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曼声哀哭
释义

曼声哀哭,就是拉长声音伤心地哭的意思。原文出自《列子·汤问》。

作品名称:《汤问》

作品别名:曼声哀哭

创作年代:春秋

作品出处:《列子》

文学体裁:古代散文

作者:列子

释义

曼声哀哭:拉长声音悲伤地哭泣。《列子·汤问》:“ 韩娥 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於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旁人以为他是哀哭死者,实在他是哭他的失去了的相好。”伤地哭泣;痛哭。《列子·汤问》:“ 韩娥 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泪相对。”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於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旁人以为他是哀哭死者,实在他是哭他的失去了的相好。”

原文

《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①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食⑪。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⑤以其人弗去⑥。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⑨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⑩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

注释

①之:到。

②匮:缺少。

③雍门:地名。

④鬻歌:卖唱。

⑤左右:指周围的人。

⑥弗去:没有离开。

⑦逆旅:旅店。

⑧曼声:拉长声音。曼,长。

⑨遽:急速。

⑩里:古代居住单位,相当于“村”或“镇”。

⑪假食:换取食欲

译文

春秋时,韩国有一个善于唱歌的民间女歌手,人们都称她韩娥。 韩娥不但人长得漂亮,嗓音优美,而且在她的歌声中倾注着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声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欢快的歌,人们跟 她一起高兴;她唱起悲伤的歌,人们跟她一起落泪。

一次,韩娥从韩国来到齐围,在经过齐国都城临淄时,身边带的 干粮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她那动听的歌声召来了一 大批听众,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一个个听得出了神。韩娥唱罢, 人们纷纷解囊,掷钱资助她。 韩娥用卖唱的钱买了吃的,填饱了肚子,便离开走了。但听过她 歌的人都觉得她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 失,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当天,韩娥住进了附近的一家旅馆,旅馆中有人欺侮了她。她便 拖着长声哀哀地哭,哭声似泣似诉,附近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 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对流泪,三天吃不下饭。 他们发现韩娥已经走了,急忙把她追回来,一起谴责了那个欺负她的人,并要她再为大家唱几支歌。

韩娥却不过雍门居民们的盛 情;就为大家引吭高歌。街坊的男女老少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跳起舞来,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千二净。韩娥唱完歌,雍门的居民们一起凑了不少路费,送韩娥上了路。 后来,雍门的人就经常唱韩娥唱的那几支歌,天长日久,雍门的人就越来越喜欢唱歌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