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占山
释义
1 抗日英雄

抗日英雄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汉族,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经多方查证,无知者勿乱改),祖籍河北省丰润县。同名的有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中文名:马占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吉林省公主岭市

出生日期:1885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1950年11月29日

职业:军人

主要成就:抗日名将

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骑射。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从军。

1911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

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

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时;

1931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1931年11月3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

1931年11月4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据说此次伤亡人死满一桥,而且摞了好几层),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

1931年11月18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21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上海福昌烟公司为鼓舞士气,还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6年1月22日任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率部转战绥远(今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

1938年5月,总司令部进驻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今哈镇)。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加上将衔。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毛泽东托秘书打电话给马占山,邀请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十分激动,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重最终未能出席。至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主席办公室还来电话询问马占山的病情,并准备派车来接,但当时病情过重,已不能行动。

1950年11月,病情恶化。

1950年11月29日20点零6分,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他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马氏家庭

马家祖籍河北丰润。清朝嘉庆初年,祖父马万龙和祖母刘氏逃难来到东北。定居在怀德县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后来,刘氏生下马占山的父亲马纯,一家三口过著无依无靠的贫苦生活。

马纯长大后,家贫如洗,长年给本屯地主扛活。后来与本屯一家刘姓的女儿结婚。他们辛勤劳动多年,买了几亩薄地,又向本屯地主租赁几亩地,维持全家生活、马纯为人老实厚道。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出生于1885年11月30日。

马占山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他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敢于习练骑马赛跑,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

一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领著一个十岁的女孩,来到马家乞讨。马占山的母亲刘氏问知他们姓杜,是从关内逃难过来的,见其十分可怜,便将杜氏一家留在炭窑屯定居。不久,杜老夫妇看马家人好,便把女儿杜赞义送到马家当了童养媳。

马占山和杜家姑娘从小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贫困的生活给他们全家接连不断地带来了灾难。1897年间,他的母亲生下一个双胞胎。由于家中无粮,懂事的杜赞义,挎著篮子到处乞讨和求借。一次,到一家借粮,那家不但不借,反而奚落说:“人有脸,树有皮,王八还有个硬盖子,也没有像你们那样今天借明天还借……”赞义只有噙著眼泪,空手回到家中。刘氏见这情景,痛心疾首,百感交集,一气之下,得了重病。几天后,她和双胎儿女相继死去。

刘氏死后,丢下了三十五岁的丈夫马纯和十二岁的儿子占山,还有七岁的女儿和十五岁的童养媳。为了谋生,马占山到蒙汉交界地方蒙族有钱人家放牧,换回几个铜钱,同时也使他得到了学习蒙族骑射技术的机会。几年功夫,不管什么样的烈马,他只要抓住马鬃翻身上去,都能降服。

马占山与原配夫人杜赞义育有一子一女,长子马奎、长女马玉文。

马奎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马占山之孙马志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人物事迹

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

■抗日英雄谱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马占山又名秀芳,1885年生于吉林怀德,祖籍河北丰润。绿林出身,精于骑射。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不满于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错误政策,决心进行抵御。11月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掩护下,出动4000多人,向嫩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正式打响。中国军队在嫩江桥及其附近的大兴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拼杀。马占山将军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亲临前线指挥。这次战斗,日军共损失兵力1000余人,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受到的重挫。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600余人。

嫩江桥抗战

详见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1932年2月,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后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同年4月摆脱日军监视,在黑河举兵反正,通电继续抗日,并揭露伪满内幕,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0年任黑龙江省主席,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

马占山题诗匡庐

1933年7月11日,在天津赋闲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马占山将军来到庐山。

在登上牯岭山城之前,他先来到庐山西麓的株岭,拜谒岳飞母亲和夫人的陵墓。望着历经800年风雨而安然无损的岳母岳夫人墓,马占山心情很不平静。岳飞投军之时,岳母手拿银针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指着高悬天际的 北斗星,要儿子永远朝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走,竭尽全力收复国土。可是岳飞却没能实现母亲的心愿。不是他无能,不是他怕死,而是一腔热血,无处可洒,精忠报国,难以为报啊!他多么希望能直捣黄龙,“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却没想到,打得强敌丧魂落魄,自己却屈死于风波亭中!怎不令后人扼腕叹息,愤恨填膺。

马占山曾经在西湖岳飞墓前洒过英雄泪,面对着岳母墓,他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又向黑龙江省进攻。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率部在嫩江桥奋起阻击,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第一枪,震动了中外。马占山成为举国敬仰的抗日英雄,市场上还出现了“马占山”牌香烟。没想到,蒋介石对马占山的抗日行动非常恼恨,将其调职,给了一个国民党军委会委员的虚职,让他赋闲天津。眼睁睁地看着东三省父老乡亲惨遭日军蹂躏,眼睁睁地看着敌寇磨刀霍霍,大有吞并整个中国之心,身为高级将领,却不能驰骋疆场,只在碌碌无为中虚度时光,怎不令人痛彻心脾,悲愤难捺!他一再向蒋介石请求率兵抗日,却一再遭到训斥,但他仍不肯罢休。他这次来庐山,还是要当面向蒋介石陈词,希望能够举国抗战,早日收复国土。虽然他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要犯颜直谏,据理力争。

果然,正忙于布置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蒋介石根本听不进马占山的进言,反而训斥他头脑简单,不懂国事,攘外必先安内,内不安,如何集中精力攘外?马占山直言中国共产党一向坚决主张对日作战,并且派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到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不能不令人钦佩。大敌当前,我们却在互相厮杀,消耗精锐,怎不令仇敌拍手称快、国人痛心疾首?马占山说得慷慨激昂,动情处还声泪俱下,蒋介石却丝毫不动心。当马占山离开蒋介石的别墅“美庐”时,心情非常沉重。

7月14日下午,《中央日报》等几家报社记者前来马占山下榻的“仙岩饭店”采访他。一位记者拿出一个“马占山”牌的空烟盒请他签名,马占山摇了摇头,缓缓地说道:“愧对国人赞誉,有负国人厚望,我深感内疚和不安啊!”他指了指窗外的牯牛岭说:“中国就像是一头大牯牛,日本就像是老鼠。老鼠吃牛,好像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这头牛站着不动,任凭老鼠撕咬,那也会被咬垮咬死的。身为军人,却不能为国抵御外辱,任凭大好河山遭践踏,父老兄弟为刀下鱼肉,实在是令人忧心如焚,昼夜难宁啊!”记者们听着马占山的言语,无不为之动容。

记者们刚刚离去,同样遭冷落的李烈钧将军又来看望马占山。李烈钧见马占山心情不好,便邀他一同出去散散步。

两位力主抗战的将军沿“大林路”慢慢地踱着。盛夏的庐山十分热闹,红男绿女、达官贵人来来往往,洋人们更是珠光宝气,旁若无人。马占山苦笑一下说:“庐山倒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李烈钧叹了一口气说:“这太平景象不知能维持到多久啊!”

两人边走边谈。马占山见路旁一块石壁上刻着一首诗,便停下脚步,先看诗的落款:“余江吴迈民国十九年夏”,马占山问:“吴迈?莫非是大名鼎鼎的‘火镖律师’么?”李烈钧点头说:“正是此公!我们江西一杰!”马占山顿时肃然起敬。吴迈是近代著名律师,曾任过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军政治部少将主任。一次他在汉口坐车执行公务时须穿过英租界,一个印度巡捕大声呵斥,要他脱下将服,不带卫兵,不坐汽车,只身便服步行过去。吴迈大怒,当即返回军部,甩下将服,扬长而去。从此,他奔波大江上下,以维护国权、维护中国公民权为己任。1929年,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中常委扩大会议上,以特邀贵宾身份出席会议的吴迈突闯主席台,指着蒋介石等官员大声责问道:“号称国民革命政府,为什么不革命?你们不要以为大权在握就可以为所欲为,须知民不可欺,众怒难犯!”吴迈的胆量使他赢得“火镖律师”的美誉,声震中华。1930年,吴迈借住庐山大林寺,撰写《运动收回领事裁判权写真》一书,详细记载他与各国驻华使节激烈斗争的过程。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在香港的吴迈准备飞赴西安会见张学良,未及启程便被暴徒暗杀,时年51岁。

马占山停下脚步,一字一字地读着石壁上的诗:“读书大林寺,航空来自天。泉石固所好,国耻恨未湔。众志乃成城,斯任须并肩。疥壁意云何,愿言共勉旃。”读毕,马占山击掌赞叹道:“好诗,好诗!淋漓慷慨,正气凛然,甚合吾意!不愧是出自火镖律师之手。明志于此,当可流芳千古。”

李烈钧也点头赞道:“吴迈放着将军不做,为了国家的利益,四处奔走呼号,不怕高官,不怕洋人,连生命都置之度外,的确是令人钦佩呀!”

马占山说:“烈钧兄说的是呀。身为朝廷命官,更应殚精竭力为国尽忠,岂可贪图个人的安逸享受。古人还讲究个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嘛!”

李烈钧又笑着说:“占山兄前年江桥一战,大灭日寇之威风,也当永垂青史啊!”

马占山连忙摇头说:“哪里,哪里,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一提!”他停了停,又叹了口气,说道:“原想在嫩江桥挫挫敌寇锐气,说明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谁想东三省还是白白丢了,16万军队竟挡不住1万日军,有何面目见全国父老乡亲!烈钧兄,什么时候才能痛痛快快地和小日本干哪,就这样看着他霸着东三省、看着他要侵吞全中国吗?”李烈钧听着,默然无语。二人转头,慢慢往回走。

吃过晚饭后,马占山的心情仍难平静。天色渐渐暗了,明月从大月山上升了起来,山谷间一阵阵松涛轰鸣。马占山想去“松树路”走走,卫士说晚上风大,就不要出去了。马占山说风大怕什么,都说松树路松涛有名,正好去听听。

如水的月光透过繁密的松枝,斑斑驳驳地洒在蜿蜒的山径上。马占山在松林中慢慢踱着,静谧的天地之间阵阵松涛格外清晰、真切:有时像闷雷从远处隆隆滚来,一到近处又变得那么雄浑、凌厉,像是千军万马疾驶过平野;有时倏地一阵狂风,万木怒吼,卷起惊涛骇浪,猛烈地撞击着天空,撞击着峰峦,撞击着马占山的心胸。马占山感到非常痛快,一股豪情从心底涌起。他不禁吟咏起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马占山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忽然看见前面松林中一片黑黝黝的东西,朦朦月光中似在跃跃蠕动,像是一群躁动不安的於菟(小老虎)。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形状不一的岩石。他不禁笑了,拍着石块,心想,莫非这些石头都能理解他的心情,仿佛都要化做生气勃勃的小老虎,去飞食日寇之肉?!

倾听着阵阵松涛,抚拍着身边的山石,马占山心潮起伏,激情难捺,脱口吟出一首古风:

百战赋归来,言游匡山麓。

爱此嵚崎石,状如於菟伏。

摩挲舒长啸,狂飚振林木。

国难今方殷,国仇犹未复。

禹迹遍荆榛,恐汝眠难熟。

何当奋爪牙,万里飞食肉。

这首诗慷慨激昂,颇有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的遗风,借“狂飚”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情,又把林中的“嵚崎石”想像为欲奋“爪牙”的“於菟”(小老虎),欲飞越万里关山,去吞食日寇之肉,借以表达中国军人和四万万同胞欲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誓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世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马占山当年驱逐外虏的志愿早已实现。

他在1950年于北京病逝前,再三叮嘱子女要跟着共产党走,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把新中国建设好。

马占山的这首诗刻在松树路的岩石上,至今清晰如昨。后人读着它,还能触摸到将军那颗滚烫的心,那腔沸腾的血。

有诗赞曰:

东北有名士,名叫马占山。

忠勇赴国难,情义比金坚。

抗日十余载,歼敌几万千。

愿借凌云力,誓保国平安。

马占山"上将"之谜

马占山当过上将,但是,你要真查起来,任何国民党军队的上将名录上都没有马占山这个人。这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军军衔属于美国式,不设元帅、大将,上将分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上将、中将加上将衔。虽然名目繁多,但上将毕竟是上将,还是有史可查的。特级上将就是蒋介石1人,一级上将先后授予17人,东北军系统,万福麟、于学忠得过二级上将,何柱国得过上将。怎么查也没有马占山的名。

马占山是胡子出身,到苏联后才学会写一个"马"字,但他作战勇敢,因此官运亨通。1913年马占山只是吴俊升骑兵第二旅第三团少校连长,1927年就升任骑兵第二军军长,得到奉军中将之衔。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军缩编,改军为旅。马占山成为黑龙江省步三旅旅长,但军衔还是中将。

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江桥抗战,在全国造成极大影响,马占山将军一时成为英雄。

1931年11月12日,江桥抗战正酣,也正在这时,国民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许多人冲蒋介石发难,会开得乱七八糟,但对江桥抗战却给予了肯定。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7日发布决议: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边防副司令官马占山守土尽职,功在国家,实任为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以陆军上将待遇。20日所作的《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报告》中说:"中国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对于日本军队进攻之正当防卫,不独为保障中国国家之领土,尤为保障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之存在,亦即维持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及一切国际公约之存在而牺牲。"

这些是对马占山爱国抗日义举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是有人借马占山说事儿,对蒋介石表示不满。马占山的上将一事,成了一块投向蒋介石的石头。虽然马占山对蒋介石没招没惹,但从此蒋介石对马占山有了芥蒂。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只是说了"以陆军上将待遇",并没有举行仪式正式授衔。马占山远在黑龙江省日军包围的战场,也不可能举行正式授衔仪式。如果局势稳定,正式授衔是可能的。可是没有多久,马占山就投降了。对于降将,自然不可能再补授上将了。

没过多久,马占山重新抗日,再次成为英雄。事情继续下去,马占山的上将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37节:马占山"上将"之谜(2)

1935年初,军政部长何应钦以"陆军官阶过滥"为由,呈请国民党中央,提出减少上将员额,得到了国民党中政会通过。3月30日公布了《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上将任官施行条例》,一批原上将衔改任中将,如薛岳、熊斌、孙连仲、石敬亭、鹿钟麟、张之江等均改任中将。这时的马占山自然也不可能再授上将了。

全面抗战期间,马占山是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司令,名头虽不小,但实际没有多少人马,更不算正规军,已没有当上将的资本了。解放战争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官也不小,但由于处处受蒋介石歧视,他称病隐居北平,没有到任,军衔也无从谈起。

说马占山不是上将吧,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有过公开正式决议,后来由上将改为中将的名单也没有他。说马占山是上将吧,没有正式授衔,后来也没人拿他当上将对待;上将改中将名单中没有马占山,也有不承认他曾当过上将的意思。马占山的上将,就这么一直悬着,糊涂着。

马占山降日时,被任为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长。屁股还没坐稳的伪满洲国,为了拢住马占山这个将才,着急慌忙地正经八百地授了马占山上将军衔。可是,没过几天,马占山反出齐齐哈尔,二次抗日,伪满洲国灰溜溜地宣布"褫夺"马占山的上将军衔。

生平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1913年,吴部改为中央骑战第二旅,马占山任三团二连连长。1918年,因其剿匪有功升任营长。1920年,又随吴俊升赴黑龙江省,升任骑兵团长,1925年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1928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改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1930年10月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属我保卫地方之责”。他亲自视察防地,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此时,以劣绅赵仲仁为代表的亲日派企图劝马占山向日军投降,马占山坚决拒绝,并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 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嫩江铁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去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二夜,击退了敌人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三省大部分地区后,为了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采取各种手段对马占山进行诱降。马占山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威胁和政治诱惑,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马占山降日后,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对他也不放心,控制很紧,并要编遣他的军队。马占山在此境况下,遂生反正之心。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3月末,马占山抓住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3年6月,马占山回国寓居天津英租界,同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粟又文等人交往甚密。1936年12月赴西安,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在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上联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抵制国民党的反共磨擦活动,坚持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他接受中国共产党东北特委派遣的一批共产党员和东北大学学生参加挺进军。共产党员邹鹏任挺进军司令部中校军械官,栗又文任上校秘书主任。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马占山粉碎了国民党特务刘广英等制造的反共磨擦活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设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马占山被任为委员,随后又委任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松北挺进军司令,企图利用他的名义招纳土匪,扰乱东北解放区,但马占山未去就职,长期避居北平。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6岁。

2 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男,重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从1996年起开始从事残疾人工作,先后担任市残联组联部、办公室、维权部主任、中心主任等职务。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具体分管中心办公室、托养院工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