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茅尖鱼
释义

茅尖鱼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属慈鲷科。体色青绿,体侧从眼睛到尾鳍中央各有一条黑色纵带,黑带上方还有数十个圆形黑斑。

基本资料

中文名:茅尖鱼

茅尖鱼

拉丁学名:crenicichlalepidota 科属:慈鲷科

产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

水温:26-28℃

硬度:软水

Ph值:弱酸性

习性:性情凶猛、不能与其他品种鱼混养

形态特征

该鱼体格健壮,体色青绿,由头到尾鳍有黑色的横条纹,体表缀有银粒似的色斑。

体长40-60cm,圆筒形。体色青绿,体侧从眼睛到尾鳍中央各有一条黑色纵带,黑带上方还有数十个圆形黑斑。头尖,背鳍矮小但较长。

形态特征

茅尖鱼原产地南美洲亚马逊河,属慈鲷科,圆筒形。体色青绿,体侧从眼睛到尾鳍中央各有一条黑色纵带,黑带上方还有数十个圆形黑斑。头尖,背鳍矮小但较长。饲养水温22-25℃,饵料有小活鱼、鱼肉、水蚯蚓等。性情凶猛,不可鱼小型鱼混养。繁殖水温27-28℃,亲鱼性成熟8个月。雌鱼色彩较深,选用平滑岩石或大理石板作产巢。雌鱼每次产卵500-600粒。在自然界主要栖息在水流湍急清澈的溪流中。不易饲养,养殖水体要求较大,否则,不易繁殖成功。

PH:7.0、H:8 、T:24c 、L:20cm 、V:125L

喜欢小鱼,卵生,适合有水草和沉木的水族箱,可以与同体形的鱼混养

雌雄鉴别

雄鱼色彩较深;雌鱼体色略浅,腹部膨大。

饲养技术

饲养特点

茅尖鱼的水族箱饲养水温22-25℃,水质弱酸性软水,饵料以活食为主。 饲养方法

在饲养方面,原产地独特的水域条件使它们需要一个硬度和酸碱度较高的水质环境才能好好生活和繁殖,而在原产地以浮游生物、水草、藻类、蜗牛、小动物为主食的它们可以在水族箱里的饲养中广泛接收各种饵料。

在水族箱中饲养茅尖鱼,只要注意将水质保持较高硬度以及pH值偏高碱度,仅此而已。要营造高碱度与高硬度的水质环境,可以选择珊瑚砂作为底砂材质,这种由珊瑚或是贝壳碎片所组成的砂砾,主要的成份是碳酸钙,因此在水中可以持续地释放出增加水中碱度与硬度的离子,并且对于缓冲水质的酸化有绝佳的能力。但是,这些活泼、好动的茅尖鱼并不安份,它们极具挖掘底砂为巢穴的本领,它们会不断的用嘴衔住砂砾搬来搬去,会在水族箱底部的砂砾中挖出一个范围很大、很深的凹穴,甚至还会持续的移动水族箱中的岩石、沉木、水草以及加热器、过滤器的相关管线等等几乎所有的造景材质,若要改善这种现象,建议饲养者可以一方面固定水族箱中的造景饰物或管线,一方面可以藉由选择性的造景或植栽来改善。

在饵料选择方面,除了喂饲活饵之外,还可以选择很多人工饵料混合喂饲。

饲料投喂

茅尖鱼的饲养,若水质处理好就已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饲料。目前,常用的鲜活饵料有水蚯蚓、水蚤,较为价高及有催熟作用的是血虫(摇蚊幼虫)和丰年虫无节幼体及成体。比较方便的是人工饲料,有片状和颗粒状。

繁殖技术

繁殖特点

亲鱼8个月可达性成熟。繁殖水温26-27℃,水质弱酸性软水。繁殖缸可用8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水族箱,缸底放置石块,并铺底砂。亲鱼产卵结束后在旁守护,并不断地用胸鳍拂动划水,仔鱼游水后将亲鱼捞出。雌鱼每次产卵500-600粒。在自然界主要栖息在水流湍急清澈的溪流中。不易饲养,养殖水体要求较大,否则,不易繁殖成功。

繁殖习性

茅尖鱼是体外受精,卵生,繁殖习性较特殊。

1、自由选择配偶。茅尖鱼须自由选择配偶,否则会发生搏斗而咬伤身体。养殖者把性成熟的雌鱼与雄鱼选出十余条,放入一个大的水族箱中,让它们自由配对。经过数天的认识,即可发现一部分的鱼总是双双一起游动,并占据水族箱的一个地方,不让其他个体靠近他们的领域。这表明自由配对已经成功。

2、鱼卵产在石块上。茅尖鱼虽然不营巢产卵,但它们喜欢把卵产在池底或石块上。因此在繁殖缸里应预先放入光滑的石块。亲鱼选好产卵场后,以嘴把环境清干净。雌鱼即游到石块上产下一行卵(5—10粒),雄鱼跟在后面对着卵射精液,如此多次,持续数小时,产卵结束。

3、亲鱼对后代关怀备至。产卵完后,亲鱼轮流用胸鳍对卵扇水,保持足够的溶氧量。经过数昼夜的照顾,受精卵孵化成仔鱼。亲鱼会将未受精的卵都吃掉,以免该卵腐败而保持新鲜的水质。在孵卵与仔鱼期间,亲鱼的性格也变得凶猛,不许其他鱼靠近卵或仔鱼群。如养殖者手伸进繁殖缸的水中,亲鱼也会冲过来啃咬。

繁殖前的准备

茅尖鱼

自己动手繁殖茅尖鱼趣味无穷,但操办起来也颇费事。首要的是要有一只好的鱼缸,一缸好的水,水中有个巢。 备“一间”婚房

茅尖鱼繁殖需要一只专门的鱼缸,产卵缸使用前刷净、消毒,然后放入准备好的优质水,水位只要求l/2即可,缸底放入一些光滑的石块。

备一缸好水

净水先调节好硬度和酸碱度,然后再用充气泵充气3-4天后使用。为了方便,可以用凉白开水按一定比例加入蒸馏水,再充气2-3天后使用。

繁殖方法

以一雌一雄的配对方式,将两尾亲鱼置于45-70公升的水族箱中,加上打气和底板打气的过滤器,即可稳定地控制其中的水质。若是能配合饲育一些诸如红虫或赤虫(草蚊的幼虫),更可促进亲鱼的成熟和补充抱卵所需的营养。在水族箱中放入光滑的石块,成为亲鱼清除并产卵的场所。将水族箱放置在较为僻静的地方(或是以布幔加以遮掩),就可以静待亲鱼自选配对产卵了。由于茅尖鱼须自由选择配偶。建议先将雌鱼先放入水族箱中5-7天,先行适应占领领域,再将鱼放入配对,会有较温和的配对成果。

一旦产卵后,可以将石块取出另置于浅盘或是水族箱中孵化,此时需要打气和添加一些药剂,防止受精卵受水霉菌一类的微生物侵犯而损失。在25-30℃的水温下,经过5-9天的孵化期之后,就会见到类似小“蝌蚪”一般的小生命孵化出来。

幼鱼管理

小鱼刚刚孵化后不会自由的游动,并且不会自己摄取食物,其生长的营养主要靠自身带有的卵黄来维持,所以在这个阶段你根本不需要喂食。小鱼大概需要2-3天才能学会自由游动,并且已经将卵黄吸收干净,这时需要开始喂食了,最初期的食物主要以绿藻水(灰水)、煮熟的蛋黄水和刚刚孵化的丰年虫为主。待长到7-8毫米时,可以适当加一些水蚤的幼虫了(水虫)。

小鱼长到2周时就可以喂食水虫和剁碎的虾肉了,等到小鱼长到2公分时就可以喂食红线虫(红虫、血虫)、丰年虾、剁碎的虾肉和一些人工饲料了,不过喂食红线虫和丰年虾比较好,小鱼长得快而且不爱生病。等到再大一点长到2-3公分时(4-5周),小鱼就可以可以喂人工汉堡、红虫、丰年虾、剁碎的活饵。

小鱼长到2-3个月,基本可以摄食所有的食物了,这时应注意保证小鱼营养的均衡,建议增加一些不含色素的人工饲料。要注意及时清理鱼缸中的粪便,保证水质的良好并且要减少鱼缸中的饲养密度。

疾病及治疗

病因

1、水质、水温

茅尖鱼对水体的理化指标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如果单位水体中载鱼量太多,生存的生态环境很恶劣,超过适应范围,就可能生病。如不及时换水以及增加水的溶氧量,鱼的排泄物分泌的过多,使二氧化碳、氨增多,微生物及藻类浮植物生产过多,都可使水质恶化,溶氧量降低。茅尖鱼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生理反应无法正常运作,则会体色暗淡,生长速度缓慢,严重时则会生病。水温突然变动,温差超过2度以上,以及水温短时间内多变,或长时间水温偏低,大大超过其所能适应的温度时,茅尖鱼就会被热死或冻死。

2、饲喂不当

饲料营养成分不足,如长期投喂人工干饲料,缺乏动物性饵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者不能定时定量,饥饱不匀,使鱼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而致病。人工配合饲料霉败变质,也会使鱼中毒,喂食动物性饵料,一般需经过消毒处理后才可投喂,因为此饵料容易带入细菌而使鱼得病。喂食过饱也是致鱼于死地的主要因素。有些鱼友总怕鱼吃不饱或急于增长增肥而没节制地投喂,鱼很容易得肠炎等疾病,从而导致鱼的死亡。

3、操作不当

在倒箱换水、繁殖分缸、捞鱼等操作过程中,不慎碰伤鱼体、折断鱼鳍或使鱼跳落于地上受伤,其受伤部位极易感染。

4、外部带入病原体

将外部病原体带入鱼缸的途径很多,如饵料、水草、沙石、沉木以及其他装饰品等,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消毒又用于无病的鱼;新购入的鱼未经隔离观察就放入原来的鱼群等都能带入病原体。

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如细菌、寄生虫、病毒等。当鱼的健康状态良好时,则能抵抗病原体。当环境恶化时,抵抗力差的鱼就会生病。因此,鱼缸一定要定期换水,从而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预防

1、水质、水温要符合所饲养茅尖鱼的要求

A、用鱼养鱼的水要困、晒后再入缸。

B、放养的密度要适当。

C、勤排污、除粪、换水和清洗过滤材料,必要时洗沙,彻底清缸。

D、换水时新老水的温度不要超过2度,昼夜温差大时,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温过分升降。

2、保证饲料质量,定时定量投喂

饲料要新鲜、清洁,适口,动物性饲料要经过消毒处理。

根据鱼体大小、摄食和生长情况定时定量投喂,不要随意多投或少投,更不能几天不投。一般情况下,投食的量以在10分钟内吃完为宜。

3、细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

茅尖鱼

鱼鳍长、大的,腹鳍为丝状的容易折断,捞鱼时应用较大的方型口捞网,乘鱼不备准确下网。茅尖鱼爱跳,捞网离水时即用手遮盖然后移动。换水时避免水流冲击鱼体,要缓慢加入。 4、鱼缸、容器、工具和鱼体消毒

鱼缸、容器、工具的消毒

消毒可用3%的食盐水或10ppm(百万分之10)高锰酸钾水浸泡半天到1天;也可以用20ppm漂白粉消毒,用药后用清水洗净,消除残留药性。

鱼体消毒

新购进的鱼最好进行鱼体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2-3ppm呋喃西林溶液、10ppm高锰酸钾溶液,任选一种,将鱼放入等温的药液中浸泡5-10分钟进行药浴。无论消毒药浴还是治疗药浴病鱼,都要注意观察鱼在药浴中的反应。如见鱼急游、漂在水面等反常现象,立即捞出放入原水中。

治疗措施

1、注意观察,及时发现病鱼

病鱼症状:主要表现在行动和体色上,一般病鱼常离群缓游、浮于水面或靠近边角独处,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有的急噪、速游、旋转或擦碰缸壁沙石,体色暗淡无光或变色,发白、发乌,皮肤充血、黏液增多、脱鳞、鱼鳍残损或舒展无力,透明的鳍叶发白等。

检查皮肤:有无发炎、红斑、白点、寄生虫、鳞片突出、竖立或挂有其他异物等。

检查肠道:看病鱼的排粪情况与健康鱼有无不同,肛门处是否异常红肿或有黏液流出。

2、隔离处理病鱼

病鱼是传染源,发现病鱼立即捞出,隔离检查,及早确诊,以便及时治疗。对重病鱼或死鱼要妥善处理,防止传病。

常见病及治疗

1、休克病

病因:因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突变的环境:如将鱼由酸性水质或由低温水捞出移至高温水,反之亦然。

症状:因不适合新的环境,使到鱼只呈现休克状态而乱撞,有者甚至窒息死。

治疗:预防胜于治疗,于换水或买新鱼时,先试探水温及水质,可避免此病症。

2、白点病

病因:乃是白点虫感染所引起。

症状:1、表体、鱼鳞、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继而破损溃烂破离。2、鱼体发痒,并且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3、鳃部大量寄生,增加黏液分泌,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治疗:1、提高水的温度28度-31度,连续一星期或十天。2、以甲烯蓝2-5PPM,连续3-20天长期药浴。3、孔雀绿0.05-0.2PPM,每两三天药浴一次,连续五次。

3、烂尾病

病因:捕捞及运输时受伤、鱼儿互相打架造成伤口、不适合的水质、体外寄生虫攻击、柱状菌以及其他细菌的感染。

症状:鱼鳍末端出现混浊似白雾,随后发生破损出血等症状。

治疗:1、须隔离病鱼。2、注意与改善水质。3、因细菌感染,投喂与抗生素或抗菌剂。

4、肠炎

病因:1、食饵不净,令细菌性侵入感染。2、投饵不妥当或大小餐,食量不定。3、肠道寄生虫所感染。

症状:将排泄粘液便,偶而粪便会附着肛门呈现拽拖粪状。严重之病症,食欲会完全丧失,肛门红肿继而出血。

治疗:1、马上改善水质环境与注意食饵并提供维生素。2、严重消瘦鱼只,最好放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