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云龙 |
释义 | 马云龙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他脚行出身,每天靠推大轱辘车运载粮食的微薄所得维持生计。 过去,沧州东南头的回民学练武术,主要两大门派。一是六合拳,一是滑拳。马云龙从师刘化龙,学习滑拳。 中文名:马云龙 出生日期:1868 歌手-马云龙个人资料姓名 – 马庆亮 艺名 – 马云龙 祖籍 – 安 徽 身高 – 17, 血型 – A 出生年月1979-06 -07 嗜好–唱歌、写歌、舞蹈、 特长 – 作词 作曲 策划 喜欢的音乐人–钟兴民 喜欢的曲风 – R&B 摇滚、伤感情歌 人生格言: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未想过能成功。 所属公司:安徽赢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从艺经历1999年进入演艺圈 2002年在全国各地,以嘉宾身份出现在众多小演出场 2006年开始创作自己原创作品。但最终失败 2007年在中华演出网E一曲成名大赛中被评为十大网络歌手”2008年和谐中国-第四届中国情歌广播电视歌手大赛--优秀作品奖 2009年正式推出个人首张EP《我的痛没人懂》《一生爱的是你》在全国巡回各大城市举办歌友见面会共1多场 2010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爱情囚徒》和国内首张戒毒公益歌曲EP大碟《远离毒品》 2011年最新主打单曲《如果来生还能在一起》 2012春节热播歌曲《真的好想回家》 2010年2月至10月歌手马云龙,在全国各地共举办了 100多场歌友会 相关报道2010年赢天音乐小公司正式为马云龙推出了首张个人创作专辑《爱情囚徒》和EP单曲《如果来生还能在一起》,荣获百度音乐全球独家首发并重点推荐,其后被近多家专业试听网站疯狂转载。 音乐作品政协委员基本信息姓名:马云龙又名马东锋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省商丘市 信仰:中国共产党 性别:男 学历:本科 爱好:书法、音乐、交友 毕业院校:商丘师范学院 主要职务河南天宇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南省物流协会常务理事 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协委员 河南省交警总队廉政执法监督员 经营企业2006年5月接手河南天宇物流有限公司 2008年10月在马云龙带领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成功与立白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为立白集团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 2009年1月马云龙管理的河南天宇物流有限公司又成功与河南移动签下合作协议,为其提供采购、分拣、包装、仓储、配送一体化的全方位物流服务! 截至目前,在马云龙的带领下,河南天宇物流有限公司已成功服务于一下企业:可口可乐、雀巢食品、众品食品、和其正食品! 经过马云龙与其团队的共同努力,河南天宇物流有限公司在河南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司目前在郑州拥有仓储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配送车辆100余台。 为了提高企业影响力,体现人生价值,马云龙带领其团队在2011年开始涉足房地产、铁路运输等领域! 武师马云龙生平经历马云龙练功刻苦,毅力坚强。他虽然每天干脚行苦力,但他嗜武如迷,每天早晚都坚持一两个时辰练功打拳。他没有什么文化,大老粗,但接受能力好,身腰敏捷,手脚快。马云龙之师刘化龙是沧州有名的“活差事”,拳技精深,马云龙在名师指点下,进步很快,深得滑拳之精要,是刘化龙最得意的高徒。他打起拳来,气势贯通,功力沉实,犹如龙翔虎潜,攻防意识强烈。当地回民骄傲地称其师徒为沧州东南头街上的两条龙。 以武育人马云龙为人忠厚、本分。他虽然武艺在身,但从不以武扬威,恃力凌人。他一生没有离开过故土,也没有什么名闻轶事。但他深厚的功力和高尚的武德,却深为沧州武林人士所称道。 严师出高徒。马云龙授徒很严,且重武德教育。他在沧收徒传艺,弟子多达百余人。其中佼佼者有后来闻名遐迩的王子平,还有胡万通、高宝太、冯锡同、张凤山等。他为人正直,家境虽然不宽裕,但授徒传艺从不收徒弟的钱财礼物,深为弟子们所敬重。王子平先生五十年代回沧州祭祀父母的同时,不忘先师授艺之恩,还特地另请阿訇到马云龙坟前开经祈祷······ 1952年,马云龙在沧州谢世,终年84岁。 教师马云龙马云龙 小教高级职称。男,汉族,出生于1956年,黑龙江省海伦市人,中共党员。1975年1月参加工作,曾在海伦县海南乡中心小学、海南中学任教,1992年8月调至黑龙江省漠河县河湾林场学校。先后担任班主任、教务处主任。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现任河湾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教育战线上工作20多年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教学效益显著,并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撰写的论文《由学会到会学》在黑龙江省数学学会上被评为一等奖;《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在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学会上被评为一等奖;《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大兴安岭地区校长提高培训研讨班上被评为一等奖,还有多篇论文在县教育学会上获奖。其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上,一丝不苟,在抓教学工作上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以饱满高涨的改革热情,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为打好“基础教育”的基础而忘我的工作。 辛亥革命烈士马云龙马云龙 字雄飞,男,汉族,出生年月不详,1920年牺牲。河北保定人。早年弃文习武,南下入骑兵标当兵。因满清无道,密谋起义。辛亥革命后弃职,正赶上江西编练骑兵,因无将校,遂前往投效,任排长职。二次革命中,屡建勋功,升为讨袁军水巡司令部一等副官。时袁世凯派代表余大鸿南来,暗探军情于是单骑见余大鸿而诛之。二次革命失败,北洋军第六师师长李纯督赣,于是集合同志、密谋起事,因不慎而被捕,在刑讯中,对行为直言不讳,英勇就义。 《大河报》原常务副总编信息简介1963年,他是河北省的高考文科状元,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毕业后却成了豫东平原某农场的杀猪匠。 “文革”初期,他是北京大学名噪一时的红人,位列聂元梓之后,号称“北大第一嘴”,但一夜之间,却主动辞去所有职务,退出红卫兵组织。 1974年,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背着85条“反动言论”,被投进看守所,本以为必死无疑,却在1979年安全释放。 记者生涯15年后,他成为主办河南大河报的四大元老之一,是这份中原地区第一都市报的灵魂人物,却在其鼎盛期无奈离开,在同仁看来,这“标志着一份报纸一个时代的终结”。 此后,他也像那些理想满怀的年轻人一样,为了寻找一个可以做新闻的地方,东奔西走,最极端的例子是居然在一年之内连跳3家媒体。 2004年8月,这位61岁的老先生,就任河南商报顾问。他当“顾问”,既顾且问,亲自采访、亲自写稿,然后亲自编版,依然是带着一帮年轻记者,继2004年10月捅出“巨能钙含双氧水事件”,2006年3月又率先报道河北“聂树斌冤杀案”,以至于有人评论“河南在全国有影响的重大新闻,全让老马给做了”。 老马,就是马云龙。这位以非党人士身份一直主管新闻的大河报原常务副总编,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向有“狂人”、“怪人”之称,但私下里,年轻的记者编辑们,却因其狂和怪,亲切地称之为“马老爷子”。 回顾往事文革的影响从造反派领袖到青年农民 所谓命运,不过是人生中诸多偶然的累积。 马云龙之所以来到河南,并且成为今天河南新闻界的扛鼎人物,和4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直接相关。 1966年初夏,“文革”狂飙席卷全国,北京大学成为全国运动的风暴眼,中文系三年级学生马云龙脱颖而出。这位曾经的河北省高考状元,博览群书,兼具口才,大小集会频频露面,登台一呼,应者云集,“北大第一嘴”不胫而走;进而作为北京大学惟一学生代表,进入首都红代会常委会,成为14名常委之一。虽然不久之后,这段经历让他终生懊悔,但当时,年轻气盛的马云龙一时领风气之先,饱尝灵魂革命、思想斗争之快感。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场武斗,将他从“斗出一个新天地”的梦幻之境拉回残酷的现实。1968年3月28日深夜,北京大学的“新北大公社”率先向“井冈山兵团”发起攻击,大打出手,是为全国高校“文革”武斗之始。“3·28武斗”暴露了所谓“革命”的另外一副真实面目,马云龙大梦方醒,第二天早上即在北大三角地贴出声明:即日起辞去红代会所有职务,彻底退出红卫兵组织。 自此,红极一时的造反派头目变成彻头彻尾的逍遥派。上午泡在寂静冷清的 图书馆,啃读列宁全集;下午去颐和园游泳;晚上则和来自各系的逍遥派们辩论政治、议论时局、交流读书心得。这种“神仙”般的日子持续到1968年底的毕业大分配。 “学军”生活军宣队控制下的毕业分配,一切变得非常简单,军代表手中名单一念,数千名学生踏上行程,分赴祖国各地“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马云龙卷起铺盖,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太康县解放军第一军的部队农场,打土坯,烧砖瓦,盖房子。然后,他被分配在炊事班,顺理成章地学会了杀猪。 两年之后,“学军”结束,按照全国统一政策,这批大学生理应分配工作,但患有“意识形态过敏症”的河南却执行了更左的政策:“学军”之后再“学农”。 “学农”生活农场里的七百多名大学生就像“老三届”中学生一样,进村入户,插队农村。马云龙这次被“分配”在长葛县南席公社古城村,开始和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又是两年过去,1972年“学农”结束,这批早就离开学校的大学生就地找工作。有门路的去了郑州和许昌,马云龙举目无亲,他的去处是长葛县教师进修学校。 从首善之区北京到豫东平原农场,继而是不为人知的古城村;从红卫兵领袖到被改造的大学生,到农场炊事员,继而荷锄而作的青年农民,最后是县进修学校教员——虽然依旧关心时事,虽然坚持晴耕雨读,马云龙还是深深感受到了政治风潮对于个人命运的无情拨弄。 “九·一三事件”的影响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对于昔日革命的狂热追随者、如今散落各地厂矿村寨的马云龙们,不啻一记当头棒喝。 当副统帅林彪命殒蒙古的消息传到河南,正在学农的大学生们惊诧莫名。马云龙说,“我们当时先是震惊,然后就是愤怒和屈辱,是发现自己被愚弄之后的愤怒和屈辱。” 同时,农场就业、农田耕作的最底层经历,则促使马云龙开始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开始用怀疑、审视甚至质疑的眼光打量他所厕身的这个世界。但是,也正是这种独立的姿态,给他带来了一场牢狱之灾。 牢狱之灾1974年底,马云龙在大小场合的言论被好事者收集起来,计85条,随即被上边定性为“反党、反毛主席、反中央文革”。他旋即被隔离审查,然后确认为“现行反革命”,1975年1月10日,他被关进看守所。 先是在长葛县,后又转到许昌专区,一关将近两年,就是不判刑。看守所的“待遇”不如监狱,吃不饱饭,见不到家人,马云龙忍受着“火烧火燎一样”难以抑制的饥饿,忍受着独居囚室的煎熬。更糟的是,铁窗外风声一天紧似一天,传来的全是坏消息:批林批孔、评法批儒、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等。他渐渐地绝望了,感觉自己出不去了。 “那几年经常夜不能寐,只是在琢磨怎么死才能体面一点,才能有人的尊严。甚至动过念头,宁可一头撞死,也不能让他们五花大绑勒着脖子押赴刑场。此外,就想如果有机会,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怎么说,说什么内容。” 事态仿佛如他所料,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马云龙在里面的感觉是“形势急转直下”。10月1日深夜,他忽然被叫起连夜提审,主审员换成了法院院长,而且是连轴转不间断的审讯。他意识到“凶多吉少,可能要杀人,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于是,马云龙拿出当年的辩论本领,以法院院长为听众,将那些“罪状”挨个反驳,直将每次提审变成了辩论会。连续6天下来,85条“罪状”还没过一遍。 10月6日,也是在一夜之间,审讯突然结束。“三天之后,站岗的卫兵悄悄打手势告诉我,中央抓了4个人,他问我知不知道哪4个,我明白了,告诉他是王张江姚,他很惊讶。从那天开始,只要他站岗,他就从食堂偷偷给我带馒头,从窗口扔进来。” “四人帮”虽然打倒,但马云龙尚有12条“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言论。因此,他又在号子中度过了两年“不杀也不放”的日子。 1979年初,马云龙被告知“免于刑事起诉”,1月19日,他走出许昌地区看守所,两个月后平反。 重获自由他将恢复自由的1月19日当作自己的第二个生日。有关方面曾打算把他树成“张志新式的与‘四人帮’斗争的典型”,他三言两语就回绝掉了,原因很简单,他不愿意再被左右,只想要自由。 他又回到了长葛县,这让当时的县领导甚感为难:“你虽然平反了,但我们县这些年大会小会批马云龙,1974年批林批孔、1975年批邓反右倾、1976年批四人帮,都要把你马云龙捎上。现在你又回来了,我们怎么向群众解释呢?你还是走吧。” 马云龙去了郑州,当年一位农场同学介绍他到省图书馆工作。5年之后,也就是1984年,还是由同学的推荐,他调进河南日报,当上了一名记者。 记者生涯重新开始这一年,马云龙整整40岁。 “苍蝇老虎一起打” 自1968年兴冲冲来河南,已经16年过去,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年届不惑。但是,失去的只是懵懂,得到的却是彻悟;变化的亦只是容颜,不变的仍然是激情。 敢于揭发他自告奋勇去老山前线采访;他报道了当年轰动一时的长沙漂流,并且策划组织了黄河漂流队,和那些血性男儿一起出生入死,被他们尊为“政委”。更为难得的是,进入河南日报不久,在党报体制内,他屡有“出格”之举,有一次竟将考试舞弊的副厅级干部拉下马。 因为强烈的道义担当,底层生存所赋予的民间立场,以及对新闻的挚爱与执著,马云龙很快赢得同行的敬重。 事业的初步成功1995年2月,在领衔创办洛阳晚报之后,马云龙重回河南日报社,与王继兴、庞新智、马国强3位昔日同僚一起,共同筹办大河报。当时的郑州报业市场上,郑州晚报一家独大,年广告收入8000万元,而偌大的河南日报只有3000万元。4位主办人抱成一团,豪气干云,决心夺回市场霸主地位。 马云龙的职务是副总编辑,直接分管采编业务。他带领着同样理想满怀的编辑记者,以这张新报纸为阵地,东拼西杀,“既打苍蝇,也打老虎”。 大河报之所以会有爆发式的发展,两年之后全面超过郑州晚报、奠定中原老大地位,马云龙等4人及其麾下的那批年轻的新闻信徒们,功不可没。 直到现在,初创期弥漫整张报纸的那种冲动与激情,仍令后来者怀恋不已,有人甚至直接将其称为“马氏风格”。 “马氏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苍蝇老虎一起打”。 那是在一次全国都市报总编辑会议上,一位颇具声名的报社老总说,现在舆论监督环境不甚理想,我们只打苍蝇,不打老虎。马云龙当场反驳:“错了!既要打苍蝇,更要打老虎!也许有时候打不了老虎,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声明放弃打老虎的权利!” 主要事迹敢说敢做他是这么说了,他更是这么做了。 1997年夏,河南省委宣传部组织了一个“学三讲”读书夏令营活动,组织全省“学三讲”中的青少年积极分子到香港、澳门游玩。可是大河报记者采访中却发现,30名营员中,居然有28人是省市县各级宣传部的官员,真正符合青少年身份的只有两人。这稿子发不发?编前会上,主导意见是“这是直接批评我们的直接上级,算了吧,不发了。”马云龙坐不住了:“这是好新闻,当然要发。”两下争执之际,马云龙当场操起电话,按了免提键,给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林炎志家里打电话。他在电话里将稿子读完,林炎志静默片刻说,“宣传部也要接受舆论监督。我的意见是发出来。” 第二天,这条破天荒的新闻在头版头条刊出。 类似的事情多了,“马云龙一见好新闻就兴奋”、“马云龙做新闻,六亲不认”之类的说法开始传开。甚至有部下在办公室当着马云龙的面,半是玩笑半是感慨地脱口而出:“你就是一堂吉诃德!”马云龙闻听此言,哈哈大笑。 “张金柱”事件回想起来,马云龙带领众弟兄打掉的最大一只老虎可能是张金柱,以至于直至今天,“张金柱”仍然是驾车撞人逃逸者的代名词。 1997年8月24日晚上,郑州市开发区公安分局政委张金柱醉酒驾车,将苏氏父子撞翻,11岁的苏磊当场死亡,父亲苏东海卷入车底,被张金柱的座驾拖着狂奔,留下一条1500米的血路。 从这天晚上直到第二年2月26日张金柱被执行死刑,马云龙贴身指挥记者江华等人,对此案做了4个月的连续报道。张金柱臭名远扬,大河报也因此名动全国,4个月下来,发行量一路飙升3倍。 事业中的挫折但是,成也在兹,败也在兹。就在马云龙心无旁骛、带领部下步步向前之时,他的路也越走越窄。 2000年12月25日,洛阳东都商厦一场大火,305人亡于火海。马云龙坐镇指挥,以《悲惨圣诞夜 横祸降洛阳》为题,当夜将这一重大新闻独家发出,受到有关方面批评; 2001年2月27日,刊发《靓女包围医改会》,捅出中国医药界痼疾,某部门大为光火; 2001年3月26日,转载新华社稿件《周口外商气得直哭》,被斥为“损害河南形象”; 之后,他再也没有迈进大河报办公室的那个门。 再返江湖重返的无奈大凡受过牢狱之灾、半生困顿的知识分子,无外乎三种归宿:一是被整怕了,从此闭嘴,安度余生,甚至开始风花雪月;二是矫枉过正,要以今天之左来掩盖当年之右;第三类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反而更加义无反顾。 屡挫屡奋的马云龙当属第三类。 离开大河报之后,他回到河北老家,侍奉年迈卧床的父亲,略尽孝心。之后,他重返江湖。 但是,他无处可去,于是流浪和跳槽成了这位老报人的无奈选择。 他担任过香港文汇报河南办事处主任,独家报道了柘城县农村艾滋病;他甚至还南下珠海,为珠海晚报出谋划策;直到2004年8月,他才在河南商报稍微安身。 接下来就是“巨能钙含双氧水”、“聂树斌被冤杀”、“任文辉冤狱”等一个个重大新闻,从这个不甚为人所知的报社连珠炮般地捅出。 河南新闻界的人都知道,站在这些报道后面的,就是马云龙。 做一名良心记者2004年11月16日下午,在记者初稿的基础上,马云龙亲手编写、五易其稿的调查报道《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确定第二天见报。巨能公司河南分公司经理来到马云龙办公室,开口承诺只要稿子不发,给他个人100万元,至于报社要多少可以自己开价。马云龙不露声色,沉着应对。一小时后,来自某要害部门的说情电话打了进来。 马云龙决定编版印刷流程提前3个小时,晚上11点之前报社所有人员下班回家,同时安排网络编辑迅速向全国100多家报社传送稿件,争取第二天全面开花。 当天深夜,商报的主管单位负责人接到指令,指派5个激光照排人员赶来强行改版。但是,整个商报社人去楼空,3层办公楼漆黑一片。有马云龙坐镇,他们来晚了。 与此同时,编辑记者们下班之后并没回家,而是兴冲冲赶往印刷厂,运送报纸。 第二天清早,当看到费尽周折的报道终于重磅推出,有的编辑记者激动得哭了。 此后,巨能公司声称河南商报诬蔑中伤,要动用法律手段。马云龙有理有据,毫不退让,随即写出7点声明;同时,他带着大河报和郑州晚报的记者,千里迢迢,赶往天津和河北沧州,一路调查,从生产车间追到供货基地,不仅掌握了巨能钙含有双氧水的铁证,更调查出使用工业级双氧水的确凿事实。 不过,巨能公司却偃旗息鼓了,马云龙策划的第二轮报道才未发出。据说,为了打官司,巨能公司请了多位专家仔细研读稿件,结果专家的结论是“这官司没法打。” 为冤案平反2006年1月19日,郑州多家媒体报道了河北在逃嫌疑犯王书金在河南荥阳落网的消息。2月底,河南商报记者从警方得知,王书金主动交待自己曾在河北省广平县犯下一起强奸杀人案,但广平县警方却称此案已破,“凶手”聂树斌早已于10年前被执行死刑。 闻听此信,马云龙当机立断,带领记者赶往河北广平,前后去了4次,遍访聂家父母、办案律师和河北警方。2006年3月17日,河南商报头版头条《一案两凶 谁是真凶》将这一沉年冤案兜底托出,舆论一片哗然,3天之内,新浪网的网友评论高达7万多条。 自我思索碍于种种限制,重归江湖的马云龙无法全力出击。 很多时候,他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新闻,而是如何才能继续在新闻一线安全地呆下去,如何不失去现在的机会,不致再次“流浪”。 因此,他把自己的目标压得很低,“巨能钙调查、聂树斌冤杀案,这样的新闻,两个月做出1个,一年能做6个,就是我的理想”。 至于亲自采访、写稿、编版、写评论,马云龙认为是“为了自己良心上的平衡,同时也让后人知道,我们这一代人不是没有努力过。” 人物性格性情刚硬还是在大河报时,马云龙有一张“工作照”,背景不是办公室,而是郑州街头。光头墨镜、T恤衫牛仔裤,腰间配一腰包,身后是麾下几位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他本人双手叉腰,站在马路中间,面目冷峻,威风凛凛,势不可敌。 他的昔日部下都知道,这只是“六亲不认”的马云龙,并不是“让人喜欢”的“马老爷子”。 首先,马老爷子一有好新闻就兴奋,一兴奋就要和大家喝个痛快。马云龙自己也承认,“总编不过是个记者头儿,活干完了,干高兴了,弟兄们一块喝酒去!” 1995年10月15日,1岁半的小女孩李恒掉进建筑工地深达8米的地桩洞里,300名民警展开了几个小时的大营救,大河报摄影记者陈更生拍回了独家照片。照片冲洗出来之后,陈更生很兴奋,但是,马云龙比他还要兴奋,连声叫好。当整整3个版的现场图片报道全部编妥,马云龙从家中拿来两样东西,一手拎着的是剑南春,另一手是一条三五烟。 其次,老爷子雷厉风行,作风硬朗,有时急了还会骂人。 1998年1月12日上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张金柱死刑,马云龙离开法院时已是9点多,这时当天的大河报还没上报摊,就在等这条消息。在回报社的车里,马云龙用手机给编辑部口授稿件,有一个词说了几次,编辑都没听清,马云龙那个急啊。同车的刘书志说,“云龙急眼了,那个词重复一遍就骂一句‘傻B’,他连骂了6个‘傻B’!” 待人温情2002年底,大河报举行春节团拜会,邀请马云龙参加。马云龙在河北老家侍候重病的老父亲一年了,几乎没在郑州呆着,也就答应了。他没想到的是,编辑记者们一见推门进来的是一年半没见面的老马,全体起立,鼓掌10分钟! 和马云龙共事近20年的刘书志深知,新闻硬汉马云龙也有温情的一面。 2001年5月马云龙离开大河报之后,陷入长时间的苦闷,于是和报社的几个哥们在一起,关起门来喝酒。刘书志亲眼看到黯然神伤的马云龙无法自持,两度落泪,“突然地痛哭,涕泪长流,然后又突然地收住眼泪”。 马云龙自称,在郑州他有3个生活圈子:一是同事和部下;二是因为特殊经历结识的民间思想者;第三就是“报社看大门的、司机班的司机、印刷厂的师傅”。在第三个圈子里,他们都叫他“马哥”,一见面,“马哥,喝酒去”,“马哥,最近有事没有?有没有谁欺负咱?有的话咱打他去!” 与当事人结缘因为采访聂树斌案,他去了4次聂家,并和“可怜的”聂父聂母结下感情。他告诉两位年迈的老人,等到聂树斌平反那一天,他会专程到他们儿子的坟前,为他扫墓献花。 在报道周口二级警督袁文龙被山西临汾关进冤狱一案时,他再次承诺,只要袁文龙获释,他就要亲自开车把他从临汾接回周口老家。 还是在河南商报,在编写一篇无良中介将无辜农民骗到海外做苦役的稿件时,看到这些中原农民沦为“现代农奴”,他潸然泪下。 不屑于功名但在另外一些场合,马云龙则被视为“狂人”和“怪人”。 多年以前,马云龙就有了副高职称,此后,他一直拒绝参评。2000年,社长和总编强令他参加。谁也没想到,评审会上,轮到马云龙个人自述时,他开口就说:“这评职称在我眼里就像大街上耍猴的一样,敲一声锣,猴子就得翻一跟头。现在你也别敲锣,我也不翻跟头。它对我什么也不是,评上了我不高兴,评不上我也不会难过。” 15分钟的个人自述,马云龙三下五除二把这些意思讲完了,又是扬长而去。 为事业继续努力采访结束时,记者和马云龙有一段对话: “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非常不满意。” “在河南这么多年,你孤独吗?” “非常孤独。” “我们永远不能声明放弃打老虎的权利!”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李玉霄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