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茅以升图书馆 |
释义 | 茅以升图书馆位于新疆伊犁州奎屯市五五新镇的边上,217国道东侧。以镇江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2万多本藏书,该图书馆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简陋图书馆”。图书馆内大概分有20个种类,2万多本藏书,其中涉及了经济,管理,科技,文化,艺术,医学,农业,初高中书籍,哲学,小说等等。 图书馆简介图书的主要来源于废旧书品、个人收集以及别人的赠送,新疆建设兵团团机关退休干部葛政再在处理将近1000册图书时,将书全部捐给濮湖南的“茅以升图书馆”。团里有人需要处理旧书,往往以极低的价格(几乎相当于废纸的价格)出售给他。 这个图书馆有三个特殊之处。一来就在217国道边很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从奎屯通往塔城、克拉玛依、123团、127团等地的必经之路;二来这图书馆是世界上最简陋的图书馆;三来图书馆取名“茅以升图书馆”。 开馆缘由濮湖南表示,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是他的恩师,有着提携与知遇之恩,加上他自己也是桥梁工程专业,因此开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图书馆来纪念恩师。 图书馆馆长濮湖南是一名退休职工,原籍湖北,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武汉一所高校,对数学史很感兴趣。1965年他支边到新疆,工作之余研究数学史。为收集研究资料,1980年他用帐篷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图书馆。因当地资料比较匮乏,他通过通信的方式,向国内不少专家学者求教,还曾4次上北京求助。其间濮湖南得到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帮助。特别是1984年3月18日,他还见到了当时已88岁高龄的茅以升。此后他和茅老经常有书信来往。至今濮湖南还珍藏着10多封茅老的来信以及茅老为他的图书馆题的字。为表示敬意,濮湖南把“图书馆”命名为“茅以升图书馆”。因为所用土坯房是危房,现在已关闭了,濮湖南也已把所有藏书搬走了。 最简陋的“图书馆”从奎屯市西行55公里,就是老濮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9团场,这里还有个名字叫五五新镇,因距离奎屯市有55公里而得名。 “图书馆”就建在129团场入口处,紧挨在217国道边上,背后是团场的长途汽车站。这让即使是最不熟悉路况的司机,也很容易一下就找到这里。 “图书馆”两侧,除了东面6米远外的一个破败的小商店外,再无直立的建筑,满地凌乱,高低起伏。那是129团场自去年开始,针对国道两边临时建筑的拆迁治理行动后留下的痕迹。“就剩下这两个钉子户,太影响团场的形象了!”129团副团长史红喜说。 事实上,“图书馆”压根儿就不像一座完整的建筑:建成近20年,前高后低,破败不堪。墙由黄泥和草敷面、内用红砖砌成,兀立在满地碎砖块和废墟中。 一块布制横幅赫然横贯,被10来个铁钉固定在门楣上方。5米长短、40厘米宽窄,已看不出布的本色。7个斑驳大字依稀可辨:图书馆——茅以升题。靠近些,仔细分辨,“图”字内的“冬”被写成“义”,“这是日文。”老濮强调说。事实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标准日本语(上册)》中提示,日语的“图”,写作“ 図 ”。 “化雪和下雨的时候,水都会沿路基而下,流进屋子,地基连年下沉。”破旧墙体上赫然布着一道道虬曲的裂纹,这让老濮印象很深刻。 一屋两间各分前后,潮湿昏暗,低矮局促。自从去年拆迁过后,这里没了电。四季往复,白天的长短决定着营业时间。“天一黑,就没法卖书,我这有好几万册书呢。”老濮颇有些不悦。 一张样式陈旧的桌子和三只板凳,见缝插针地摆在由碎砖头和木条木板拼凑成的书架中。书架上,以“政治、经济、文学、法律”等小纸片分类的各类书刊,或立或斜地陈列,多数都是书边翻卷,灰头土脸,有的还带着明显的被老鼠啃咬过的痕迹。 “两厘米厚的书卖两元,一厘米的卖一元,杂志每本五毛到一块。”老濮熟练地说。而这些书刊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购进。“前几年,还要便宜些。”老濮说。 桌前一架小煤炉,几节烟囱拼成“Z”型,蜿蜒着伸出塑料布罩裹的破窗。炉内一小堆炭火互不依靠地各自吐着青烟,和着炉上那口只有一只耳的肮脏铝锅里的水汽,有浓有淡,有轻有重,或细或粗地袅袅纠缠,这让破屋的凝重中透出些许轻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