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满洲龙 |
释义 | 满洲龙(Mandschurosaurus)是鸟脚亚目(Ornithopoda)、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的一个属。植食性,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中国的黑龙江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种恐龙化石。 基本信息恐龙名称: 满洲龙 拉丁文名: Mandschurosaurus 恐龙体长: 8米左右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 6500万-98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 中国 恐龙种类: 鸟臀目·鸟脚类·鸭嘴龙科 来 历 在中国板块上发现的第一只恐龙化石──满洲龙 恐龙简介让我们回到1902年,当俄国上校manakin从中国东北黑龙江地区渔民手中获得一些化石,他误认为这些骨骼是属于西伯利亚猛玛象的一部份,同时在阿穆尔河(今称黑龙江)地区提出汇报。在1914年到1917年之间,苏联地质委员会指派b.x. reningarten组织了一个初步考察队到这个地点进行探测。所有的发掘标本,包括一具不完整的鸭嘴龙类─满洲龙的骨骼都运送回圣彼得堡(后改称列宁格勒)。这只满洲龙就是被苏联古生物学者Riabinin在1930年所命名的第一只中国恐龙的成员。到了1977-1979年之间,黑龙江博物馆人员在同一地点进行挖掘,获得众多恐龙的骨架标本。这些骨骼多数为鸭嘴龙类,也有一些是食肉类恐龙的骨骸牙齿。鸭嘴龙类化石被鉴定属于满洲龙,其中两件经修复装架展示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这个产恐龙的岩层,被称为鱼亮子组,是由灰绿色砂岩、紫红色页岩和砾岩组成的。地质学者推测这些骨骼是当时生存在大河具三角洲河道中恐龙族群,伴随着还有一些陆龟背甲的化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