖和国际文化荣誉奖,并被选入英国剑桥《国际知识界名人录》、 美国传记研究所《国际知名人士录》、 《中国当代妇女事业成就大典》 2000年获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人物访谈茅于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从事儿童心理研究40年,对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 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的奖项和荣誉称号,被收入美国马奎公司的《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的《国际知识界名人录》。茅于燕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婴幼儿智能发展和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及其心理特点,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图书14本,是我国从事婴幼儿智能研究的少数心理学家之一。她在国内开创了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工作,并将智能追踪研究的成果与弱智幼儿教育课程有机结合,编写出中国第一部《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空白。 父母们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好最出色的人才,于是,各种“育子秘方”大行其道,成功家教事例让大家趋之若鹜。然而,一些家长采用的早期教育方法却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他们一心想让孩子快速成才,但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究竟什么样的儿童才是成功的孩子呢?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茅于燕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 问:许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结果总不能令他们满意,常有家长感叹自己的教育“很失败”、“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等。那么什么样的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孩子呢? 茅于燕教授(以下简称茅):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衡量孩子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特长考了几级,英语水平如何等,但对孩子的行为方面好不好一般不太关心。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孩子应该是一个潜在能力得到很好的开发、有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且很少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正确的早期教育绝对不仅仅是识几个字或者是背几首诗,早期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是对五六岁以前的婴幼儿所进行的合乎他身心发展规律的智力、运动的训练和良好性格、习惯、情绪的培养。现在一些家庭特别强调对孩子的智力训练,应该扭转这种偏激的状况,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应该着重在精神方面。 问:现在流行的一个观点就是要让孩子快速成才,市面上也有许多如何让孩子快速成才的书籍出售。你是如何看待快速成才问题的?怎样才能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呢? 茅:在一片“快速培养”、“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吵闹声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非常不容易的。韩国的一个儿科大夫申宜真写了一本书叫做《好妈妈,慢慢来》,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地讲述了为什么孩子应该慢慢地培养以及为了慢慢地培养孩子母亲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是可用来扭转“快速培养”风气的一个新观念,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养育经验写下的这本书对家长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也一定会影响我们对于早期教育的认识。 那么,怎样培养一个未来成功的孩子呢?我想根据这本书的观点谈谈我的看法。首要问题就是要弄清什么叫做慢速培养?它和快速培养有什么区别?对于快速培养大家知道得比较多,无非是拼命地给孩子加压力和灌输知识。慢速培养听起来好像是老牛拉破车在那里慢慢走,其实不是。 教育观点【茅于燕】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当肯定,成人对这一教育是非常重视的,但方法必须研究。下面提供几种方法借鉴:1.作好示范。尊重孩子物权的本身,就是一个尊重别人所有权的良好示范,我们要多提供这样的示范,创造一个尊重物权的人文环境供孩子领略和感受。孩子认识事物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模仿性,孩子的物权被尊重,他有了很好的情绪体验,受到良好的感染后,会更加积极地模仿成人,去尊重别人的物权,形成很自然、理所当然的习惯。2.帮助孩子分清,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的物权,哪些是别人的物权。3.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并使其初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的心爱之物,欢迎别人来参观,来共同分享快乐,如带玩具去幼儿园,请朋友到家里来玩。别人的物品不去随便取用,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去抢、去损坏,这些行为是错的、丑的,绝对不能这样做,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而又很想要,可以向朋友借,但必须经过别人允许,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后如期如数归还,并道谢;也可以用自己的东西去换借别人的东西,互换互借,加强交流,这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自己没有,借用不方便的,要向爸妈讲明理由,征得同意,购买回来爱惜使用。成人供给的东西太多太乱太杂,会使孩子感到来的容易而不珍惜;如果对孩子物品供给太紧,也会使儿童备感困难,为难之极时,也会使孩子去拿别人的物品,受到指责后又会自卑和懊恼。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适时合理地购物,合理满足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已经侵占别人的所有权或物品之时,成人要冷静分析原因,认真对待,不要骂孩子是“小偷”,更不要指责其“屡教不改”,孩子日常犯的错误与这些话语的性质是不能等同的,孩子长期听惯了这些消极的词语,一会自卑,二会无动于衷,长期下去会把孩子推向反面。当孩子出现不尊重别人所有权行为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对待,耐心教育,督促改正,让他把物品送还给物品的主人,并向主人道歉。在家庭、在幼儿园要经常举行尊重孩子物权的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行为练习。这样,相互尊重物权、公私分明的良好行为品德习惯会很快形成,我们的教育就落到实处;因为他们自身是封闭的希望他们医普通儿童一样得到人的权利,这就是我的一种愿望,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