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慢性B型肝炎
释义

b型病毒性肝炎是由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Chronic hepatitis B

中文名称: 慢性B型肝炎

名词解释: 慢性B型肝炎的病人大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即使感染B型肝炎病毒,如果是健康的带原者,那麼肝功能检查可能是正常的。通常在急性B型肝炎或慢性B型肝炎的急性发作病例较常有明显的症状,如:黄疸、胃肠不适、食欲不振、倦怠、右上腹部疼痛、褐色尿等。

慢性B型肝炎人群现状

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b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发病机制

b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研究资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肝细胞损伤不是HBV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结果,而是由T细胞毒反应所介导。人感染HBV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这些免疫反应对b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一.急性肝炎当免疫功能正常感染HBV后,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由破坏的肝细胞释放入血的HBV,而被特异性抗体所结合,且干扰素生成较多,而致HBV被清除,病情好转终归痊愈。

二.慢性活动性肝炎见于免疫功能有缺陷和免疫调节紊乱者。感染HBV后,由于Tc细胞功能不正常,或特异抗体封闭部分肝细胞靶抗原而制约T细胞毒反应,致部分肝细胞损害。干扰素产生较少,HBV持续复制。特异抗体形成不足,肝细胞反复被HBV侵入,形成感染慢性化。此外,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Lsp)因HBV感染而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Lsp(IgG型),在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活性降低情况下,自身免疫性ADCC效应致肝细胞进行性损害。

三.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在感染HBV,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致肝细胞损害轻微或不出现肝细胞损害。尤其无症状HBeAg携带者,缺乏干扰素,不能清除病毒,以致长期携带HBV。四.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的发生,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短期内T细胞毒反应迅速破坏大量感染HBV的肝细胞;或短期内形成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致局部发生超敏反应(Arthus反应),造成大块肝细胞坏死;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可致Schwartzman反应,使肝细胞发生缺血性坏死;加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和白三烯等细胞因子由单核巨噬细胞释放,促进肝细胞损伤。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机制与急性重型肝炎相似,但进展较缓慢。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慢性B型肝保养

70% 的肝炎没有症状,由于肝脏本身没有神经,所以就算肝炎发作,也不容易出现疼痛感﹔加上肝脏细胞有再生的能力,所以被破坏的肝脏细胞可以很快被新生的细胞递补。

事实上,只要有四分之一正常肝脏,就可以维持一般身体的生理运作,不会出现异状。

当感染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急性发作时,可能就会有以下症状:疲倦、上腹部不适或腹胀、食欲不振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形、黄疸、茶色尿(因为过多胆红素随尿液排出)、腹水等,但这些症状并非只有肝炎发作时才会出现,其他疾病也可能会有相同症状,必须多加留意。

健康带原者肝功能正常不须治疗,只须预防肝癌。

慢性肝炎患者可考虑注射干扰素治疗,但干扰素治疗副作用多, 必须一、两星期抽血, 并以肿瘤标记(AFP)和腹部超音波长期追踪。

并密切追踪,最好在区域医院以上之胃肠肝胆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另可口服利胆保肝药物。

在定期追踪时发现早期肝癌时,则可手术,或局部注射酒精,或血管栓塞治疗,此亦须至大医院评估。

急性期注意营养补充,多休息不可过度操劳。

其他日常保养方式包括:

*避免酒精类饮料或不必要药物。因为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毒性,可能加速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之发生。

坊间广告之治肝药物秘方等多夸大不实,滥服药除浪费钱外也增加肝脏之负担。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避免非必要输血。

*其他饮食及运动,则无限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