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卖技
释义

卖技,也叫“唱排街”,是流传于浙南飞云江以南的万全平原一带,以口头演唱为表演形式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道情的一种,演唱形式同温州道情。卖技艺人俗称“技郎”或“卖技先生”,大多是接受了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民。技郎手提灯笼走村串户表演。唱词以七字句为主,方言押韵,无白口,不用乐器伴奏,音调拖音长,内容大都为节日喜庆、吉利讨彩等。唱本俗称“卖技书儿”,民众相互传抄。卖技作为一种游春喜乐活动,有很强的地域性与时间性,演出地域仅限为飞云江以南,时间一般为农历正月初一零时开始至初五夜半期间。

渊源传说

卖技这项以口头文学为主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何时无确切的史料依据。而在民间,卖技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刘秀说

平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篡国,到处追捕刘秀(即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一路逃到平阳麻步、钱仓、万全等地。当时正是正月初一,刘秀由钱仓往北走,途经昆阳、万全时,因饥饿难忍,沿途揉合自身感受编些新年贺词,走村串户卖唱求乞。主人便施以年糕或小红包。这种乞讨方式被称为“卖技”。当刘秀唱到飞云江南码头时,天已发亮,就不敢再唱,以免被人发觉,因此留下“卖技不过飞云江”之说。平阳钱仓、鳌江、万全一带群众一直把汉刘秀作为卖技的祖师爷来流传。

唐明皇说

据称,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二年主张“与民同乐”,曾提倡卖技。在瑞安民间有“唐代起因,年年贺乡亲,流传到如今”之说,也有“新春开腔大运来,唐王敕赐贺新年”之句。在瑞安,人们认同唐明皇说的较多,且瑞安仙降一带一直尊崇唐明皇为“卖技”祖师爷。据一些老人回忆,早在清朝咸丰年间,仙降就有该项活动。

金钱会说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太平天国期间,钱仓赵起领导“金钱会”起义,计划攻打瑞安县城,派部属扮做卖唱的技郎,混入瑞安,唱到飞云江南岸天近亮而停唱。

流传地域

卖技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主要流传于平阳、苍南,以及瑞安的南部一带,在当地素有“卖技不过飞云江”之说。其原因据传是刘秀当年过飞云江天以亮,因考虑到安全问题而听唱。除了民间传说以外,也有人从地理位置上来进行分析:飞云江是温州的第二大江,自西向东流入东海,长72.5公里,滔滔江水犹如一道屏障隔开了两岸的人们。那时候,连接两岸的飞云江大桥还没有开始建造。南岸的人民到飞云江北岸除了轮渡别无他法,因为来往的不方便,卖技的技郎不大愿意到飞云江北岸去,以至于形成了卖技不过飞云江的局面。

演唱人员

卖技艺人俗称“技郎”或“卖技先生”,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民,老一辈的一般都读过私塾,能阅读古书和演义小说,并能自编自唱。

都说“文章是自己的好”,卖技的技郎也不例外,在20世纪60年代,在平阳县宋桥镇还发生了“技郎”摆擂台对唱卖技的趣事。据说那年一个小伙子邻村听卖技,这个小伙子挑刺说那技郎唱得不好,于是双方就吵起架来。这技郎回到家第二天就写了一张请柬,送到了那个挑刺的小伙子所在的村里,邀请他们来唱卖技。收到请柬的村里人很焦急,去不去呢?去,怕唱不过人家没面子;不去,那就更没面子。最后他们请了几位外援一起去。当他们到达时,迎接他们的是阵阵鞭炮声,在村里一间三进屋的上间,早就摆下了“堂”,准备了茶水点心。对方的三两位卖技高手也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这样的卖技就有了比赛的意思,每个人都得挖空心思收罗古书故事等来对付对方。当时一直唱到夜里12点钟,到最后握手言和。在当地,此事被传为美谈。

表演方式

卖技作为民间口头艺术,惟一的道具是两盏灯笼。灯笼当中点上红烛,称为“祖师灯”。卖技活动没有专职人员,一般是乡村里有“文化”的农民组织“班子”到有办喜事的乡亲家中贺喜演唱。活动限于春节期间,日落而唱、日出而息。

卖技的演唱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的则由七八个人到十几个人,唱上好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有些主人家也是卖技爱好者,主宾双方相互对唱,相互谦让奉承。在平阳,“元旦之夕,土人连袂入人家,编造俚词高声朗唱,谓之‘卖技’,连三宵而止。”(《平阳县志》)一般是到一处,唱一行,俗称“唱三十六行”,视其内容即兴编唱颂扬吉词,要点钱和糕米一类。如到豆腐店,唱词为:“豆腐店,有名堂,我把情形说分方,豆子圆圆根又长,出在湖广并襄阳。豆腐渣,阿妈买去养猪娘;豆腐水,阿姐揭去洗衣裳。衣裳洗,雪能白,随日晒,喷能香”等。

根据参与人数的不同,卖技唱法分为两种:四句顿与高腔。四句顿为一个人独唱。高腔为领唱加和唱,即一人领唱,众人帮腔,流传在鳌江下游的万全、昆阳、钱仓、金乡、钱库、宜山等地。两种唱法都没有任何乐器伴奏,也没有一句口白,是纯清唱。

根据不同对象的要求,卖技分“门头唱”和“坐堂唱”两种演唱形式。

“门头唱”:到喜庆人家门前只唱《门头景》、《十二景》、《十喜》、《小八仙》、《小开天》或新年吉利语等表示道贺,主人赠以红烛、年糕、香烟等致谢。

“坐堂唱”:预约好的主人敞开大门,卖技开唱时,主人一般会放鞭炮、燃红烛,摆糕点,迎演唱者进门。歌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四处回荡,更增添了新春的喜庆、祥和、欢乐气氛。

演唱的惯例是,先在门口大声唱着:“新春开腔大运来,唐王敕赐贺新年。出门顺风遇财宝,回家万金满地飘。新年开昌大运通,唐明皇贺年喜春风。出门顺风遇杨柳,回家金杏满树红。”接着唱:“脚踏门台八字开,一班技郎请进来。正月本是正月景,步入门台万事兴。”

“坐堂唱”难度大、要求高,不但要唱好《大八仙》、《大开天》,还要见景生情,随机应变地进行演唱。有反映当地村庄地理位置的“地方景”,例如:“宝香山对杏台山,杏元小姐出和番,终身许配梅良玉,夫妻相会重台山。”有按当地风俗习惯写的《洞房诗》、《九龙厅》,分别用于婚娶、建房喜庆演唱。有按传统历史小说改写的,以及自编的地方掌故等,如:《封神》、《三国》、《高机与吴三春》。

有时,主人为了试一下“技郎”的才能、活跃气氛,会“摆宝”。这类似于猜迷游戏。摆的“宝”有实物,有文字。“技郎”用唱来猜“宝”,猜中后便得到红包。

演唱结束后,要唱请唐王祖师灯。“摘尽枇杷一树金,我请唐王祖师灯;唐明皇游过千年吉,喜星高照永平安。”

对象语言

当年有建新房、婚嫁、祝寿、祈福、金榜题名等喜庆事的村民家里会邀请卖技先生去表演。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企业主也请卖技先生,为企业新年有更好的发展贺喜演唱。同时,古老的卖技活动增加了不少新内容,过去一直是男性参加表演的,后来又有了妇女表演者。

卖技演唱中的语言常托物起兴,采用比喻或直叙等方法。在每一章句的首句,常用拆拼文字或诗词名句来起兴,为全章句提出韵脚,听起来有韵味,有诗意。以七言为主,也有多言的。在唱词的“四句七言”中,每句拖腔有两至三处。唱起来有节奏感,听起来悦耳。据有关资料表明,卖技绝大部分地区用当地方言(瓯语,大多为平阳话)演唱,如平阳的万全、昆阳、钱仓、鳌江,瑞安仙降、飞云,苍南的龙港、宜山、灵江、凤江、湖前等地,即使是讲金乡话的金乡,讲蛮话的钱库,也都用平阳话演唱。小部分地区也有用闽语演唱的,如苍南的藻溪、繁枝、渎浦建平等村庄。

文化价值

卖技是一种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它演唱的材料有相当部分是根据当地乡情编写的内容,涉及地方历史、地理、物产、习俗、人事等,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学价值

卖技是民间独具风格的一种民俗演唱活动,它有灵活的形式、生动的语言、高亢的旋律、浓烈的情意,充满乡土味、山歌味。卖技者常通过音相近、意相似的方式把地名、花名等用故事串联起来形成卖技书儿,行文流畅有韵味。

人文价值

卖技能给予民众知识,如“贺新屋” 概括生产知识,“贺新婚” 记述婚礼习俗。

民俗价值

卖技作为一种游春喜乐活动,充满乡土味、喜庆味,备受群众喜爱,有增加喜庆气氛的作用。

传承弘扬

时迁俗易,卖技已淡出生活。但卖技的价值还是能得到肯定,且卖技群众基础深厚,仍有民众在续写“卖技书儿”。2009年春节期间,瑞安仙降百余场的卖技表演又掀起了卖技热潮,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民众中得到确认和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同时,平阳、瑞安还专门成立卖技协会在民间开展活动、收集整理唱本资料,弘扬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4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