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茅山道教音乐
释义

茅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宠幸,文史资料甚富。当今的茅山道乐保持了唐、宋时代的茅山道教音乐风韵,又极具地方音乐的特点,它吸收了宫廷音乐与全真派正一派音乐的精华,加上茅山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茅山派特有的道教音乐体系,和苏南其它地区的道教音乐有十分明显的区别。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茅山道教音乐是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道院创建的道教音乐。

茅山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经历代传承,使之在中国道教文化中起到了相当主要的作用。

南朝梁陶弘景(456—536)在茅山创立了“茅山派”的道教科仪及音乐。“茅山派”,又称“上清派”,隋唐时经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宗师的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

茅山道教音乐以及斋醮活动,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宠幸,文史资料甚富,明正统年间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中《茅山志后编》等书中,茅山受皇命所举行的醮事和节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乐器、演唱和演唱人员的配备等都有较详细的记录。

茅山道教音乐,保持了唐、宋时代的茅山道教音乐传统,如《卫灵咒》、《三茅真君诰》等均为茅山派道教歌曲,词为茅山专用而独此一家。

茅山道教音乐除有悠久的传统之外,其地方音乐的特点亦十分明显,它吸收了宫廷音乐与全真派正一派音乐的精华,加上茅山自身的特点,形成了茅山派特有的道教音乐体系,在调性上五调皆用,无偏爱羽、角调倾向;在行腔上比较高亢有力,曲调居“刚”,和苏南其它地区的道教音乐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其活动区域相当广泛,国内主要影响区域:苏州、无锡、常州、浙江及周边多个省市,在海外、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等也道名远扬。

茅山道教音乐包括器乐和声乐两大部分。

茅山道教音乐的演奏器乐有曲笛、笙、箫、二胡、中胡、皮鼓、锣、钹、木鱼、阮、扬琴、琵琶等。

为使道教音乐得以发扬光大与更好地传承,1985年,茅山道院成立道教乐团,并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对茅山道教音乐进行了理论研究,对茅山道教音乐的曲谱进行了收集整理,为使演奏呈现最佳效果,连续几年,派学员进武汉音乐学院学习深造。从而使道乐乐手的演奏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中国道教音乐汇演,2007年特邀赴香港参加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庆活动。

近年来,茅山道院道教乐团先后多次赴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巡演,参加中国道教音乐汇演,2007年特邀赴香港参加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庆活动,其影响越来越大。

茅山道教科仪中的茅山派音乐,就是唐宋时代形成的带有茅山地区特点的道教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它也为中国道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依据,为研究唐宋时代的道教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2008年,《茅山道教音乐》被列入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