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盲蝽类 |
释义 | 盲蝽在北纬32度以北,如冀、鲁、豫、陕,一年多发生3-4代,以卵在苜蓿、苕子、蒿类等茎表皮组织中越冬。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约4-5代,以卵在上述植物茎或残茬中越冬。在河南,3月下旬卵开始孵化,第一代若虫主要危害苜蓿和豆类作物,5月初羽化为成虫,多产卵在苜蓿花蕾丛生缝隙中或嫩茎及蕾内。 害虫名盲蝽类 分布与危害绿盲分布最广,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迄青海,东达沿海各省区,无论南北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1.绿盲蝽成虫:体长5毫米左右。触角比身体短,绿色。前胸背板上有黑色小刻点,前翅绿色,膜质部暗灰色。卵:长约1毫米,卵盖奶油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无附属物。幼虫:初孵时全体绿色、复眼红色,5龄幼虫体鲜绿色,眼灰色,身上有许多黑色细毛,翅芽尖端蓝色,达腹部第四节,腺囊口为一黑色纵纹。2.中黑盲蝽成虫:体长,6-7毫米,触角比身体长,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二稍小黑圆点,小盾片与爪片的大部分褐色。卵:长约1.2毫米,卵盖有黑斑,边上有一个丝状附属物向内弯曲。幼虫:全身绿色,5龄时深绿色,眼紫色、腹部中央色深。3.苜蓿盲蝽成虫:体长7.5毫米,触角与身体等长,黄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二黑色圆点,小盾片中央有n形黑纹。卵:长约1.3毫米,卵盖平坦,黄褐色,边上有一个指状突起。幼虫:初孵时,全体绿色,5龄时体黄绿色,眼紫色,翅芽超过腹部第三节,腺囊口为八字形。4.三点盲蝽成虫:体长7毫米左右,触角与身体等长。黄褐色。前胸背板后缘有一黑色横纹,前缘有二黑斑,小盾片与两个楔片呈现明显的三个黄绿色三角形斑,卵:长约1.2毫米,卵盖上有杆形丝状体。幼虫:5龄幼虫全体为黄绿色,密被黑色细毛,翅芽末端黑色,达腹部第四节,腺囊口横圆形,前缘黑色,后缘稍淡。5.牧草盲蝽成虫:体长5.5-6毫米,触角比身体短。黄绿色。前胸背板有桔皮状刻点,侧缘黑色,后缘有二黑纹,中部有4条纵纹,小盾片黄色。中央黑褐色下陷。卵:长约1.1毫米,卵盖边缘有一向内弯曲柄状物,卵盖中央稍下陷。幼虫:初孵幼虫黄绿色,5龄幼虫绿色,在前胸背板中央两侧及第三、四腹节间,各有一个圆形黑斑。 生活习性1.6月间发生第二代,开始为害棉田,7至8月间发生第三和第四代,由于成虫寿命长,产卵期达30-40天,故有世代重叠现象。卵散产在棉株嫩叶主脉、叶柄、蕾、嫩茎等组织内。第五代成虫9月底羽化,10月上旬产卵,11月下旬陆续死亡。2.三点盲蝽在河南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刺槐、杨、柳等树干上有疤痕的树皮内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开始孵化,初孵若虫借风力迁入邻近苜蓿地、棉田、豌豆田内为害,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第二代若虫6月下旬出现,若虫期平均15天,7月上旬第二代若虫羽化,7月中旬孵出第三代若虫,若虫期15.5天。第三代成虫8月上旬羽化,从8月下旬在寄主上产卵越冬。3.苜蓿盲蝽新疆和北京一年3代,山西、陕西、河南3-4代,以4代为主,南京4-5代。以卵主要在苜蓿茬地茎秆、杂草枯茎组织内越冬。新疆莎车在苜蓿地调查,越冬卵4月上旬孵出第一代若虫,成虫于5月上旬开始羽化。第二代若虫6月上旬出现,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第三代若虫7月下旬孵出,若虫于10月中旬全部结束,第三代成虫8月中、下旬羽化,9月中旬成虫在越冬寄主上产卵越冬。多在夜间产卵,用喙先选适当部位后,每刺一小孔,产卵1粒于其中,卵垂直或略斜插入组织内,卵盖微露,似一小钉,产卵处组织以后逐渐裂开,一排排卵略显露出来。夏季第一、二代成虫产卵,多在苜蓿株高20-40厘米处,秋季第三代成虫则常产在茎秆下部近根的地方。在苜蓿地中,1-3代雌虫产卵量,以第一代最多,为78.5-199.8粒,第三代产卵量最小,仅20.2-43.7粒。4.中黑盲蝽陕西、河南一年发生4代,各地均以卵在苜蓿、苕子或蒿类茎秆组织中越冬。4月上旬孵化,5月上旬羽化为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第二代成虫羽化,第三代成虫发生在8月上旬,第四代成虫9月中旬羽化。5.牧草盲蝽新疆莎车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树皮裂缝内、藜科杂草下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旬(南疆)至4月中旬(北疆)平均气温达9℃时开始取食并产卵。越冬成虫寿命最长,其他各代只有25天左右。3-5月中旬首先在麦田,后转移到二字花科和藜科(冬菠菜)等开花植物上取食产卵,5月中旬至6月中旬虫口分散各开花植物上。5月底到6月初,开始割第一茬苜蓿,成虫暂时迁出,不久苜蓿长起,又复迁入。如苜蓿迟至中、下旬收割,则大量迁入绵田。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主要危害棉花、苜蓿、胡麻、向日葵等。6.发生与环境的关系。(1)与温、湿度及雨量的关系苜蓿盲蝽和三点盲蝽的适宜温度为20-35℃,最适宜温度前者为23-30℃,后者为25℃左右。绿盲蝽适宜温度范围更广一些。春季低温使越冬卵延迟孵化,夏季高温在45℃以上时,成、若虫大量死亡。盲蝽类是喜湿性昆虫,几种盲蝽越冬卵一般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才能孵化。一般6-8月降雨偏多年份,有利其发生危害。据陕西关中观察,若6、7、8三个月,每月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特别达200毫米左右时,发生重。如降雨量都不到100毫米时,则发生轻微。(2)与苜蓿长势的关系从苜蓿盲蝽的发生期来看,凡苜蓿生长茂密,田间小气候温度较低时,各代若虫、成虫均晚一旬左右出现。从发生量来看,凡苜蓿生长茂密,6-7月份降水偏多年份,均有利于盲蝽的发生。但在干旱或浇水不足的苜蓿地,由于苜蓿花序的形成本来就受到抑制,一旦被害,花蕾就更容易脱落,严重影响种子产量。 防治方法播种前期:在播种前半月(之前3-4周用根瘤菌拌种)采用药剂混合拌种,即80%可湿性福美双粉剂+68%可湿性七氯粉剂(3-4千克/吨)。防治杆蝇、根瘤象甲及褐斑病。分枝期:留种田喷洒60%地亚农乳剂(500升/公顷)。现蕾期:喷洒0.2%乐果乳剂(500升/公顷)或80%可湿性敌百虫粉剂(0.2千克/公顷)或20%甲基E-605乳剂(0.1千克/公顷)。此外也可以采取轮作、早割、低割、烧茬、翻耕、灌水、施肥等措施进行防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