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珏 |
释义 | 马珏:浙江鄞县人,父亲马裕藻,母亲陈德馨。一九一○年马珏出生于东京。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文名:马珏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1910 职业:上海地铁人民广场车站的站长 个人履历浙江鄞县人,父亲马裕藻,母亲陈德馨。一九○三年父母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父亲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母亲 进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学博物,经过七年苦读,一起毕业。 人物生平一九一○年马珏出生于东京,在日本期间马裕藻曾与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一九一一年马裕藻回国后,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一九一三年至一五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讲授文字音韵学。一九二一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一九二○年八月六日,《鲁迅日记》云:“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是两人共事于北大之始。 个人回忆马珏晚年在《女儿当自强》一文中,这么回忆着:“鲁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与我父亲是同事,他们性格相投,过从甚密。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做客,与父亲一谈就是半天。”在1925年间,年仅十五岁的马珏写下了《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刊登于1926年3月的《孔德学校旬刊》上,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马珏晚年回忆道:“不久,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读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没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十分高兴。他夸我写得好,说我写的都是实话。后来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鲁迅著作及其他》一书中。他还送书给我。过了几天,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从那时起,鲁迅先生到我家,常问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说几句话。我们还多次通信。根据《鲁迅日记》的记载,我向鲁迅先生请教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1926年元月3日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夜,得马珏小姐信。’这封信是我对元月一日先生寄赠《痴华鬘》一书的道谢信,信中也表达了对先生敬慕和渴望指教的热烈愿望。鲁迅先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几乎每信都回。非常令人痛惜的是我珍藏的那些鲁迅的亲笔信,在30年代初白色恐怖中被烧毁了。” 今查《鲁迅日记》中记有马珏者,共有五十三次之多,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二十八封,而鲁迅回信有十三封,另有送书。 “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为我起了个号”马珏又大约在1926年给鲁迅写信,如实地把学农的志愿告诉了他。复信接到也很快。鲁迅先生在信中热情支持和鼓励道:“女孩子学农的不多,你想学,我赞成。”1928年春,马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0年转入政治系本科。对于她后来上政治系,完全因为父亲的关系,父亲让她上政治系,二妹马琰上法律系,是认为“中国妇女地位最低,你们出来要为争取女权做些事情。”他还对马珏说:“你出来可以当公使。过去当公使的都是男的,他们带夫人出国。你开个头,由女的当公使,你带丈夫去赴任嘛。”又对二妹说:“你可学习法律,将来就是离婚,也可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1929年5月17日,鲁迅从北平给上海的许广平写信中说:“今天下午我访了未名社一趟,又去看幼渔,他未回,马珏因病进了医院许多日子了。”到了5月29日,他给许广平的信又提到:“晚上是在幼渔家里吃饭,马珏还在生病,未见,病也不轻,但据说可以没有危险。”鲁迅对马珏是十分关爱的,马珏后来才读到《两地书》的这些文字,她表示十分的感动。马珏还说,“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还为我起了个号,后来觉得字过于生僻,就通过父亲转告我,可写成大家都认识的‘仲服’。称仲,是因为我排行第二。” 马珏长得非常漂亮,在北大被称为“校花”。1932年11月13日鲁迅从上海返回北京探视母病,马氏父女曾来看他,鲁迅铭感之,他在11月20日给许广平的信就说:“这种老朋友的态度,在上海势利之邦是看不见的。” 鲁迅喜欢马珏,但更多的是父辈的关爱1933年3月13日鲁迅在上海“得幼渔告其女珏结婚柬”。马珏嫁给天津海关职员杨观保,在当时又是一件盛事,《北洋画报》还刊登了他们的结婚照。据说杨观保与马珏相识已久,他对马珏颇为忠恳,每星期返平一次,经过长期交往,终获佳人芳心。但又有一说,指杨君能赢得美人归是疑有天助者,即此时有谣言发生,马珏不堪同学之讥笑,于是毅然与杨君结婚,当时马珏都还没有毕业。 十几天后,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信中说:“今日寄上《萧伯纳在上海》六本,请分送霁(李霁野)、常(常惠)、魏(魏建功)、沈(沈观,沈兼士的儿子),还有一本,那时是拟送马珏的,此刻才想到她已结婚,别人常去送书,似乎不太好,由兄自由处置送给别人罢。《一天的工作》不久可以出版,当仍寄六本,办法同上,但一本则仍送马小姐,因为那上本是已经送给了她的。倘住址不明,我想,可以托幼渔先生转交。” 对于马珏的结婚,鲁迅不再送书给她的事,李霁野也说:“一次送书给我们时,他托我们代送一本给她,我谈到她已经结婚了,先生随即认真地说,那就不必再送了。”李霁野说他当时认为鲁迅太过于小心了。而后来他知道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污蔑鲁迅对她无礼,而导致兄弟失和的创伤之巨,因此导致出他过度的“防范意识”。 辨析但这种解释还是过于牵强,我们从整体观之,鲁迅是喜欢马珏的,由于她的外貌加上她的聪慧,但更多的是父辈的关爱,而非男女之情。尤其在认识马珏前后,许广平也进入了他的视野,而且两人由师生关系逐渐发展为男女关系,这其中鲁迅考虑很多,甚至都犹豫过。马珏是好友马裕藻的女儿,设若鲁迅对其有意,那不是更要遭受世人异样的眼光吗? 但“美好记忆的憧憬”是存在鲁迅的心中,也因此一旦它突然失落,是会有点恍然若失的感觉,这或许是他不再送书或写信的原因吧。 况且,鲁迅与许广平关系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事情并非那么清清楚楚一是一二是二。或者可以说,喜欢马珏,那是绝对的,毫无疑问的;喜欢许广平,除了对这个女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欢,促成二人最后的同居、婚姻和生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许广平的大胆、主动、热烈和坚决。两个人,好办事。我们看马珏晚年的回忆,是对鲁迅没有男女之爱的。一个人,事难办。 爱美之心,爱知音之心,爱异性知音之心,爱年轻异性知音之心,人皆有之。 二、全国劳动模范马珏,上海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车站的站长。她早已习惯在站厅的冷光灯下度过一个又一个白天。人民广场站日均进出站客流约15万人次,换乘约13万人次,是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中最紧张繁忙的一个车站。让乘客出行安全、舒适,让地铁站充满阳光,是马珏和同事们最大的心愿。 去年10月1日,车站进出站人数高达28万人次,忙碌一天的马珏12点多才回到家。半夜3点左右,她被一个电话惊醒,夜间值班巡查员报告:1号线换乘2号线的通道上发现大量泥浆。马珏的第一反应是:渗水了!危险!!她火速赶往车站,发现通道已一片水汪汪,粘滑的泥浆踩上去就会摔倒。她当即启动应急方案,安排专业队伍处理现场,并联系专家和有关施工方,调查事件原因……泥浆清理完毕已是黎明,验票闸机按时开启,马珏顾不上回家,又开始面对汹涌而来的人潮。 在车站,马珏管得多,管得细,站里的职工都爱叫她“马娘”。“马娘可烦了,常常盯着我们要把制服洗干净、烫整齐。”“马娘可严了,要是工作有一点点不规范,她就盯着你改正为止。”面对员工“数落”,马珏笑着回应:“我们必须用温馨的服务,消除乘客在地下空间的压抑感。”于是,站控室的冰箱里,有为虚弱乘客准备的糖果;主要出口处,设立了三语咨询服务岗;站台层,还贴心地发布了“天气预报告示牌”。至于失物、寻人、问路、借马甲袋、甚至求助针线活儿,她也总是尽力帮助。在她的带领下,一号线人民广场站今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 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