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脉地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漾濞彝族自治县漾江镇,距镇政府所在地0.4公里,到镇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22公里。辖脉地、三道桥、老街等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44户,有乡村人口1790人,其中农业人口1790人,劳动力9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38人。全村国土面积8.52平方公里,海拔1684米,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429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 等农经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62亩,人均耕地0.92亩,林地6448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62亩(其中:田1525亩,地 137亩),人均耕地0.92亩,主要种植 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644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19.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1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4090亩,其他面积580亩。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0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0万元,占总收入的15.45%;畜牧业收入250万元,占总收入的20.3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63头,肉牛 174头,肉羊297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16%;林业收入40万元,占总收入的47.07%;第二、三产业收入578万元,占总收入的10.1%;工资性收入124万元,占总收入的3.58%。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农民收入以 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6.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45人,在省内务工114人,到省外务工31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 优质软米 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商业产业。拥有企业 2 个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444户,共乡村人口1790人,其中男性861人,女性929人。其中农业人口1790人,劳动力 941人。到2006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53人,参合率86.76%;享受低保14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4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0.3 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人畜混居的农户23户。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教师21人,距离镇中学1.2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4人,其中小学生144人,中学生110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0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57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543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2万元,有固定资产18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6 人,少数民族党员15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1个自然村。 该村建有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32人。 新农村建设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 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村民素质总体不高,种植结构单一,村民增收难,有待加强技术培训,调整种植结构。2、水沟、机耕路农田基础设施差,从而增加生产费用,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3、人畜饮水十分困难。4、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民的居住环境、文化生活不能得到改善、提高。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1、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村民素质。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人饮水质量。3、调整种植结构,在稳粮的基础上,提高粮经种植比例、发展烤烟,无公害蔬菜种植。4、发展养殖业、林业(林业以泡核桃种植为主)。4依托集镇优势,发展商业、运输业、建筑等行业。5、加强培训、提高外出务工的本领,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